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合集下载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摘要:陆游是中国南宋晚期文学巨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本文通过对陆游的诗词进行深入解析,剖析其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说明了陆游爱国思想对于中国文学历史的重要影响,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中国文学历史陆游(1125-1210)是中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代表了南宋晚期文学的高水平。

陆游的诗词包括爱国题材是其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对于陆游而言,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他的爱国情感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将从诗词中选取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赤壁怀古》中的爱国情怀陆游的《赤壁怀古》一直是教科书中的经典课文,诗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观沧海,拟跋涉,天涯何处无芳草。

”可见陆游对于南朝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于祖国的眷恋之情。

此外,陆游通过赤壁之战的描写,更是表达出了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诗中写道:“凭高看,大陆沉浮不定。

”通过诗中巧妙的架构,表现出了陆游对于祖国未来的担忧,同时表达了他对于祖国强盛的期待。

陆游的《钱塘湖春行》是一篇抒情诗,同时也是一篇描写祖国美景的杰作。

作者写到:“著鞭徐行载酒过,惟觉眼前江色好。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色。

”可以看到,陆游透过对美景的描绘,更是抒发了自己对于祖国的眷恋之情。

同时,文章中随处可见对于祖国文化的推崇。

通过赞美地方文化,表达出对于各地方文化的尊重之情。

《示儿》是陆游为自己的儿子写的一首书信诗,其中透露出的爱国情愫尤为浓厚。

诗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以看到,作者不仅对于儿子的思念,更是表现出了他对于祖国历史的怀念之情。

同时,作者致以儿子对于历史的承传承。

这不仅是表达自己对于祖国历史的热爱,同时也是表现对于祖国未来的关注。

结语:。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浅析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浅析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浅析
陆游,北宋末期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经历了南宋的兴亡。

他的文学作品以反对封建秩序和尖锐批评官场著名,并在文学发展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也是引人
注目的。

陆游的爱国情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抒写国家沉沦,表达忧国忧民
陆游的诗歌中常常抒写国家沉沦和人民苦难,如《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于嗟祈康日,病起倚楼前。

明月供纸鸢,应同将火烧。

”。

诗中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衰败的感慨。

此外,他也表达了对人民生存状况的忧虑和关心,如《示儿》
中写到:“山为斜阳远,泉因暮雨滋。

儿拍湿衣裳,溪上有回时。

”,表达了他对平民百姓的同情和爱护。

推崇忠义,弘扬正气
陆游在其作品中还多次表现出推崇忠义和弘扬正气的情怀,如《示儿》中的“忠孝不免乎风雨”,《示儿》中的“世有忠臣不忘色,石藏忠魂当此日”,都向世人传递着积极向上和正能量的信息,具
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启示作用。

倡导国学复兴,推崇传统文化
陆游倡导国学复兴,并推崇传统文化。

他反对当时流行的经义学,主张以诗词为魂,积极倡导国学,推崇传统文化。

他在《咏史
- 中山狼孟》中写到:“如今万里长江东,年年送客旧知中;洛阳城
里司马梦,千载文章已过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可以看出,陆游在其诗词作品中表现出了充满爱国情怀的精神
风貌,他用诗词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关切和追求,对后人给予了
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陆游是宋代文学家、诗人,他以诗词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陆游的爱国情怀表现在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待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追求等方面。

陆游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注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他的诗歌中,他时常表达对国家害怕、担心的情绪。

比如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刀马恢恢,杀伐自如。

兴我中华,费心经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国家磨难的期望,表达了他对国家痛苦中的坚韧和勇气的赞美。

陆游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待上。

他对国家的忧虑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衰败状态的描绘中。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用“白发天际,青春几许?”描绘了他对国家衰老的忧虑之情。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五首》中,他用“古来异时无自别,万事重来无自升。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前景的彷徨。

陆游对国家的期待也是他爱国情怀的一部分。

他对国家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许。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以“嗟乎!时不再来!”表达了他对国家抱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渴望。

在他的诗歌中,他还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期盼,满怀希望地赋予国家以光明的未来。

陆游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上。

他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民族自尊的表达中。

在他的诗歌中,他多次赋予国家以历史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赞美和有序进行反思,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以自尊自强的民族性格为民族赋予了骄傲和自豪感,用“脚步铿然别两聚,龙蛇飞出鲸鱼市。

”表达了对自由、尊严和民族自豪感的追求。

浅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浅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论文题目——————————————————————————————————专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浅谈爱国文人陆游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

”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

关键词:爱国诗人;陆游陆游一生创作诗歌近万余首。

有人将陆游的一生的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阶段存诗200首左右;第二阶段是在入蜀以后,直至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阶段隐居故乡直到逝世,亦有20年。

在陆游的人生三个阶段的诗词中,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他的作品的始终,可视为作品的主线。

作品大多数都是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生活在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晚年遭贬退居家乡,但仍思能为国效力,正如其诗“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尽管当时他已六十八岁,但年老体衰,闲居乡下的诗人,却仍然盼望着能为国尽力。

临终前,他还一再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情,跃然纸上。

甚至于他在诗中表露死后、梦里、幻想中也要化为利剑、鬼雄、壮士来实现这一宏愿。

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陆游(1074年-1132年),字务觐,号文山,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军阀混战和外族侵袭的动荡时期。

陆游以清正、才情著称,他对民族的母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挚爱。

陆游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表现为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怀念。

以下将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进行解读。

一、忧国忧民诗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陆游写道:“老大国久屯兵,薄暮江船半掩灯。

男儿还要感今诺,无泪复加收太平。

”这首诗表现了陆游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诗中的“老大国久屯兵”指的是当时北宋和辽国的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无泪复加收太平”则表现出陆游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和担忧。

他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太平,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争之苦。

二、热爱民族陆游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对民族的热爱之中。

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贯穿于他的诗作之中。

在诗篇《秦王台》中,陆游写道:“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这首诗中,陆游以“含光混世贵无名”表现了他对古代的名贵之草的怀念,也表现了他对古老民族传统的热爱。

他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民族的自豪感贯穿于整篇诗作之中。

三、怀念祖国陆游在诗词中还表现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祖国风土人情的留恋。

在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木芍供饯亲友以归》中,陆游写道:“大开东君坐,百步有馀尘。

片月颠南令,霜落春日替。

叶落栄林黄,飞鸟无宿客。

叨务空牢寺,含悲谁与订。

”这首诗写出了陆游在离别的情景中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他以描述风雨交加、昏暗凄清的环境表现了自己离别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怀念之中。

他对当时国家的危局和百姓的苦雾充满了担忧,对祖国的古老传统和文化怀着依恋之情,对自己的祖国民族则充满了自豪感。

这些都体现了陆游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对民族的无比热爱。

《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

《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

【论文提纲】:陆游,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南宋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篇抒写了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对敌人、投降派的仇恨,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饱含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思想上,爱国爱民,在内容上,抒写国事与民生,在艺术上,以幻想梦境的形式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表达方式。

与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相比,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饱含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追溯一下其中的根源:1、概述陆游的生平事迹;2、从家庭环境对陆游的熏陶着手分析;3、从所处的南宋时局进行分析;4、从儒家思想对陆游的影响方面讨论分析;5、从六个方面总结陆游在诗歌上的成就:①自然风光;②百姓生活;③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④直接表达表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⑤以梦述怀;⑥托物言志。

从以上几方面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挖掘出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与他的诗作、他的思想、他的境遇之间的关系,了解陆游爱国情怀的形成原因,以便能更透彻地去品味陆游使自己的诗作独特的选材和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形成了意境雄阔,格调高昂的风格。

《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摘要】:本文以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为主线,以陆游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和诗歌上的成就等几大方面为着眼点展开论题进行论述。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

虽然不是身在盛世,但他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很接近于杜甫的。

他始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不惜为国牺牲。

他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前人也曾许以一代“诗史”的称号,是有根据的。

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大 的特 点 与 成 就 。 陆 游 诗 歌 的气 势 磅 礴 体 现 在 他 将 爱 国情 怀 表 现 在 “ 金 戈 作 主题 涉及 到 的范 围 也 是 十 分 广 泛 , 草 木 虫鱼 无 孔 不 入 , 纷纷被纳 入诗 中,
铁 马” “ 气吞残 虏” 的英雄气魄上。 1 . 借助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 想 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 孕育了千万优秀 的子孙 。华夏儿女热
【 摘要】 通过对 陆游诗歌作品 中所表现 出的爱 国主义情怀的分析 , 具体论 述了他诗歌 中的 爱国主题 对后人 发展爱 国主 义精神 与崇 高理 想
的 深远 影 响 和 强 烈 的 现 实 意 义 。
【 关键 词】陆 游
爱 国主 义
诗 歌 主 题
陆 游 是 我 国 南 宋 时 期 继杜 甫 、 屈 原之后 最具影 响力 的、 伟 大 的 爱 国诗 农 间, 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 , 北斗垂大荒 。 ” 他 经历着农 民的生活 , 亲自
的行为 , 而且还极 力揭穿卖 国者的丑恶面 目。他 坚持身 为一名 爱国志士该
有 的雄 心 壮 志 和 远 大 抱 负 , 坚持 “ 雪耻御侮 , 收复失地 ” 。 其 爱 国之 雄 心 并
陆游 诗 歌 中深 刻 的 爱 国 情 感 也 源 自于 他 家 庭 生 活 的 熏 陶 以及 他 所 处 不 局 限 于纸 上 , 他 不 满 足 于 以 口击 贼 , 而是要亲 临战场杀敌 , 将 爱 国 情 怀 化
正所谓 “ 村村 皆画本 , 处处有诗材” 。
三、 陆游 诗歌 的爱 国 主 题 体 现 在 他 忧 国 忧 民 、 心 系 国家 上
陆游所生活 的年代是饱经 风霜 、 内忧外 患的年代 , 由于 宋朝统 治者 的

陆游关于爱国的诗

陆游关于爱国的诗

陆游关于爱国的诗1. 爱国主题在陆游的诗歌中的体现陆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国家的痛心和忧虑,以及对敌情的关注和抗敌的决心。

他的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爱国主题的经典之作。

2. 陆游的爱国之情体现在哪些作品中?2.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情厚意的爱国情怀。

诗中他借秋夜迎凉之景,抒发对国家民不聊生之痛苦,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描写自然的变化和农田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国家的痛心和忧虑。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陆游坚持正义、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

2.2 《秋夜寄边上词》这首诗描写了边疆战事频繁、士兵们的辛苦与牺牲的景象。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士兵们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怀,通过对边疆战士的描写,让人体会到了爱国主题的力量。

2.3 《半夜雷轰城上鞠》这首诗以雷声鞠城为引子,表达了陆游对北宋政府腐败、对领导层漠视国家安危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诗人通过雷声的描写和对政府现状的批评,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这首诗直抒胸臆、直指问题的态度,充分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无畏精神。

3. 陆游的爱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陆游的爱国诗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通过真挚的情感、辛辣的批评、深邃的思考,使人们对国家的历史和当代社会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3.1 影响社会风尚陆游的爱国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严肃的文风,唤起了全社会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对社会不公和政府腐败的揭露,引导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激起了后人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成为后世诗人的榜样。

3.2 唤醒民众意识陆游的爱国诗歌唤醒了人们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感。

他的诗作不仅寄托了自己的忧虑和期望,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的诗歌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关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影响系 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2012年11月16日目 录22 2 一、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形成的原因 (3)(一)时代影响 (3)(二)家庭熏陶.........................................3 (三)名师影响.........................................4 (四)个人际遇.............................. ..........4 ...................... . (5)(一)坚持收复中原,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5)(二)抨击朝廷和戎政策,揭露奸臣罪恶行径.....................6 (三)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6)(四)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7)三、陆游爱国诗歌的影响(一)陆游爱国主义精神对当时人民的影响 (7)(二)陆游爱国诗歌对后人的影响................................................8 结束语....................................................................................8 致谢..........................................................................................7 参考文献 (8)摘要: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

本文着重分析了陆游爱国主义情怀形成的原因及其诗歌中爱国主义情关键词: 陆游;爱国诗歌;渊源;影响Abstract : Lu You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eneration leader in the poetry,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joys a high status.Restor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re of his life thingking,also is the center of his poetr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u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heir poetry reflects feelings of patriotism.Pointed out that the Patriotic Poetr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Keywords: Lu You; Patriotic; Poem; Origin; Implication前言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

”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梁启超也曾热烈的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为何后人对陆游如此推崇?只是因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方吗?其实不然,这主要是因为陆游的诗歌总是洋溢着爱国情绪。

始终表达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力衰微,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中。

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

他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词,许多诗词都写出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和对祖国的热爱。

探究其爱国思想的形成也绝非偶然。

当时如此多的文人骚客,可为何陆游会具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甚至于成了他一生的志向?我想这就与陆游当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和个人自身的经历分不开了。

一、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形成的原因(一)时代影响陆游生于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北宋的动乱时期。

陆游一家迫于战乱,到处逃难,直到他9岁时才到故乡越州山阴定居。

正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幼小的陆游便已深切的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

南宋初期,金统治者继续挥兵南下,国家严重分裂,百姓过着流亡生活。

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

而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只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

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爱国主义风格成为了许多进步作家追求的共同倾向,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的词,陆游、范成大的诗,陈亮、叶适的散文,共同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陆游则是这些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二)家庭熏陶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在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父亲陆宰是位著名的藏书家,也是个有爱国思想的官员。

他以国愁为念,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家谈论国事,斥责祸国殃民的昏君赃官。

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

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被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

20岁时,他就写出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可是直至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

而亲临前线的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抗金将士的战斗热情,也使他了解了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的悲惨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忍死望恢复”的急切心情,这就使他更加迫切地渴望收复失地,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

(三)、名师影响陆游早年跟随曾几学诗,曾几一方面教给他作诗的技巧,另一方面却也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他赠陆游的诗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曾几的爱国思想对陆游的影响很大。

所以陆游前期的诗歌虽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多,但爱国主义还是创作的基调,热情洋溢,气势奔放。

这也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四)、个人际遇陆游出生时,正是北宋腐败不堪,国家遭受入侵之时,靖康之乱后,为避战乱,随家人逃亡,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

后来陆游曾这样写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麦草间伏,往住经旬不炊窜。

”正是这样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幼小心灵上铭刻了对敌人的仇恨,而在逃难中看到的人们豪侠义勇、保家卫国的爱国行动又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就是这样的幼年经历使陆游从小就产生了抗敌御侮的爱过理想和“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而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时,却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

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黜。

正是这种崎岖的人生遭遇,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之情。

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

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总之,陆游的一生都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

自记事起,目睹的就是金兵对中原的践踏肆虐,百姓无奈的背井离乡;耳闻的也是父辈们救国救民的爱国言辞,使得陆游的思想很早的就定格在忧国忧民、舍生报国之上。

此外,陆游的个人修养很严格。

强烈的是非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爱国先驱为自己的楷模,在个人生活上的严格要求,以及从前辈诗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养,都是陆游具有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保证。

二、陆游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一)坚持收复中原,大声呼吁抗金救国陆游亲历了丧乱之痛,从小便树立了恢复祖国统一的大志,他的一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在他的诗里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就像《夜读兵书》中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自己老当益壮,如果有报国的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

又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时陆游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他杀敌雄心尚在,报国壮志犹存,一心只想能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而且这首诗中巧妙地通过了自然界的风雨,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渲染自己的心无时不在中原,表现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陆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和杀敌报国的赤胆忠心,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意志的坚强,感情的热烈。

然而还不止如此,甚至在陆游意识到自己生命将终老的时候,写下了那首作为遗嘱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了血泪的歌唱。

《示儿》中蕴含着对儿孙的谆谆嘱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总结,也是诗人爱国思想的艺术结晶。

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含着老泪告诉儿孙,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诗人强烈的统一祖国的愿望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二)抨击朝廷和戎政策,揭露奸臣罪恶行径。

南宋统治集团的罪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而对外却又表现了投降的一面。

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因南宋统治者的对敌屈膝求和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

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写到“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和壮士心,沙里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早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诗人借守边将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更愤怒的斥责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揭示出了那个年代尖锐的阶级矛盾。

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诗人用反问的态度“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表达了对权贵的憎恨,对兵士们空有报国之志,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以及对沦陷区遗民百姓的同情,种种爱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