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解析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解析难点掌握物理核心概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解析难点掌握物理核心概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解析难点掌握物理核心概念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物理知识点涉及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解析,并重点介绍其中的难点和物理的核心概念。

1. 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是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一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其状态的概念可能存在难度。

1.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施力关系的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难点。

1.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容易将力和反作用力当作一对力,而忽视它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事实。

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原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它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表示。

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传感、辐射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及热量传递的方式是物理学习的难点之一。

2.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因热量增加而体积增大的现象,它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学习热膨胀时需要理解热膨胀系数、线膨胀和体膨胀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3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颗粒间碰撞传递的过程。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热传导的物理机制,并能够运用热传导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3. 光学3.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需要掌握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利用这些定律解决与光线传播相关的问题。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解析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解析

声光热电重难点解析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岀的声音。

2、声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0m/s,因为声速比光速(3X108m/s)小得多,所以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因为课本中提出了声速的定义、单位及符号,就应理解速度的意义,会使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3、据说,美国研制岀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小明打击长钢管的一端,小红在另一端会听到几个响声?为什么?会听到两个响声,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相同,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在在钢中用的时间短。

5、为区分自己的拍手处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要区分原声和回声,它们的时间间隔必须在0.1S以上,又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公式v=s/t,可计算出路程,声音经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二倍。

答案:声音所经过的路程s=vt=340m/s X0.1s=34m,拍手处和墙的距离是34m^2=17m答:至少要离高墙17m的距离,才能区分岀原声和回声。

6、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o+a(t-to),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o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o表示温度为to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下图所示的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解析: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系数a>0,根据公式Vt=Vo+a(t-to)知,t越大,声速Vt越大,在题中的Vt-t图象中,由于a表示了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表示水中的声速规律,如何判断b和c哪个是酒精中声速的规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倾斜程度,倾斜程度大的a的绝对值大;另一种是看t=to时的Vt值(即Vt=Vo ),Vt大的对应的Vo大。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一、概览在这一年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等。

光学部分将接触到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会了解声波的传播特性,包括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等。

热学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热量、热能、内能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是难点之一,而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及功的计算也是重点之一。

在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及实验验证是一大难点,同时这也是光学知识应用的基础。

声学部分的难点在于声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声音的产生机制。

热学部分则需要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规律以及物体的热学性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需要有系统的学习方法,结合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逐一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初二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简述初二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知识衔接作用:八年级物理知识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与高中物理知识紧密衔接。

只有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

科学素养培育:通过物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培养逻辑思维: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内容将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把握好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概括文章目的和结构本文旨在帮助初二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特别是针对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3.1温度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摄氏温度: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A.使其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读数稳定;B.读数时不能拿离被测物体;C.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和俯视;D.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底。

3.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4.温度计的分类(1)实验室温度计(2)寒暑表(3)体温计重点难点解析一、重点记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二、重点掌握温度计的分类三、温度估测是重点需要记忆常见物体或者环境的温度值,用这些温度值作参考,来估计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3)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温度【例题1】(2019湖北宜昌)对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B.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答案】A【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餐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快慢》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快慢》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运动的快慢
重难点复习课件
目录
01 重难点概括 02 易错警示 03 能力提升
重难点概括
1.重点: (1)知道速度的定义和求法 (2)会用公式求简单的小题目。 2.难点: (1)公式之间的转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在现实中用它来求得平均速 度。
易错警示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使用速度公式应注意两个方面 (1)同体性: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的同一运动过程。 (2)统一性: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运 算过程。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解析】根据题图来分析,龟跑完全程s0用时为t5, 兔完成该段赛程用时为t4,兔所用时间短,所以在完 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由题图 可看出,全程中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做的是分 段运动,0~t2这段时间,兔比龟跑得快,t2~t3这段时 间,兔静止,t3~t4这段时间,兔又比龟跑得快。综上 所述,D正确。 【答案】 D
规律方法
利用图象解答运动问题的方法 (1)识标:理解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 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 题目,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分清曲线中的特殊点(定点、 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等)表示的 物理意义。 (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 并揭示曲线的意义和物理规律。
典例详解
【答案】 D
规律方法
典例详解
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 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八年级学生。

教材以学生生活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本册共有15个单元,涵盖了声、光、电、热、力等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声、光、电、热、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声、光、电、热、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反射原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册教材共15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声现象(2课时)2. 第二单元:光现象(3课时)3. 第三单元:电现象(4课时)4. 第四单元:热现象(3课时)5. 第五单元:力现象(3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4. 学期考试:学期末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物理知识。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用于开展实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规律方法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 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 进行“放大”,通过明显的现象来观察, 此方法称为“转换法”。(2)真空不能传 声,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 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 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 法”。
典例详解
2.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 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 声速变小,A、B错误。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因为 传播声音的介质没变,温度不变,所以被反射回来后, 声速不变,C正确,D错误。 【答案】 C
规律方法
判断声速的这类问题,紧紧抓住影响 声速的两个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 度。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 次之,气体传声最慢。
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
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图甲实验乒乓球
(选填
“会”或“不会”)弹起,图乙实验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
会”)弹起。
典例详解
【解析】 (1)题图甲,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 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 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题图乙,敲 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3)如果将题图甲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 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 乒乓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在月球上做题图乙实验,乒乓球 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空气能传播声音 (3)会 不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8 ℃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52 ℃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8 ℃ D.根据国务院规定,办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 设置为不低于26 ℃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解析】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 是23 ℃,A错误。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洗澡 水的温度略高,约为40 ℃,B错误。冰箱冷冻室的温 度在零下,约为-18 ℃,C错误。根据国务院规定,办 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设置为不低于26 ℃,D 正确。 【答案】 D
温度
重难点复习课件
目录
01 重难点概括 02 易错警示 03 能力提升
重难点概括
1.重点 理解温度的含义。通过生活或根据实物温度计来感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来 学习使用温度计。 2.难点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理解和转化。
易错警示
温度
任何物体都有温度,只是有高低之分。温度 相同,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比如0 ℃ 的水和0 ℃的冰冷热一样。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了解和记住 一些常见的温度值,如人体的正常体 温约为37 ℃;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为0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23 ℃;人洗澡时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0 ℃。
典例详解
2.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小强在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解析】甲的体温等于39.5 ℃,因为甲测体 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结果不一定准 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 ℃。
【答案】 A
规律方法
体温计在结构上有个特殊之处:直玻 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缩 口,测完体温后水银柱从此处断开,不 能自动流回玻璃泡,所以在使用体温 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1、人听不到声音的几种情况:1)声源振幅太小,声音响度太小;2)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如超声波或次声波(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3)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被障碍物阻挡。

1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程度;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而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小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如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很小,但它的音调比牛的叫声高得多,而牛的叫声响度却比蚊子的大得多。

13、笛子能奏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就是由于吹气引起笛腔中空气柱振动,吹笛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进而改变音调的高低。

乐音的波形变化有规则(或有周期性)。

1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音调很高,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人听不到,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产生的振动能把牙齿上的污垢敲击下来。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内的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当胸腔发生病变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发生变化,根据这一信息诊病,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能提高声音的响度。

16、汽车的废气离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如果让它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受的噪音,工程师们安装了消音器,消音器里面排列有许多网状的金属隔音盘,当汽车废气从排气岐管进入消音器,经过隔音盘从排气管排出后,废气产生的声音就很小了。

17、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结果减弱或抵销了噪声的强度,从而达到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目的。

18、电影《冰海沉船》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的大海轮因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装在船上,及时发现冰山和暗礁的存在。

这种装置叫“声呐”,又称“回声探测器”,它是利用回声原理来工作的,将“回声探测器”置于船底,由船底向海底发出声音,传到海底,再经海底反射到海面,由船底灵敏的回声接受仪器把回声记录下来,准确地记下回声返回经历的时间,可以判断危险的冰山或暗礁在什么位置,声呐不仅用来探测位置,还可以用来导航,寻找鱼群,甚至帮助盲人确定一定距离内的障碍物位置。

19、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Ⅱ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当两人在月球上时,即使他们离得很近,还必须靠近无线电话(该设备置于头盔内)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必须借助电磁波进行交流。

20、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

21、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请在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像到小孔的距离2.03.6 6.0 8.0 10.0 12.4 14.0s/cm像的高度1.02.23.04.05.0 5.8 7.0h/cm3)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22、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

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解析:水面是平滑的,光照下发生镜面反射,路面是粗糙的,光照下发生漫反射,乙同学背对月光,月光照到水面,经镜面反射后平行射出,不能进入乙的眼镜,水面是暗的,而路面发生漫反射后有光进入人眼,感觉较亮,故路面比水面亮。

23、为了采集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矿藏,人类常常要在地壳里掘很深的矿井,有的矿井的深度达700m,要想让与水平面成60°角的太阳光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以及镜面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解析:由题意知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则∠AOB=60°+90°=150°,作法线ON,再过入射点O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PQ,则∠AON=1/2 ∠AOB=75°,故∠AOQ=90°-75°=15°,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为60°+15°=75°。

答案: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75°。

24、有一种自行车的尾灯,当后面的汽车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如下图所示的是四种尾灯剖面示意图,反射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B。

因为B的小平面镜互成直角,才能做到把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反向射回”,如下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方向相反。

25、潜望镜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26、如下图所示,在台球表演中,要把最后一个黑球“勾抹”到右下角洞中,就向右上方击打黑球,试画出黑球的运动路线图。

解析:台球被打击时,碰到边框会反射出去,其反射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相同,可将上边框设为平面镜,右下角洞为成像物体,台球作为眼镜位置(也可将球作为成像物体,右下角洞作为眼睛位置),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人眼看到物体的规律作图如下。

27、古代,我国一些深山古庙的房檐下,常常倾斜的挂着一面青铜大镜,当有人从山下的小路走上来时,庙里的和尚不开门窗只需在打坐时向地上的木盆看一眼,便知来者何人,请推算木盆里装的是什么,画出示意图说明和尚是怎样看清来人的。

解析:和尚看木盆就能看到来人,说明来人的反射光线射入了和尚的眼睛。

答案:木盆里装有水,如下图所示。

28、如下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N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N的反射光线。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可按下列方法完成本题:连接SS′,作SS′的垂直平分线,可画出平面镜;作SN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S′O并延长,OA即为SN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9、如下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的观察范围,现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范围将变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没嵌入玻璃砖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的范围如下图甲的虚线所示;嵌入玻璃砖后,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如下图乙所示,观察比较可知,观察的范围变大了。

30、在透明玻璃杯的底部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放到与眼睛水平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其中下面较大的像是因为玻璃杯是凸面形状,侧面部分的水起到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上面较小的像,是因为光的折射,眼睛看到的是位置偏上的虚像。

3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太阳光透过空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后的色散现象。

32、在城市的大宾馆里有“手一伸水自来,手一收水自停”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如下图所示。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出红外线,当人体接近水龙头时,手发出的红外线被感受器接收,电子线路将放水开关打开;当人手离开水龙头时,电子线路接收不到手发出的红外线,电子线路将放水开关关闭,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3、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探究,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经过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光谱由上至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红光外侧为红外线,其特点是热作用强,能使温度计示数上升;B处外侧为紫外线,其化学作用强,底片易感光;由于黑颜色物体能吸收各种光,所示要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34、关于睛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因为空气是透明体,它不吸收太阳光中除蓝光外的其他色光,空气中的微小物或小水滴也很少发散除蓝光之外的其他色光。

35、彩色电视机是利用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可得到不同的颜色的光的道理,使电视画面呈现彩色的,电视机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光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一种能发红光,一种能发绿光,一种能发蓝光,在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装有三个电子枪,它们发出的电子束分别打在相对应的三种荧光粉上,电子束的强弱不同,对应的荧光粉发出的光也不同,受电视信号控制的三个电子枪分别描绘出红、绿、蓝三种画面,这三种画面组合起来就是彩色画面。

36、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穿白色的上装和红色的裙子,当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在台下看到她的服装呈什么样的颜色?解析:由于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因而会看到演员的上装是绿色,由于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对其他色光吸收,所以会看到演员的裙子是黑色的。

37、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屏幕是粗糙的,能使射向它的光发生漫反射,使不同位置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白色能反射电影放映机射向它的各种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38、张华同学在观察一座音乐喷泉后设想,如果在喷泉的水底再设置一些彩灯,当五颜六色的光线从水下射出后能将喷泉勾勒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情景,如下图所示,MM′为空气与水的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彩灯S,射出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方向射到界面上的O点,再从O点射出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射出水面后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解析:将入射光线SA与反射光线BO延长交于一点,这一点即为反射点(或入射点),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平分线为法线位置,镜面过反射点与法线垂直,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39、请看下面三个材料:1)菜农塑料大棚上积水会烧坏棚内蔬菜,如下图甲所示;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饮料的塑料瓶,如下图乙所示;3)我们的祖先用冰透镜向日取火,如下图丙所示。

请问:以上三个材料都蕴含了一个什么物理道理?解析:由于塑料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在饮料瓶盛水后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睛天时这些盛饮料的塑料瓶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易导致局部高温而引发火灾;我们祖先用冰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也可以取火。

40、要使光线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是平面镜、凸透镜、凹面镜、三棱镜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