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

合集下载

近三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全国Ⅱ卷)化学部分的特点及启示

近三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全国Ⅱ卷)化学部分的特点及启示

2 6
l 3
・3 ・ 3
维普资讯
廷边教育学 院学报
20 丘 06
1 I 年

教 材 章节 名称
题 分 总 题 号 值 分 号
24 0年 0
25 0矩 0
分 总 题 分 总 值 分 号 值 分
近三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国 Ⅱ卷 )化 学部分 的特 点及启 示 全
崔顺女
( 延边州教育学院 ,吉林 延 吉 l3 0 ) 3 0 0
摘要 :高考化 学试题是_据 “ 依 考纲 对 中学化学的主体 内容进行重点 的考查.本文对 近三年高考理
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 化学部分 )的特点作简要的分析及对今后化学教学的启示。
每 级 i 教 材章节名称 题 分 总 题 号 值 分 号 7 6 5 2 3 7
20 0 4矩 20 0 5矩 20 0 6年
分 总 题 分 总 值 分 号 值 分 3 4 8 6 l 5 2 4
第 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 能量变化
有机物之 间的转化方程式 的书写等, 知识 点明显减少 。 象几年来一直作 为高考 必考的氧化还原反应、电
离平衡 、离子浓度 大小的 比较等试题相对较少。这充分反映 了 “ + 3 X”高考命题 中知识 立意 向能力立意
转移 的指导 思想 ,试题 以能力要求构建框 架,知识 点覆盖不求全而广 。
}碱 高物 金 第 三 四 二量 章 卤 索 质 的 属
— — —
29 L 8( 1 l J 63 6 0 l) 6 5l 2
6 2 6
l 4 29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 素周期律

7 8
l 8
l 3 1 6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参考解析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

A. 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种B.8种C.9种D.10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一共有9种,分别为1,2-二氯丁烷;1,3-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1,1-二氯丁烷;2,2-二氯丁烷;2,3-二氯丁烷;1,1-二氯-2-甲基丙烷;1,2-二氯-2-甲基丙烷;1,3-二氯-2-甲基丙烷。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23年北京奥运会地"祥云"火炬所用燃料地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地叙述中错误地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地一种产品2.(5分)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地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地CH 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3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3.(5分)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错误地是(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Si、C、Ge地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地主要化合价是+4和+24.(5分)物质地量浓度相同地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地pH=12.则原溶液地物质地量浓度为( )A.0.01 mol•L﹣1B.0.017 mol•L﹣1C.0.05 mol•L﹣1D.0.50 mol•L﹣15.(5分)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地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地是( )A .逸出气体地体积,a 电极地小于b 电极地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6.(5分)(2008•全国理综Ⅱ,11)某元素地一种同位素X 地质量数为A,含N 个中子,它与1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g H m X 中所含质子地物质地量是( )A .(A ﹣N +m )mol B .(A ﹣N )mol C .(A ﹣N )mol D .(A ﹣N +m )mol 7.(5分)(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地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B .N 2、SO 2、H 2O 、NH 3C .N 2、SO 2、NH 3、H 2OD .H 2O 、NH 3、SO 2、N 28.(5分)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 )+H 2(g )⇌CO (g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地物质地量见下表物质物质地量实验CO 2H 2CO H 2O甲a mol a mol 0mol 0mol 乙2a mol a mol 0mol0mol丙0mol 0mola mol a mol 丁 a mol 0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 )地大小顺序是( )A .乙=丁>丙=甲B .乙>丁>甲>丙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二、非选择题9.(15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地△H表示生成1mol产物地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地热化学方程式是: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地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地分解率为α2,α2 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现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地△H 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地△H 4 △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10.(15分)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地五种,Q地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地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X、Y与Z不同族,Y和Z地离子与Ar原子地电子结构相同且Y地原子序数小于Z.(1)Q地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晶体,俗名叫 ;(2)R地氢化物分子地空间构型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地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地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 ;(3)X地常见氢化物地空间构型是 ;它地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地成分,其电子式是 ;(4)Q分别与Y、Z形成地共价化合物地化学式是 和 ;Q与Y形成地分子地电子式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11.(13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所得溶液呈碱性;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地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地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地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地结论与理由.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⑤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地离子是 .12.(17分)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1)B和C均为有支链地有机化合物,B地结构简式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地结构简式为 .(2)G 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地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地结构简式 .(3)写出:⑤地化学方程式是 .⑨地化学方程式是 .(4)①地反应类型是 ,④地反应类型是 ,⑦地反应类型是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地H地同分异构体地结构简式为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解析与试卷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23年北京奥运会地"祥云"火炬所用燃料地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地叙述中错误地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地一种产品【考点】I3:烷烃及其命名.【专题】534:有机物地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地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地产物,是液化石油气地成分之一.【解答】解: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地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C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地产物,是液化石油气地成分之一,故D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矾的化学式为4CuSO 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A【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42CuSO 5H O ⋅,A 项错误;湿法冶铜的原理是44CuSO Fe FeSO Cu +=+,即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B 项正确;4CuSO 溶液经熬制可以得到胆矾,是4CuSO 溶液浓缩结晶的过程,C 项正确;熬胆矾的铁釜中发生的反应为44CuSO Fe FeSO Cu +=+,属于置换反应,D 项正确。

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4MgSO 、3CaCO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 A .KCl 、NaClB .KCl 、4MgSOC .KCl 、3CaCOD .4MgSO 、NaCl【答案】B【解析】根据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而3CaCO 难溶于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3CaCO ;根据实验②做焰色反应时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白色固体中含有KCl ;结合实验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OH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能为2Mg +,即白色固体的另一成分为4MgSO 。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 项正确。

3.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B .海水酸化能促进3CaCO 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C .2CO 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3HCO -23+CO H -+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答案】C【解析】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海水酸化,海水中H +和3HCO -的浓度均增大,使海水中23CO -,故能促进3CaCO 的溶解,使珊瑚礁减少,B 项正确;2CO 引起海水酸化的原理为22233CO H O H CO H HCO +-++,C 项错误;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能有效减少2CO 的排放,利于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D 项正确。

2021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Ⅱ卷)带答案解析

2021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Ⅱ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Ⅱ卷)一、选择题(共7题;共42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W<XB. 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A. AB. BC. CD. D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 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 和b 分别为T 1、T 2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K sp (p)<K sp (q)C. 向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m 沿mpn 线向p 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 沿qp 线向p 方向移动 7.分子式为C 4H 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B. 10种C. 12种D. 14种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73分)8.立德粉ZnS·BaSO 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高三化学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是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全国新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命题基础的。

试题始终坚持“立足教材,稳中有变,注重创新”的原则,在全面考查考生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2016年理科综合全国卷二(化学部分)继续走“基础性、新颖性、探究性、开放性”的路线,全卷注重基础、试题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内容紧扣教材、许多题目源于教材,覆盖面广,注重原创,在试卷的长度、难度、计算量、填空的数量等方面注重导向性,而且给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反思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全卷没有偏题和怪题。

为了更好的为2017年的高考化学备考复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下面我就2014年至2016年三年高考全国理综卷2化学的考查内容、考查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教学启示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选择题分析(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对比题号分值2014年2015年2016年7题6分油脂知识,动植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涉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干燥剂的有关判断8题6分有机物的基本反应及产物,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效氢的应用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9题6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题6分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1题6分原电池基础知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及三个守恒式的应用。

同分异构体判断12题6分盖斯定律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海水元素的提取13题6分沉淀溶解平衡和溶液PH值的计算△H大小比较、盖斯定律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选择题考查特点分析近三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都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多,涵盖的知识点多,考查的知识点有:化学常识、实验常识、物质最基本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原电池、电解池、盖斯定律、NA、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等。

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23 年高考理综力气测试全国卷的化学试题,依据 2023 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命制,必考试题涵盖了旧教材必修1、必修2和选修 4 的内容,选考试题考察旧教材选修3 和选修 5 的内容,考试内容与 2023 年版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化学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的内容要求根本全都。

化学试题的设计和考察内容,表达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评价理念,指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力气与必备学问”,表达“根底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性”,着重考察考生是否理解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最根底的核心学问,测评考生的关键力气和化学学科素养。

2023 年高考,化学学科的考察内容、试题题型运用、试题的设计上,保持了往年的正确命题方向,更好表达了化学教育和高考的德育功能,更加重视在考察必备根底学问的理解、把握程度的根底上,考察考生的关键力气。

试题在情境创设、必备根底学问理解把握程度的考察、关键力气的测评、试题设问与呈现方式的创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更有效地考察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本文以全国Ⅰ卷为例,分析化学试题在情境创设、信息呈现、试题设问方面的特点,及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发。

一、试题的情境设计联系实际、紧扣考察内容,完整、简洁地呈现了解题的必要信息,表达了化学教育和考试的德育功能试卷几乎全部的试题都运用来自生产、生活、化学试验、化学科学争论成果的素材作为试题的背景或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情境紧扣考察内容,有效地考察了考生能否运用所学化学根底学问,在较为生疏、简洁的情境中,生疏、分析、解决问题。

也让考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当代科学家在化学科学技术进展上做出的奉献,生疏化学科学的应用价值,从中受到教育。

试题的设计思想,对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例如,选择题第 7 题,考察能有效灭活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常见化学消毒剂的组成、性质、名称;第8 题要求分析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气的中药材提取物〔紫花前胡醇〕的构造式,分析它的组成、性质;第11 题要求依据核反响的规律〔质量数与质子守恒〕分析、推断居里夫人制造人造放射性核素的核反响中,参与生成的核素的类别;第12题要求依据反响模型,分析型Zn-CO2 水介质电池的反响原理。

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考全国卷I 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与分析】D。

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强碱性,能够去除油污,A正确;漂白粉在水中能够发生:Ca(ClO)2+H2O+CO2=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消毒、杀菌的能力,B正确;氢氧化铝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从而消除过多的胃酸(盐酸)作用,C正确;碳酸钡能够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有毒性的氯化钡,不能用作钡餐,D观点不正确,所以选D。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与分析】C。

在空气中形成的雾和霾均以空气为分散剂,A正确;分析图像得知,雾和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也对;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与反应后均没有改变的物质,显然,NH3在整个循环中参与反应并生成了NH4NO3与(NH4)2SO4,C观点错误;过渡使用氮肥容易产生NH3及硝酸盐等,与雾和霾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D观点也是正确的。

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2014、2015、2016年考点对比分析
二、试题考查特点分析
从近三年高考理综化学卷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试题遵循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在创新中立足基础,注重能力。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

主要表现在:
1、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保持试题稳定
近三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化学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均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突出所考查范围的主干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

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试题的落脚点比较基础,即高起点低落点。

纵观近三年的试题变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同分异构体;元素构、位、性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考点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命题原则。

2、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知识迁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近三年高考试题在能力测试方面突出下列特色: (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均对考生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考查力度。

命题时没有刻意设计一些“玩味”计算,体现基本化学计算思想和化学计算的实用价值。

(2)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

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例2014年26、28题;2015年26、27题都是如此。

(3)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考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近三年高考试题对此都有加强,如果考生不能根据试题提供信息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想基本知识点,对该问就不能做到准确解答。

三、今后备考启示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广度。

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特别是一轮复习)。

首先是重视课本。

课本是根本,课本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涵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挖深吃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

高考题“理在书内,题在书外”。

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

最后是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上下功夫。

2、复习时做到教材整合,方法安排科学
高考备考要做到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

按照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化合物----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形成主线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个单元,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今后的化学复习要注重基础突出教材。

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

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
(1)原子结构元素(2)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7)氧化还原原理(8)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脂(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1)实验室制法(22)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23)实验设计。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

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丢;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

4、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无论是选择题题还是简答题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

多年的高考热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但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另外,要注重化学复习方法,复习要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等方法,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