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_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这句话揭示了(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C.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个人对社会发挥作用需要依靠团体

2.新学期第一节课,魏敏同学“晒”起了自己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外出时,看到一些公共自行车上有灰尘,我便连续几天到小区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擦拭公共自行车,另外,还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你对这份寒假作业的看法是( ) ①能缓解平时的学习压力,避免产生厌学情绪②能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④有利于养成参与公益活动、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参与慈善活动(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②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③是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小明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表明( )

①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重社会身份②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网络可以及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已成为我们人际交往的新途径。我们通过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由此可见,网络( )

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②能够拓宽我们交往的渠道③是虚幻的,无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④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信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在网络交往中( )

A.不得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

B.必须如实地公布自己的所有信息

C.要遵守网络规则

D.答应网友的任何要求

7.餐饮遇上“互联网+”,新的就餐形式——外卖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进入网络餐饮时代。外卖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食品安全问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借助于互联网,我们可以购买物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③食品的生产者要自觉遵守法律④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餐饮监管制度的制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符合下面漫画《在线算命》寓意的是( )

A.在线算命,隐私就无法得到保护

B.小王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隐私受到侵害

C.网站出售小王信息侵犯了小王的名誉权

D.网站出售小王信息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9.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八年级学生小欣迷上了上网,还结识了很多网友。有一天,一位网友要求与她见面。你认为小欣应该( )

A.不跟父母讲一声就跟该网友见面

B.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赴约

C.婉转拒绝,不贸然和网友见面

D.为了做到礼貌交往,只能答应该网友

二、情境分析(共50分)

11.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为了学习先进人物,传播正能量,某中学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的亲社会行为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请你回答:

(1)马旭夫妇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发?(8分)

(2)请你为开展好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12.材料一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版块,让中国网民与总理零距离接触。2017年的前三周,“我向总理说句话”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10余万条。留言经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材料二为了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网络餐饮相关监管规定,要求餐饮平台严格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资质,并在网上公示。国家公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对网络食品抽检采取“神秘买家”的制度,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为保障网络餐饮安全建起“制度屏障”。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6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何感想?(8分)

13.材料吴锦泉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位农民,他是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0000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款,从而使“锦泉一元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0000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1)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6分)

(2)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传递社会正能量?(6分)

14.材料一观察漫画《互控》和《加油!加油!》

互控

加油!加油!

材料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材料三包括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网站,都设置了“一键通”窗口,公民可以通过“一键通”窗口参政议政,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对你有何启示?(答出三点即可,6分)

(2)“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如果你通过“一键通”窗口等渠道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三、生活实践(共20分)

15.某校八年级(1)班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开展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社会调查】同学们就人们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展开调查,结果如下:

(1)你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了哪些问题?(10分)

【行动倡议】为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同学们打算向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2)请你写出倡议书的要点。(10分)

参考答案

一、1.C

2.D 从题干的表述中可看出,这份寒假作业能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参与公益活动、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3.D

4.A

5.B 本题旨在考查对待网络交往的态度。对于交往,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交往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我们应该积极交往;二是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交往时要谨慎。①③说法绝对。故选B项。

6.C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都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讲诚信。故选C项。

7.C 8.B

9.D 网络信息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拒绝上网的做法不可取。①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项。

10.C

二、11.答案 (1)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周围社会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建议:①应该学会真诚帮助他人。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搞好社会调查,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④从点滴小事做起,立志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2.答案 (1)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2)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能利用网络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对利用网络非法经营的人进行举报。

13.答案 (1)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学会谦让、分享、助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14.答案 (1)①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不能沉溺于网络,而要做网络的主人。③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2)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③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

三、15.答案 (1)①不少社会成员由于缺乏科学精神等,轻信谣言。②少数人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等,传播虚假信息。③有一部分人对谣言漠不关心,敬而远之。④有21%的人坚决抵制谣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⑤一大部分人对谣言真伪缺乏辨别能力等。

(2)①自觉抵制谣言,不轻信谣言。②增强法治观念,不编造、不传播谣言。

③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理性对待网络谣言。④发现谣言要及时举报,坚决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社会就是把所有的陌生人都转变为熟人

C.个人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联系

D.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你可能知道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高铁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便捷生活背后的支撑是卫星导航系统、大数据运用系统等先进科技,科技创新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创造和无怨无悔的奉献。这启示我们()

①关心国家发展、积极探索学习②劳动创造未来、创新铸就辉煌

③把握大好时光、安享便捷生活④锻炼过硬本领、担负历史使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们是社区的公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说明()①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②不同的社会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

③角色不同,人的身份也不同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具有不同身份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当今社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就是()

①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的精神②队员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一团和气③本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行动④团队内部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5.2017年10月30日,据教育部消息,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自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全面实施。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你不赞同的有()

①林欢:“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社会实践只会影响学习。”

②邹诚:“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吃亏的。”

③张兰:“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④魏杰:“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我们融入社会。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①在学校,小青耐心地帮同学答疑解感

②为了自己上学方便,小华把一辆共享单车搬进了自家的楼道

③同学们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④见自己的好朋友被小刚欺负,小亮挺身而出把小刚打成重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漫画告诉我们()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弊大于利

B.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只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C.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D.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远离电脑与网络

8.“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也慢,人与人的交往可能要走遍万水千山;现在的生活很快,车马邮件也快,动动手指便与世界相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网络以其迅猛之势占领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以下运用网络的说法或行为不可取的是()

A.发现有微博传播谣言,举报了该微博

B.把同学的照片做丑化处理发到网上

C.网络有利有弊,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拒绝诱惑

D.网络不是德外之地,也不是法外之地。要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9.电子邮件(E-MAIL)可以在几秒内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相同的内容可以同时发送给许多人。我们通过网络电话,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与异国的学生即时交流。这说明()

A.网络交往很诱人,我们中学生应学会上网

B.只要打开网页,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C.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新空间,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

D.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10.2017年12月31日,长沙市公安局金盆岭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后,依照相关规定对一只咬人犬只进行了捕杀。周某在新浪微博上公布现场处置人员陈某的家庭住址及家庭住址外观照片。最终,周某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周某的案例告诉我们()

A.公民在网络上不能泄露他人隐私 B.公民在网络上不能传播谣言

C.公民在网络上不能恶意攻击他人 D.公民不能自由使用网络

11.在网络世界,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进人“聊天室”。政府官员与平民百没有尊卑之分,大腕明星与普通追星族无贵贱之别。在思想感情交流中,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进退自如,爱恨随意。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成为一名活跃的网络交往成员,社会地位悬殊的人可成为亲密的网友,只要心理倾向趋同,成为朋友便是正常的现象。这说 ( )

①网络交往,为我们提供了平等交往的平台②网络交往,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③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④网络交往中,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八年级小新同学“双十一”网上购物准备付款时,电脑屏幕弹出一个陌生窗口,大意是只要点击窗口提供的链接并输入银行卡信息进行购买,保证便宜60%。这时,正确的做法是()A.好消息,分享到朋友圈 B.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C.打开提供的链接,立即购买 D.点击窗口,输入银行卡信息

二、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13、15、16题各12分,14题6分,共42分)

13.(12分) 2019年我校组织开展“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巾帼志愿服务活动。5月初,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中小学生,到新城区前草坪捡拾垃圾。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和文明素养,更能够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风。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4分)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4分)

(3)亲社会行为在什么中养成?我们应怎么做?(4分)

14.(6分)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李和爸爸的一段对话:小李:爸,星期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

爸爸:别去了,没有什么意义!

小李:那怎么行?老实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爸爸:能学什么啊?还不如在家多做几道题。

问题:小李爸爸的观点对吗?请你运用所学的“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有关知识李爸爸。(6分)

15.(12分)欣赏诗歌,回答问题。

双击鼠标启窗口,信息海洋好神游。查资料,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一叶轻舟万山过,网络魅力谁能敌!有激流,有险滩,暗礁陷阱起波澜。

不良信息撒迷雾,低俗之风讨人嫌。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1)打开互联网,我们除了“查资料,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外,还能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呢? (4分)

(2)“有激流,有险滩,暗礁陷阱起波澜”,说说网络中的陷阱有哪些? (4分)(3)“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在网络交往中我们的烦恼是什么?(4分)

16.(12分)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分析。

情境一小明:爸爸,星期天老师要带我们去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

爸爸:别去了,没有什么意义!

小明:那怎么行呢?老师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爸爸:能学什么啊?还不如在家里多做几道题。

(1)请评价一下小明爸爸的观点。(6分)

情境二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却不知这里有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2)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6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17题14分,18题8分,共22分)

17.(14分)某校利用校会时间请暑期参加“走进西安研学旅行”的八年级同学分享他们的研学感受。以下是两位同学的一些收获与感受。

(1)小明听到同学们的分享后,不屑地说:“我可不想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好不容易放假了,我还想在家里看看电视,睡大觉呢!”结合上述两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劝说小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8分)

(2)请给小明推荐一个你参加过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简述推荐理由。(6分)18.(8分)材料一在家中,拿起手机就可以订购商品,送货上门;需要缴话费、水电费,电脑打开直接下单,几分钟就能查询到帐。省了时间,省了精力,只要有网络,就能分分钟用电脑、手机遥控消费需求,

这是电子商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材料二:漫画《网络诈骗》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2)从两则材料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4分)

参考答案

一、1-12.BDBCAB CBDDAA

二、13.(1)青少年处在走向社会的关键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4.小李爸爸的观点不对。因为小李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的做法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贡献的行为,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参与社会的过程,即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5.(1)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等(其他正确使用网络的做法均可)

(2)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其他的网络诈骗或不良网站均可)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等网络诈骗④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信息等

16.(1)小明爸爸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青少年参加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等活动,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亲社会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许可。(2)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在上网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网络正能量。

三、17.(1) 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示例:同学们在参加研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生活能力,说明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说明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亲社会行为需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

践中养成,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研学活动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投身社会实践的机会等等。

(2)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荐自己参加过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简述理由。

18.(1) 材料一说明了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提高了效率;材料二说明:网络里充满陷阱。(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