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标准化概论
走进标准-标准化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计量大学

第一章测试1.标准化的对象应具备共同使用和()的特征。
A:适度使用B:重复使用C:及时使用D:独立使用答案:B2.我国在古代标准化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被称为“标准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活字印刷D:天文历法答案:C3.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制定和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A:上级审批B:共同商定C:协商一致D:投票决定答案:C4.如果某个产品同时存在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那么企业标准的水平应()国际标准的水平。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确定答案:C5.下列哪个标准是企业标准?()A:DB /T29-88-2018B:Q /HXN0001s2020C:ISO9001-2015D:WB /T1024-2019答案:B6.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机构是美国ASTM。
()A:对B:错答案:B7.由于标准的规制属性而产生的促进转型和提质增效的作用。
()A:对B:错答案:A8.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成为新的市场竞争模式之一。
()A:对B:错答案:A9.以下关于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B:目前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C:在我国,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D:在我国,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答案:ACD10.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包括()A:生产秩序B:生活秩序C:社会秩序D:市场秩序答案:ACD第二章测试1.根据桑德斯的标准化原理,标准化的本质是()A:互换B:统一C:均衡D:简化答案:D2.常用的E系列包括E6、E12和()。
A:E3B:E18C:E9D:E24答案:D3.等差数列适用于下列哪类参数值的分级。
标准化概论第三讲

四、统一化的原则
1、同质性 :实施统一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同的质或相 同的内容,只是在量的方面或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某 些差异。 2、等效性 :对标准化对象实施统一后,被确定的对象 与原先被统一的对象之间,在功能上必须等效。 3、适时性 :“适时”是指要把握好统一的时机 。 4、适度性 :对客观事物进行的统一化,既要有定性的 要求,又要有定量的要求。合理的确定统一化的范围 和指标水平。 5、先进性 :就产品标准来说,就是要促进质量提高。
系列化
美国福特通用汽车公司通过“简化”对汽车零 件进行标准化,实现“T型福特”汽车的大批 量生产,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到1921年T型汽 车占据美国的60%的汽车市场。1923年AP斯隆 就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后,认为由于消 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将发生变化,过于单 调的“T型福特车”将不受欢迎。据此,他做 出按价格、分档次、系列化开发的决策。从最 低档次的大众车型,到高级车型,连续设计了 5种车型,构成了能满足各种不同消费水平的 系列产品。5年后战胜了“T型福特车”,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家。 黑色最终被弃用,而蓝色和绿色成为汽车主流颜色
第四章 标准化的形式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是标准 化内容存在的方式,也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 每种标准化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 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主要的标 准化形式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 组合化、模块化 。
§1 简化
一、简化的定义
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 间内足于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对象 质的规定性,不降低对象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对象的多样性、复杂 性。 将作业及作业流程“化繁为简”,减少经验因素的影响。使每一个 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调整到简单明了、简单易行。 如:连锁系统整体庞大而复杂,必须将财务、货源供求、物流、信 息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简明化,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以提高效 率,使“人人会做、人人能做”。为此,要制定出简明扼要的操作 手册,职工按手册操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标准化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标准?(协商一致、最佳秩序的理解)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称为标准。
注释: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规范性文件: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它可以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
2.制定标准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生产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标准产生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成果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并协商一致制定。
制定标准的对象:重复性的事物(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重复检验、重复管理)。
标准需经相关方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指参与标准的制定者和相关方代表,多数达成一致而且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
标准的格式和程序:公认机构批准。
3.什么是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①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修订标准)。
②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③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
④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4.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关要求的任何程序。
(注释:合格评定程序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的程序)5.标准化的作用:管理学角度:(1) 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必要条件(2) 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3) 标准化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4) 开展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5) 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经济学角度:(1)标准是契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标准是重要的市场规则(3)标准是选择各种经济资源和要素的依据(4)标准是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纽带(5)标准是开放市场中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5. 标准的分类:(1)按法律的约束性分类: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2)按标准化对象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3)其他分类:正式标准联盟标准事实标准6.正式标准:又称之为法定标准(de jure standard),是由法定标准机构制定并发布的标准联盟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标准联盟成员共同协商一致制定,标准联盟共同批准并由国家有关标准化主管部门登记或备案,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概论

第二节 标准化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概述
二、近代标准化与现代标准化的发展
(一) 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 工业化大生产是近代标准化工作的“孵化器”,现代意 义上的标准化工作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以机器大工 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是古代标准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工业 化大生产来源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从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经济过渡到以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 经济过程。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 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为工业革命创造了 条件。
行业标准代号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行业标准名称 石油化工 建材 地质矿产 土地管理 测绘 机械 汽车 民用航空 兵工民品 船舶 航空 航天 核工业 行业标准代号 主管部门 SH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JC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DZ 国土资源部 TD 国土资源部 CH 国家测绘局 JB 国家机械工业局 QC 国家机械工业局 MH 中国民航管理总局 WJ 国防科工委 CB 国防科工委 HB 国防科工委 QJ 国防科工委 EJ 国防科工委
第二节 标准化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概述 二、近代标准化与现代标准化的发展
(二)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 正在迅速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以WTO为标志的经济全 球化,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全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革。以系 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已经到来。从目前世界经济、技术发展 的状况来看,它已表现出以下特点:系统性、国际性、目标和手段 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综合化,一项产 品的生产或一项工程的施工,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成百上千个企 业和各门科学技术,甚至联系遍及全球。标准化工作靠制定单个的 标准已经远远不够了。 模块化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标准化新形式,综合了 通用化、系列化的特点应对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标准 化的形式,也是现代标准化的一种新手段。这一时期标准化的特点 从个体水平发展到整体水平;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局部联系上升 到复杂系统。
《标准化概论》PPT课件

三 标准化的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 科学管理的基础 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9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
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能够有序运 转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游戏”规则 的 过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88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第二阶段(1988年—2001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贯彻执行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向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管理,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2001年11月10日起)这个新时期内国家对标准化事 业的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将把标准化事 业还原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 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亦不列入政府管理职能。
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 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 4 反馈控制原理
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 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的三阶段
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20
第二节 标准化发展历程
一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二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三 中国古代标准化 四 近代标准化 五 现代标准化
1 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人民大《标准化概论(第7版)》课件-第8章 标准化组织-提交

要求披露知识产权信息,不对许可方式进行限制,尊重知识产权持有人的权力。
(二)万维网联盟W3C
协议联合体。不是法人。企业参加没门槛。机构扁平化,不同类型的小组。
4个全球总部负责联合运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欧洲数学与信息学研究联盟、日 本庆应大学和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制定Web标准,如HTML、XML等,网联汽车、物联网、支付、在线视频等标准。
➢ 标准的自愿性性:一百多年工业发展证明,自愿性标准恰恰满足 企业市场竞争中需求,体现了市场的力量决定资源配置。标准本 身是自愿性的,但是被工业界承认的标准具有市场强制力。
➢ 参与的自愿性:企业参与外部的标准化是自愿的。在市场经济中, 任何机构都不会受到是否参与外部标准化的强制力。
➢ 吸引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化:靠严格的组织程序确保“开放透明、
➢ 按专业领域建立TC、SC和WG,遵循“公开透明、协商一致” 基本原则; ➢ 政府性质的组织总部(秘书处)由政府某个机构承担;政府可拿出部分补贴。
二、英国BSI
➢ 1901年成立,民间非营利,英国皇家宪章赋予BSI为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地位 ➢ 2021年底, BSI承担ISO和IEC TC/SC秘书处为77个和19个 ➢ 为国际标准化做出重要贡献,如ISO9000。
7
©房庆、王平
第2节 国际标准化机构
➢ 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从事电工电子领域国际标准化;非政府性组织,总部日内瓦。 ➢ 成员分为正式成员和协作成员。国家会员体制。 ➢ 正式成员可参加各种活动并有投票权。协作成员是观察员身份,可在4
个TC或SC中享有投票权。 ➢ IEC由全体会员大会、理事局、执行委员会等构成。全体会员大会是
8
©房庆、王平
第2节 国际标准化机构
标准化概论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 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4. 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标准涉及顾客和生产者 各方面的要求,在制定过程中,需充分协商,广 泛代表各方利益。 注: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 5. 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 关行政部门。 6.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指为各种活 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这类文件的通 称。
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以人类社会进 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显著标志。 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运用互换 性原理来制造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 标准 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特沃斯“螺纹牙型”标准1897 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建立 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成立 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出版“极限表”标准,最 早的公差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史
一、标准化的萌芽阶段 二、古代标准化阶段 三、近代标准化阶段 四、现代标准化阶段 五、我国近期标准化发展沿革
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史
纵观标准化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如 下四个阶段: 一、标准化的萌芽阶段 二、古代标准化阶段 三、近代标准化阶段 四、现代标准化阶段
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史
特点: 1)标准的综合性、系统性、配套性明显增强; 2)对标准化对象的最佳参数、经济效果进行定 量分析、评价; 3)标准化对国际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4)标准化理论研究发展迅速,标准化学科的内 容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史
五、我国近期标准化发展沿革
(一) 新中国成立前 在国际上“合理化”、“标准化”浪潮推动 下,国民党政府实业部(经济部前身)于1931 年3月草拟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章程,同年5月3 日由行政院公布实施,并于12月正式成立工业 标准化委员会。1940年改由全国度量衡局兼办 标准事宜,正式推行工业标准,成立专门标准 起草委员会4个,编写标准草案877个,并收集 了一些国外标准。
标准化概论.ppt

1.1 标准化发展史
古代标准化
7000年前的河母渡 村遗址(今浙江余 姚县)出土的杆栏 式木结构建筑遗迹 是我国至今发现最 早的建筑标准化实 例。
1.1 标准化发展史
4000多年前大禹治 水时用的“准绳”、 “规矩”反映了我 国古代标准化的意 识。
1.1 标准化发展史
公元前2700多年, 黄帝建立了最原始 的度量衡制度,人 们据此进行着最原 始的生产和交换。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2001~)
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 务的社会公益事业,不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标准化战略思想
“适应市场为本、实现跨越发展” 。 “适应市场为本”的标准发展思想,就要不断
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建立与之相适应 的自愿性标准体系,使标准的使用被认为是一 种市场行为,是使用者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 府行为;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实现跨越发展”强调了跨越的理念,要通过 标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实现从计划向市场, 从科技向标准、从国内向国际的跨越,在中国 标准的自主科技含量、技术标准的作用等方面 实现大的跨越。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目标
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布局合理 的新型标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和运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标准的概念
1 标准的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 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
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 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 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协商一致 consensus (GB/T20000.1)
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标准化。
标准化领域 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
注:例如工程、运输、农业以及量和单位均可视为标准化领域。
标准化层次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的范围。
注: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在某 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或部 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 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普遍同意,表征为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 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按程序对有关各 方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对争议经过了协调。
注: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
规范性文件 normative document (GB/T20000.1—2002)
标准文件(拒用)
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 文件。
3 标准化的目的(GB/T20000.1-2002)
注:标准化的一般目的是基于2.1.1的定义(即前面 的标准化定义)。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目的, 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这样的目的可能 包括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 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能、贸 易等等。
——第二阶段(1988年—2001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贯彻执行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向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管理,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 准化法》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标准化发展历程
一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二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三 中国古代标准化 四 近代标准化 五 现代标准化
1 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系统理论是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终级产品趋于多样化,次级产品趋于简单化; ——软件标准化的急剧发展; ——组合及其接口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 ——动态特性的增长; ——标准的国际化。
鉴于现代标准化的科学性、社会性、广泛 性、国际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当代在进行标 准化活动时,必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现 代科学方法和工具,充分地进行协调和优化,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 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阶段
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1949年—1988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一 标准化原理
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3 标准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 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统一。
4 标准的载体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的载体表现,最初都是纸质的文件,现在既有纸质文件, 也有电子版文件(如磁盘、光盘等等)。
5 标准制定的十要素(p3—p4)
三 标准化的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 科学管理的基础 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
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能够有序运 转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游戏”规则 的 过程。
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2 其他相关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化(的)对象 snbject of standardization 需要标准化的主题。
注1:在本部分中使用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表述,含 有
对标准化对象的广义理解,宜等同理解为包括如材料、 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 或活动。 注2:标准化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例如,可对
——第三阶段(2001年11月10日起)这个新时期内国家对标准化事 业的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将把标准 化事业还原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而不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亦不列入政府管理职能。
第四节 标准的价值
一 标准是什么?
标准是一种产品。标准是由其核心内容加上物质载 体所构成的独立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产品。它由专家依据 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生产出来。
第一部分
标准化概论
陆关新
第一节 标准化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标准化?
1 标准化的定义(GB/T20000.1-2002)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
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
注1:“规范性文件”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 等这类文件的通称。
注2:“文件”可理解为记录有信息的各种媒体。 注3:界定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术语,是将文件及其内容作为 单一整体来定义的。
2 标准的对象 标准的对象就是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重复投入、重复生产、重复加工、重复出现的产 品和事物才需要标准。
二 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标准的使用价值 标准的使用价值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
的自然属性。标准的适用性如何,可以作为衡量该项 标准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 2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价值是指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化在该标 准(这项产品)中的一般性人类劳动,是标准的社会 属性。
第五节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