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陆游诗歌的爱国情主题

陆游诗歌的爱国情主题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陆游诗歌的爱国情主题,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一、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上陆游诗歌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的各个层面,其中爱国主题是其最大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诗歌的气势磅礴体现在他将爱国情怀表现在“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英雄气魄上。
1.借助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千万优秀的子孙。
华夏儿女热爱和平、注重礼仪、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自强不息。
每个儿女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和报国的梦。
陆游的一生虽然命运坎坷,却常常在梦境中幻想自己热血报国,起笔写下现实的冷酷,陆游热爱人民生活,常常亲自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体验人民生活的疾苦,满怀同情。
他的《楼上醉书》中“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就是将报国理想寄托于梦境中,他往往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联想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2.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陆游诗歌中深刻的爱国情感也源自于他家庭生活的熏陶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诗歌中体现了护国杀敌的英雄气概和宁死报国的献身精神,无情地讽刺了南宋朝廷的屈服、妥协的投降态度。
所以其诗歌中爱国主题体现在探寻自我理想的从存在方式上。
陆游的诗歌《秋思》中有一句“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恰恰解释了他将爱国情怀寄托梦境的原因以及宣泄情感的内容。
在这类型的诗歌中,陆游将自己时而想象为一员大将,一跃而起,过关斩将;时而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军师,披荆斩棘,随帝亲征。
当他做一幅草书时,就好像对敌激烈的.作战,故诗中有闻:“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当他一听见鸿雁的啼鸣,便会勾起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
陆游这种借梦境幻想抒发的深刻爱国情怀,在诗歌中也是一种独到的体现,他的独特情感注入方式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二、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上1.陆游与劳动人民共同生活数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陆游于农村的生活长达三十多年的时光,中国古代没有一位诗人能与之相比。
一寸丹心空许国满头白发却言诗

一寸丹心空许国,满头白发却言诗——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作品赏析主讲:陆宁昌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字务观,别号放翁,晚号九曲老樵。
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诞生于淮河边,宁宗嘉定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210年元月10日)逝世于会稽石帆别业。
享年86岁。
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之一、二陆游诗歌的基本主题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观长安城图》、《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等。
陆游诗歌的主要精神是一心报国,景慕前贤。
如《夜读兵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哀郢》、《书愤》等。
陆游诗歌的一贯态度是反对投降,痛斥权贵。
这是统一祖国、一心报国的壮志无法实现的必然结果如《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追感往事》、《读夏书》。
陆游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关心社会,同情人民。
爱国和爱民是同一思想的两个层面。
如《太息》、《书叹》《岁暮感怀》等。
陆游诗歌的重要题材是热爱家乡,钟情山水。
如《游山西村》、《思故乡》、《夏日六言》等。
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他的人格力量是紧密结合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爱国主义思想是以人格力量为支撑的。
在他的诗歌中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坚定的以身许国的信念。
如《书愤》、《书志》、《宝剑吟》、《金错刀行》等。
陆游的爱国情

陆游的爱国情陆游是一位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自由的追求。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结,并激励着后代人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不息。
在陆游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民族自由的渴望。
他的诗歌《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即使死后也要看到祖国的统一。
此外,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结。
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即使已经年迈体弱,陆游仍然不忘报效祖国,这种爱国之情令人感动。
陆游的诗歌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结和民族自豪感。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也成为了后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
除了在诗歌中表达爱国情结,陆游还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他积极参与政治,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陆游在官场上始终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不讳。
他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改革方案,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出谋划策。
尽管多次遭受打压和排挤,但他的忠诚和爱国之情始终未变。
陆游的爱国情结不仅仅是对祖国的热爱,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诗歌成为后代诗人学习的典范,激励着无数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总之,陆游的爱国情结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自由的追求。
他的诗歌作品和实际行动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爱国寸心至死如丹 痴恋双鬓多年作雪

爱国寸心至死如丹痴恋双鬓多年作雪——品读陆游的爱国情怀和爱情悲剧“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会陌生。
它就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的最后一首爱国诗篇。
不仅是他的人生遗嘱,也是诗人一生爱国,许心于国的真实写照。
“死去原知万事空”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让我感到悲愤的是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失地的时候,你们在祭奠我时,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呀!我们说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环顾家人,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应该是干头万绪的。
然而,陆游到了人生闭眼的最后一刻,还是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这是多么感人的爱国情怀啊!陆游生活在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
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奸臣当道。
陆游空怀一腔爱国之志,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多次被罢官闲居。
平生志业,百无一酬。
但他的爱国精神至死不渝。
最后化作一曲《示儿》诗,成为他的人生绝唱、爱国绝唱!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1210年1月26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诗词大多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陆游生活在北宋覆亡前夕,金国日益强盛的时候。
他出生后的几年里,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钦宗被俘,北宋覆灭,南宋建立。
陆游的童年,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国土沦陷的辛酸,为他的爱国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游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他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勤练剑术,熟读兵书。
他在《醉歌》诗中写道:“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立志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中年的时候,陆游终于盼来了亲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机会。
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为幕僚官,这使他有机会亲临前线参加军事工作。
陆游的爱国诗篇《示儿》赏析

陆游的爱国诗篇《示儿》赏析陆游的爱国诗篇《示儿》赏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是南宋爱国诗词人。
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词是诗词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词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陆游的爱国诗词篇《示儿》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词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词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词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词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词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词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词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词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词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词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词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词更美,更感人。
陆游的爱国诗词分析

陆游的爱国诗词分析陆游的爱国诗词分析陆游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爱国主义诗篇不仅在南宋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也有着深远影响。
幼时的经历在陆游心中打下了烙印,家庭教育在他心中埋下了爱国种子。
成年后,他科举失败,屡次被罢官,郁郁不得志。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写下无数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激情的爱国主义诗篇。
他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被誉为继陆游之后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陆游的爱国诗词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一生勤奋写作,流传至今的诗篇有九千四百多首,诗歌内容极其丰富。
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
他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成就都很高。
陆游写下如此众多的爱国主义诗歌,与其生平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生活年代介于北宋末和南宋初中期。
恰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
沿路满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情形。
“我生学步逢乱世,家在中原乱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麸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童年的所见所闻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经历一直存留在他的脑海中,对日后陆游写同情和哀伤中原老百姓疾苦生活的诗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的形成,和他成长中所受的家庭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山阴陆家可谓名门望族,人才辈出,陆宰回到山阴后,仍不忘国事。
陆游年幼时,常看到父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陆宰和前辈忧国之士的言行在陆游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他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此外,陆游也受到老师,爱国将领张浚,爱国诗人辛弃疾,友人周必大,李石的影响。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陆游出生时北宋风雨飘摇,后又因为秦桧之故考场失意,可以说陆游一生空有抱负,一腔爱国情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正是如此令他通过大量的诗歌来宣泄自己的主张。
这些诗歌篇篇血泪,对朝廷之腐败无能予以控诉,对百姓之水深火热予以同情。
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一、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陆游是爱国诗人,然而他的爱国情怀从何而来,又随着时光流逝产生了哪些转变?笔者认为弄清楚这些,非常利于我们立体地了解陆游。
下边就随着笔者的笔触去了解陆游的过往。
1.和秦桧的家恨国仇陆游出生时宋朝就已经饱受金国侵凌。
1126年也就是陆游刚出生一年时,他的父亲陆宰就被秦桧罢免了,彼时他和秦桧已经产生了仇恨之因。
他的父亲陆宰虽然被罢免,但是那颗爱国心更烈,他积极主战,结交的好友也都是李光之流,这些人总是在陆府探讨时政,对软弱朝廷倍感失望,同时又对沦落区百姓有着一股子深沉的怜悯。
大人们的字字句句便使得年少陆游拥有强大的爱国情操。
而秦桧与陆宰、李光等乃是死敌,自然对陆宰的儿子陆游“分外照顾”,使得其十六岁、十九岁两次科考落第。
后来陆游又拜曾几为师,曾几乃是当时大臣曾开之弟,这对兄弟都是忧国忧民之人。
特别是曾开曾经得罪秦桧。
因为这一层原因,秦桧一直压制着陆游,使得他官场失意。
后来,陆游在曾几介绍下,在诗坛中名望渐胜,1154年也就是他29 岁那年进入礼部,但是因为谈论抗金喜言恢复,触动了秦桧利益,被主和派弹劾罢免。
也就是说,在陆游出生时到1155年秦桧死亡的30年间,陆游都活在了他的阴影之下。
或者说他在与秦桧抗争,不如说在与主和派抗争,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抗争往往是要以性命为成本的,但是他怡然不惧,由此可见他的爱国之心有多么深沉[1]。
2.岁月更迭中的爱国心陆游诗歌每一篇都对应着一段时光,能够充分地看到他情感上的转变。
最初年轻气盛故此写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激情之作。
此时的陆游善于辞令更喜剑术,是文武全才,对自己的未来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自己总会依靠自己的光华吸引统治者的眼睛,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
陆游最知名的爱国诗赏析和诗意

陆游最知名的爱国诗赏析和诗意(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陆游最知名的爱国诗赏析和诗意《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宋代〕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导读: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
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
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
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
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
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
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
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
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
唐时属北庭都护府。
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仞,古时八尺为仞。
岳,高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