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1:某市卫星城(A区)污水处理厂设计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基本资料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设计流量的确定

第二节格栅设计计算

第三节沉砂池设计计算

第四节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第五节传统活性污泥法鼓风曝气池设计计算第六节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第四章污泥量计算

第五章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第六章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第二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第一章

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 设计流量的确定

1. 平均日流量

平均日流量为343000/a Q m d =

2. 最大日流量 污水日变化系数取 1.3K 1.081.2

z h K K ==日=

,而d a Q K Q ?日= ,则有: 最大日流量 3d a Q K Q 1.0843000m /d ??日===46400 3. 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最大流量) 时变化系数取K 1.3h = ,而d

h Q Q K 24

h ?=,则有: 最大日最大时流量3d h Q 46400Q K 1.32513m /h 2424

h ?=?== 第二节 格栅设计计算

中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驻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装置。 1.格栅的设计要求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工清除 25~40mm 2) 机械清除 16~25mm 3) 最大间隙 40mm

(2)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3)格栅倾角一般用450~750。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0~700. (4)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5)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间隙的大小、污水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

1)格栅间隙16~25mm 适用于0.10~0.05m 3 栅渣/103m 3污水;

2)格栅间隙30~50mm 适用于0.03~0.01m 3 栅渣/103m 3污水. (6)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

进水

工作平台

栅条

图1 中格栅计算草图

2. 格栅尺寸计算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流量Q 1=32513/m h =0.70m 3/s (设计2组格栅), 以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栅前流速:v 1=0.7m/s , 过栅流速:v 2=0.9m/s ; 渣条宽度:s=0.01m , 格栅间隙:b=0.02m ; 栅前部分长度:0.5m , 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w 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

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

(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12

11v B Q =计算得:

栅前槽宽1B =

,则栅前水深1 1.410.712

2

B h m =

=

=

(2)栅条间隙数:

2

48.10.020.710.9

n bhv =

=

=?? (取n=48)

(3)栅槽有效宽度:B 0=s (n-1)+bn=0.01×(48-1)+0.02×48=1.43m 考虑0.4m 隔墙:B=2B 0+0.4=3026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111

3.26 1.41 2.542tan 2tan 20B B L m α--=

=

=?

(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1=?20)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122

2

2.54 1.27L L m ===

(6)过栅水头损失(h 1)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截面,取k=3,则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42

2

2

3

100.010.9

sin 3 2.42(

)sin 600.10320.02

29.81

v h kh k m g

ε

α===???

?=?

其中: 4/3(/)s b εβ=

h 0:水头损失;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

本设计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71+0.3=1.01m

H=h+h 1+h 2=0.71+0.103+0.3=1.11m (8)栅槽总长度

L=L 1+L 2+0.5+1.0+ H 1/tan α

=2.54+1.27+0.5+1.0+1.01/tan60° =7.06m

(9)每日栅渣量

在格栅间隙在20mm 的情况下,每日栅渣量为:

max 3

3

186400

0.70.0586400

(/)0.2/1000

1.21000

Z Q W m d m d K ω????=

=

>??=2.52

所以宜采用机械清渣。 第三节 沉砂池设计计算

1. 沉砂池的选型: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四种形式。由于旋流式沉砂池有占地小,能耗低,土建费用低的优点;竖流式沉砂池污水由中心管进入池后自下而上流动,无机物颗粒借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区旗沉砂池则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方向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砂粒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可使沙粒上悬浮性有机物得以有效分离,且不使细小悬浮物沉淀,便于沉砂和有机物的分别处理和处置。平流式沉砂池具有构造简单、处理效果

好的优点。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2 设计资料

1)沉砂池表面负荷200m3/(m2h),水力停留时间40s;

2)进水渠道直段长度为渠道宽度的7倍,并不小于4.5 米,以创造平稳的进水条件;

3)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的情况下为0.6-0.9m/s,在最小流量时大于0.15m/s;但最大流量时不大于1.2m/s;

4)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大于270 度,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水流在沉砂池中的停留时间,达到有效除砂的目的。两种渠道均设在沉砂池的上部

以防止扰动砂子。

5)出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的两倍。出水渠道的直线段要相当于出水渠道的宽度。

6)沉砂池前应设格栅。沉砂池下游设堰板,以便保持沉砂池内需要的水位。

计算草图如下图所示:

2.1

进水

设计流量:max Q =700L/s (设计2组池子,每组Q=450L/s=0.45m 3

/s ) 设计流速:v=0.25m/s 水力停留时间:t=40s 2.2 池体设计计算

(1)沉砂池长度:L=vt=0.25×40=10m (2)水流断面面积:

2A Q /v 0.45/0.25 1.8m ===

(3)沉砂池总宽度:

每组宽取B=2m>0.6m (4)有效水深:

h 2=A/B=1.8/2=0.9m (介于0.25~1m 之间)

(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 ,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3

max 16

6

464002300.70410

410

Q TX V m ??=

=

=??

(每组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组共有4个沉砂斗) 其中城市污水沉砂量:X=30m 3/105m 3.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a 1=0.50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 d =1.0m ,则沉砂斗上口宽:

122 1.00.50 1.65tan 60tan 60d h a a m ?=

+=

+=??

沉砂斗容积:

2

2

2

2

11 1.0()(1.65 1.650.500.50)3

3

d h V a aa a =

++=

+?+

= 1.27m 3 (7)沉砂池高度:

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

22102 1.65

3.352

2

L a L m --?=

=

=

则沉泥区高度为

h 3=h d +0.06L 2 =1.0+0.06×3.35=1.20m

池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 ,

H=h 1+h 2+h 3=0.3+0.6+1.20=2.1m

(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

112 1.27 1.02tan 202tan 20B B L m --=

=

=??

??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

L 3=L 1=1.0m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min min 1min

Q n A ν=

最小流量一般采用即为0.5Q max ,则

min min 1min

0.50.7

1.2/0.15/1

0.62

Q m s m s n A ν?=

=

=>?,符合要求. (11) 进水渠道

格栅的出水通过DN1200mm 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 侧配水进入进水渠道,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为: 111

0.70.93/1.50.5

Q v m s B H =

=

=??

式中: B 1——进水渠道宽度(m ),本设计取1.5m ; H 1——进水渠道水深(m ),本设计取0.5m 。 (12) 出水管道

出水采用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

223

3

0.26H m ===

式中: m ——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本设计取0.4; (13) 排砂管道

本设计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mm 。

第四节 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辐流式初沉池拟采用中心进水,沿中心管四周花墙出水,污水由池中心向池四周辐射流动,流速由大变小,水中悬浮物流动中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沉淀池底部,然后用刮泥机将污泥推至污泥斗排走,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辐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中心管、穿孔花墙、沉淀区、出水装置、污泥斗及排泥装置组成。

本设计选择两组辐流式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m 3/s ,从沉砂池流出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沉淀池。 计算草图下图

图5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草图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 1.5-3.032/()m m h ?,本设计取q '=2.032/()m m h ?,沉淀池座数n=2。

2

36000.7360063022

Q F m nq ??=

=

='

?

2. 池子直径

D =

4F π = 2

28.3m =(D 取29m )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t = 2h ,有效水深: h 2 =q t =2×2=4m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Q = Q H n t =

32251325132

m ?=

5.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进水悬浮物浓度C 0为0.474kg/m 3,出水悬浮物浓度C 1以进水的50%计,初沉池污泥含水率p 0=97%,污泥容重取r=1000kg/m 3,取贮泥时间T=4h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V=

Q(C 0 - C 1)T ×100γ(100- p 0) =

3

2513(0.4740.474/2)410079.41000(10097)

m ?-??=?- 则每个沉淀池污泥所需的容积为39.7m 3

6. 污泥斗容积

设污泥斗上部半径r 1=2m ,污泥斗下部半径r 2=1m ,倾角取α=60°,则 污泥斗高度:

h 5 = (r 2- r 1)tg α=(2-1)×tg60°=1.73m 污泥斗容积:

V 1 = πh 53 (r 12+r 2r 1+r 22

)= 3.14×1.733 ×(22+2×1 +12)=12.68m 3

7.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池底坡度采用0.05-0.10,本设计径向坡度i=0.05,则圆锥体的高度为:

h 4 = (R- r 1)i=(13-2)×0.05 = 0.55m

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V 2 =

πh 43 (R 2+Rr 1+r 12)=

223

3.140.55(131322)11

4.563

m ??+?+= 污泥总体积:

V= V 1+ V 2 =12.68+114.56 =127.24 m 3>16.2m 3 ,满足要求。

8. 沉淀池总高度

设沉淀池超高h 1=0.3m ,缓冲层高h 3 =0.5m ,沉淀池总高度:

H = h 1+h 2 +h 3+h 4 +h 5=0.3+4+0.5+0.55+1.73=7.08 m 9. 沉淀池池边高度

H ‘= h 1+h 2 + h 3 = 0.3+4+0.5 = 4.8 m 10. 径深比

D/ h 2 = 29/4 = 7.2 (符合要求) 11. 进水集配水井

辐流沉淀池分为二组,在沉淀池进水端设集配水井,污水在集配水井中部的配水井平均分配,然后流进每组沉淀池。 配水井中心管径:

2 1.13D m =

=

=

式中: v 2— 配水井内中心管上升流速(m/s ),一般采用v 2≥0.6m/s ;取0.7m/s

配水井直径:

3 3.04D m =

==

式中:v 3—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 ),一般采用v 3=0.2-0.4m/s ;取0.3m/s. 12. 进水管及配水花墙

沉淀池分为四组,每组沉淀池采用池中心进水,通过配水花墙和稳流罩向池四周流动。进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600mm ,进水管道顶部设穿孔花墙处的管径为800mm 。

沉淀池中心管配水采用穿孔花墙配水,穿孔花墙位于沉淀池中心管上部,布置6个穿孔花墙,过孔流速:

40.28

0.26/0.30.66

Q v m s B h n '=

=='''?? 式中: B '— 孔洞的宽度(m );

h '— 孔洞的高度(m ); n '—孔洞个数(个)。

v 4— 穿孔花墙过孔流速(m/s ),一般采用0.2-0.4m/s ;

13. 集水槽堰负荷校核

设集水槽双面出水,则集水槽出水堰的堰负荷为:

q 0 = Q h 2n πD =

0.0019360022 3.1429

2513=???? [m 3

/(m ·s)] = 1.9[L/(m ·S)]< 2.9 [L/(m ·S)] 符合要求 14.出水渠道

出水槽设在沉淀池四周,双侧收集三角堰出水,距离沉淀池内壁0.4m ,出水槽宽0.5m ,深0.6m ,有效水深0.5m ,水平速度0.8m/s ,出水槽将三角堰出水汇集送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600mm 14. 排泥管

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管径DN200,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排泥静压头采用1.0m ,连续将污泥排出池外贮泥池内。 第五节 传统活性污泥法鼓风曝气池设计计算

1. 处理工艺说明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从池子首段进入池内,二沉池回流的污泥也同步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水在推流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浓度逐渐降低。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效率高,BOD 去除率可待90%u 以上,是较早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运行方式。

本工艺设计曝气池采用廊道式,二沉池为辐流式,采用螺旋泵回流污泥。 2. 处理程度计算

初沉池对BOD 5的去除率按30%计算,初始BOD 5浓度为43000

300*27000350*4800500*1300185*1200281*3700191*5000

=+++++294 mg/L

进入曝气池的BOD 5浓度(S 0)为:

S 0 = 294×(1-30%)= 205(mg/L )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 5 浓度:

BOD 5 = 7.1K d X e C e = 7.1×0.08×0.4×20 = 4.54 mg/L

式中: K d ——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在0.05-0.1之间,取0.08;

X e —— 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悬浮物中所占比例,取0.4; C e —— 处理水中悬浮物固体浓度,取20mg/L 。

处理水中溶解性BOD 5 浓度:

BOD 5 = 20-4.54 = 15.46mg/L 去除率:00

20515.46

0.906205

e S S S η--=

==

=90.6%

3. 设计参数

(1)BOD 5污泥负荷率

20.0215.460.77

0.26/()0.906

e K S f

N kgBOD kgMLSS d s η

??=

=

=?

式中 2K ——有机物最大比降解速度与饱和常数的比值,一般采用0.0168— 0.0281之间;本设计取0.02;

f ——MLVSS/MLSS 值,一般采用0.7-0.8,本设计取0.77; e S ——处理后出水中BOD 5浓度(mg/L ),本设计应为15.46mg/L (2) 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N S 值,查排水工程下册图4-7得:SVI =120,取R =50%,r =1.2。

6

6

10

0.5 1.210

3333.3/(1)(10.5)120

R r X mg L R SVI

????=

=

=+?+?

4.平面尺寸计算

(1) 曝气池容积的确定

0430002943

145873333.30.26

a s Q S V m N X

?=

=

=?

按规定,曝气池个数N 不少于2个,本设计中取N=4,则每组曝气池有效容积为

134

14587

3647V V m N

==

= (2) 曝气池尺寸的确定

本设计曝气池深取4.2米,每组曝气池的面积为:

138683647

4.2

V F m H ==

= 本设计池宽取B=8米,B/H=8/4.2=1.9,介于1~2之间,符合要求。

池长: 108868

8

F L m B ==

= L/B =108/8=13.6 >10 (符合设计要求) 本设计设五廊道式曝气池,廊道长度为: L 1 = L/5=108/5 = 21.6m

本设计取超高为0.5 m ,则曝气池总高为: H = 4.2+0.5 = 4.7m

第六节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该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中心出水的幅流式沉淀池,采用吸泥机排泥。计算草图如下图 1.设计参数的选取

表面负荷:q b 范围为1.0—1.5 m 3/ m 2.h ,取q=1.5 m 3/ m 2.h ,出水堰负荷设计规范规定取值范围为1.5—2.9L/s.m ,取2.0 L/(s.m);沉淀池个数n=4;沉淀时间T=2h

2.沉淀池尺寸设计

(1)每组池子表面积为: 243000299244 1.5

Q F m nq =

==?? (2)池子直径

18.7D m =

=

= (取20 m )

(3) 池子实际表面积

22

2203144

4

D F m ππ?=

=

=

第四章 污泥量计算

1.曝气池内每日增加的活性污泥量:

0()0.6(0.2050.02)430000.07714587 3.31066.4e d v X Y S S Q K VX ?=--=?-?-??=kg/d

2.曝气池每日排出的剩余污泥量为

321066.4

133.3/8

v

X

Q X m d f ?=

=

=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厂为某市卫星城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主要处理构筑物有:格栅、污水提升泵房、平流沉砂池、辐流初次沉淀池、鼓风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浓缩池、消化池等及若干辅助建筑物。

总图平面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① 处理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应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于节约用地和运行管理。

② 工艺构筑物(或设施)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异,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走势、污水出口方向、风向、周围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③ 构(建)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④ 管道(线)与渠道的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 处理厂各种介质输送的要求,尽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行维护。

⑤ 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处理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方便生产运行,保证安全畅道,美化厂区环境。 具体布置见附图1

第六章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等的标高,选定各连接管渠的尺寸并决定其标高。计算决定各部分的水面标高,以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具体布置见附图2

附图1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 一、简答题 1、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平面布置等角度简单描述一个你所了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是你所在城 市的污水厂,也可以是你曾参观过的污水厂)。 2、在好氧条件下,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由哪几个生物过程完成的?请分别给出其反应方程式。 3、试比较“生物膜法”和“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有何不同? 4、请简述Orbal氧化沟的基本概念。 5、试简述影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6、在一个启动运行不久的处理厌氧反应器出水的活性污泥工艺中,由于负荷较低,曝气池内的溶解氧较 高,结果发现污泥在二沉池中有上浮的现象;从曝气池中取混合液测定其SV时发现污泥的沉降很好,但0.5~1.0小时后,即出现污泥成团上浮;镜检观察未发现有大量丝状菌;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对策。 7、试推导L—M模式的两个基本方程和四个基本导出方程。 8、普通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法和完全混合法各有什么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有机废水BOD5的去除 率如何?根据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来看,这几种运行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什么地方?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9、试简述活性污泥膨胀的产生原因、分类、以及相应的对策。 10、废水可生化性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主要方法有那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11、试指出污泥沉降比SV、污泥浓度MLSS和污泥指数SVI的定义,以及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意义 以及一般的正常数值范围。 12、试简述生物膜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原理与过程,并比较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的主要差别。 13、试简述活性污泥系统运行过程中曝气池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并同时给出简单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14、试比较以下概念:污泥腐化、污泥解体、污泥上浮、污泥膨胀,并分别给出其形成原因及相应对策。 15、请画出氧转移双膜理论的示意图,并结合图从Fick定律推导出氧的总转移系数K La的表达式,并对影 响氧转移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16、试推导出活性污泥系统出水水质与动力学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17、请分别画出一个典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流程和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18、沉淀可以分为几大类?主要的沉淀池形式有几种?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与初沉池的主要区别是什 么?试分别予以简单说明。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课

1 污水主要分哪几类?城市污水的排放为什么会使水环境恶化?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 城市污水排放所产生的危害: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排放水体后由于有机物的分解需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大大降低,最终导致鱼虾死亡,水体发臭,使水体失去原来的平衡净化能力,使水体恶化 2反映污水污染程度的指标包括哪三大类?每大类各有哪些指标? 反映污水污染程度的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无机物包括酸碱度,氮,磷,无机盐及重金属;有机物包括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 生物指标:大肠菌群指数,大肠菌群总数,病毒及细菌总数 3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转化及关系如何?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生活污水的BOD与哪个阶段相配?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行?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有机氮不稳定容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其他三种。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为氨氮,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为氨,再分解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生活污水的BOD与氨化过程相匹配。氨化与硝化不是同时进行,一般在碳化阶段5到10天才产生一定数量的硝化菌 4简述BOD,COD,TOD,TOC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化分哪两个阶段?各有何特点?这两阶段与BOD的关系? BOD:在水温20度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 COD: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TOD:有机物主要元素C,H,O,N,P等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所消耗的氧量。TOC:在900度高温下,将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并折算成含碳量。 TOD>COD>BOD>TOC。 可生物降解的过程:第一阶段:碳氧化阶段,在异氧菌的作用下,含碳有机物被氧化成氨气,第二阶段:硝化阶段,在自养菌的作用下,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根离子和水,再在自养菌的作用下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两个过程都能释放出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碳化过程与BOD有关。 5什么是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6水体的热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 水体的饱和溶解氧与水体的温度成反比,水体的温度升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的亏氧量也随之减少,故大气中的氧向水体传递的速率变慢,此外,由于水温升高,水生生物的好氧速率加快,加速水体溶解氧的消耗,造成鱼类和水体生物的窒息死亡,使水质迅速恶化。导致水体化学反应加快可引发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臭味加剧。使水体的细菌繁殖加快。加速藻类的繁殖。 7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富营养化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疯长,隔绝水面与大气之间的富氧,加上藻类自身死亡和腐化,消耗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藻类堵塞鱼鳃和缺氧,造成鱼类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和鱼类不断沉积于水体底部,逐渐淤积,最终使水体演变为沼泽和旱地。 形成原因主要是: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8什么是水体自净?水体自净过程按机理可分为哪三大类? 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貌。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1.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生物性质指标三类。 2.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4.5日生化需氧量(BOD5):目前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 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或X):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6.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 7.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 标准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SV%=V1/V 8.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一般不标单位)SVI=10SV/X.SVI为50~15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9.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10.活性污泥负荷(Ls):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去除的BOD5量. 11.容积负荷(Lv):单位容积曝气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纳的BOD5量. 12.水力停留时间(HRT):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13.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借助流体(液体,气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生物颗粒)呈流态化,同时进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14.污泥投配率(p%):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气固比(a):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 15.活性污泥膨胀: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澄清液减少的现象. 16.COD>BODu>BOD20>BOD5 理由:①概念:BOD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COD指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3 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二、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 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 1.排水系统:为了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各种废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称为排水系统。

2.排水体制:采用不同的污水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也称排水制 度。 3.排水体制分类: A.合流制: 优点:工程造价投资少,缺点:对水体污染严重。 B.分流制: 缺点:工程造价投资巨大,优点:对环境污染很小。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 1.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废水的工程设施。 2.污水厂:改善水质和回收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出水口:净化后废水排入水体的工程措施。 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答: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正交式、截流式、平行式、分区式、分散式、环绕式。 5、排水管道材料主要有哪些? 答: 1.混凝土管 2.钢筋混凝土管 3.塑料管和玻璃钢管 4.陶土管 5.金属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目录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1.1 污水质 (1) 2.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2) 2.3 污水出路 (4)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4) 2.1格栅和筛网 (5) 2.2 沉淀的基础理论 (6) 2.3沉砂池 (9) 2.4 沉淀池 (16) 2.5调节池 (12) 2.6 隔油和破乳 (17) 2.7 浮上法 (18) 2.8 过滤 (23) 第三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29) 3.1化学混凝法 (29) 3.2中和法 (31) 3.3化学沉淀法 (32) 3.4氧化还原法 (32) 第四章污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 (32) 4.1吸附法 (32) 4.2离子交换法 (34) 4.3萃取法 (35) 4.4膜析法 (36) 第五章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 (388) 5.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38) 5.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41) 5.3 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42) 5.4 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 (44) 5.5 莫诺特方程式 (45) 5.6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式 (46) 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47) 6.1 稳定塘 (48) 6.2 污水土地处理 (51) 第七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52 7.1 生物滤池 (53) 7.2 生物转盘 (61) 7.3 生物接触氧化 (63) 7.4 生物流化床 (64) 第八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66) 8.1基本概念 (66)

8.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68) 8.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71) 8.4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73) 8.5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82) 8.6二沉池 (85) 第九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86) 9.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86) 9.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86) 9.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 (87) 9.4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 (87)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88) 10.1氮、磷的去除 (88) 10.2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 (94)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94) 11.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 (94) 11.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 (97) 11.3污泥浓缩 (97) 11.4污泥的稳定 (98) 11.5污泥的调理 (99) 11.6污泥脱水 (100) 11.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 (101) 11.8污泥的管道输送 (101) 第十二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02) 12.1厂址选择 (102) 12.2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 (103) 12.3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103) 12.4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103)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返回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排水沟道系统”和“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两大部分。“排水沟道系统” 详细介绍污水沟道系统﹑雨水沟道系统和合流制沟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排水体制﹑系统特点﹑管材及断面特性﹑沟道附属构筑物﹑设计要求及控制参数﹑防洪设施和沟道施工养护等。“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的生物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 1) 基本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 2) 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 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污水物理及生物处理的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5) 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进行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能力。 6) 辅以完整的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编制工程设计文件; 2、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基本掌握污水处理物理和生物处理的理论和设计原理,能合理正确地选择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设计;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初步具备编制工程设计文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篇排水沟道系统] 绪论 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范围 2) 排水沟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第一章排水沟道系统 3) 污水的分类和性质 4) 排水系统的体制和选择 5)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布置形式 7) 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DOC)doc资料

第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氧污染物是指()。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植物营养物 D.油类污染物 2.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水质指标是()。 A BOD B COD C TSP D SS 3.城市污水厂目前常采用()处理。 A 一级处理B二级处理 C 三级处理 4.废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的是()。 A BOD B COD C N D SS 5. 下列水质指标中()能反映废水中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的量。 A BOD B COD C TSP D SS 6.污水的一级处理常用()。 A 物理法 B 化学法 C 生物法 7.生活污水适合()处理。 A 集中处理 B 分散处理 8.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 A 物理法 B 化学法 C 生物法 二、填空题 1.水体污染源有、、,其主要污染物有、、、。

2.水体的自净作用,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 。 3.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进入水体造 成的。 4.水体污染源有、、,其主要污染物有、、、。三.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水体污染水体自净SS BOD COD 水质指标需氧污染物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污水厂第一个处理单元常采用()。 A 格栅 B 沉砂池 C 生物处理构筑物 D 二沉池 2.下面哪一种沉砂池能防止污水的厌氧分解()。 A 平流式沉砂池 B 竖流式沉砂池 C 曝气式沉砂池 3.初沉池设于()工艺之前合理。 A 格栅 B 沉砂池 C 生物处理构筑物 D 二沉池 4.下列沉淀池中沉淀效率最高的是()。 A.平流式沉淀池 B.竖流式沉淀池 C.幅流式沉淀池 D.斜板沉淀池 5.竖流式沉淀池常用于()污水厂。 A 大型B中型 C 小型 6.一般设置在沉砂池后面,曝气池前面的处理构筑物是()。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9分) 1、污水回用:也称再生利用,是指污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景观娱乐、补充地下水地表水等。 2、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氧化剂联用发生协同效应,或者与催化剂联用,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评分:以上名词解释的评分采用(1)概念正确、(2)表达规范、(3)内涵要点齐备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来评判。其中尤以要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即SBR池常规工艺过程包括5个基本过程,他们分别是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闲置。 2、对于一般的城镇污水,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以去除(20-30)%的BOD5。 3、废水中的油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乳化油)。 4、生化反应中,产率系数y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它是污水生物处理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悬浮。。 三、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CD; 3、BCD; 4、ABCD; 5、A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8分,共24分) 1、含油废水为什么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浇灌田地?针对含油废水你认为采用何种工艺处理比较合适?(8分) 答:含油废水的危害:对生态系统;对植物;对土壤;对水体(4分)。工艺:隔油池;气浮设备, 2、简单说明MBR工艺净水的工艺过程与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其过程原理4分,优缺点各2分。 3、为什么染料工业废水一般不能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若对某改种废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你将考虑采用那些单元?使用这些单元的理由是什么? 评分标准:原因:搞挥发性、有毒有害、高色度、pH等。叙述至少三个单元且选择单元理由充分,概念正确。共8分。 六、论述题(26分):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运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来净化城市污水,出水水质一直稳定,并直接排放于附近的一个河流。近期由于原水水质波动剧烈,发现二沉池泥面升高,导致出水水质受到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课后复习题答案((下册))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洛阳理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1试卷(A) 适用班级:本科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全交换容量 2.吸附平衡 3.气固比 4.化学沉淀 5. 沉淀池表面负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天然水中的杂质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和三 类。 2. 3. 4. 5. 6. 7. 8. 9. 的物质是。 13.根据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 为、和三种类型。 14.离子交换树脂由骨架和两部分组成。 15.最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磁铁矿等。 三、问答题(共20分) 1.简述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原理。(5分) 2.简述混凝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8分) 3.什么是浅池理论,并讨论斜板斜管沉淀池可提高沉淀池效率的原因。(7分) 四、计算题(共30分) 1.理想沉淀池中的悬浮颗粒密度为3.5g/mL,平均直 径为1mm,已知混和液的黏度=1.0×10-3Pa?s,求 该颗粒沉降速度。(4分) 2.某城市最大时污水量为1800m3/h,原污水悬浮浓 度C1=250mg/L,排放污水悬浮物允许浓度C2= 80mg/L。拟用辐流沉淀池处理。试计算去除率及 沉淀池基本尺寸。(沉淀时间取1.5h,沉淀池有效 水深3.3m,设计座数为2座)(10分) 大投 5m3/d。 10%计, 6分) )(10 B) 5. 法,_____ 其中间 、乳化油 5.气浮工艺的实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 6.石灰中和投药方法有和。 7.凝聚和总称为混凝。常用的混凝剂可分为和两 大类。 8.根据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 为、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9.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阶段,即、、。 10.混凝机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三种作 用; 11.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课教案

1.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固体污染物在水中分悬浮物(SS)和溶解固体(DS),三种分散形态: 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直径为1~100nm)和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3.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 和总有机碳(TOC)。 4.毒性污染物 (1)无机污染物:汞、铬、镉、铅、锌、镍、铜、钴、锰、钛、钒、钼、锑、铋等 (2)有机污染物:挥发分、苯并(a)芘、DDT、六六六 (3)放射性污染物 5.其他污染物 (1)营养性污染物:(氮和磷) (2)生物污染物 (3)感官污染物 (4)酸碱污染物 (5)油类污染物 (6)热污染 6.废水处理的分级 (1)一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分离设备依次为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节流与沉淀池的污泥可进行污泥消化或其他处理。条件许可时,出水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以及处理有时也叫做机械处理。 (2)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在以及处理的基础上,机型生物化学处理,叫做耳机处理。耳机处理的对象是被微生物利用和讲解的污染物,如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氮和磷等,采用典型设备有各种生物反应器(如生物曝气池或生物滤池等)和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进行艳阳消化或其他处理,出水可排放或再利用。耳机处理也叫做生化处理或生物处理。(3)三级处理:对出水要求更高是,在耳机处理后,进行三级处理,三级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才六的污染物及其他溶解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有化学絮凝、过滤等。有时三级处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再利用(如用作工业用水)。对象包括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和盐分等。方法有吸附、例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但是,尽管在处理程度或深度上,两者基本相同,单三级处理强调顺序性,其前必有一、二级处理;高级处理至强调处理升读,其前不一定有其他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 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_。 3、反渗透膜是 _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_。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_、_、_、_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 _、_、_三种形式。 6、加C1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_。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C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 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 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 COD <100mg/L ; 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 10-38)(4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污水水质出路 第一节污水水质 1.污水物理性指标 2.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3.污水生物性指标 习题要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表征意义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 水体的自净作用 2.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要点:水体自净的机理、影响因素 第三节污水出路 1.排放水体及其限制 2.污水回用 习题要点:污水的最终出路与出水水质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污水水质指标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目前污水最终去向及其对水质的要求; 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机理; 掌握几种常用水质指标的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格栅、筛网和过滤 1.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2.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3.筛网 4.过滤 习题要点:格栅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沉淀理论 1.沉淀类型 2.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习题要点:自由沉淀理论 第三节沉砂池 1.平流沉砂池 2.曝气沉砂池 习题要点: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 第四节沉淀池 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几参数 2.平流式沉淀池 3.竖流式沉淀池 4.辐流式沉淀池 5.斜流沉淀池 6.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习题要点:各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第五节隔油和破乳 1.含油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隔油池 3.乳化油和破乳方法 习题要点:隔油池的设计要点 第六节浮上法 1.浮上法类型 2.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