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更新,从笨重的机动车、简陋的自行车,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中国跃升为交通大国。
以下将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的变迁史。
一、50-60年代1. 自行车: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自行车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它是国人熟悉且信赖的日常代步工具,也是货运交通的主力。
2. 人力三轮车:人力三轮车作为运输工具,在城乡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不如自行车那样便捷,但是它有较大的载货空间,为了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人们也对三轮车进行了改进。
3. 火车:当时的铁路运输主要是蒸汽机车,虽然舒适度远不如现代快速列车,但它在运输、旅游、事故救援等方面作用巨大。
二、70年代-80年代1. 公交车:70年代-80年代,公交车开始成为城市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在大城市使用,并且引进了苏联的“红旗牌”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卡奇亚”牌等外国品牌。
2. 摩托车:摩托车的出现,一度被誉为人民“解放了双脚”。
这种代步工具具有快捷、灵活、省时、省力的特点,是中国广大城乡居民的必备交通工具之一。
3. 内河船舶:内河船舶作为近海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70年代曾一度代替了火车和公路,成为中国内河运输的主力军。
三、90年代-2000年1. 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2. 客运高速公路:近几年,中国建设高速公路事业飞速发展,客运高速公路日益成为城乡客运的重要交通工具,使得跨区域、跨省份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3. 航空交通:航空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行动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随着国际大型航空公司纷纷开设中国航线,航空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综上所述,从自行车、火车,到现代的汽车、客运高速公路、航空交通,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与时俱进,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通工具发展史

电气化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应用
01
电气化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 19世纪末,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辆电动
汽车
•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化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主流
02
电气化的交通工具的发展
• 电气化交通工具逐渐发展为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诞生
• 19世纪末,德国发明家奥托和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
• 内燃机的发明,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革命
内燃机交通工具的发展
• 内燃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制造
• 内燃机的出现,使交通工具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提
升
内燃机交通工具的影响
• 内燃机交通工具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水上交通工具的普及
• 随着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古代水上交通工具逐渐在世界各地普及
• 木船、帆船等交通工具成为了古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
02
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变革
蒸汽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01
蒸汽机的发明
• 1765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
• 蒸汽机的发明,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古代陆路交通工具的普及
• 人类最早使用的陆路交通工具是木
• 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陆路交通工
• 随着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古代陆路
制车和石头滚木
具逐渐发展为马车、牛车等
交通工具逐渐在世界各地普及
• 这些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
• 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
• 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成为了古代
人员,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1. 古老的起点说到交通工具的历史,咱们得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日子,那时候可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象一下,原始人们为了追逐猎物,带着工具在森林里横冲直撞,真是个“没事找事”的状态。
没错,他们一开始只靠双脚,有时候还得赤手空拳。
后来,聪明的家伙们发现,用树干和石头搭个小车,不仅能载东西,还能减轻负担,真是个“脑洞大开”的创意!1.1. 驯化动物的时代接着,驯化动物的时代来了!大伙儿突然意识到,哎呀,驴、马、牛这些小伙伴可不可以帮忙?于是,咱们就看到了“人马一体”的奇妙场景。
骑上马背,风驰电掣,那可真是“快得飞起”。
想象一下,古代的骑士们像风一样在草原上驰骋,简直是“帅到掉渣”。
这时候的交通工具,已经开始有点模样了。
1.2. 轮子革命不过,真正让交通工具大变样的,得说是轮子的发明。
想想看,轮子一出现,整个世界都变得“转”了起来!从木制车轮到金属车轮,这可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当人们发现,只要一推车,就能轻松拉动重物,简直是“懒人福音”。
于是,古代商贩们开始利用马车进行交易,古代的“快递”也算是由此而来。
2. 工业时代的飞跃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又迎来了新的高峰。
蒸汽机的出现,可真是个“重磅炸弹”。
这时候,火车诞生了,大家伙儿一下子就能把几百吨的货物运送到远方,真是“壮观得让人惊掉下巴”。
火车的鸣笛声,仿佛是“时代的号角”,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2.1. 公路与汽车的崛起然后,我们迎来了汽车的时代,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想:“这玩意儿太牛了!”从最初的手摇汽车到后来的自动挡,汽车的进化速度简直是“飞一般”。
车子变得越来越快,大家都开始追求“开车无阻”的快感,仿佛人生就该在路上“开怀畅饮”。
2.2. 飞机的梦想再说说飞机吧!人类一直在仰望天空,梦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于是,莱特兄弟的成功简直是“改变了游戏规则”。
飞机一飞起来,那感觉简直是“飞上了天”。
国际旅行变得比以前更简单,大家终于可以“天南地北”走一趟,享受各国美食,真是“吃遍天下”的好机会!3. 现代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如今,交通工具已经发展得丰富多彩,真是“百花齐放”。
交通工具发展史

阿拉伯地区交通工具的影响
• 对后世阿拉伯地区的交通工具产生影响
• 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中世纪中国的交通工具革新
马车与船只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 马车在城市中普及,用于贵族出行
• 船只在长江、黄河等河流上运输
中世纪中国的交通工具创新
• 火药应用于交通工具,如火枪、火箭等
• 火药应用于交通工具,如火枪、火箭等
• 指南针用于导航,提高交通工具的适应性
• 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促进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传播
03
古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影响
• 对周边国家产生辐射影响
• 为后世交通工具的发展奠定基础
02
中世纪交通工具的进步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交通工具
城市交通工具的改进
• 交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 道路建设与维护
马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 两轮马车普及,用于城市交通
• 四轮马车出现,适应长途运输
城市的交通状况
• 街道狭窄,交通拥堵
• 交通事故频发
阿拉伯地区的交通工具发展
马车与骆驼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 马车在阿拉伯地区普及
• 骆驼作为沙漠地区的交通工具
阿拉伯地区的交通工具创新
• 阿拉伯帆船在印度洋上运输
• 蒸汽机在工厂、矿山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蒸汽机的交通工具应用
• 蒸汽火车出现,取代马车,提高运输效率
• 蒸汽船在河流、海洋上运输,提高水上运输能力
蒸汽机交通工具的影响
• 极大地提高了交通工具的速度与运输能力
• 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内燃机的诞生与
• 奥托·弗里德里希·本茨发明内燃机,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人力车是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在古代埃及和中东地区。
人们使用人力车来运输货物和人员。
人力车的发展没有显著改变,直到18世纪后期才有了技术的改进。
这时,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力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在19世纪初,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交通工具的新纪元。
1804年,英国工程师威廉斯穆雷设计了第一辆蒸汽机车,这标志着蒸汽机车的诞生。
蒸汽机车运输系统的发展推动了铁路的兴起,铁路成为19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世纪初,汽车的发明引领了交通工具的又一次革命。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车,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内燃机的不断改进,汽车的速度和效能也得到了提高。
汽车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自由的出行方式。
电车也是20世纪初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最早的电车在19世纪末出现,但它们只能在铁路上行驶。
直到20世纪初,城市电车开始使用电力动力系统,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20世纪中期,航空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1903年,美国兄弟奥维尔和威尔伯特·莱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这标志着飞机的发明。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航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飞机成为一种快速、便捷的长途交通工具。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改进和创新现有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正在成为发展的热点。
电动汽车使用电池和电机作为动力源,不产生尾气和噪音,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性。
除了电动汽车,高速列车也是近年来交通工具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高速列车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400公里/小时,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安全和舒适的长途出行方式。
总之,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经历了从人力车到现代的电动汽车和高速列车的演变。
这些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和舒适的交通方式。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一、陆上交通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此后人类又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子和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入,上海最先开埠,一些近代交通工具纷纷涌入。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故又称东洋车。
最初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
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首先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方便,大约在1901年时由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引进到上海的。
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
1908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到今西藏中路率先通车。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但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姓怕“触电”,不敢乘。
经过一再宣传和保证,乘的人多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中国在1914年引入无轨电车,由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
1950年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开始建造无轨电车系统。
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
新中国诞生后,1956年7月14日8时,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依次驶下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火车的引进比汽车要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
交通工具发展史

四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四轮马车时代 四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四轮马车时代…… 在19世纪,马车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蒸汽机车和汽车时代…… 1817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 176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国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 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956年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汽车"解放"载货车问世.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2000多年 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是飞机的鼻祖. 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 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 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 直升机诞生. 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 人们交往的距离;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 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 空中去旅行观光.
交通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史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 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 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六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滚木时代. 在六千多年前, 在六千多年前 人类进入了滚木时代. 在五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手推车, 在五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手推车,马车时代…… 在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 ,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 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在乡村, 建筑工地仍有它的身影. 自行车发展史: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 在1874年英国人罗松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 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 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8年,爱尔兰兽医邓洛普发明了充气轮胎,充气轮胎不但从根本 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交通工具发展史

交通工具发展史1. 引言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步行演变到了如今的高速铁路、汽车、飞机等多种形式。
本文将介绍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早期交通工具的出现最早的交通工具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主要依靠步行和动物的运输能力来进行短程出行。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载具,如手推车和马车,来提高运输效率。
3. 水路交通的兴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路交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木筏和独木舟,用于在河流和海洋上航行。
随着船舶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帆船和桨船,增加了航行的速度和灵活性。
4. 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于180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并成功运营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蒸汽火车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5. 汽车的普及20世纪初,汽车的发明开创了交通工具的新时代。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距离不再是交通的障碍。
汽车的普及也带动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6. 高速铁路的崛起20世纪中叶以来,高速铁路成为了人们长程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高速铁路的快速、安全和舒适的特点使得人们更加便利地在城市间进行交流和旅行。
中国的高铁网络建设更是迅猛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
7. 航空交通的发展航空交通的发展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
凡尔纳的《环游地球80天》激发了人们对于飞行的想象和热情。
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交通成为了人类跨越大洋和远程出行的重要方式。
如今,飞机已经成为了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8. 交通工具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快速和高效率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具发展史交通工具●车●马●轿●船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
●根据文献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但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因此关于车的发展阶段从商代开始讲起。
●商代至秦,车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一个时期。
●晚商的车●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即公元前14世纪左右。
●在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有关于“车”的象形字。
●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发现了十八辆车的实物。
●车子一般是独輈车,车厢面积较小,可以立乘二或三人,一般用两马驾车。
●商代车已基本具备了汉以前独輈车结构的大致轮廓。
●以后一千多年,独輈车虽有很多改进和发展,从总体结构上讲没有突破商代独輈车的形制。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从形制上看有所改进,改直辕变曲辕,直衡改曲衡,车厢上安车较和车盖。
●车马配件也更加完备,增加了许多商车上所没有的零部件。
为了追求坚固,许多关键部位都采用了青铜构件。
●驾车的马由二匹增加到三匹(骖)、四匹(驷),甚至六匹,一般讲以驾四匹马为常规,驷因此成为计数车辆的单位。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独輈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车的形制总的来讲达到了完美阶段。
●构造和装饰坚固豪华,主要构件有衡、轭、舆、轴、轮。
●这些构件除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外,大多数零部件采用兽皮革带固定缚扎。
●在当时,制造一辆车需要多工种的合作,经过大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因此制车业成为当时集大成的综合性手工业生产部门,制车水平也是当时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集中反映。
●在周代,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的代步工具,而且也是战争中的攻守之具。
●当时各国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军事编制是以战车为主,攻守的主要手段也是战车。
因此,拥有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
●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各国都把先进的制造技术运用到制造战车上。
●于是各类战车应运而生,按用途不同可以分好几个种类。
●战车均立乘,一车三人。
●车长叫甲首,又叫车左,职责是持弓主射,指挥步兵和战车。
●另一名叫车右,又叫戎右,披坚执锐与对方厮杀,车有危险要推车。
●第三位是驾车者,叫“御”。
●战车运用于平原地区,不利于山地和水乡作战。
之后,其地位开始下降。
●随着步兵地位提高和骑兵出现,战车在汉代以后终于被淘汰了。
汉代的车●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独輈车变为双辕车。
●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
●西汉武帝以前,独輈车与双辕车并存。
●汉中晚期,双辕车开始普及。
●东汉以后,双辕车便取代了独輈车。
●双辕车的出现改变了独輈车至少要由两匹马拉车的局限,使单马拉车成为可能。
●从而使我国车由驷马高车进入单马轻车的新发展阶段。
●汉代车分三类:●马车(小车)●牛车(大车)●手推车(辘车)●西汉初,乘车讲究扶轼俯首之礼,保持端正的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
●西汉中后期后,统治者讲究舒适享受,坐乘安车,成为风习。
●东汉以后无人不坐安车。
●汉代牛车(大车)主要用来运输货物,在当时崇尚马车,卑视牛车。
●汉代当时规定商人不准乘马车。
牛车车稳安全,车厢宽大。
●辘车即手推车,适用于丘陵地区,出现于西汉末东汉初。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由辘车改制而成的独轮车。
两晋南北朝至唐的车制●士族政治的时期,牛车得到上层人物的喜欢,乘牛车成为时尚。
●北朝皇帝出行时用的大楼辇用十二头牛驾车。
●南方,诸王三公出行乘犊车,又叫云母车。
当时乘牛车也有等级差别。
●民间乘坐的车叫柴车,就比较简陋了。
两宋车制●两宋承袭隋唐风习,驾车以牛为主。
●因对制车业不重视,故制车技术在此时处于停滞时期。
●宋人的车一般用来运输货物,主要代步工具是马或轿。
●载货的车叫太平车,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
这是供短途运输的车,长途运输的车叫平头车。
明清车制●明清车多用骡驾车,乘人的车为小车,因有棚子围了,形似轿子,故习惯上称轿车。
●载物的车叫“敞车”。
●贵族或平民所乘的车形制上没多大差别,重要差别在围子的制作上。
●从围子用料、工艺、颜色可区分乘车人身份高低。
当时也有这方面的规定。
马●骑马的历史晚于乘车。
●单骑的出现与战争分不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揭开了中原地区单骑历史的序幕。
●秦汉时期骑兵已成为一个重要兵种,到隋唐时期,乘骑之风已自上而下普及整个社会。
●不仅男子在隆重的场合骑马,贵族妇女出游时也热衷于骑马。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民间骑马之风到唐中期以后才算真正确立。
民间乘骑之俗较骑兵晚出现这么久的原因:●一是受社会习俗的制约,因骑马姿势类似踞坐,当时礼制认为不礼貌;●二是马具的不完善造成乘骑难度很大。
后者是主要原因。
●唐中期以前,骑马要经过训练,否则很难驾驭马。
单骑的马具简陋也直接影响了骑马的难度。
●直到马镫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马镫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它是随着高桥马鞍的出现而产生的。
●魏晋时期出现,供骑兵上下时蹬踏用的马镫,但其用途仅仅供上下马之用,只是单马镫,属于马镫的原始形态。
●十六国时期在原始马镫的基础上,制作出真正的双马镫,这标志着乘马用具的完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军事上,双马镫的使用使得骑兵上下迅速,而且容易控制战马。
●这使得复杂的战术动作和列阵的训练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军事战斗力。
●大骑兵作战也因此变成可能,元代骑兵改写了欧洲的历史,与双马镫的发明使用有直接的关系。
●而在民间,马镫的发明使得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也能方便上下马和驾驭马,甚至妇女也可稳骑马上。
●骑马者姿势也由以往的踞坐式改为挺身直腿,从而为礼俗所接受,因此在隋唐以后普遍。
舆轿●舆轿是有别于车马的独特工具,使用的是人力。
●至今能见到的最早舆轿实物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肩舆的前身,当时制造舆轿的技术已经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舆轿不仅仅用于爬山越岭,而且成为统治者代步的工具。
●在形制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称为平肩舆,最大的叫八扛舆。
●八扛舆只有皇亲王公才能乘坐。
●盛唐时期舆轿类型更多:●皇帝所乘叫步辇;●王公大臣所乘叫步舆;●贵族妇女所乘叫檐子或担子;●民间通用的可称舁床。
●这时期以襻带系挂杠端,挂于肩上,双手下垂提杠而行。
●舆轿高只齐腰,可以总称腰舆。
●因为肩舆太高,不安全,故而改为手抬形式。
●唐阎立本所画《步辇图》可以看到这种轿制。
●女性乘轿之风兴起于晚唐,当时有严格等级规定。
宋代的发展●到宋代开始有“轿子”一词,当时轿子为全遮式,左右开窗,轿内放高脚椅座。
●乘轿者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腿而坐,轿杆固定于轿的中部。
●宋代轿子的款式质地非常讲究,也根据地位尊卑制定了座轿等级。
●皇帝叫辇,皇后叫龙舆,但乘轿人不限于王亲贵族,平民庶人、富商大贾也多乘轿。
●抬轿谋生成为一种行业。
明清时期的轿●明代轿子有显轿、暖轿之分。
●显轿叫凉轿,民间叫山轿,类似四川的滑竿。
●暖轿则和宋代檐子形制相差不大。
顶盖呈四面坡形,不上翘。
●清代一般沿用明代形制。
●历代在乘轿上的等级体现●历代对乘轿有严格规定。
●南北朝时官员乘轿只限于在私人住所,上朝仍须乘车。
当时乘轿习气不普遍。
●唐朝建立后,制定轿规非常严格。
●初唐除皇帝以外,一般人不准乘轿。
除非年迈者皇帝特许方可。
●太宗以后,轿禁松弛,一般朝廷命官及其妻子内侍等可以乘轿。
但小吏、商人和百姓还不得乘轿。
●北宋时士大夫认为乘轿是以人代畜,有伤风化,故北宋除老迈乘轿,凡朝廷命官皆不乘轿。
●对于品官家眷和民间富户乘轿则不加限制,但对轿夫人数有规定。
●南宋以后,始许朝臣乘轿,乘轿者渐多。
轿子风靡当时,成了主要日常交通工具。
●这影响了制车技术的发展。
因此,制车工艺落后于世界。
●明清以来有官轿、民轿之分。
●官轿等级甚严,官品不同,所乘轿子面料、装饰、大小和轿夫人数都不一样。
●民间轿子都是黑油齐顶,平顶皂帏的二人抬小轿。
船●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是以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工具,可载人载物。
●之后,开始刳木为舟,用独根树木挖空成小舟,剡木为楫,作为推动独木舟前进的工具,用时可以控制船的方向。
●浙江余姚河姆渡中出土木桨,后又出土最早木船。
独木舟●独木舟形制有三种:●其一,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其二,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其三,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这是随着人类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改造的结果,第三种最有用。
吃水深,速度快,破浪能力强。
木板船的诞生●筏子干舷低,装载量小。
独木舟受木材限制。
故而人们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创制出新型的船叫木板船。
●木板船的问世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商代。
●雏形的木板船很简陋,由一块底板和两块弦板组成三板船。
至今广西一带河窄滩多、水道曲折的地方还在用。
●一般形制是两头翘起,底小面大,中部宽,两头窄。
早期三板船可能用榫卯连接,后来开始用铁钉连接。
●板缝用丝麻或竹纤维堵塞。
●最早的木板船实物是在战国时期中山国一号墓殉葬船坑中发现的。
●从独木舟到木板船是造船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不受木材形状和体积大小限制。
●在此之后,多种大型船只陆续产生,给河海上交通、水战带来了很大的推动。
战舰的制造●舟船的出现本来是运输和生产的需要,后来运用到战争当中,即战舰的制造。
●战舰成了当时造船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春秋时期,船战已经频繁,当时在吴越齐楚四国之间进行。
●各国水军船只类型很多。
秦汉时期的造船业●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造船高峰,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行船动力、系泊设施基本完备。
●当时最富盛名的船叫楼船,最高达三层,是水军作战的主力舰,故水军统帅有楼船将军之称。
●其他尚有斗舰、先登、斥候、艨艟等。
●行船推进工具有竹篙、桨、橹、帆、桅。
●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定向工具——舵,可以在船行驶过程中控制航向。
●为了让船靠泊,先后发明了碇、锚。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造船技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缓慢发展,在船舶制造方面有两个值得提出的地方:●其一,沙船的出现;●其二,设置水密舱。
沙船●沙船是中国古代方头平底船型和尖首尖底船型两大类之一,是在古代平底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沙船始造于唐代的崇明岛,优点:●船形宽大,横摇角度小,首尾俱方,增强了操控纵摇的能力;●船身扁浅,重心降低,上层舱房少,受风面积减小,不易倾覆,稳定性高,可在七级大风下行驶。
设置水密舱●将船舱用隔舱板分成数间,并密封,叫水密舱。
水密舱于唐代出现,优点为:●意外事故中保证船的抗沉性能,增加船只航行的安全系数。
●隔舱板和船体紧密钉合,从横向支撑船体,增加了船的抗压能力。
●船上分舱,便于货物装卸和保管。
水密舱的出现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一大贡献。
宋元时期的海船●宋元海外贸易发达,有陶瓷之路之称。
政府鼓励,因而造船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
●当时设有大型造船场,每年造船数量惊人。
宋代船舶有内河船和海船之分。
●宋元造船水平主要体现在海船制造上。
●当时泉州造的海船最负盛名,性能优良,结构合理,体积庞大,负载量大。
●此外,船的附属设备有改进,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