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全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全ppt课件

• 方式:动物食性:埋藏

植物食性:地下贮藏、挂在树上
• 6 定向行为:
• 特点 :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器官
• 方式: (1)化学定向:蚂蚁、狗、大马哈鱼

(2)视觉定向:天体

地磁、重力、气压

风向、气味

(3) 听觉定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 2) 趋避行为:

同一事物引起两种行为。
• (3) 转移行为:

表面上与原动机毫不相干的活动。
• 四 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 1 外界的某些关键刺激
• 2 内部刺激
• 3 激素
• 4 内源性节律(生物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后天行为
• 1)特点:与遗传无关,种内个体表现不

同,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新

行为
• 2)类型:
• (1)习惯化:对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的无关刺激不予反应。
• 寻求行为:

冲动引起、多次发生、多样。
• 完成行为 :

冲动引起 、具目的、不变、使冲动减弱

或消失。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动物行为学上

动物行为学上

第一章动物行为动物的基本要求:个体的生存与种群的繁衍动物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上述基本需要,适应体内、体外环境变化的一切反应的总和。

或者说,行为是一切可观察到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过程。

行为的基本要素:动物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外界或内部刺激;二是动物的感觉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三是动物机体的结构与生理特性(如器官结构、饥饿、激素水平)。

动物行为学:ethology,一般通称为Animal behaviour,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发生与发展,进化与(适应)功能的一门科学。

行为的原因:①行为的近因:动物完成某种行为方式的内部生理机制(包括生理、心理,遗传与发育机制)是行为的近因。

②行为的远因:行为方式的生态功能和进化历史,是行为的远因或终极原因。

动物行为学研究必须回答下述四个问题:原因,发生或发展,适应功能,进化历史。

分支学科: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生态行为学、行为系统发育学、人类行为学研究方法:①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定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甚至同一属、科的动物的类群行为谱。

行为的描述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种。

定性描述是对动物行为的性质进行描述,而定量描述是对动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将所观察的各种行为按其功能归类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将这些行为方式进一步细分为更基本的、可以分辨的单元;也可建立分层次的行为等级结构。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例,三刺鱼的搧巢行为。

②实验性方法——实验行为学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题(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如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人为干扰动物行为的正常程度例如,沙地胡蜂清晨巡视洞穴中的幼虫数量,以确定捕获量的多少2、模型模拟法例如,三刺鱼雄鱼对红色物体的攻击行为,小鸥对喙上红斑的剥啄反应行为的类型A.本能行为(instinctive behavior)和学习行为(learned behavior)(获得途径)斑蝶(蛱蝶)雄蝶的求偶行为,松鼠碎裂榛子的行为B.行为的发育情况固定发育程序、半固定发育程序、可变发育程序C.行为的功能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反捕行为、社群行为、通讯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行为成分欲求行为与完善行为:取食行为、性行为动机驱动及驱动模型、动机系统与动机分析水压驱动模型动机系统:本能等级结构动物行为学研究概况1、简单描述阶段2、实验验证阶段3、快速发展阶段巴甫洛夫:从1902年起一直致力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末送入狗的口中,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
此定义没有涉及动机旳物质基础和生理机 制,而是为了分类以便,将其和其他四类引起 行为变化旳原因区别开(其他四类:1、外部 刺激2、个体发育3、病伤4、学习)
动机旳测定:(以大白鼠取食动机为例) (1)测取食量 (2)测动物对苦味食物旳人手程度 (3)测动物奔向食物旳拉力和速度 (4)测动物为了得到食物所能忍受旳最
动物行为学:
用自然科学旳措施来研究动物行为旳生物学。
发展过程:
1923年詹宁思就对原生动物进行了详细旳研 究,写成了《行为》一书。随即一段时间进 展缓慢。近年来动物学家越来越清楚旳认识 到,仅懂得外部环境旳化学和物理原因远远 不能了解动物,必须认识动物旳行为,才干 揭示许多规律。
国际行为学大会已经召开过近30届,国际专门 研究动物行为旳杂志也有20多种。世界上 有关动物行为旳专著和巨著也有十几本之多。 中国旳杂志在对动物行为旳研究上滞后。
三、比较心理学派 和行为学派
比较心理学派
行为学派
B.F.SKINNE R
美洲
TINBERGEN 欧洲、澳洲
室内试验
研究少数动物 (鸽、鼠)
研究学习行为
野外
研究多种动 物旳多种行 为
注重进化
四、行为旳进化和行为功能
1、根据现存近缘物种行为旳比较研究 重建行为旳进化过程。
2、近期行为学研究热点:行为功能 (即行为旳适应意义),研究主要目旳 是要了解行为对于物种存活与生殖旳适 应意义。
大电击量 (5)测动物压杆速率等
8、刺激过滤
动物面对无限量旳环境信息,有选择地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有两种器官 系统具有刺激过滤旳功能,这就是感觉 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这两种器官系统 选择信息旳过程分别称为外周过滤和中 枢过滤。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行为型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行为型

金龟子
2)对信息能够做出反应,但却不能把信息传送到中枢 神经系统。 侧抑制:一个感觉细胞因受到刺激而发生了兴奋,当它 传递这种兴奋的同时能够减弱,甚至防止相邻 的细胞发生兴奋。
中枢过滤实现方式: 机制和地点不清楚,但可确认中枢过滤存在。
验证实验: 眼蝶求偶:移动方式和与背景的对比强度是重要刺激成分; 而对颜色、形状和明亮度无关。 银鸥啄击反应: 火鸡抚育行为:
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
1)亲缘选择假说: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未来 时代的贡献。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 率就越高。(基因的自私性)
2)互惠假说: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作关系) 3)操纵假说:如杜鹃的巢寄生 (彻底的利他) 4)互相依赖假说:如吸血蝠哺血;灵长类的结盟
胸部红色释放 攻击行为
欧鸲
10.行为的释放机制和关键刺激
释放机制(刺激过滤机制): 是指与过滤刺激有关的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总
和,即是生物体内参与一个特定行为释放的各种结 构成分之总和。 功能:确保动物的某一特定行为型只能被某种适当
的刺激所释放。
关键刺激: 就是释放动物某一反应所需的刺激。 火鸡逃跑反应实验:
亲缘选择假说:简单的说,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 彼此之间的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表现也就应当越加强烈。换 句话说,就是利他个体对自己的近亲(如父母和兄弟姐妹)表 现出最强烈的利他行为;而对自己的远亲表现出较弱的利他行 为,亲缘关系越远,利他行为的表现就越弱。这其中就存在一 个识别亲属的问题。
间隔在30min内,疲劳现象迅速得到恢复 间隔时间越短,躁动反应越弱 间隔超过30min,反应强度没有明显增强
实验过程中将鸮


换成其它动物,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一、反射反射是一种生理行为,但是从动物行为学来讲是动物比较简单的行为,它表现在外部的某些动作和变化上,而且还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反射的例子有很多。

反射的特点:①外界刺丨激和它所作出反应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

比如说把手放到火里去,手会马上回缩;气管里进异物,马上会咳嗽。

②无意识。

比如回缩不是大脑作出的反应,而是无意识的。

⑧它的中枢不是在大脑,而在脊髓。

另外它是先天的,这样对生存也会有利。

如图l所示反射在刺丨激和反应之间之所以有强烈的联系,是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反射弧,中枢、感觉器官,最后把信息传到脊髓再通过运动神经元作出反应。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需要不断的强化,如果不强化,就消退了。

如图3—2所示,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狗看着骨头就流唾液,看着灯不流唾液。

如果把灯和骨头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狗再看见灯也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

原来看见灯不流唾液,后来看见灯就流唾液,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二、动性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丨激下所作的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

这种运动的结果使得动物总是趋向于有利的刺丨激源而避开不利的刺丨激源。

如图3所示,化学物质在散发一些气味,这些低等动物在外界刺丨激下做无定向随机的运动,运动的结果会导致它趋向有利的刺丨激。

如果浓度越高越有利,那么它们运动的结果总是趋向于浓度高的地方。

这也是动物运动的基本类型,趋利避害是一种行为的基本类型,这就叫动性。

图3蜗虫是怕光、避光的,强光对它是不利的。

它也是靠动性来趋利避害。

比如说在一个池子里边(图4),一部分是有光的,另一部分是暗的,在光线照耀下它就运动了。

他的运动叫调转,总扭来扭去,不定向随机的一种调转运动反应,也是没有一定方向,他不是直接跑到这边来,而是到了这边后不再动。

这就是在有利刺丨激下不动,无利刺丨激下增加运动,最后的结果是到了它最有利的一个环境它就不动了,这就是动性。

图4三、趋性趋性是定向的,它是靠近或离开一个刺丨激源。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2.2行为生理学 行为生理学
• 动物的整个行为都受它体内的生理状况或是 激素的周期变化影响。 激素的周期变化影响。 • 比如一只白冠雀,春夏秋冬四季,其体内一 比如一只白冠雀,春夏秋冬四季, 些变化和体外行为的变化是相对应的, 些变化和体外行为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它先 是迁移,然后求偶、筑巢、育雏, 是迁移,然后求偶、筑巢、育雏,然后到秋 天再迁走。在行为上表现了一个周期, 天再迁走。在行为上表现了一个周期,并与 体内的生理周期相吻合, 体内的生理周期相吻合,主要是与体内的生 殖腺发育和激素水平相一致。 殖腺发育和激素水平相一致。所以说每年它 体内的生理周期相应地表现在外部, 体内的生理周期相应地表现在外部,就有一 个行为的一年周期, 个行为的一年周期,这在鸟类表现得尤为突 出。
• 双基因支配行为:蜜蜂有两个品种:( )卫生蜂(巢里 双基因支配行为:蜜蜂有两个品种:(1)卫生蜂( :( 面有死掉的幼虫时,它会把蜂房的腊盖咬开, 面有死掉的幼虫时,它会把蜂房的腊盖咬开,然后把幼虫 叨出去)。( )。(2)非卫生蜂(没有上述行为)。 )。用 表示 叨出去)。( )非卫生蜂(没有上述行为)。用ur表示 卫生蜂, 表示非卫生蜂。 卫生蜂,用 UR表示非卫生蜂。两个品种杂交后,F1代全 表示非卫生蜂 两个品种杂交后, 代全 是非卫生蜂,基因型为UuRr。其雄峰基因分 类: Ur、 是非卫生蜂,基因型为 。其雄峰基因分4类 、 UR、ur、uR。然后回交,F2代既有卫生蜂也有非卫生蜂, 代既有卫生蜂也有非卫生蜂, 、 、 。然后回交, 代既有卫生蜂也有非卫生蜂 还出现了两种新行为的类型, 还出现了两种新行为的类型,就是开盖不叼幼虫行为型和 不会开盖但会叨幼虫型,如果人为把盖打开, 不会开盖但会叨幼虫型,如果人为把盖打开,它会把幼虫 叨走;所以出现了两个新的行为型。该实验证明, 叨走;所以出现了两个新的行为型。该实验证明,卫生蜂 完全的卫生行为由两个基因控制,一个是开盖基因, 完全的卫生行为由两个基因控制,一个是开盖基因,一个 是叼走幼虫基因。只有这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 是叼走幼虫基因。只有这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才能表现 出完全的卫生行为,否则就是非卫生行为。 出完全的卫生行为,否则就是非卫生行为。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如丘脑的一些细胞只对血糖浓度的改变这一刺激敏感
火鸡只能通过刍鸡的叫声才表现为抚育行为,对刍鸡的外貌和 活动则不予理睬。即便是一个安装了能发出刍鸡的叫声的小型 发声器的走样模型,也能引起火鸡的抚育行为。如果把雌火鸡 的听觉器官破坏掉,当刍鸡从蛋壳中孵出时,火鸡会把刍鸡杀 死。
雄性刺鱼的侵犯行为主要是由同性个体侧下部的鲜艳颜色诱发 的,而雄性刺鱼的形状,大小和体表特征对于诱发侵犯行为则 很少起作用。
例:单食性或寡食性的寄生动物常常只对从一种或少数几种寄
主身上发出的信息(如气味、特定形态等)发生反应,这样才 能保证它们顺利找到特定的寄主。
②侧抑制,不把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如果一个感觉细
胞因刺激发生了兴奋,当它传递这种兴奋的同时能够减弱,甚 至能够防止相邻的感觉细胞发生兴奋
中枢筛选:对接受到的刺激做出选择性接受
(2)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 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
#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 参与。
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需要神经把信息传入到中 枢系统。通过协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活动才能达到 一致,从而控制动物的行为。
#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 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意义在于减少动物对无关刺激做反应的能量 消耗
外围过滤:①对信息无感受能力:动物感受器只
能感觉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一定种类、阈值的刺激。外 围过滤具特异性或专一性。
例:很多夜蛾从蛹中羽化出来后,只能生活很短的时间,通
常不需要再吃食物,对它们来说,唯一的使命是寻找雌蛾交尾。 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唯一刺激就是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它们的 嗅觉器官已经特化到只对这种单一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
五、动物行为的类型

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文字)

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文字)

第二章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根本概念和根本行为型第一节昆虫行为学的一些根本概念1. 动物行为谱2. 行为发育的敏感期3. 雌雄同体4. 行为反响的疲劳现象5. 刺激过滤6. 信号刺激1. 行为谱(ethogram):行为谱就是一个物种正常行为的全部名录或记录.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行为学家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不干扰昆虫日常活动的情况下详尽地记录昆虫的行为表现.只有全面掌握了昆虫的正常行为行为,才能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以便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的行为谱.昆虫行为谱可分成一些大的行为单元,在此根底上也可再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如求偶行为,取食行为,交配行为等;同时求偶行为是一个过程,它是由许多不同的特定行为组成.例:黄守瓜(Aulacophor fermoralis chinens)的取食行为观察观察: 成虫主要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叶片,在取食时常以身体为半径用口器在叶面旋转咬食“划圈〞然后再取食圈内的叶组织,“划圈〞取食成为黄守瓜危害的典型特性。

其同属的黄足黑守瓜(A.cattigarensis)那么主要取食丝瓜,而且几乎不发生划圈取食行为.两个非常接近的守瓜为何有根本不同的寄主选择性和取食行为?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守瓜的取食选择性及行为与寄主合成的葫芦素显著相关.⏹生测实验显示,葫芦素B和E可刺激黄足黄守瓜和黄足黑守瓜取食,葫芦素C也刺激黄足黄守瓜取食,但对黄足黑守瓜取食无影响.而葫芦素I虽然在低浓度也能刺激两种甲虫取食,但在中高浓度那么显著地抑制它们的取食.葫芦素C和I有协同抑制作用.⏹因黄瓜和南瓜被虫害后可诱导产生葫芦素I,故黄足黑守瓜不取食黄瓜和南瓜.只取食丝瓜.⏹黄足黄守瓜为了抑制其诱导产生的葫芦素I,不得不采用划圈方式阻断圈外叶组织被诱导合成的葫芦素I迁移到圈内,以保证能取食圈内的叶组织.⏹而丝瓜在取食前后均只含有刺激取食的葫芦素B和E,使得黄足黑守瓜可直接取食. 昆虫行为观察的原那么①熟悉研究对象,坚持长期跟踪观察行为类型多且存在变异性,有些行为只能偶尔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一
种联系。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是后天获得的,这种联系是在学习过程中 建立起来的。
非条件反射
• 保护性反射:回缩反射、闭眼反射、
瞳孔反射、呕吐反射等。
• 膝跳反射 • 能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一些反射
条件反射
• 唾液反射:分泌唾液本来是由食物刺激引 起的无条件反射,但如果在提供食物之前
常固定的,也就是说,动物以极大的可靠性对刺激做出反应。
• 在非条件反射中引起反应的原初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但如果原初
刺激是无关的中性刺激则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的形成)。
动性(kineses)
• 定义:动物对刺激所做出的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其强 度随诱发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会导致身体长轴没有特定
第二章 动物行为学中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主讲源自:王希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反射(reflex)
• 定义:动物对外界或内部感觉刺激的最简单反应。 • 特点: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在相同条件下,同一
刺激总是引起完全相同的反应(反应的固定性)。
• 在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和引起反射作用的神经之间有着非常固定
• 直动性的结果是造成个体的聚集,因为这些个体都会进入一个低
强度刺激区并停止活动。 • 动性虽然是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但动性的最终结果 是使动物趋向于有利刺激源和避开不利刺激源(趋利避害)。
趋性(taxes)
• 动物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 • 定向是沿着一条线,此线通过动物体的长轴直接指向刺激源。 • 与趋性有关的感觉器官必须能够确定刺激来自何方,而且必须能够校 正身体长轴与刺激方位的偏离角度,因此趋性是一种有效的定向手段。
• 如果动物对某种刺激必须做出反应,但个别反应失误又不会影响太大,那 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形成信号刺激。 • 例如,由于从领域中驱赶竞争对手对雄刺鱼来说十分重要,所以雄刺鱼对 红色总是做出极强烈的反应。几乎所有的红色物体都被它看成是竞争对手 而加以攻击,甚至偶然落入水中的红色花瓣也会引起雄刺鱼的攻击,这种 无效刺激显然只会浪费雄刺鱼的时间。 • Tinbergen曾观察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当一辆红色邮车驶过一个水族馆的 玻璃窗口时,水族箱内的一条雄刺鱼竟向红色邮车摆出一副威吓的姿态。
会大大下降,即阈值会提高。
• 例如:觅食行为
• 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即阈值会下降。 • 例如:犬科动物的衔物摆头行为(代用物)
欲求行为(appetitive behavior) 完成行为(consummatory behavior)
• 动物的复杂行为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欲求行为阶段和完成行为阶段 • (1)在欲求行为阶段,动物积极地寻找和探索目标,一旦找到目标, 欲求行为便结束; • (2)接下来,开始完成行为,以便完成该行为系统的生物学目的。
• 假定一只狗在睡觉的时候具有吃东西和散步的潜在动机,如果没
有外部食物刺激,吃东西的动机不会表现为行为;散步的动机也
不会转化为行为,因为睡眠动机更为强烈。
动物的行为决策由内部的动机状态和外部的环境状况决定。
• 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导致折中行为(compromise behavior) • 喂鸭子食物的时候,鸭子表现出又想接近又想走开的姿态。 • 三刺鱼保卫领地时,如果入侵者是一只雄鱼,守卫者既表现出攻击
信号刺激(sign stimuli)
• 定义:能代表发出刺激的整个主体的刺激。 • 类型:视觉、听觉、化学刺激等。 • 例如,对雄欧鸲和雄刺鱼来说,红色刺激常常代 表着另一只雄欧鸲和雄刺鱼;对雏银鸥来说,红 色斑点则意味着是它们的双亲。 • 对雌火鸟来说,它们只根据雏火鸟的叫声来辨认 自己的后代;雄蛾总是被雌蛾释放的化学物质所 吸引。
• 定义:又称刺激过滤机制,与过滤刺激有关的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总和(包括感觉器官),释放机制是生物体内参与一个特定行为释
放的各种结构成分之总和。
• 确保动物的某一特定行为型只能被某种适当的刺激所释放,例如猎
物诱发猛禽的捕食行为、雏鸟诱发亲鸟的抚育行为。
关键刺激(key stimuli)
• 定义:释放动物某一反应所必需的刺激。 • 如果把释放机制比作一把锁,那么关键刺激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 可以是单一信息,也可以是复合信息。
• 很多小鸟的自卫方式之一是迅速逃离那些具有大眼
睛的动物,通常只有鹰和猫头鹰才具有这种凝视不 动的大眼。 • 很多种类的蛾和蝶,后翅都具有这样的大眼斑,而 它们常常是小鸟的捕食对象。当它们静止不动时, 这些眼斑隐蔽起来的,当它一旦受到触动,眼斑便
突然闪现出来并把小鸟吓跑。
• 对于小鸟来说,偶尔受到欺骗总比不对这种信号刺 激做出反应而被猛禽吃掉要好,小鸟得到的好处要
正趋触性
阈值(threshold)
• 在行为学中,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 低于阈值的刺激不能导致行为释放。
• 受到环境刺激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可提高或下降)。
• 完成某一行为后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对于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有明显影
响。一般来说,刚刚完成某一行为之后,动物对于这一行为的要求就
•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非条件反射: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 反射性反应。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刺激 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是先天的,反应只能被一定的刺激所引起(遗传决定) 而不受其他刺激影响。 • 条件反射:通过一个学习过程,把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与另一个
定反应疲劳,可以重复释放。
动物行为的动机
• 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外部刺激、 个体发育、病伤、学习、动机(外部 环境未变化)
给母鸡一个鸡蛋,有时表现为孵蛋,
有时却会把蛋吃掉。
动机(motivation)
• 定义:引起动物行为变化的一类可逆的体内过程。
• 可逆性是动机的独有特性,例如:狗不吃东西会变得越来越饥饿,
• (4)测动物为了得到食物所能忍受的最大电击量
• (5)测动物的压杆速率
刺激过滤(stimulus filtering)
刺激过滤(stimulus filtering)
• 定义:动物对周围各种形式的刺激进行筛选的过程。
• 每一个动物都会面临无限量的环境信息,有用的只占很 小一部分,因此,动物需要有选择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
• 例如:一只家鼠在饥饿时会变得非常活跃,到处寻找和探索食物,一
旦找到食物便吃了起来。
• 动物的欲求行为往往需要经历
较长时间,表现出学习能力。
• 例如:家鼠在迷宫中认路
• 完成行为将会导致动物欲望的下降,使该行为系统在此后的一段
时间不再发生。
• 刺激阈值会大大增加或暂时失效。
• 欲求行为本身并不能减少动物的欲望,因此,欲求行为不存在特
性又有害怕的成分,当入侵者是一只雌鱼,这种攻击性又掺杂着求
偶的成分。
动机的测定
• 测定动机的强度及其变化,通过测定动机支配下 的某种行为反应(数量和强度)来间接测定动机 强度。 • 例如取食动机的测定:
• (1)测动物的取食量
• (2)测动物对苦味食物的忍受限度 • (3)测动物奔向食物的拉力和速度
• 定义: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变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
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 固定行为型是被特定的外部刺激所释放的,一旦释放就会进行到底而
大于失误。
• 有时单一信息并不能形成信号刺激,例如,我们辨识一个人往往
是根据一个人面部的综合特征,其中没有哪一个特征是可以作为
信号刺激的,而是把各方面的特征综合起来才能产生独一无二的
形象。
刺激的累积(stimulus summation)
• 定义:动物的很多行为不仅被一个刺激所释放,而且可以被多个刺激所
但如果喂给它食物,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非饥饿状态。 • 个体发育、病伤、学习都是不可逆的过程。
• 动机的非均等性导致行为的非同步性
• 睡眠的动机、觅食的动机、散步的动机
• 假定一只狗在睡觉的时候具有吃东西和散步的潜在动机,如果没
有外部食物刺激,吃东西的动机不会表现为行为;散步的动机也
不会转化为行为,因为睡眠动机更为强烈。
的解剖学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路径。
• 在脊椎动物中,多数反射弧都只到达脊髓,少数反射 弧可到达脑干,因此,反射活动不受脑的高级中枢控 制,大多属于无意识的活动。 • 大多数反射持续时间短,但也有少数延续较长时间, 如灵长类动物幼崽的抓握反射(攀附在母体身上)。
• 外周过滤(peripheral filtering)
• 定义:动物通过感觉器官(感觉接收器)排除收到的部分刺激或阻滞其传
递效果。
• 过程:感觉器官要么对信息毫无感受能力,要么对信息能够做出反应,但 却不能把信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 功能:对于只需要特定信息的动物非常有价值,例如:夜蛾从蛹中羽化出 来后只能生活很短时间,不需要吃食物,唯一使命是寻找雌蛾交尾,唯一
为什么动物的反应会如此特化和受到局限?
• 如果动物只对环境中极少数刺激发生反应,那么动物的反应就会大大
简化和减少失误,只要这些少数刺激能够代表环境中那些具有生物学
意义的客体就行(如捕食者、猎物、营巢地或隐蔽所等)。
• 其他刺激是不必要的,甚至会分散注意力,因此最好是对这些刺激不
发生反应。
行为的释放机制(releasing mechanism)
伴以无关刺激,在多次结合之后,即使不 再提供食物,这些无关的中性刺激也能引 起唾液分泌。
•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对理解学习过 程的本质具有重要贡献,导致反射学 ( reflexology )的迅速发展,但忽略了内 在自发性因素。 • 先天行为和反射活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