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1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1.1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号半~5号半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3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
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4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
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
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2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2.1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 注意按压方法:①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

1 2 光线的强弱 . 光 线的 明亮及 照射 角度 , 接影 响穿 刺的成 功率 。光线 太强 瞳孔 直
缩小 , 光线 太弱瞳孔 增大 , 明亮的 自然光线是 最理 想的光 线 , 静脉 显得 清晰 , 作者 眼睛不易疲 劳 , 线不好时 , 科选用 2 根 3 W 日 操 光 我 0 光灯 ,
1 3针 头的选择 . 对 于 出生 到 3 岁的小 儿 , 般选 用 4 2 1 号大 小的头皮 针 , 一 1 ~5 2 用 2 ml ~5 注射 器抽 生理 盐水 并与头 皮针 连接 。 1 4 进针手 法 . 进针 时针头 与皮肤成 1 ~1 。夹 角 , 0 5 针头斜 面 向上 , 手持针 , 右 左 手绷 紧皮肤 , 直接通 过皮 肤刺 入静脉 , 见回血 后不 宜再进 , 直接 固定 。 如未 见 回血 , 右手 抽注 射 器针栓 , 穿刺 成功 , 可 回血 。 如 即
灯管在操 作者前上 方 , 穿刺静脉 在 5 c 左 右 , 距 0m 以保 证充分 的照 明条
件 。
固定胶布 的松动 , 针头移位 , 的肿胀等 异常情况 , 局部 及时采 取措施 , 保
证输 液 的 顺 利 进 行 。
3心理 护理
() 1环境 及氛 围 我科 护士均 着淡粉色 工作衣 , 头戴淡 粉色燕 帽 , 床单 及窗帘为淡粉 色碎 花 样 , 风 条 件 良好 , 光 明 亮 , 造 了一 种 活泼 、愉 快 、轻 通 灯 营 松 、亲 切 的环 境 , 人 以 温 馨 、愉 快 之 感 。 给
小 , 时 间内输 液 的患儿 ; 短 眶上静 脉表 浅 , 清晰 , 输液 时不 易渗透漏 ; 颞 前静脉及颞 静脉粗大 , 位置深 , 适用于大量 输液及 注射刺激性 大的 药物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渗出的情况。
渗出不止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1.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针头针头的尺寸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一般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较细,需要选择小尺寸的针头,以减少对静脉损伤。
此外,针头的长度也需要注意,过长会刺伤静脉内膜,导致血液渗出。
2.正确插入针头插入针头的位置应该选择头部较平坦的部位,比如额部、枕部等。
在插入针头前,需要进行局部消毒,并将静脉注射针头从大脑方向斜切入皮下,进入头皮静脉。
3.固定针头插入针头后,需要用透明敷料或绷带进行固定,以防止针头的位移或掉落。
同时,还需要定时检查针头是否位移,以确保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
二、处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1.停止输液一旦发生渗出,首先需要停止输液。
渗出的原因可能是静脉内压力不足、静脉损伤等,停止输液可以让静脉内部的压力逐渐恢复正常,减少渗出的发生。
2.更换针头渗出可能是由于针头插入位置不当或者针头本身问题导致的,如果是后者,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针头,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3.按照医嘱处理渗出后,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处理,比如局部冷敷、消炎、换药等。
如果渗出后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4.观察患儿状况在渗出事件发生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状况,比如观察渗出的程度、局部感染的症状等。
同时,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影响药效和治疗,容易引发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正确插入针头、固定针头等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渗出要及时停止输液、更换针头等处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反馈医生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
儿科护理学头皮静脉输液法课件,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 7.整理用物,并做好相关记录,向患儿家长交代注意事项。
• 8.输液完毕,轻轻取下胶布,关闭调节器,将针头拔出,用无菌棉 球压迫直至不出血为止。
• 2.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内按医嘱配好输液药物,插输液器。
• 3.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和查对药液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 上,排尽空气。
• 4.患儿仰卧或侧卧,头垫小枕,枕上铺治疗巾,枕头放于床沿,助 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其肢体、头部。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 5.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选择穿刺静脉,一般选用额上静脉、颞浅 静脉和耳后静脉。根据需要剃去穿刺部位的毛发,消毒皮肤后再次 核对。
【注意事项】
•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的浓度、剂量 及配伍禁忌。
• 2.注意区分头皮动静脉。 • 3.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哭声、面色及病情变化,必要时暂缓穿刺。
感谢观看
讲授人:
联系电话:
头皮静脉输液法
【目的】
• 1.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 2.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纠正血容量不足。
【准备】
• 治疗盘、输液器、液体及药物、头皮针、消毒液、棉签、弯盘、胶 布、治疗巾、根据需要准备剃刀、肥皂、纱布、固定物等。
【操作方法】
• 1.检查药液和输液器,带输液卡核对住院号、姓名,评估患儿的情 况,做好解释工作,为婴幼儿更换尿布,协助排尿。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护理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护理体会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中常见的一项技能,因为小儿静脉不易触及,穿刺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护理实践中的体会,分享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护理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一、注射前准备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了解小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之前的静脉注射史,从而对穿刺难度做出大致评估。
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如注射器、皮肤消毒液、纱布、透明敷料等。
还要为小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二、注射技巧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时,首先要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通常选择在头部的额部或枕部进行穿刺,这两个部位的静脉比较丰富,便于穿刺。
还要注意脉搏的位置,避免在脉搏处进行穿刺,以免影响到血流。
接下来是皮肤消毒,要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引入细菌。
然后使用适当的角度和深度进行穿刺,要轻柔而有力,以避免损伤到静脉,同时要保持稳定的手部姿势,以免引起穿刺失败或者对小儿造成疼痛。
三、护理要点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后,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感染的风险。
首先是正确固定注射器,使用透明敷料或者透明胶布将注射器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其在移动中脱落或者引起污染。
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
同时要对小儿的静脉通畅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血栓形成或者静脉堵塞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小儿造成不良影响。
四、病人教育在完成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后,还需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和健康宣教,让他们理解小儿静脉注射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向他们解释注射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明白注射对治疗的重要性。
其次还要向他们介绍小儿静脉注射的注意事项,如定期更换注射点、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干燥等。
最后还要向他们说明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如发现皮肤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给予小儿经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常用于小儿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输液时的急救治疗。
操作方法如下:
1. 选择适当的输液部位:选择头皮的静脉较粗大、质地坚韧、无明显扩张的部位作为输液点。
常用的输液点位有前C点和正中C点。
2. 洗手并戴好手套:操作者务必保持双手清洁并戴上无菌手套。
3. 准备器材和药物:准备好静脉输液的器材,如输液瓶、输液管、滴管、输液座、贴纸等。
同时准备好需要输注的药物。
4. 保持患儿稳定并注意麻醉:在进行操作前,应保持儿童的身体稳定并使用局部麻醉药物。
5. 寻找输液点位并消毒:用酒精棉球清洁输液点位,并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消毒。
6. 固定输液座和注射针:将输液座固定在输液点位上,接上输液管和滴管。
然后将已连接到滴管的注射针插入输液点位。
7. 开始输液:打开滴管的夹子,调节滴速。
8. 观察患儿状况:开始输液后,密切观察儿童的状况,包括输液速度和输液反应等。
9. 给药结束并拔针:按照医嘱给药时间结束后,将注射针拔出,注意避免针头剧烈晃动。
10. 观察和记录:输液结束后,密切观察儿童的状况,并及时记录输液时间和输液量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项专业技术,操作时务必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024年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

2024年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清晰可见、易于固定,因此成为婴幼儿输液治疗的首选穿刺部位。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浅清晰:头皮静脉位于头部皮下,血管表浅且清晰可见,有利于穿刺操作。
易于固定:头皮静脉相对固定,不会因为患儿的活动而轻易移位,便于长时间输液治疗。
血管丰富:头皮静脉网丰富,即使一条静脉穿刺失败,也可以迅速选择其他静脉进行穿刺。
2. 穿刺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环境准备: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患儿准备: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紧张和恐惧感,可通过玩具或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物品准备: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止血带等,并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
护士准备: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熟悉解剖位置,确保操作准确、迅速。
3. 穿刺技巧与注意事项穿刺技巧是确保穿刺成功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血管: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头皮静脉的特点,选择表浅、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正确固定头皮:穿刺前用固定带或纱布轻轻固定好患儿的头发和头皮,以免穿刺时头皮移动影响穿刺准确性。
穿刺手法要轻柔:穿刺时要保持手法稳定、准确、轻柔,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组织损伤。
注意观察回血:穿刺后要及时观察是否有回血,以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4. 常见问题与处理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穿刺失败、穿刺部位渗血等,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穿刺失败:穿刺失败时应及时退出针头,分析失败原因,重新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渗血:穿刺部位渗血时,应立即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必要时可给予加压包扎。
5. 护理要点与措施穿刺成功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主要包括:固定好输液装置:确保输液器、注射器等装置固定稳妥,避免脱落或移位。
观察输液情况: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量及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165-0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吴月玲*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提高护理水平以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服务。
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护理组(486例)和常规对照组(410例),对两组输液质量、故障及满意度分析。
结果:实验护理组输液治疗优于常规对照组,且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满意情况实验护理组也比常规对照组好。
结论:加强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静脉滴注;输液故障;系统护理技巧;护理措施;护理水平*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人民医院(573000)2012年5月6日收稿输液(IV fluid)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也有人称其为打吊针,是指由静脉滴注向病人体内输入大剂量(单次大于100ml)注射液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也是儿科最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杜绝输液故障对确保小儿安全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探讨系统护理技巧以提高护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来源: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其中男小儿455例,女小儿441例;新生儿37例,30d ~180d 小儿179例,大于6个月的小儿680例。
1.2分组办法:将2011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410例作为常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486例作为实验护理组。
1.3护理方法: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护理,实验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对小儿各项资料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分析指标:输液的畅通程度;针头情况;输液故障发生率;问卷调查(小儿亲属或监护人填写)对输液的满意度。
1.5问卷调查情况:共印刷关于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896份,收回896份,有效率100%。
1.6统计学应用:采用统计学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检验。
2系统护理护理技巧2.1交流技巧:交流对象包括小儿和小儿家长,护理人员从表情、态度和语言(一般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全方位进行交流。
这样的交流不但可使小儿及其监护人相信医护人员,主观配合输液工作,还有利于增加小儿对医护人员的亲近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让家长或监护人员放心。
与其它护理相同,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对让小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2头皮静脉的选择:准确选择动脉和静脉,血管的选择要求直以利于固定。
2岁以下的小儿额静脉为输液的首选静脉[1],选择时要避免在骨隆突处和血管弯处。
2.3穿刺技巧:穿刺通常选用指压法,尽可能避免拍打法,指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小儿的恐惧心理,令外,对肥胖、水肿、脱水、危重衰竭、缺氧青紫小儿及新生儿应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
2.4固定技巧:头皮静脉固定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穿刺成功后须及时在针柄下方垫一无菌棉球(防止固定针柄针头上翘穿破血管),选用V 型胶布固定针柄,U 型胶布逆时针方向环绕软管固定于针柄上[2]。
2.5宣传教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受到输液速度限制,输液时间较长,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因而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小视。
在宣传教育中要注意宣教方法,杜绝教训式的宣教方式,宣教人员语言应科学,语气须和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宣教内容应包括如何保持患儿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患儿哭闹走动时的安全措施、保持输液速度技巧等[3]。
2.6密切观察小儿输液过程中须加强巡视,可采取随时观察与定时巡视相结合巡查办法,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科学处理,严防输液故障发生。
3结果3.1不组资料中实验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本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统计分析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值小于0.01)。
3.2本组资料中,输液故障的发生率常规对照组为41.96%,实验护理组为5.89%;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输液护理满意率常规护理组为66.96%,实验护理组为97.12%。
分析可知,小儿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能有效降低了输液过程中故障的发生。
4讨论4.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常规护理通常情况下比较重于研究如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但却没对穿刺成功后该如何保证输液通畅、如何有效防止输液故障进行充分的研究,导致输液故障频频发生,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旦发生输液故障,就必须重复穿刺,这不但增加了小儿痛苦和医务工作量,还可能造成小儿的恐惧心理,应尽可能的避免输液故障发生。
4.2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护理技巧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说,对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心理护理的重要分组小儿数滴入不畅针头受阻针头刺破抓曳掉故障发生率n满意情率%n %n %n %n%常规对照组48621 2.3415 1.67677.48738.1541.9666.96实验护理组41070.7840.4511 1.2350.56 5.8997.12165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166-02艾灸减轻股肿疼痛的治疗与护理体会袁玲*关键词:艾灸;股肿;治疗;护理;体会*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475001)2012年4月12日收稿程度较成年人同样情况意义更大。
小儿年少不知事,对其友好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对医护人员的接受程度。
友好的言辞和行行为,对消除其心理恐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李柳婵.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0):652.[2]刘秀华,赵华宇,代宏慧.250例患儿输液心理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09):199.[3]张爱芳.小儿头皮静脉褚液针改良固定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2(23).96.股肿多因营血瘀滞于阴脉,脉络痹阻不通,水津外溢或先天不足、气滞血瘀、阳气不能下达所致,其病变多侵犯下肢血管,以下肢肿胀疼痛,皮色发白,肢体增粗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此病疼痛常是病人难以忍受的主要症状,而持续疼痛又可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加重血瘀和形成新的血栓。
为减轻病人疼痛,现选取80例股肿病人采用艾灸方法,即对病人穴位进行艾灸,以温经通络、驱寒除湿,达到通则痛减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人共80例,均为男性,年龄22岁~40岁,平均30.5岁;病程1年~13年,按国际认可的疼痛尺为标准、其中4级疼痛病人46例,5级疼痛病人26例,6级疼痛病人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部位、疼痛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1.2.1分组治疗两组基本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用艾条灸下肢穴位,对照组按医嘱常规口服强痛定,每天4次。
观察疗程为2个疗程。
1.2.2操作方法:观察组以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血海为主穴。
以阴陵泉和阳陵泉为配穴。
选用以艾叶为主体的药用艾条。
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理状况,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温度的敏感性。
将患肢放于舒适体位。
腿下放一软枕,使其舒适,免于疲劳,便于固定,以达灸穴准确。
取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对准灸穴,距皮肤2cm-3cm 进行熏烤。
每次每穴灸15min ~20min ,每天2次,15天为1个疗程。
在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灸穴皮肤颜色,或用术者手的食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测试皮肤温度,防止灼伤皮肤,并随时弹去艾灰,以防艾火脱落烫伤病人和衣物,艾灸过程中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调整施灸的距离。
艾灸前后1h ~2h 不宜进食冷饮。
1.3护理1.3.1股肿病人病程长,临床症状明显,思想压力较大,故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告知若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可加重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延长病程。
1.3.2患者明显畏寒,受寒则疼痛更甚,所以室湿应较一般为高。
以24-26℃为宜,并应注意局部保暖,多加衣被。
1.3.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甚至出现小水泡,告知病人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1.3.4慢性重症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将罹患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在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并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
1.3.5中药应温热服,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
1.3.6饮食宜温热,忌生冷。
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
酒类性热,又能通经活络,可酌情选用。
1.4观察指标及方法:记录疗程前后两组病人疼痛程度。
按疼痛尺标准计分,1级为1分,2级为2分,如此类推。
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疼痛积分。
积分指数=(灸前积分一灸后积分)/灸前积分×100%1.5疗效标:准痊愈为疼痛基本消失,积分指数>95%;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积分指数为95%~80%;有效为疼痛减轻,积分指数为79%~50%;无效为疼痛无缓解,积分指数<50%。
2结果2.1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备注两组疗效比较,U =1.259,P >0.052.2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备注两组疗效比较,U =2.017,P <0.053讨论股肿病人因病程长,易反复,又长期受肿胀、疼痛折磨,迫切期望有极好的止痛药以减轻疼痛,故造成长期服用止痛药。
艾灸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燃烧,借助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氢脂质明显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有效并适用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清代吴仪洛在《草丛新卷三·艾》中说:“艾叶苦辛,性温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
”。
这些充分说明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寒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4001815733(76.67)对照组4015141129(63.33)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4002216238(93.33)对照组401715832(73.3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