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和第几》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几和第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以及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数字卡片、手指模型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们看卡片上的数字,并用自己的手指表示出来。
2. 讲解例题:我讲解了数字110的认识,以及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例如,我拿着数字卡片1和2,让学生们比较大小,并用自己的手指表示出来。
3. 随堂练习:我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用手指表示出题目中的数字。
例如,题目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3和数字4”,学生们就能够用手指数出数字3和数字4。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10,并在每个数字下面写上了“第几”。
例如,数字1下面写上了“第一”,数字2下面写上了“第二”。
5.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题目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答案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10,并在每个数字下面写上了“第几”。
例如,数字1下面写上了“第一”,数字2下面写上了“第二”。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答案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继续练习用手指表示数字,并尝试更大的数字。
学生们还可以尝试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数字3加上数字4等于多少。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几和第几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几和第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几”和“第几”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含义。
(2)能够用“几”和“第几”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和顺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几”和“第几”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勤奋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几”和“第几”的概念:(1)“几”:表示物体的数量,用来计数。
(2)“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用来排序。
2. “几”和“第几”的应用:(1)用“几”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如:这里有3个苹果。
(2)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如:这是第2个玩具。
(3)解决实际问题,如:小华排在第4个,他前面有3个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几”和“第几”的概念。
(2)能够用“几”和“第几”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和顺序。
2. 教学难点:(1)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几”和“第几”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操作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1. “几”和“第几”的概念(2周)2. “几”和“第几”的应用(2周)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
中班数学课教案《几个和第几个》

中班数学课教案《几个和第几个》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2.能够识别和描述数的大小和顺序3.能够通过折线图和图表的方式呈现数的大小和数量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2.训练学生根据数量识别数的大小和顺序3.教学折线图和图表的表示方法教学准备1.白板和白板笔2.折线图和图表练习材料3.数字卡片教学过程1. 引入1.老师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 2, 3…2.老师问学生:“这是几个数?”3.学生回答:“三个数。
”4.老师再问:“这三个数中,第几个数是2?”5.学生回答:“第二个数是2。
”6.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让学生尝试互相问答。
2. 认识折线图和图表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折线图,并解释图上的表示方法。
2.老师示范如何通过折线图表示数的大小和数量。
3.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表,并解释表上的表示方法。
4.老师示范如何通过图表表示数的大小和数量。
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绘制折线图和图表,并互相比较。
3. 练习“几个”和“第几个”1.老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拿起一张卡片。
2.老师问学生:“这是几?”3.学生回答:“是5。
”4.老师再问:“这是第几个数?”5.学生回答:“是第三个数。
”6.老师让学生互相问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4. 总结1.老师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总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老师让学生回答如何通过折线图和图表表示数的大小和数量。
3.老师再次让学生练习绘制折线图和图表,并分享绘制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回答“这是几?”和“这是第几个数?”的问题。
2.学生能否正确绘制折线图和图表,并解释图上的意思。
3.学生能否正确总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答、示范、练习、分享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折线图和图表表示数的大小和数量。
小学数学 《几和第几》教案

几和第几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过程一、探求新知1、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动物园看一看。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一共是几只小动物呢?小兔跑第几,跑第三的动物是谁呢?大家一起自由讨论并找出答案。
2、过渡:轻松一下,我们来玩“灯笼”的游戏,试一试吧!(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是第几个?指出: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叫一位学生上来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板书)二、方法应用1、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2、投影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的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几”和“第几”》教案

9月24日一年级年级数学思维教案课题:“几”和“第几”备课人:教学目标: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理解几是指物体的数量,第几是指物体排在第几位。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左右的概念。
3、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几和第几的综合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区分“几”和“第几”,能正确找出第几个。
教学对策:讲授方法。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教学过程:师:有些小动物们在排队,他们想要找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的忙,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师:小豆芽给我们出了几个小问题,相信这些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们。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生:10只小动物师:你会把右边的6个动物圈起来吗?右边的6个动物分别是谁生:右边的6个动物是猪老鼠狗羚羊蛇和猫师:第二个小问题,我要请同学们来读一读题,看看谁的读题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的重点生:是从左往右数牛排在地,和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三个。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他重点读了哪些词?一个是从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还有一个他也中毒了,是牛和3。
用这样的方法读了题目,突出了我们题目要求的问题的重点,也找到了我们要观察问题的方向,谁会做?生:牛在第四个,羚羊在第三个。
师:那如果我不从左往右数,我从右往左数,牛还在第四个吗?请小朋友们自己数一数生:如果从右往左数牛在第7个师:从左往右数牛是第四个,从右往左数牛是第七个,那么我们以后是不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读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掉到题目的陷阱里去了。
师:最后一问小狗的左边有几个小动物。
回答这一问,要以自己的观察方向为标准,相信你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谁和我们分享一下生:小狗的左边有6个动物。
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还有一些小问题等着同学们来解决呢。
做到刚刚我们说的认真细心读题,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又对又快的解决问题、生:一共有11张卡片,从左往右数第四张是一,从右往左数第七张是三。
一年级数学几和第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几和第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年级《几和第几》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并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教育。
3.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老师讲述一个故事:有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气说:“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老师问学生:他说的对不对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对,这个人吃了四个才饱,要是只吃第四个,那就只吃了一个不会饱的。
老师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几和第几。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1.老师出示排队买票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要去动物园,但是在进入动物园之前,先得买票。
请看这张图片,小男孩排在第几个?他前面的阿姨排第几?后面的呢?叔叔排第几呢?有几个人在买票?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5个第5个。
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圈出第2个人和第5个人,指出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个。
老师随即板书:2个第2个,5个第5个。
3.老师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再看看这幅图,询问学生谁排在前3个,谁排在后4个等等。
三、动手操作,明确新知1.老师让学生点灯笼,出示幻灯片3,问学生灯笼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第一行要求涂4个,第二行要求涂第4个。
2.老师提问:涂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第4个是指其中的一个,而涂4个是表示一共有几个。
四、组织练、关注发展1.学生完成第2题,练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
2.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如桌子上的第3个苹果、书包里的第2本书等等。
经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并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三节“认识几和第几”。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读写,以及理解和运用“第几”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并能熟练地读写。
2. 学生能够理解“第几”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几”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并能熟练地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练习题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引导学生发现座位的排列顺序,引出“第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字110的读写,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练习。
3. 练习: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练习,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
4. 应用:通过小动物图片,让学生练习运用“第几”的概念,如“小白兔是第三只”。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110第几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数字卡片练习数字110的读写。
2. 作业答案:数字110的读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读写和“第几”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练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第几”的运用有所忽视,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事物的排列顺序,如回家的路线、书桌上的书籍等,运用“第几”的概念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第几”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第几”的概念,如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和第几教案【三篇】

【导语】在活动中理解“⼏”与“第⼏”的含义,把抽象的数理形象化,把枯燥的数字趣味化,让学⽣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之爱数学,爱数学的学习。
为⼤家准备了2017年⼆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和“第⼏”的不同含义。
能区分⼏个和第⼏个,并在实际⽣活中加以运⽤。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表达的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出⽰排队买票图) 谈话:(1)图上有⼏个⼈,他们在⼲什么? (2)请⼩朋友数⼀数戴帽⼦的⼩男孩排在第⼏?不戴帽⼦的男孩排在第⼏?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的第2指的是⼏个⼈?第5指的是⼏个⼈?指出:这⾥的第2、第5不是2个⼈和5个⼈,⽽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轻声说,说后交流) 适当提⽰,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后4个的是哪⼏⼈,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初步感受到⼏和第⼏的不同,使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 ⼆、进⼀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的⼩动物们听说⼭那边有场精彩的⽐赛,正兴⾼采烈地去看⽐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答。
提问:哪条路是上⼭的路?哪条路是下⼭的路? 上⼭的动物有哪些?(⼩猫、⼩狗、⼩兔、⼩猴、⼩熊) 谁第⼀?谁第⼆? 下⼭的动物有哪些?(⽼⿏、松⿏、⼩猪、狐狸) (2)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那边在举⾏什么⽐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组讨论) 每个⼩动物开的是⼏号车?最前⾯的是⼏号车?最后⾯的是⼏号车? (书上的问题)4号车前⾯有⼏辆车?分别是哪⼏辆?后⾯呢? 交流:1号车前⾯是5号车;5号车前⾯是2号车;1号车后⾯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样吗?为什么? 3、⼩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和第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几和第几第三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里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地方有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soft/后面的人次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在第4个小朋友排第几个解放军叔叔呢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