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导读:《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原文与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原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原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下面是《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原文与赏析,一起看看吧。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注释⑴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⑵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使人不得自由。
⑶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因从陶氏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为十三年。
⑷羁,jī。
羁鸟,谓被束缚于笼中之鸟。
池鱼,谓被养于池中之鱼。
此二句以羁鸟池鱼比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田园。
⑸守拙,自己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说“守拙”。
拙,指不善为官,也就是不会取巧逢迎之意。
⑹罗,排列。
⑺暧暧,昏昧。
⑻依依,轻柔。
一说,隐约可见。
⑼虚室,静室。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古诗归园田居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归园田居其一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orG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与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抒发了诗人归田后的欢悦心情,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逸趣。
下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翻译及注释]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1减:指青年。
适应习俗:适应世俗世界。
押韵:自然,气质。
许个“愿望”。
2.尘网:指尘世。
官场生活肮脏而拘谨,就像一张网。
这是指正式的职业生涯。
3.三十年:有人认为这是“十三年”的错误(陶渊明当了十三年官)。
首先,这里是三年和十年的意思(俗语是十年和三年)。
诗人觉得“一到十三年”的语气太平淡,所以他把十三年改成了倒装的文字。
4.鸡鸟:笼子里的鸟。
爱:一种“依恋”。
池塘鱼:池塘里的鱼。
鸟儿向往古老的森林,鱼向往古老的深渊,这是他们怀念故居的隐喻。
6.野生:一个代表“穆”。
国际:房间。
7.守住(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坚持完整。
8.方形房屋:房屋面积为圆形。
一个人说,“一边”对“一边”。
9.阴影(Yìn):阴影。
10.罗:名单。
11.温暖(长I):朦胧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地漂浮。
许莉:村庄。
13.家庭法庭:门法庭。
灰尘:平凡的家务。
14.空房间:空房间。
休闲:休闲。
15.Fán笼:一种储存鸟类的工具,与官场生活相比。
篱笆,篱笆,篱笆。
16.回归自然:指回归种植园。
【赏析】陶渊明经不起官场的污秽和世俗世界的枷锁,毅然辞职退隐,投身农村。
摆脱官职的轻松感受、回归自然的愉悦感受,以及宁静的田园、简单的沟通和工耕体验,使这一系列诗歌成为一首杰出的田园诗。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篇一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顛。
”1、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2、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
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译文篇二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其篇三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

三一文库()〔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赏析《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表达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以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快乐心情。
《归园田居》 ( 其一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田⑥。
方宅十余亩⑦,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暧暧远人村⑩,依依墟里烟⑾。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无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⒂。
【说明】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采。
②尘网:指凡间,官府生活浑浊而又拘束,如同搜罗。
这里指宦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看作“ 十三年 ” 。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 三九三) 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 四○五) 辞彭泽令归田,恰巧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故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正直无私。
潘岳《闲居赋序》有 “ 巧官 ”“ 拙官” 二词,巧官即擅长钻营,拙官即一些正直无私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正直无私。
⑦方:读作 “ 旁” 。
这句是说住所四周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隐蔽。
⑨罗:排列。
⑩暖暧:黯淡的样子。
⑾依依:柔和的样子。
墟里:乡村。
⑿这两句全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 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 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琐事。
⒁虚室:闲静的房屋。
余闲:空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宦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同样,重返大自然,获取自由。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原文赏析公元 405 年 (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 )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可是八十多天,便宣称不肯 “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挂印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赏析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田⑥。
方宅十余亩⑦,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 “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
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uo;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
暧暧远人村⑩,依依墟里烟⑾。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无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⒂。
【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
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