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0130916]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第3课时】自然语言形式化及实例
【第4课时】图灵机的工作原理
【第5课时】VComputer软件的演示、说明及下载使用
【教学文档】
【习题3】
【讨论3-3】虚拟机与分层抽象
【第6课时】虚拟机与分层抽象
【单元测验3】
第4章计算学科的核心概念
【第1课时】算法的基本知识
【第2课时】两个常见的算法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导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MOOC版本,本课程将课程的结构建立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借助大量案例,在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学生认知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在复杂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方面的计算思维能力。
课程概述
【第5课时】猜姓氏游戏和猴子吃桃问题
【单元测验5】
第6章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
【第1课时】系统同构
【教学文档】
【习题6】
【第2课时】人固有能力的局限性及使用工具后产生的力量
【第3课时】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方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单元测验6】
第7章社会与职业问题
【第1课时】道德选择
【第2课时】检举
【教学文档】
【习题7】
【讨论7-2】工程与社会——软件风险案例的讨论
【讨论7-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讨论7-4】个人与团队,沟通,项目管理
【第3课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4课时】敏捷开发方法
【单元测验7】
实验一分支和循环结构的简单程序设计
【视频】Raptor使用介绍(注:如果无法播放视频,请切换到兼容模式或者使用Chrome、IE、火狐浏览器)
汉诺塔问题的递归算法(进阶实验)
教学大纲最新版2013 11.2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课程编号:031001学分: 3.5学时:70 (其中:讲课学时:42 上机学时:28)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数据库软件,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开课部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
常用软件的介绍和练习主要放在实验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本课程定位在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不求深度优先,但求广度优先,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知识体系及学习(研究)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 3 学时理论)[知识点]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应用及研究领域、计算机学科的方法论、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重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分类特点等,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5 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数制及其转换、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数值数据的编码、字符信息的编码、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数据压缩与检错纠错[重点]计算机数据表示[难点]数据编码、数据压缩与检错纠错[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会操作使用计算机,掌握数制及其转换,了解数据编码知识等课后实践练习第3章计算机硬件( 5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系统总线[重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难点]输入/输出系统、系统总线[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会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系统总线知识等[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4章计算机软件( 3 学时理论)[知识点]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翻译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翻译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基础[重点]操作系统的功能[难点]数据结构与算法[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课后实践练习第5章计算机网络( 8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应用、Internet基础、Web 服务器构建与HTML语言[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6章多媒体技术( 11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制作工具[重点]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多媒体制作工具[难点]多媒体制作工具[基本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常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7章数据库系统( 5 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语言、关系数据库Access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发展[重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Access管理系统[难点]数据库语言[基本要求]掌握多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学会使用Access管理系统[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8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 3 学时理论)[知识点]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重点]计算机系统安全概念、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难点]信息安全技术[基本要求]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9章 Windows操作系统( 7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Windows XP基础、文件管理、控制面板、Windows 7介绍[重点]Windows XP基本操作[难点]文件管理[基本要求]掌握Windows XP基本操作和相关知识[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10章常用办公软件( 9 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应用软件概述、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重点]应用软件基本操作[难点]电子表格软件[基本要求]掌握应用软件基本操作[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第11章程序设计基础( 3 学时理论+上机)[知识点]Java语言简介、Java语言基础、Java程序设计基础[重点]Java程序设计基础[难点]Java程序设计[基本要求]熟悉Java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实践与练习]课后实践练习。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整体认识和初步的技能。
本课程内容广泛,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会基本的编程和问题解决方法,提高计算机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里程碑和研究领域,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整体的认识。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知识,以及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等软件知识。
3.学习基本的编程和算法设计方法。
介绍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结构、编写和调试方法,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原理和常用的算法,包括排序、查找、递归等。
4.学习基本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知识。
介绍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树、图等,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5.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计算机科学概论。
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初步的了解。
2.计算机硬件。
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知识。
3.计算机软件。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等软件知识。
4.算法和数据结构。
介绍算法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算法,包括排序、查找、递归等,以及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树、图等。
5.数据库。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包括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等,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导论和综合性的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
4.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概念(4学时)1.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1.2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1.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计算机硬件系统(12学时)2.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层次2.2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3.计算机软件系统(12学时)3.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3.3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技术4.计算机网络与安全(8学时)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4.2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5.数据存储与管理(8学时)5.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5.2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6.计算机编程与算法(12学时)6.1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技术6.2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6.3算法优化和高级编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书目以上为《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导论主要就计算机学科的学科特点、科学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典型方法、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等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总体框架,并为后续课程的衔接提供科学论证。
课程概述《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知识的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等知识,同时了解IT行业发展动态。
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后继基础课打好基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所讨论的知识内容和提倡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其他课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能全面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发展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任务: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趋势等,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导论中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每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了解和掌握的内容,重点以及难点分析;3. 正确理解概念,能够理解和分析所学知识,并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4. 让学生深入的实践中去,了解软件和硬件市场,提交市场调查报告。
课程大纲01绪论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掌握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历史,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分类和组成,掌握计算机的特点。
课时1.1 计算机的产生1.2 计算机的发展1.3 计算机的分类1.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 计算机的特点1.6 著名的计算机组织团体和计算机科学家1.7 计算机科学及研究的领域02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解数据的表示形式,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掌握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理解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掌握不同进制数的定义及特点,熟练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了解信息与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本、应本)专业教学学时:50~60学时一、课程概况《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将后学习《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了解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技术4、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5、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6、了解新一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软件方法学7、了解数据管理的进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数制与编码,数制运算,逻辑代数及逻辑电路;重点:数制与编码;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数制与编码,掌握数制运算,了解逻辑代数及逻辑电路;(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内容:中央处理器(CPU)及结构,半导体储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辅助存储器的种类,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的整机结构,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重点: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计算机的系统结构难点: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存储器基本要求:了解中央处理器(CPU)及结构,了解半导体储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了解辅助存储器的种类,了解输入/输出系统,了解计算机的整机结构,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三)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主要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分类,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功能,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程序编译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重点:程序设计语言分类、操作系统的功能难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分类,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功能,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编译的基本原理,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四)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虚拟现实的原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与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1.Kenneth H. Rosen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7thed.(英文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致远计算机班学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教材及课件为英文)
*开课院系
(School)
致远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卢宏涛
课程网址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逻辑和证明
8
课堂授课
每次课后3-5道习题
掌握逻辑、证明、英文教材学习
作业、课堂提问
集合、函数、序列
4
课堂授课
每次课后3-5道习题
掌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英文教材学习
作业、课堂提问
算法基础
4
课堂授课
每次课后3-5道习题
掌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英文教材学习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CS120
*学时
(Credit Hours)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旨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不同领域,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内容。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1.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 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算法和数据结构
- 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
-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 数据库和信息管理
- 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包括以下方面: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占比30%)
-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占比40%)
参考书目
-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者:XXX
- "计算机科学简史",作者:XXX
以上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大纲内容,具体的教学安排将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通知。
学生请按时参加课程,并积极参与研究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科学导论
(英文):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专业任选课
课程代码: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课程来源于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计算机导论)课程构建的要求,即用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
本课程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学科的描述、培养侧重点,学科各专业方向的知识体与核心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基本问题;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了解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3学时)
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分支学科及其培养侧重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等4个主要分支学科的知识体和核心课程;最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问题;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计算学科认知模型——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计算学科若干问题的介绍,教学问题的探讨(含难度、复杂度与能力的理解)。
2.计算学科的基本问题(8学时)
计算的历史;对问题进行抽象的典型实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梵天塔”问题;“停机问题”;算法复杂性中的难解性问题、P类问题和NP类问题;证比求易算法;P=NP是否成立的问题;RSA公开密钥密码系统;旅行商问题与组合爆炸问题;找零问题、背包问题与贪婪算法;“GOTO 语句”与程序设计中的结构问题;“哲学家共餐”问题与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两军问题”与计算机网络;“图灵测试”;“中文屋子”;计算机中的博弈问题。
3.计算学科中的3个学科形态(6学时)
一个关于“学生选课”的例子;抽象形态;理论形态;设计形态;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及其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4.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12学时)
算法(含搜索和排序等常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软件;硬件;计算机中的数据(含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原码、反码和补码及其转换,字符、字符串和汉字,图像数据的表示,声音数据的表示等);伟大的计算原理(讲座);CC1991报告提取的核心概念。
5.计算学科中的数学方法(6学时)
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方法的作用;集合,函数和关系,代数系统(含群、环、格、布尔代数,布尔代数与数字逻辑电路);定义、定理和证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证明方法;递归和迭代;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
6.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3学时)
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在软件开发中为什么要引入系统科学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7.社会和职业的问题(2学时)
计算的社会背景;道德分析的方法;职业和道德责任;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和责任;团队工作;知识产权;隐私和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简单结构的程序设计(2学时)
掌握可视化计算工具RAPTOR的使用方法;基于可视化计算工具RAPTOR,编写具有选择、循环语句的简单程序,熟悉“子过程(子函数)”的使用。
2.简单数据库的设计(2学时)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库、数据表、关系与查询对象的创建,能够根据课程要求,对创建的数据库进行简单查询。
3.数据操作(2学时)
熟悉Vcomputer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虚拟机环境,通过将相应的机器码输入Vcomputer虚拟机,观察相应值的变化过程,理解指令系统的组成;掌握机器指令的格式;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递归与迭代(2学时)
掌握使用可视化计算工具RAPTOR编写递归及迭代程序的基本方法;了解递归与迭代算法的区别,能够使用RAPTOR工具对算法的复杂性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
以学科基本问题的讲授优先,以学科经典案例的讲授为基础,以课堂作业、测试,以及习题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学科基础概念的理解,着力提高学生采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课堂作业及测试占25%,实验成绩占15%,理论考试(开卷)成绩占60%。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董荣胜.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0
2.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等译.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4
九、说明
本大纲根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课程的要求,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IEEE/ACM制定的CC2001-CC2013有关教程编写。
执笔人:董荣胜
审核人:徐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