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2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作业1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学案鲁科版必修1溴与海水提溴[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会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或卤素离子还原性的强弱。

2.知道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Cl2、Br2、I2的性质比较1.根据所熟悉的有关知识,填写下表:性质氯气(Cl2) 溴(Br2) 碘(I2)颜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气体液体固体溶解性Cl2、Br2、I2三种单质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但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4、酒精、苯等)溶液颜色水中黄绿色黄→橙色深黄→褐色CCl4中橙→橙红色紫→紫红色(1)溴单质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

结合Br2的挥发性、溶解性和腐蚀性(易腐蚀橡胶等物质)可知,实验室中保存溴的方法是什么?答案①盛在细口、配有磨砂玻璃塞的玻璃瓶中;②向盛Br2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防止溴挥发;③将盛溴的试剂瓶放在低温避光处。

(2)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有冷水的圆底烧瓶置于烧杯上方。

加热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后烧杯中充满紫色蒸气,烧瓶底部附着一层紫黑色固体,如果NaCl中混有少量碘单质,除去碘的方法是加热,使I2升华。

2.Cl2、Br2、I2的氧化性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加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橙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滴加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紫色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滴加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紫色化学方程式为Br2+2KI===2KBr+I2,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I2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Br-<I-3.将下列各实验中的现象填入下表:实验现象滴入几滴AgNO3溶液加入少量稀硝酸①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②NaBr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③Na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1)请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Cl+AgNO3===AgCl↓+NaNO3;②NaBr+AgNO3===AgBr↓+NaNO3;③NaI+AgNO3===AgI↓+NaNO3。

2020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2020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溴与海水提溴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溴单质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B.在每升海水中含量低于1 mg的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C.海水是锂元素的一个重要来源D.世界上生产的镁大部分来自海水答案 A解析海水中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

2.要除去溴中少量的Cl2,可向溴中加入( )A.适量KBr B.适量溴蒸气C.适量KI D.适量AgNO3溶液答案 A解析利用反应:2KBr+Cl2===2KCl+Br2,可使Cl2生成KCl而除去;溴蒸气与Cl2不反应;加入KI会引入杂质I2;加入AgNO3溶液,Cl2溶于水生成的HCl、Br2溶于水生成的HBr均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答案 C解析A项,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溶液分层,水在上层,四氯化碳在下层,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4.欲将固体食盐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A.溶解、过滤B.溶解、萃取C.溶解、加硝酸银溶液、过滤D.升华答案 D解析A、B两项,食盐能溶于水,碘微溶于水,故不适合用溶解、过滤或溶解、萃取的方法分离;C项,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D项,碘易升华,可通过加热使碘升华,达到分离的目的。

5.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CCl4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试管中所加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CCl4②苯③酒精B.①酒精②CCl4③苯C.①苯②CCl4③酒精D.①苯②酒精③CCl4答案 B解析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由于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橙色,下层呈无色;CCl4能萃取溴水中的溴,由于CCl4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上层呈无色;酒精和溴水能互溶,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溶液呈橙黄色。

高中化学第3章第4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课件鲁科必修1鲁科高中必修1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第3章第4节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课件鲁科必修1鲁科高中必修1化学课件
答案:D
12/11/2021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自主(zìzhǔ) 自主(zìzhǔ)
阅读
检测
首页 123
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2.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后静置,溶液无色的是( ) 溶液溶液
溶液粉
解析:NaOH与Br2反应生成无色的NaBr和NaBrO;S粉与溴水不反应,溶
液有颜色(yánsè)。 答案:A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问题(wèntí)
探究
知识(zhī shi)点拨
典例引领 (yǐnlǐng)
选项 A B C D
① 黄绿色 无色 黄绿色 黄绿色
② 橙色 橙色 橙色 无色
③ 蓝色 紫色 蓝色 紫色
④ 白色 白色 无色 白色
12/11/2021
核心素养形成
12/11/2021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自主(zìzhǔ) 自主(zìzhǔ)
阅读
检测
首页
自主预习
一二三 四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一、氯、溴、碘的性质
1.溴的存在
溴是海水中重要的常量元素。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 水里,所以人们(rén men)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2.卤族单质的性质比较 (1)性质比较。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自主(zìzhǔ) 自主(zìzhǔ)
阅读
检测
首页
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
随堂演练
三、溴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Br2 分离出来。
23
课堂探究
一、Cl2、Br2、I2 氧化性的比较 [交流研讨]
99%的溴元素在自然界中以 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从化合价角度分 析,单质 Br2 应具有什么性质?你如何知道 Cl2、Br2、I2 的氧化性的强弱。
提示: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零价溴到负一价溴应显氧化性,所以 Br2 应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设计实验探究 Cl2 与 NaBr、KI,Br2 与 KI 能否反应来 判断其氧化性强弱。
知识拓展
常见的三种萃取剂
[练习与活动] 3.地球上大多数的溴元素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故溴常被称为 “海洋元素”。 (1)用氯气作氧化剂,以浓缩后的海水为原料可制取溴单质,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的溴单质仍然溶解在苦 卤中,利用溴的________性,向苦卤中鼓入热空气,就可将溴分离出来。
(2)某同学向溶有溴单质的苦卤中加入某液体,若该液体萃取溴后,处于 水层之下,则这种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填“苯”“汽油”或“CCl4”),选 用萃取剂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Br-+Cl2===2Cl-+Br2 挥发 (2)CCl4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 剂必须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萃取剂、原溶剂、溶质之间不反应
答案
解析
2.向 NaI 和 NaBr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
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
A.NaCl、I2、Cl2 B.NaCl、I2
C.NaCl、NaBr
D.NaCl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4节 溴、碘及海水提溴(第2课时)练习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4节 溴、碘及海水提溴(第2课时)练习 鲁科版必修1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碘及海水提溴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在海水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从海水中提取溴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C.提取时利用了溴单质的挥发性D.溴在常温下是液态,其颜色与氯气颜色相同解析:海水中的溴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溴在常温下为红棕色液体,而Cl2为黄绿色气体。

答案:D2.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①加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C.①加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D.①加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答案:C3.已知某溶液中n(Cl-)∶n(Br-)∶n(I-)=2∶3∶4,现欲使溶液中n(Cl-)∶n(Br-)∶n(I-)=4∶3∶2。

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 )A.1/2 B.1/3C.1/4 D.1/8解析:设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4 mo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Cl2+2I-===I2+2Cl-,可知只要通入1 mol Cl2,就可使溶液中的I-由4 mol降到2 mol,而Cl-由2 mol增至4 mol,Br-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仍为3 mol。

所以通入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C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过滤方法分离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B.加入酒精萃取碘水C.用蒸馏方法分离酒精与水的混合物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时,上层溶液呈紫红色解析:A项,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B项,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用酒精作为萃取剂;D项,ρ(CCl4)>ρ(H2O),故用CCl4萃取碘水时,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答案:C5.现有三种溶液:①NaCl溶液②NaBr溶液③NaI溶液。

(1)向①、②、③中分别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2019-2020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 作业

2019-2020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 作业

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1.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①Cl2-做消毒剂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③AgI-人工降雨④碘酸钾-制作加碘盐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⑥CaCl2-漂白纺织物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 D.全部2.下列关于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发生升华现象 B.能使淀粉变蓝C.有较强的还原性 D.呈紫黑色3.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A.整个溶液变紫色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C.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4.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C.液溴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固体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5.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水和食用油C.碘和四氯化碳 D.植物油和汽油6.(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在海水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B.从海水中提取溴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C.提取时利用了溴单质的挥发性D.溴在常温下是液态,其颜色与氯气颜色相同7.从海水中提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

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Br2+2NaClB.2KI+Br2===I2+2KBrC.2H2S+SO2===3S↓+2H2OD.Cl2+H2O===HCl+HClO8.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则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9.从海水中可以提溴,主要反应为:2Br-+Cl2===Br2+2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溴单质有强氧化性,有毒,所以可用于生产熏蒸剂、杀毒剂B.液溴应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碘易溶于酒精,所以能用酒精从碘水中将碘萃取出来D.用加热的方法可将碘中混有的少量沙子除去1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①KCl晶体②H2S气体③CCl4④Mg⑤NaOH⑥Na2CO3⑦Na2SO3⑧FeBr2A.⑤⑧ B.⑤⑥⑦⑧C.① D.均不可12. 元素溴是1826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进一步提取,得到一种红棕色、有刺鼻臭味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溴单质。

鲁科化学必修1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

鲁科化学必修1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

海水提溴
在海水中溴元素主要以Br-的形式存在,思考如 何使海水中Br-转化为Br2? 阅读课本101页内容寻找工业上是如何在海水 中提取溴的? 浓缩→氧化→提取
思考:如何检验溶液中Cl-、Br-、I-?
思考:如何检验溶液中Cl-、Br-、I-?
溴与海水提溴
北镇中学 化学组 史学强
卤素的物理性质
观察实验录像总结溴与碘的物理性质,并与氯 气的性质做对比。0
氯单质 颜色 黄绿色 溴单质 碘单质
状态
溶液 颜色 水中
气体
黄绿色
酒精中
CCl4中
卤素的物理性质
氯单质 溴单质 碘单质
颜色
状态 水中 酒精中 CCl4中
黄绿色
气体 黄绿色
深红棕色
液体 橙色 橙红色 橙红色
紫黑色
固பைடு நூலகம் 黄色 褐色 紫红色
溶液
颜色
应用: 1、Br2与I2如何保存? 2、如何分离NaCl固体与I2? 3、萃取:仪器 操作 0
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已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Cl2>Br2>I2; 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I->Br->Cl-。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结论。0 卤素的性质 1、 Cl2、Br2、I2均与氢气化合形成HX,HX溶于水 呈强酸性,越来越难化合。 2、Cl2、Br2、I2均与水反应,但进行程度依次减弱。 3、AgX均难溶于水且见光易分解,其中AgCl为白 色、AgBr为浅黄色、AgI为黄色。 4、I2氧化性较弱,遇变价金属得低价化合物。

2019高中化学 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2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作业3 鲁科版必修1

2019高中化学 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2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作业3 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基础达标]1.方志敏烈士在狱中用积聚下来的米汤在作文簿里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经转到地下党组织之后,地下工作者用一种常见化学药品涂擦,即显现出文字,这种药品是( )A.碘酒B.食盐水C.纯碱溶液D.碘化钾溶液解析:选A。

米汤内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

碘(I2)属于( ) A.非金属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解析:选A。

本题借助于诺贝尔奖做为切入点,但考查内容很简单,碘属于非金属单质。

3.把溴水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近乎无色的是( )A.四氯化碳B.汽油C.酒精D.碘化钾溶液解析:选A。

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且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使上层水层几乎无色,汽油密度比水小萃取溴后在上层,酒精与溴水互溶不分层,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后不分层。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到冷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②将镁粉投入到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会慢慢退色;③将镁粉投入到液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④向含有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退去。

下列关于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镁粉与液溴不反应B.镁粉可与溴水中的酸反应C.②中极少量的气泡是由镁粉与水反应而产生的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解析:选C。

由①说明Mg与冷水不反应,由③说明Mg与液溴不反应,由②说明Mg与溴水中的酸缓慢反应生成H2,由④说明加入水后反应剧烈,说明水起催化作用。

5.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①加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C.①加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D.①加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要除去溴中少量的Cl2,可向溴中加入( )A.适量KBr B.适量溴蒸气C.适量KI D.适量AgNO3溶液解析:选A。

KBr与Cl2反应生成KCl和Br2而除去Cl2。

2.下列关于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钠保存在汽油中B.固态碘盛放在细口玻璃瓶中C.液溴保存在加有少量水的盖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D.浓HNO3盛放在盖有橡胶塞的棕色瓶中解析:选C。

A项,钠保存在煤油中,而非保存在易挥发的汽油中;B项,固体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C项,液溴易挥发,可水封保存,且液溴能腐蚀橡胶,故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D项,浓HNO3能腐蚀橡胶,应用玻璃塞。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选A。

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层,水起到密封的作用,减少了溴的挥发。

4.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有( )A.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解析:选A。

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A项中乙醇可以与水互溶。

5.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

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

则c瓶装的气体是( ) A.HBr B.HClC.Cl2D.H2解析:选B。

Cl2与H2混合见光爆炸,Cl2与HBr生成暗红色小液滴Br2,故a是Cl2,d 是H2,b是HBr,则c是HCl。

6.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①加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C.①加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D.①加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解析:选C。

溴在有机溶剂苯、CCl4、酒精等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更大,但酒精与水互溶,ρ(CCl4)>ρ(水),ρ(苯)<ρ(水),故向溴水中加酒精不会分层,应是③;加入苯后溶有溴的苯应在上层,应是①;加入CCl4后,溶有溴的CCl4应在下层,应是②。

7.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①KCl晶体②H2S气体③CCl4④Mg ⑤NaOH ⑥Na2CO3⑦Na2SO3⑧FeBr2A.⑤⑧B.⑤⑥⑦⑧C.①D.均不可解析:选C。

溴水中因存在Br2分子而呈橙色,欲使其退色,有两种可能:(1)用有机溶剂(如CCl4、汽油)将其萃取进入有机层;(2)发生化学反应,使Br2转变为Br-,H2S、Mg、NaOH、Na2CO3、Na2SO3、FeBr2都能与溴水反应。

8.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不直接用“溴水混合物Ⅰ”而要用“溴水混合物Ⅱ”进行蒸馏,得到液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大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工艺是在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中,用氯气与海水中的溴离子反应,使之成为单质溴:2Br-+Cl2===2Cl-+Br2;继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SO2+Br2+2H2O===H2SO4+2HBr,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2HBr+Cl2===2HCl+Br2;最后蒸馏得到液溴。

答案:(1)2Br-+Cl2===Br2+2Cl-(2)SO2+Br2+2H2O===2HBr+H2SO4(3)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溴排出,溴中水含量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回收率低(4)“溴水混合物Ⅰ”中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如果直接蒸馏,处理量大,生产成本高;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气氧化”等步骤实际上是将溴水浓缩了[能力提升]9.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做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盖上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B.静置,待溶液分层后,使分液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慢慢流下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解析:选D。

分液时,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10.现有下列三个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FeCl2溶液中含有I-杂质,要氧化除去I-杂质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盐酸C.KMnO4D.FeCl3解析:选D。

加入的除杂试剂不能氧化Fe2+且还必须氧化I-使之生成I2而除去,只能选用FeCl3。

11.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气的性质,对溴单质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溴单质溶于水得到溴水B.溴单质与烧碱溶液不反应C.溴单质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为溴化氢D.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过的AgNO3溶液来检验解析:选B。

Br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

12.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SO2气体,也可将SO2换成Na2SO3B.设备Y为蒸馏塔C.在提取溴的过程中一定有Br-被氧化D.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最多为44.8 L(标准状况下)解析:选D。

溴与X反应生成溴化物,故X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故X为SO2,也可选用Na2SO3,故A正确;单质溴加热蒸发得到溴蒸气,故设备Y为蒸馏塔,故B正确;氯气氧化海水中的溴离子得到溴单质,溴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溴单质,这两步都是Br-被氧化,故C正确;Cl2+ 2Br-===Br2+2Cl-,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1 mol Br2,需消耗1 mol氯气,故两次氧化共需氯气2 mol,即44.8 L(标准状况下),这是理论值,在工业上,两次氧化时,氯气都应过量,且被氧化生成的溴最终不能完全得到,故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大于44.8 L(标准状况下),故D错误。

13.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表面皿C.坩埚D.酒精灯E.干燥器(2)步骤④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3)步骤⑤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

(4)①~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⑤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含有碘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灼烧固体时还用到坩埚和酒精灯。

(2)经步骤④使碘离子变为碘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分液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分离固体和溶液用过滤的方法。

(4)能使用玻璃棒的是②浸泡(溶解)和③过滤。

(5)利用淀粉遇I2变蓝检验。

答案:(1)CD (2)C (3)分液漏斗过滤(4)②③(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有单质碘)14.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将NaCl 溶液进行电解,生成H 2、Cl 2和NaOH ,该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 Ⅰ 中已获得Br 2,步骤 Ⅱ 中又将Br 2还原为Br -,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Ⅱ 用SO 2水溶液吸收Br 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