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我们爱你啊,中国》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和艺术特点。

2.3 诗歌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2 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诗歌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价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课后访谈评价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诗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6.2 教学视频寻找与诗歌相关的教学视频,如诗歌朗诵、背景介绍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4)有感情朗读第2节。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内容,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表述,如“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3.2 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4.3 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4.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背诵熟练,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评价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我爱这土地》、《我的中国心》等,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7.2 爱国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爱国主题活动,如唱国歌、观看爱国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国情怀。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和复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表达对中国无限热爱的诗歌,通过描绘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展现了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的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讲解法对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的描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4.3 讲解课文对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的描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4 讨论课文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并背诵,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进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第六章:课文深入分析6.1 历史部分的讲解详细解读课文中所提到的中国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代盛世的繁荣、宋代文化的辉煌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6.2 文化部分的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课程的主题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

2. 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特点。

3. 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热爱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步骤:1. 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中国的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内容解析。

2.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内容和相关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歌:详细解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知识介绍:分别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和成就。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生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一、教学资源1.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文本。

2.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二、教学工具1.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2. 计算机:用于播放视频和音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一、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讲解诗歌内容和意境,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进行诗歌朗诵和讨论,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诗歌解析和知识介绍(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15分钟),实践活动(15分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一、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朗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意境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打印或书写在黑板上。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 诗歌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思考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相关诗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自然风光的感受。

6. 创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短文等形式。

7.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历史文明的尊重之情。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文明图片和相关诗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的历史文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历史文明的尊重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历史文明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情感浓厚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

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吟诵诗句,激发并丰厚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和知识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具准备:ppt(含中国地图)课前预习:通过系列图画以及文字欣赏祖国江山,获得初步感受。

1、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词意。

2、朗读课文至熟练程度。

3、思考:诗歌赞颂了祖国哪些可爱之处?表达了什么情感?诗歌是怎样表达出这样的情感的,感受诗歌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4、谈谈你对爱国的理解,作为小学生,爱国可以体现在哪些行为上。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学生深情跟唱。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游览过的名胜古迹,激发爱国之情。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能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家听听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

2.歌唱家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诗人则用优美的诗篇来表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读顺诗句,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经验说说对所划句子的初步体会(做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2)朗读自己认为最喜欢的语段。

4.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进行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奋发开拓5.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2---6):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7):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6.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7.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特色?(小组交流)(1)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气势磅礴。

(2)运用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

桂林的山水清奇俊秀……,以突出景物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出了我们中国的什么特点?(疆域辽阔)指名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出示中国地图:在图中找出帕米尔高原、东海、北国、南疆等地区,引导理解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时间差很大,南北季节差距大。

由衷地赞叹,朗读!2.思考:(1)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丽画卷?(从祖国的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景色入手,展现了四幅想想鲜明的美丽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2)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情吟诵第一段)交流:祖国幅员辽阔的?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展开想象,再读该自然段,读出祖国的幅员辽阔。

4.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习字册):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提示:“脊”的笔画顺序,先写左右四点,在写中间的“人”,最后写“月”)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吟诵诗句,激发并丰厚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重点、难点: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全诗。

2.齐读第一节,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祖国幅员辽阔)出示:啊,我们爱你,中国!导入:祖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骄傲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我们美丽可爱的祖国吧!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朗读第1(.(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写了哪几个地方?课件出示相关的几幅图片,学生欣赏,感受祖国风景秀丽。

引导学生说说有关这些风景名胜的名言佳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拓展补充:广西桂林山水吴老师今年暑假和家人8月3号游桂林一周,去过的景点有:象山公园、漓江漂流(遇龙河)、龙脊梯田、两江四湖、芦笛岩、蝴蝶泉、、七星景区、尧山、靖江王城独秀峰,还欣赏了:印象刘三姐大型演出,还在桂林市取得正阳步行街品尝了崇善米粉、啤酒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

望庐山瀑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我国的山河是那样的多,为什么作者只选择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它们举世闻名,具有代表性)写法指导:选取典型事例(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小组合作、交流:运用第一、二自然段的学法,自学3~6节。

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

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

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练习背诵。

6~2.朗读第3.4.学习第2~6节的写法。

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写作方法指导:总分总、首尾呼应、排比式的诗歌写作方式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总结全文、课堂练笔本课的核心讨论话题:我们爱祖国的什么?(一)、爱祖国的山河壮丽!出示第二小节1.读了这一段文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2.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千古名句!读着这样的文字,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补充介绍五岳——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

3.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著名的风景?请你试着仿照第二节写一写!预设例:我们爱你——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花果山的神奇美丽,万里长城的绵延起伏,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华山、泰山的高耸入云,秦兵马俑的气魄恢宏,……这样的诗句、这样的风景,怎一个“美”字了得?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朗读这样的诗句!(二)、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引导学生回忆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出现的那些中国元素:记载中华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发明”、美轮美奂的中国画卷轴、浩瀚星河中飞舞的天女、多种多样的戏曲……(三)、爱祖国的成就伟大!引导学生聊聊如今祖国的各种巨大的变化,聊神州、聊高楼、聊文化、聊嫦娥……在聊的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让学生走进第六节,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扣住奋斗、汗水、高洁、伟岸、博大、恢宏……自然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请仿照这首诗的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我们爱你——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请写下来。

学生交流,评价。

预设:我们爱你——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花果山的神奇美丽,万里长城的绵延起伏,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华山、泰山的高耸入云,秦兵马俑的气魄恢宏……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内容外,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板书设计:幅员辽阔山河壮丽1.我们爱你啊,中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奋发开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