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制作方法

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制作方法
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包括外部开关量电源S1、外部开关接口K1、整流桥电路、滤波电路、限流电路、防反向保护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开关量输出接口,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所述外部开关接口、所述整流桥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路、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所述光耦隔离电路、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依次连接,该电路硬件电路结构简单,工作有效可靠,提高了开关量输入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有利于开关量输入电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要求

1.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包括外部开关量电源S1、外部开关接口K1、整流桥电路、滤波

电路、限流电路、防反向保护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开关量输出接口,所述外部开关量

电源S1、所述外部开关接口、所述整流桥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路、所述防

反向保护电路、所述光耦隔离电路、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3端子相连,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1端子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

一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的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负

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T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电源VCC和数字地DGND,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1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3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6端子、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4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数字地DGND。

技术说明书

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产物,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监控系统中各种装置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需要实时检测断路器、接触器、负荷开关等位置信号或高温、瓦斯、故障告警等非电量信号的工作状态,对这些工作状态的检测可以通过开关量输入电路来实现。目前,传统的开关量输入电路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弱,工作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开关量输入电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内容

本技术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

为实现本技术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包括外部开关量电源S1、外部开关接口K1、整流桥电路、滤波电路、限流电路、防反向保护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开关量输出接口,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所述外部开关接口、所述整流桥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路、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所述光耦隔离电路、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依次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3端子相连,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1端子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的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光耦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T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电源VCC和数字地DGND,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1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3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6端子、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4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数字地DGND。

本技术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硬件电路结构简单,工作有效可靠,提高了开关量输入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有利于开关量输入电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开关量输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包括外部开关量电源S1、外部开关接口K1、整流桥电路、滤波电路、限流电路、防反向保护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开关量输出接口,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所述整流桥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路、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所述光耦隔离电路、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依次连接。

图2为所述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3端子相连。

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

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1端子相连,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3端子与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的一端相连。

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

所述防反向保护电路的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

所述光耦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T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电源VCC和数字地DGND,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1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4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3端子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整流桥UR1的第2端子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6端子、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第4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共同接数字地DGND。

所述一种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有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时,所述的外部开关接口K1闭合,所述的外部开关量电源S1通过所述的整流桥电路构成回路,所述第一整流桥UR1第4端子和第2端子间的电压信号经所述滤波电路进行滤波,经滤波后的电压信号加载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T1导通,电源VCC经第三电阻R3、第一光电耦合器T1的输出端构成回路,开关量输出接口输出为低电平信号,表示有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

当无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时,所述的外部开关接口K1打开,所述整流桥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光电耦合电路均不工作,开关量输出接口输出为高电平信号,表示无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

具体到一个应用例上,所述外部开关量电源S1可以为交流220V电压,也可以为直流110V 电压,所述外部开关接口K1可以是断路器、接触器、负荷开关的辅助触点,所述第一电阻R1取值100kΩ,所述第一整流桥UR1中的二极管选用1N4007,所述第一电容C1取值

10μF,所述第二电阻R2取值1.2kΩ,所述第一二极管D1选用1N4007,所述第一电耦合器T1选用TLP181,所述第三电阻R3取值4.7kΩ,所述第二电容C2取值10μF。

以上是对本技术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者替换,也属于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