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王红雁

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王红雁发布时间:2023-05-28T08:56:22.155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期作者:王红雁[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即要求学生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主体验、自主理解、自主消化疑难点的方式,对阅读素材进行全面而透彻的理解,进而完成对阅读文本意义的有效建构,这也是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虽然在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本文中将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实例,对高中语文课堂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
麻栗坡县民族中学 6636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即要求学生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主体验、自主理解、自主消化疑难点的方式,对阅读素材进行全面而透彻的理解,进而完成对阅读文本意义的有效建构,这也是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虽然在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本文中将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实例,对高中语文课堂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验阅读;语文阅读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主体内容,也是关键内容。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结合,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环境的形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有所加强,文化知识面更加丰富,语文综合素养也有效提高。
教学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换,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策略分析——以文言文阅读为例

高中语文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策略分析——以文言文阅读为例摘要:文言文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的文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优化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资源,对于拓展学生语言文字储备、发展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尝试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切实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即根据阅读主题筛选拓展阅读素材;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注重阅读技巧的迁移与总结,阐述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组织拓展阅读实践。
关键词: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文言文;策略分析高中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因为不适应其语言表达方式、不了解时代背景文化等原因而难以实现自主阅读,也将教材中的文言文资源作为学习对象,缺少拓展阅读的意识,也难以积累充分的文言文阅读经验。
各位教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也很少会主动整合课外的文言文资源。
然而,这就影响了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益。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倡导语文课程要开展课内外阅读、拓展阅读教学,以丰富的文本资源去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也需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活动,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基于学生特点,整合拓展读物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文言本阅读本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在拓展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学情特点:首先,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去选择难度适宜的拓展阅读素材,使学生在文言文拓展阅读活动中能够自主迁移阅读经验,优化学生的阅读效能。
其次,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能引起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言文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在文言文拓展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由此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与自觉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雨霖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起来。怎么让课堂活跃,前提是你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作品进 行更好的探究欣赏。在这一方面,因为学情的限制,学 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够充分,今后应给予更充分 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 间。
改为“今宵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
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 在。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内 容和重要手段。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 说。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 而意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 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
程。
(八)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1.词的主要内容;2.艺术特色;3.
名句鉴赏方法;
精讲:可适当补充自己对此词的感悟与认识。从理
性的高度整体归纳评价全词,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
例。
(九)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领
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
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
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
教材分析 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风格。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
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
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
(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 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 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 教学过程 写离别的诗句。
在情境中自读、自悟、自创——例析《月光曲》阅读教学设计构想

一
定 的 了解 之 后 ,再 来交 流读 书 收获 ,教 师 根 据
情感染学生 ,创设富有感染力 的语感氛围 ,使学 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再通过学生 的 自
读 、互读 及配乐展示读 ,充分地感知、感悟文章 丰富的情感及文章语言 的独特魅力 。“ 书读百遍 , 其意 自 见” ,学生在情境感悟、品评与朗读 中积极 地探究 ,疑点不攻 自破 ,教学重点迎刃而解 。 ( 四)结课化情 ,以情促练,诱导创新 1学生在文 中无处不在的景与人 、人与情的 . 情 感 交 织 中感 受 着美 的熏 陶 。教 师适 时地 总 结 全
3德育渗透点 . 通 过理解文章 ,了解 贝多芬所具有 的卓越 才
华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 美育升华点 . ( 三)细读品情 ,创设情境 ,深究重点 1这部 分作 为教学设计 的重 点 ,把情境教学 . 法 和 看 、听 、读 、 品 的学 习方 法 通 过 教 师 与 学 生 的双 边活 动有 机揉 和在 一起 ,品读感 悟 《 月光 曲》创作环 境的优美 。在 图画中展现学生的语 言
境 :整体品悟。把握情感,探究质疑;细读品情 ,创设情境,深究重点;结课化情 ,以情促练,诱导创新的四 步教学法使学生的认知在训练中深化,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语文素养在训练中潜移默化中
得 以全 面发 展。
关键 词 语 文阅读
阅读构想
情景教学
《 新课程 标准》在课程 的理念指导 当中指 出 : 语文教学要 丰富学生语言 的积 累 ,重视培养 良好 的语感及整体 把握能力 。采用声情并茂 的情境教 学法可 以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深刻入境 的理解 和思 考 。教 师通 过用 导语 创 设情 境 、用 图画再 现情 境 、用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入境动情 。 依据 《 新课程标 准》对小学课程 目标设置 的 依据 :即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三个 维度 的理念及 《 月光 曲》这一篇文章 的特点 ,将教学 目标拟定如下 :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题目:请结合您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您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第二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第三题题目: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情境描述:在一次高中语文课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红楼梦》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进行线上讨论。
在下一次课开始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并未完成阅读任务,讨论也并不热烈。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2.延长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红楼梦》;3.针对未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
请问你作为这位教师,会采取哪种措施,为什么?请结合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兴趣、课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第五题题目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见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题目内容:假设你正在教授《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
在课堂上,你如何设计一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且在这个活动中融入写作训练?请详细描述你的教学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过程以及预期的效果。
第六题题目:请你谈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板块教学目标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板块的教学。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八题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时,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歌教学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现实问题是下得功夫不少,收效甚微,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依然失分很多,现在的局面是老师辛辛苦苦讲,学生马马虎虎听,到考试还是不会。
所以这时候更应该认真的研究学情。
通过调查我认为目前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1、但很多学生古诗词积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古诗词鉴赏并未入门。
甚至有的同学失去了信心,认为再学也不可能学会了,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方面,学习时间跟不上,任务也很难完成。
2、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作者不了解,做不到知人论世。
3、忽视了题目、注释、写作背景等显性信息,一味地读诗句。
4、学生抓不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尤其是表现感情的词语,对这样的词语不敏感。
5、对于表现感情的手法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手法中蕴含的感情不能准确分析。
6、思维方式太狭窄。
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
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
7、情感分析题答案组织不条理,要点不全面。
诗歌的情感分析又是每首诗歌必考内容,所以需重点突破这一方面内容。
效果分析:一、析教学目标:一开始我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理解诗歌的感情,二是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
后来总感觉和我的初衷有违和感,所以最后就设计了一个直白的目标,这节课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目标,那就是如何让感情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不过现在再来看可能有些单薄了。
二、析教学过程1、本节课由高考考点及历年阅卷情况导入新课,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思路清晰,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高考题型“情感分析题”进行重点突破。
本节课不以单纯教授课本内容为主,而是着眼高考,寻求突破,以达到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教学环节上,由于将小组讨论放在了课前完成,可能课堂上感觉没那么热闹,气氛稍差一些。
3、课堂容量有点大,既想把每个方面都分析透,还要兼顾学生的消化掌握及当堂训练,课堂的时间驾驭有些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赵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情感教育的原则,及在情感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语言的应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措施,以加强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学生全面的社会化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应用On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Zhao Tao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main role i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methods of setting teaching situation and arous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The teacher should give play to their guiding role,so as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nd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emotional education;high school Chinese;teaching; applicationAuthor's address Suixi Middle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 235100,Huaibei,Anhui,China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及信念,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及社会的整体发展。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背景,谈谈你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所教授的课文,谈谈你对“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和实施策略。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当前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谈谈您如何设计一节《红楼梦》的阅读指导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将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谈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十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如何践行这一称号。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材料,设计一节关于《离骚》的语文课程。
教学材料:《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一篇充满激情和哲理的抒情诗。
本诗以屈原流放江南时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以下是《离骚》的部分内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
题目要求:1.文章选自《红楼梦》,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理解。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成语,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
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体验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68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何为情感体验呢?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原有的情感基础上,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来产生新的情感,是主体以原有的情感经验为基础重新自我建构、产生情感反应的过程,“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为审美客体的文本之“情”与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之“情”完全是可以沟通、互动和共鸣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情感体验中呢?
一、注重阅读,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阶段目标要求中指出:“注意在读诵过程中体验情感。
”通过朗读,学生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
使作品中的人物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初步的情感审美体验。
《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醉”暗点红色。
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真是字字血泪。
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感情。
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是运用色彩,创设出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
诗歌虽然不能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色彩的形象描绘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体验。
品读文本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而且能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围,升华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境界。
品读文本语言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使学生获得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
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对事物感兴趣、有认知趋向――探究
倾向、好奇心,客体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意向,主动自觉地全身心投入。
这样的体验才会比较深刻。
教师在学生阅读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求作者心灵的轨迹,深入感受文章的境界,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美,并将他们的感情和作品交融,从而感受课文中丰厚的思想情感。
如《社戏》中的“夜航看戏”“偷豆”等事件,写出儿童的天真纯朴,作品中充分继承传统的写人记事的长处,再现民俗,重温人情,呼唤童真。
现代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的,但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哪个孩子没有过童年,又有哪个孩子不会说上几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有些同学想起小时候学小狗伸长舌头散热;有些同学想起在树上做身高标记,却发现自己越长越矮……沉浸在童年趣事中的学生很快地融入了文本,走进了鲁迅的童年世界,体验到纯真的童趣。
三、个性体验,多元解读
文本的是一个多元的开放性系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发展活力。
对于文本的解读,只有带上学生个体经验的色彩,他们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才能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智力成果。
这种珍视的态度(包括同伴的激励认同),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去体验,为独特的体验而快乐。
比如对《雷雨》一文,有人体验到了女性的觉醒。
鲁侍萍认清周朴园的面目,不再被他的支票和“真情表白”所打动,是一种觉醒;倍受周朴园压抑的繁漪大胆地投入与周萍的不伦之恋,绝望中不顾一切地报复,也是一种人性的觉醒;四凤敢于冲破阶级地位的藩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要与周萍私奔,同样是一种人性的觉醒。
有人从中读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认为文本深刻地揭示社会矛盾,揭露了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
作为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周朴园,在工作上,他“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工人,每一个小工扣300块钱”,随便处决30个工人而面不改色,体现了这个阶层的心狠手辣;在感情上,他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为迎娶新人于大冬天赶走刚刚生产后的鲁侍萍,甚至连刚刚出生的小儿子也不要了,都说“虎毒不食子”,看来他真的是连禽兽也不如了,冷酷至极。
有人读出了命运的无奈。
寻死未果的鲁侍萍一心想远离周朴园,想不到几十年后又来到了周公馆,这是命中注定;鲁侍萍与周朴园是一出丫环爱少爷的悲剧,而四凤重蹈母亲的覆辙有何尝不是命运之神的捉弄?种种解读各自言之成理,这种带有个性体验的阅读,虽然有所局限和片面,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遮蔽在教师的“一言堂”之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融入情景角色之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
生受到文本情境的感染,而产生深切独特的体验。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块体验个体独特情感的“自留地”,鼓励学生对作品作出多元的情感解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