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

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

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第一篇: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实习报告实习名称系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2011 年 1 月 8 日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1、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至2011年1月8日。

2、实习地点:邵阳市双清公园及其附近资江弯曲型河段,资江一桥至西湖桥资江河段,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邵阳市无底洞。

二、实习过程概述1、2011年1月4日:。

主要内容: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大会,收集资料。

2、2011年1月5日:邵阳市双清公园及其附近资江弯曲型河段,资江一桥至西湖桥资江河段。

主要内容:观测地质露头,认识双清公园及其附近处资江弯曲型河段河床的形态特征,认识从西湖桥至资江一桥顺直微弯曲型河谷的地貌形态。

3、2011年1月6日: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

主要内容:测量雨量,水位以及测验流量,流速。

4、2011年1月7日:邵阳市无底洞。

主要内容: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形态特征;了解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

5、2011年1月8日。

主要内容:整理资料并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一)自然地理概括与人文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括1、邵阳为湘中丘陵与山区过度地貌,西高东低,南北高,中低,四周向中间倾斜,为盆地地缘。

邵阳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岗地各占66.32%,20.12%,5.18%,5.2%,大体上是“七分山地二分田地,一分水路与庄园。

”2、邵阳气候: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夏季盛行偏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季风,低温少雨。

3、邵阳水系发达,5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有近600条,总长度为1200千米,流域面积为414788平方千米,水系主要有资江水系,沅江水系,西江水系,湘江水系。

4、邵阳市区地形平坦,有资江和邵水流过。

水源充足。

人文地理概况1、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东南临永州市和衡阳市,南抵广西,西接怀化,北达娄底市。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地区: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实习内容: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实习时间:20xx年 7月 13 日→ 7 月 16 日指导教师:唐少霞、赵从举、袁建平、王军广、余天虹等。

实习课题: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网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

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地理野外总结篇1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

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

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

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

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

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

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

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

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

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范文5篇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篇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__地理__ 第x组)一、实习时间20__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

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

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

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

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和观音峡。

同时,老师还给我们介绍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识别岩层的向、倾向、倾角等要素。

岩石由紫色泥页岩、砂岩、石灰岩组成。

土壤主要以紫色土为主,但在山地为黄壤,还有一些地方有石灰岩土。

而其地貌,山前丘陵,背斜低山。

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

二)云门镇紫色土
当我们参观完观音峡之后就直接上车前往合川区的云门古镇,参观紫色土壤,这些土壤上面都长满了较茂密的植被。

思考题—母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母质是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也是土壤矿质养料的最初来源。

县境土壤母质,可分为沙、砂石、粘土等冲洪积物,砂岩、泥岩、砾岩、页岩岩组,硬质砂岩、泥岩、偶夹粉砂岩岩组,钙质页岩、偶夹泥质灰岩岩组,变质岩组,岩浆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

而受出露岩层制约的成土母质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刚开始来到那里就被这古镇的一股强大的人文气息,人文文化所吸引。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占地0.25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上面悬崖峭壁,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都是半米多长的条石成。

思考题—古镇发展的兴衰与环境,历史之间的关系:涞滩古镇依崖筑城,民居宅院沿街巷一次排列,呈现出典型的山寨式场
镇风貌特色。

古镇内还保存着清代建筑文昌宫,宫内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

古庙建筑在涞滩古镇内较多,其中主庙二佛式最出名。

占据较好的自然风水地。

一个镇子只要依山傍水,环境就不会差,涞滩就是这样的地方。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旅游业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市场发展中心,当然环境因素也不可小视,环境发展的好坏与古镇发展的兴衰相一致。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当我们来到一个乡村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去实地走访每个乡村聚落,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村落的历史变迁,结果是很多都是因为他们的前辈都生活在这里,就长期定居在这里了,但是目前很多村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家都只是剩的两个老人,或者有两个孙子的陪伴,在家上学,生活比较贫困,他们的父母外出。

思考题—空心村的最大危害以及如何恢复空心村的活力:阻碍了村庄的发展。

“空心村”多是农村老房子,地处村中心位置,要规划全村的道路、排污等公共设施,必须要经过村中心,中间位置卡住了,就影响了全局,所有建设都受到影响。

有的大片老房子里居住着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房子破旧,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解决方法:实行宅基地统一管理制度,即新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旧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规划、
统一改造、统一安排供地。

政府应大力支持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积极引导居住在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居住的村民离开布局分散的旧村庄,集中到规划区建房。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缙云山是国家级的森林景区,来到这里就被茂密是丛林灌木所包围了,这里的树高大威武,清幽翠绿,数目和种类繁多。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发育黄壤、红棕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有较多的古老、珍稀以及特有种类,包括松叶蕨、红豆杉、银杏、缙云黑桫椤和缙云线蕨等。

思考题—以缙云山植被演替为例,分析植被演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王老师的分析说,开始的时候山上较干旱,所以耐旱的刺杉,马尾松等树木先出现,但是由于他们非常需要强光照,几乎弱的光照不能生长,因此,有绝生的一词适合它,而有些不那么好强光照的树木,就可以慢慢的生长,长高长大,以至于后来几乎遮住了幼小的针叶树木所需的强光,最后慢慢的就被取代了,现在这些留下的都是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老师说过几十年之后再次来到这里,这些树木就将完全被灌木取代。

七、总结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考察,,认识了很多的植物,对课本中学习的岩石、地质结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
特征等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同时也学会了怎样用人文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历史文化古迹。

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然环境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培养了我们的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