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合集下载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独特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生命的独特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2.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为什么会有名字?名字对生命意味着什么?(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结构。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有关生命独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对生命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生命中的名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生命体验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照顾小动物等。

2.学生分享活动心得,交流对生命的认识。

2.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生命独特性的心得体会。

2.观察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3.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命?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长?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生命的独特性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生命的独特性?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节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节选)
和空 间上 的无 限 ,每 一个 生命 的诞 这 是一 个 美丽 而 富含 哲 思 的故
生的偶然 ,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 另一 个 生 命 的 相 遇 是 一 种奇 迹 呢 ?
有 时 我甚至 觉得 ,两 个生 命在 世 上
事, 关于生命的名字与本 色, 关于生 命 的偶 然 与 因缘 ,关于 生命 间 的倾
“ 知道 该 怎 样 称 呼 您 ,每一 不
种尝试都令 自己沮丧 , 以就冒昧 所 地开 口了 ,实在 是 一份 由衷 的生命
对生命 的亲切温 暖 的敬意 。 “ 住你 的名 字大约 是在7 记 年
前, 那一年翻看一本 《 父母必读》 ,
上 面有一 篇写孩 子 的或者 是 写给孩
字: “ 生命本来 没有名字 吧 ,我 是 ,你 是 。 ”我这 才想 到查 看信 封 , 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 , 作 为替代 的是 “ 时光 村落 ” 四个 字 。我 注 意 了 邮 戳 ,寄 自河 北 怀
至上 , 无论是 聆 听还是 被聆 听 , 而 都 ÷ _ 是幸福 快 乐的 , 都值得 深深感 恩。
本栏 插图 俞 茵
_
命发出了不求回 报的呼应, 这岂 非
人 生 中令 人感 动 的幸遇 ?
实编 李英 _ 习辑 鹏
本栏责 辑 陈土宏 任编
∥ i。 j 。 譬。 j 詹i 。 _ ? i 。
生命 ,原本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 可泣 。我 、你 ,每 一个 可
能不 降生 ,却 毕竟 降生 了 ,然后 又
她读到这篇文章 。 ( 自《 选 守望的距离》 ,东方出版社, _ l 9J6 9 6- ̄) #
将必然地离去。想一想世界在时间 【 赏析 】
能 ,陌生女孩 如此 用心的倾 听与 不 求 回报 的呼应便 成 了人 生难 得 的 幸 、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10篇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10篇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10篇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专业的人,你必须学会自备稿件,那么散文类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有哪些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播音主持稿件的范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1《花香飘然散成流》像一朵飘过的花香,来来去去散为流星。

生命在一种感觉中锁定为一个过程。

去看一个老人。

一个刚刚差点被脑血栓“栓”住的老人。

路上,我想象着每一副面孔的变化,或许本没有终极,存在也并不总意味着合理。

一个老人,象一片枯黄的叶子,逃离树枝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宿命。

曾见过几个迟暮的老人。

与我有血缘的有两个。

可那是,我还不知一种感觉的珍贵。

直到时光悄悄掠去眼角的光洁,有一丝泪的成份纷飞成雨雾。

有那么一个深秋的晚上,一个遥远的村庄里躺着一张不再呼吸的床。

几年后,当我来到她的坟前,我不敢想象她在地下的模样。

纸钱如雪,在没有温度的阳光下接近透明。

人最熬不过的是时间。

它一刀一刀的将人凌迟。

原来生命是痛苦。

寻找长寿是自找苦吃。

深秋叶尽时,八千功名皆成梦幻。

午夜子时,辗转轮回全是虚空。

老人见我,话儿说不尽。

而我,没有一句能听清。

悲哀扑面而来,心象急雨的湖面,再不敢宁静。

轮回,轮回,我仿佛望到我已满脸皱纹的躺在床上,混浊的眼神徒劳奔波在陌生的人群。

每一天,从床上起来,总迫不及待地将心放到窗外,却忽略了,该感慨生命又给了这一天的色彩。

老人边说着我听不清的言语边用手帕擦眼,我知道,手帕上那每滴泪都是一个饱满的故事。

可惜,我已听不到。

午后,老人精神要好了许多,起床来去西屋点燃一锅烟。

烟真的如雾,象他余下不多的日子。

有一刻,我认为他和原来一样。

可时间毕竟已经东流。

红尘,象野马掀起的风,匆匆。

归来,老人执意要送。

或许,一种动作代表着一种心情,也传递着一种永恒。

透过车窗,忽然这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我再次醉在生命的苦酒中,如扑在火里的一条虫。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散文】2《纪念逝去的日子》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流去,当我终于可以在空闲时回首那些往事时,却难以寻觅到往日的情怀,那一时的悲喜,那一刻的感悟,那一分的美妙,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已在恍惚间一溜而过,那些看似平常却令我逐渐褪去青涩和纯真的日子如同黄鹤般一去不复返,空留处只余我独自惘然凭栏。

神秘的生命之源——《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神秘的生命之源——《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神秘的生命之源——《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生命的本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我们开始探索这个问题时,却发现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都无法回答生命的本原问题。

就拿人类自我这一生物种来说,尽管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组织结构和生存机制,但是我们仍无法确定我们存在的目的、使命和意义。

这也就让生命本原成为一个困扰科学家们的难题。

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正是基于这一难题,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起源,并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揭示了生命奥秘的深层次。

尽管人们对生命本原的探索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但是《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却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生命本来不该有“名字”。

这个视角不仅对“生命”的定义进行了思考,而且对它的本质和奥秘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教案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古老的传说——“黄泉之国”。

这个传说中的世界,被描述为一个神秘的、充满生命的地方。

传说当中的人物,对生命的意义和存在方式进行了反思,并最终发现,生命并不是一个定义清晰且独立的实体,而是一种更为综合和复杂的现象。

在这样的认识下,生命的本质就不再是单一的、分离的东西,而是一种类比于大自然中其他现象的存在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最为优秀之处,并不是它提供了一个答案,而是它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们研究生命本原、探究生命奥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对生命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通过实验和研究,对人类的探索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它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精神。

在这个精神中,探索和发现被视为一种伟大的事业。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在展示人类探索生命的历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有价值的教育。

通过认识到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并了解到与自然的联系、人类的责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生命这个伟大的存在,也更好地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上海高一语文课本

上海高一语文课本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二单元4.边城(节选)——沈从文5.合欢树-—史铁生6.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里柯克三单元7.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8.邂逅霍金——葛剑雄9.一碗阳春面—-栗良平四单元10.再别康桥——徐志摩1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12.双桅船——舒婷13.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14.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和民族心理-—张同道第五单元15.蒹葭——诗经16.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7.病梅馆记-—龚自珍18.诗二首:咏史—-左思饮酒——陶渊明第六单元19.促织——蒲松龄20.香菱学诗——曹雪芹21.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2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注:红色为背诵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第一单元老王-—杨绛项链——莫泊桑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小溪巴赫——肖复兴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为了忘却的记忆—-鲁迅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哦,香雪—-铁凝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药》点评--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阿旁宫赋-—杜牧黄州快哉亭记——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第五单元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无作者)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楼——杜甫书愤——陆游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诗赋论——袁行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练习注:红色为背诵。

让人绝望的北大学生的提问

让人绝望的北大学生的提问

1、让人绝望的北大学生的提问何三畏现在反了过来,政治领袖向青年发招,向青年要求真实的表达,而青年却“承受不起”,避“心里话”而惟恐不及。

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

从走进校园到在公共食堂和学生“共进午饭”后离开,长达4个小时。

其间再度展现了已近风格化的温氏“政治晚节”,传达着特定的政治信息。

可是,大学生们“并不理会”。

新华社的报道着重描绘了北大图书馆里总理和大学生们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令人难堪的“交流”。

报道说,“交流”之前,总理有这么一段话:“我是来谈心的,希望同学们说心里话。

”“我不怕讲错话,你们更应该不怕讲错话。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也是科学民主的体现。

”有过中国式的政治生活教训的人们,知道要求同学们在这种场合说“心里话”是不现实的!同时,也容易对一位70多岁的政治老人请求一群 20岁左右的被当作绝对精英来培养的青年不要忽悠他的惊心动魄的情景麻木不仁。

这完全搞颠倒了。

毛泽东先生从前在纪念五四时曾说过,青年永远是最活跃的力量,他们代表社会运动的方向。

他们永远在寻求表达,他们担心的是主流社会“承受”不起,政治家不能接招。

现在却反了过来,是政治领袖向青年发招,向青年要求真实的表达,而青年却“承受不起”,避“心里话”而惟恐不及。

如此颠倒的逻辑就在五四的发源地上演,岂不怪哉。

不过,好歹“总理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轻松而热烈”了。

同学们举手提问。

他们都问了些什么呢?第一个“抢先得到提问机会”的一位男生“向总理提出了如何克服学习中急功近利的问题”!晕倒!这是一个问题吗?这是一个大学生的问题吗?就算这是一个问题,是你心里真实的困惑,你为什么平时不问你的同学不问你的辅导员不找学校党团组织解决,而要把它带到这万众瞩目的场合献给总理献给五四?再说你听不来话吗,总理不是一开场就送你们4句话,其中一句就是“要有远大理想”,这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接下来,一个大二女生的问题是问总理对大学生的实习和“做志愿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周国平北大最新演讲实录完整版

周国平北大最新演讲实录完整版

周国平北大最新演讲实录完整版周国平北大最新演讲实录(完整版)前言:2015年5月10日,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携新书《觉醒的力量》出现在北京大学阶梯教室,与五百多名读者分享了自己人生中的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

周国平认为,这三个觉醒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人觉醒以后,就好像有了分身术,身体的我在社会上活动,有时候受气,有时候高兴,另一个精神的“自我”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让自己和外在遭遇保持一个距离,分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从而避开生活琐碎、芜杂的陷阱,更好地实现和安顿自我。

以下是演讲实录:同学们好,朋友们好!今天的天气很不好,听说天气会影响心情,可是我看同学们的心情挺好的,我的心情也挺好的。

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大家,这么坏的天气,出行很不方便,但大家还是来参加这样一个讲座。

我这个人时候很懒的,如果这样的天气,我是什么都不想做的,但是今天如果我不来,这个活动就没法进行,所以我才来的。

可是你们是可以不来的,但是你们来了,从中我看到了你们对于我的巨大的善意,你们可能是不辞辛苦跑到这里,谢谢大家!今天很高兴,因为我这个人出书,其实你们看我出书很多,每年都出书,但是真正的新书是很少的,我写的散文也好,随笔也好,大概出版的周期是四年到五年。

现在这两本书,《觉醒的力量》是我在从2011年到2014年的写的文章、散文的集合,所以是共四年的时间。

《人生不较劲》也是2011年到2014年,这四年之间出这两本我文章的新书。

其实我出书是很慢的。

这两本书出来以后,我想在这里讲什么呢?好像给我的安排是45分钟,有点长我觉得。

我最喜欢的是和你们交流,我们互动,你们提问题或者和我探讨问题,我是最喜欢的。

我先简单讲一下,我主要讲讲《觉醒的力量》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是由很多文章组成的,主题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为什么选择《觉醒的力量》这样一个书名呢?因为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文章是谈这个问题的。

这是我这几年中想的较多的一个问题。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周国平散文给人一种平实感,让人的心能够静下来。

那读者又有何感受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二博学多才,深刻俊美,思辨清晰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每读一篇文章,总有那么些句子撬动心脉蹦跳不已,然后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一读再读,一品再品,犹如陈年好酒,纯真的、醇香的、淳厚的、沉醉的……“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是周国平说的,也正是我阅读他的某些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界时,什么也没有带来,包括名字。

生命之初即是平等的,世俗的虚名将人与人区分开来。

有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区分阻碍了人们之间进
行灵魂深处真挚的交流,因而才会有冷漠和孤寂存在。

温暖真挚的交流必定以
平等和尊重为基础,抛却一切虚名的生命是同等的高贵和值得珍惜。

生命本来
没有名字。

周国平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赤子之交”的故事,关
于生命.关于交流、关于平等、关于尊重。

【原文】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
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

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

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
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
篇写孩子的或者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
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
噪什么,觉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
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
和的阳光。

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 '我从不愿把您想像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
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
的那些话语,我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

我这
才想到查看信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

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
在穷城僻镇的女孩。

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
紧要。

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
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

我们彼
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

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
麻痹。

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

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

浩瀚宇宙间,也许
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
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
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可泣。

我、你,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
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却毕竟降生了,然后又将必然地离去。

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
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

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

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
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

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
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

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

惟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无法重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

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

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
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既然如此,当另一个生命,一个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远远地却
又那么亲近地发现了你的生命,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
了我的生命的性灵。

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

我惟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
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