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时常用的一种途径,但在护理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如局部渗出、感染等。
本文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原则、技巧、并发症预防、评估以及护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通过对护理过程的全面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目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以期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参考。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对于小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原则、护理技巧、并发症、预防措施、护理评估、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引言1.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重要性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时常用的一种途径。
由于小儿静脉血容量相对较小,血管较细,静脉输液是常规治疗方式之一。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给予患儿必要的液体支持和药物治疗。
在小儿疾病治疗中,保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是非常关键的,而通过头皮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输送生理盐水、药物等液体,对维持患儿体内的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相对其他途径来说更容易实施,对于小儿医务人员而言也更加便捷和安全。
正确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是确保患儿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值得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和不断学习进步。
1.2 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静脉穿刺困难。
由于小儿的皮肤娇嫩,静脉较为细小,使得静脉穿刺操作难度较大。
小儿的活动性较高,容易使静脉位置不固定,增加了输液难度。
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操作技巧。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输液管道的维护问题。
小儿尤其是婴儿往往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感,导致输液管道被压迫或扯动的情况较为常见。
这不仅容易导致输液发生泄漏,还可能造成局部感染或静脉炎等并发症。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常识

35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常识代 静(简阳市贾家中心卫生院(简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41421)作者简介:代静,简阳市贾家中心卫生院(简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患儿容易在输液过程中对穿刺位置进行抓挠,影响输液效果,头皮静脉输液能减少小儿在输液中的不适,提高输液质量。
由于输液位置在患儿头部所以需要重点护理,减少患儿头部血管、头皮组织的损伤。
具体内容请看下述。
1 提高头皮静脉穿刺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能力,是保障小儿头皮健康的优质护理内容,能减少患儿头皮静脉血管、周边组织的损伤。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看到3岁以下的患儿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能轻松完成穿刺,但超过3岁的患儿皮下脂肪明显增厚,血管清晰度不高,需要在额头正中静脉固定处寻找浅表静脉血管,一般较粗的血管容易完成穿刺。
若护理人员的穿刺能力较差,则患儿头部会出现红肿、淤青等不良情况。
穿刺成功对光线、针头、进针方法、固定等也有较高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认真考量,从多方面减少穿刺对患儿输液的影响。
像改善穿刺时的光线明亮度,能帮助护理人员了解穿刺位置的情况,增加穿刺进针准确度。
如果一次穿刺成功,能直接对针头、导管等进行固定,减少反复穿刺。
图1 小儿头部静脉注射过程提高护理人员头皮静脉穿刺能力能减轻护理压力,减少患儿因输液产生的痛苦感。
像头皮上的穿刺孔数量、穿刺孔出血量、感染概率等,在护理人员的穿刺能力提高后能明显改善,降低穿刺对患儿头皮的伤害。
提高头皮静脉穿刺能力对护理人员也是一种锻炼,能保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效果,减少家属对穿刺操作的担忧,提高家属在穿刺过程中的配合度。
2 保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消毒效果保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消毒效果能提高患儿输液质量,减少头皮穿刺位置的细菌数量,保障输液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输液过程未进行消毒,那么针头、导管、头皮等上的细菌非常容易通过穿刺点进入患儿血液,加重患儿病情。
所以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消毒,对头皮的穿刺位置用碘伏或者酒精涂抹后,再进行穿刺,降低因输液造成的感染。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渗出的情况。
渗出不止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1.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针头针头的尺寸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一般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较细,需要选择小尺寸的针头,以减少对静脉损伤。
此外,针头的长度也需要注意,过长会刺伤静脉内膜,导致血液渗出。
2.正确插入针头插入针头的位置应该选择头部较平坦的部位,比如额部、枕部等。
在插入针头前,需要进行局部消毒,并将静脉注射针头从大脑方向斜切入皮下,进入头皮静脉。
3.固定针头插入针头后,需要用透明敷料或绷带进行固定,以防止针头的位移或掉落。
同时,还需要定时检查针头是否位移,以确保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
二、处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1.停止输液一旦发生渗出,首先需要停止输液。
渗出的原因可能是静脉内压力不足、静脉损伤等,停止输液可以让静脉内部的压力逐渐恢复正常,减少渗出的发生。
2.更换针头渗出可能是由于针头插入位置不当或者针头本身问题导致的,如果是后者,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针头,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3.按照医嘱处理渗出后,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处理,比如局部冷敷、消炎、换药等。
如果渗出后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4.观察患儿状况在渗出事件发生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状况,比如观察渗出的程度、局部感染的症状等。
同时,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影响药效和治疗,容易引发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正确插入针头、固定针头等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渗出要及时停止输液、更换针头等处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反馈医生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用于小儿静脉输液、输血、给药。
二、物品准备选4-5号半头皮针2个、按需要备5-10ml注射器2具(抽吸生理盐水用)、备皮用具、输液器2具、治疗盘、液体、输液本、输液单、棉签、垫巾、胶贴、洗手液、污物桶、弯盘、PDA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输液本核对输液单并查对液体(液体品名、粘贴标示、挤压液体,对光查液体5秒)→ 检查输液器(名称、日期、效期和挤压)→ 口述:请二人查对→推车入病房→ 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PDA扫码核对患儿床号、姓名→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吗?现在我要为您的宝宝输液了,宝宝去厕所吗?今天需要给宝宝进行头皮静脉输液,请您配合一下)→调整检查输液架或吊杆→ 铺垫巾选择血管(嘱家长扶住患儿手、脚)→备皮→打开生理盐水→取5ml注射器抽取液体→PDA扫液体和腕带并挂液。
[计时开始](告知:*床***第一组为您输的为**药物,起***作用)→ 连接输液器排气(第一次排气无液体外滴、无气泡)→ 准备胶贴→ 消毒(75%乙醇溶液消毒皮肤,面积直径大于5-8cm)→对光查对输液管道→ 分离针头(入利器盒)连接头皮针并正确排气→ 与皮肤呈5°-10°进针(口述:现在为您宝宝穿刺了),见回血后平进少许→粘胶贴→ 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您现在的滴速每分钟**滴,[计时结束]适合您的滴速是每分钟**-**滴,您这袋液体大概×小时输完,在此期间您如果出现心慌、气短、皮肤瘙痒等不适请及时告诉我,今天值班护士是×××,我们将会经常巡视病房,若巡视不到请按呼叫器)→取回垫巾→ 拿输液单再次查对液体、床头卡并行签字。
口述:*床**,液体已为您输好,今天共*组液体,您还有别的需要吗?)→ 输液单挂于输液架→整理病人衣被(口述:请您好好休息)→ 洗手。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那些事儿哈!
你想想,那小小的头皮静脉,可就像藏在宝宝脑袋上的小秘密通道呢!要找到它可不容易哦。
首先得把宝宝安置好,让他舒舒服服的,就像哄小宝贝睡觉一样。
然后呢,咱得仔细地选好穿刺的部位,这可得瞪大了眼睛,就跟找宝藏似的,得找个最合适的地儿。
接下来就是消毒啦,这可不能马虎,得认认真真地把那块小地方擦得干干净净的,就像给小宝贝洗脸一样仔细。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穿刺啦!这时候咱得稳准狠,就像武林高手出绝招一样,一下子就得成功。
要是没扎好,哎呀,那宝宝得多遭罪呀!
穿刺成功后,那可别得意忘形哦,还得固定好,可不能让针头跑了呀,不然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啦?这就好比建房子,根基得打牢呀。
在整个过程中,咱得时刻留意宝宝的反应,要是小家伙哭啦闹啦,咱得赶紧哄一哄,就像哄自己家孩子一样。
而且呀,咱的动作得轻柔,不能跟大老粗似的,那可不行。
你说这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不是挺有讲究的呀?咱可得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这可关系到宝宝的健康和舒适呢!要是咱操作不好,宝宝得多难受呀,家长得多心疼呀!所以呀,咱得不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让每个宝宝都能顺顺利利地完成输液,健健康康地成长。
这就是咱的责任,咱的使命呀!咱得把这事儿当成最重要的事儿来做,不能有一点马虎,不能有一点松懈,对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C目前二
右手拇指和中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食指按 在针柄上。优点:持 针更稳,不易晃动
针头旳固定
1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 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 左手拇指垫于针柄旳下 方,保持针头与血管平 行,预防针尖翘起。
2
3
右手打开打开输液器开
关,观察通畅后贴胶布。
第一条胶布贴于针柄--在悬空旳针柄下垫棉球--第二条带棉纱旳贴在 针眼处---第三条从针柄 下交叉向上粘贴---第四 条把头皮针旳塑料管向
❖ 4、室内光线不佳,太暗或者反光造成难度增长 ❖ 5、拿针时拿针柄旳上、下面,影响针尖进入血
管旳精确度。
小儿静脉输液旳注意事项
❖ 1、操作时严格无菌,防止草率进针,破坏血管,切忌误 入动脉。
❖ 2、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由远端到近端。 ❖ 3、针头要牢固粘贴,不可漂浮, ❖ 4、拔针时,应逐层分离胶布,用敷贴按压住针眼,迅速
心端向近心端按 不良者尤其合用 摩,使血管充盈
执针手法
A老式手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上下面,进皮肤后 改执针柄旳前背面。 缺陷:手掌心向上不 好掌握进针旳力度和 速度,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进入 皮下,且进入皮下需 换手法,易分散视线 及针柄摆动,造成针 尖失准,穿刺失败
B目前一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指尖顶 到针柄旳根部。优点 :手背朝上,手比较 灵活,且进入皮下后 不用变换手法,一气 呵成
四肢静脉可先用 止血带扎血管近 心端进行压迫, 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到达 静脉充盈旳目旳
额静脉,用食指 用手掌根部从四 经之前几种措施 在额部轻压横摸, 肢静脉旳近心端 选到合适血管时, 可摸到一条凹陷, 沿静脉走向环行 在患儿手及足背 该血管位于凹陷 按压指端,用力 浅静脉丰富旳部 内,上下摸,可 反复按摩3--5次, 位,用手掌由轻 触及有弹性、有 再用止血带扎血 渐重怕打3-5次, 空感旳一条血管 管近心端,由远 此法对末梢循环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给予小儿经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常用于小儿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输液时的急救治疗。
操作方法如下:
1. 选择适当的输液部位:选择头皮的静脉较粗大、质地坚韧、无明显扩张的部位作为输液点。
常用的输液点位有前C点和正中C点。
2. 洗手并戴好手套:操作者务必保持双手清洁并戴上无菌手套。
3. 准备器材和药物:准备好静脉输液的器材,如输液瓶、输液管、滴管、输液座、贴纸等。
同时准备好需要输注的药物。
4. 保持患儿稳定并注意麻醉:在进行操作前,应保持儿童的身体稳定并使用局部麻醉药物。
5. 寻找输液点位并消毒:用酒精棉球清洁输液点位,并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消毒。
6. 固定输液座和注射针:将输液座固定在输液点位上,接上输液管和滴管。
然后将已连接到滴管的注射针插入输液点位。
7. 开始输液:打开滴管的夹子,调节滴速。
8. 观察患儿状况:开始输液后,密切观察儿童的状况,包括输液速度和输液反应等。
9. 给药结束并拔针:按照医嘱给药时间结束后,将注射针拔出,注意避免针头剧烈晃动。
10. 观察和记录:输液结束后,密切观察儿童的状况,并及时记录输液时间和输液量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项专业技术,操作时务必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个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地研究、探索,现将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技巧介绍如下.
2.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2.2 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4.5号头皮针的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曲直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
2.3 血管的选择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手指触摸有搏动感),选择合适的静脉,辨别粗细、深浅、活动度及走向。
一般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亦可选择耳后静脉、眶上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等。
2.4 皮肤准备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应递除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皮肤的毛发,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2.5 执针手法传统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上、下面,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后面刺入血管。
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现象,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的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
现我院采用的手法: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
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
对于肥胖.发热.脱水的患儿,如果在头皮针前约5cm处反折输液管,利用互压穿刺,会更容易见会血的.
2.6 穿刺要领常规消毒皮肤,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
进针角度以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
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
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不回血时,可于进血管后捏一下头皮针导管即可见回血或穿刺前用5 ml的注射器抽吸少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进血管后抽吸有回血,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局部无肿胀即可固定。
2.7 针头固定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示指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置(垫)于接近针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随意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的角度,保持针体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
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部,用第二根带有棉纱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针眼。
用第三根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
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
第五
根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的末端固定于左或右耳廓上或者固定于没有头发的头皮上。
3 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3.1 小儿头部固定不佳家长宠爱孩子,固定头部不得力,小儿不配合,头部摇摆不定,难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导致穿刺失败。
3.2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家长心疼孩子,对护士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缺乏了解、言语不当等影响护士操作情绪,护士因紧张导致穿刺失败。
3.3 手法不错误执针时执针柄的上、下面,或穿刺时采用斜刺法,影响针尖进血管时的准确度。
3.4 特殊小儿如肥胖、脱水、血管暴露不明显的小儿的头皮,穿刺技术难度大,易穿刺失败。
对于肥胖.发热.脱水的患儿,如果在头皮针前约5cm处反折输液管,利用互压穿刺,会更容易见会血的.
可见,护士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加上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三大因素。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去总结经验,练就过硬的本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