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模态分析

[D()] 2[m] [c] [k] 0
(4)
2、模态分析理论和术语
2.2 有阻尼模态分析理论:
对于包含陀螺效应的旋转软化结构或需考虑阻尼的结构,则使用QR Damped法求解模态振型和复特征值。特征值 i 的表达式:
i i ji
i-复数特征值的实部; i -复数特征值的虚部
3、特征值和振型
特征值的平凡根等于结构的固 有频率(rad/s)
ANSYS Workbench输入和输出的 固有频率的单位为Hz,因为输入 和输出时候已经除以了2π。
模态计算中的特征向量表征了结构 的模态振型,如图所示该形状即为 假设结构按照频率249Hz振动时的 形状。
4、参与系数,有效质量
模态计算后除了能够获取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外,还有参与 系数与有效质量,其中参与系数的计算公式:
M u Cu Ku 0 (1)
设其解为
{x} { }et
代入方程(1)得到
(2[m] [c] [k]){ } [D()]{ } {0}
(2) (3)
矩阵 [D()]称为系统的特征矩阵。方程(3)是一个“二次特征值”问题,
要(3)式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为
2、模态分析理论和术语
2.1式输出计算的固有频率:
fi
i 2
其中: fi的单位为Hz,即转/秒。 如果模型的约束不足导致产生刚体运动,则总体刚度矩阵[K]为半正
定型,则会出现固有频率为0的情况。
2、模态分析理论和术语
2.2 有阻尼模态分析理论:
有阻尼模态分析中假设结构没有外力作用,则控制方程变为
6、模态计算中接触设置
模态计算中可以定义不同结构之间的接触,但是因为模态计 算是一个纯线性分析,因此模态计算中接触定义与其他非线性 问题中定义中的接触不同,模态计算中接触的具体设置如下:
模态分析算法原理与实例

5.模态计算中接触设置
Training Manual
Advanced Contact & Fasteners
模态计算中可以定义不同结构之间的接触,但是因为模态计 算是一个纯线性分析,因此模态计算中接触定义与其他非线性 问题中定义中的接触不同,模态计算中接触的具体设置如下:
6.预应力模态分析
• 具有预应力结构的模态分析; • 同样的结构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动力特性。
Advanced Contact & Fasteners
i 2
其中: fi的单位为Hz,即转/秒。 如果模型的约束不足导致产生刚体运动,则总体刚度矩阵[K]为半正 定型,则会出现固有频率为0的情况。
3.模态计算的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用户选用 Program Controlled选项,程序会自 动优化进行选择算法。
Training Manual
Advanced Contact & Fasteners
用户也可以设置输出应力和应变;
注意:模态计算中的应力和应变只是一个相对值,不是真实的应 力值;应力值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如果振型是相对于单位矩阵归 一的,则可以在给定的振型中比较不同点的应力,从而发现可能 存在的应力集中。
Training Manual
Advanced Contact & Fasteners
(1)Direct-Block Lanczos
-能够处理对称矩阵; -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当提取中型到大型模型(50000 ~ 100000 个 自由度)的大量振型时(40+),这种方法很有效; -经常应用在具有实体单元或壳单元的模型中; -可以很好地处理刚体振型; -需要较高的内存。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模态分析是一种研究系统中不同模式的分布、生成和演化规律的方法。
在这个理论中,模态是指系统中不同状态或形式的存在形式,例如质量分数、温度、湿度等。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包括概率论、统计学和模态分析技术等。
概率论是模态分析的基础之一、它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和规律。
在模态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概率论来描述不同模态出现的概率分布,并通过分析系统中的模式,得出不同模态的生成规律。
通过概率论的方法,我们可以预测不同模态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
统计学也是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之一、统计学研究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模态分析中,统计学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模态数据的分布情况,寻找模态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模型来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模态分析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模态分析方法等。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相似的对象分组的方法,通过对模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相似的模态归为一类,从而描述系统中的不同模态分布情况。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它可以将高维的模态数据降低到低维,并保留大部分信息。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模态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模态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模态分析、频响函数法和模态参数识别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系统的模态进行分析,包括振型、频率和阻尼等,并找出模态的摄动源和分布规律。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对于理解和优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模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特性和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同时,模态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深入理解和应用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模态分析理论

模态叠加法一.思想要点是在积分运动方程以前,利用系统自由振动的固有振型将方程组转换为n 个相互不耦合的方程,对这种方程可以解析或数值地进行积分。
对于每个方程可以采用各自不同的时间步长,即对于低阶振型可采用较大的时间步长。
当实际分析的时间历程较长,同时又只需要少数较低阶振型的结果时,采用振型叠加法将是十分有利的。
求解步骤:1.求解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2.求解系统的动力响应二.求解固有频率与振型(求解不考虑阻尼影响的振动方程) ..()(){0}M a t Ka t += 解可假设为:0sin ()a t t φω=-φ是n 阶向量,ω是向量φ的振动频率,t 是时间变量,0t 是由初始条件确定的时间常数。
代入振动方程,得到一个广义特征值问题:20K M φωφ-=求解可得n 个特征解221122(,),(,),ωφωφ···2,(,)n n ωφ120ωω≤<<···n ω< 特征向量12,,φφ···,n φ代表系统的n 个固有振型,幅度可按以下要求规定T i i M φφ=1(i=1,2,···,n ),这样规定的固有振型又称正则振型。
将22(,)(,)i i j j ωφωφ代回特征方程,得:2i i i K M φωφ= 2j j j K M φωφ=前式两边前乘以j φT,后式两边前乘以i φT ,得:2j i i j i K M φφωφφTT = 2i j i i jK M φφωφφT T = 由()TTj i j i i j K K K φφφφφφT T==得:22i j i j i j M K ωφφωφφT T =,推出22()0i j j i M ωωφφT-=当i j ωω≠时,有0j i M φφT =这表明固有振型对于矩阵M 是正交的,可表示为:1 ()0 ()i j i j M i j φφT=⎧=⎨≠⎩得:2 ()0 ()i i j i j K i j ωφφT ⎧==⎨≠⎩如果定义123n [ ]φφφφΦ=K21222 0 0 n ωωω⎡⎤⎢⎥⎢⎥Ω=⎢⎥⎢⎥⎢⎥⎣⎦O则特征解的性质可表示成:M K T T ΦΦ=I ΦΦ=Ω原特征值问题可表示为:K M Φ=ΦΩ三.求解动力响应1.位移基向量的变换引入变换()()1ni i i a t x t x φ==Φ=∑其中()[]12 n x t x x x =L代入运动方程,并两边前乘以T Φ,可得:()()()()()...x t C x t x t Q t R t T T +ΦΦ+Ω=Φ= 初始条件相应地转换成:..0000 x x Ma M a T T =Φ=Φ 阻尼为振型阻尼,则:()()2 i=j 0 i j i i ij C ωξφφT ⎧⎪=⎨≠⎪⎩ 或11222 0 2 0 2n n C ωξωξωξT ⎡⎤⎢⎥⎢⎥ΦΦ=⎢⎥⎢⎥⎣⎦O 其中i ξ(i=1,2,···,n )是第i 阶振型阻尼比,可得n 个相互不耦合的二阶常微分方程()()()()...22i i i i i i i x t x t x t r t ωξω++= (i=1,2,···,n )若C 是Rayleigh 阻尼,即C M K αβ=+根据试验或相近似结构的资料已知两个振型的阻尼比i ξ和j ξ,可得22222()()2()()i j j i i j j i j j i i j i ξωξωαωωωωξωξωβωω-=--=-2.求解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在振动分析中常常采用杜哈美(Duhamel )积分,又称叠加积分,其基本思想是将任意激振力()i r t 分解为一系列微冲量的连续作用,分别求出系统对每个微冲量的响应,然后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将它们叠加起来,得到系统对任意激振的响应。
模态分析及意义介绍

六 模 态 分 析 总 结
五 模 态 举 例 CAE
四 模 态 试 验 举 例
三 模 态 问 题 举 例
二 整 车 模 态 分 布
一 模 态 基 础 理 论
车架前三阶模态振型:
五
图2-1 第一阶频率
模 态 举 例 CAE
图2-2 第二阶频率
图2-3 第三阶频率
五 模 态 举 例 CAE
阶次
CAE计算
一 模 态 基 础 理 论
1.3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模态分析有很多种方法,仅介绍频域法模态拟合的基本原理:
一 模 态 基 础 理 论
经离散化处理后,一个结构的动态特性可由N 阶矩阵微分方程描述:
经过拉普拉斯变换等处理,可得到频率响应函数矩阵H(ω),该矩阵 中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
ωr、ξr 、Φr分别称为第r 阶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
100
0.056
4.79
3.47
0.229
0.748
0.646
Mode3
26.684 Hz
0.013
0.056
100
0.012
0.11
5.384
0.002
0.003
Mode4
36.487 Hz
2.957
4.79
0.012
100
1.377
0.003
1.179
1.786
Mode5
51.299 Hz
1.022
3.2方向盘低速抖动问题 某样车5档缓加方向盘12点Z向振动colormap图
三
2700.00 2.01 4.90
模 态 问 题 举 例
Tacho1 (T1)
第3章 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实验模态分析第三章: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振动系统的特性可以用模态来描述:固有频率、固有振型(主振型)、模态质量、模态刚度和模态阻尼等。
建立用模态参数表示的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并确定其模态参数的过程使称为模态分析。
—种理解可以认为,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物理参数和以物理参数表示的运动方程都是已知的,引入模态参数、建立模态方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计算,解除方程耦合,缩减自由度。
另一种理解可以认为,通过对实际结构的振动测试,识别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系统的以模态参数表示的运动方程,供各种工程计算应用。
试验模态分析指的是后一种过程,即通过振动测试(称模态试验),识别模态参数,建立以模态参数表示的运动方程这样一个过程。
1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基础回顾&&&++=M x C x K x f t []{}[]{}[]{}{()} 2实模态理论一个n 自由度线性定常振动系统,其运动方程可以如下表示:现对两端作付氏变换得:[]{}[]{}[]{}{()}M x C xK x f t ++=&&&2([][][]){()}{()}M j C K X F ωωωω−++=式中和分别是x(t)和F(t)的付氏变换,并有()X ω()F ω()()j t X x t e dt ωω+∞−−∞=∫()()j t F f t e dtωω+∞−−∞=∫(){()}{()}Z X F ωωω=111212122212()()()()()()()()()()n n n n nn Z Z Z Z Z Z Z Z Z Z ωωωωωωωωωω⎡⎤⎢⎥⎢⎥=⎢⎥⎢⎥⎣⎦L L L L L L L 1()[()]{()}{()}{()}X Z F H F ωωωωω−==2[][][]K M j C ωω=−+阻抗矩阵中各元素值无法在实际振动测试中获得,因为人们不可能在实际结构上固定其它坐标,令其不动,仪留下J坐标,待其作出响应;也不可能仅使某个坐标运动,在其余坐标上测量力。
_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IVE
Institute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Ir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NASTRAN、SAP、MAC等)在结 构设计中被普遍采用,但在设计中,由于计算模型和实
际结构的误差,而且受到边界条件很难准 确确定的影响,特别是结构的形状和动态特性很复杂时,
IVE
Institute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e. 为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
动力学设计,即对主要承受动载荷而动特性又至关重要的结构,以 动态特性指标作为设计准则,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它既可在常规静力 设计的结构上,运用优化技术,对结构的元件进行结构动力修改;也可 从满足结构动态性能指标出发,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来确定结构的形状, 乃至结构的拓扑(布局设计、开孔、增删元件)。动力学优化设计就是 在结构总体设计阶段就应对结构的模态参数提出要求,避免事后修补影 响全局。
•解的形式(s为复数)及拉氏 变换: x Xest (ms2 cs k ) x(s) f (s)
IVE
Institute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

要点二
非线性模态分析的研 究
目前,大多数模态分析研究都集中在 线性系统上。然而,在许多工程应用 中,非线性因素对结构振动的影响是 不可忽视的。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 研究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以更准确 地描述这些非线性效应。
要点三
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应 用
随着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发展,它们在 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材 料和结构具有独特的动态特性,需要 新的模态分析方法来描述。因此,未 来的研究可以探索适用于智能材料和 结构的模态分析方法。
背景
随着工程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模态分析在结构健康监测、振 动控制、地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自由度模态 分析作为模态分析的基础,为多自由度模态分析提供了理论 支持。
模态分析的定义
模态
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包 括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是通过试验或数值方法 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的过程。
模态振型之间具有正交性, 即不同模态的振动不会相 互干扰。
选择性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特定的模态进行分析,以 简化计算和提高分析效率。
Part
03
单自由度系统的01
激振器激励
STEP 02
自由衰减振动
通过激振器对系统施加激励 ,使其产生振动响应,然后 采集响应信号进行分析。
04
单自由度系统的模态特性分析
模态正交性分析
模态正交性是指在模态空间中,不同的模态之间相互独立, 没有耦合关系。在单自由度系统中,模态正交性表现为各模 态振型函数的正交性,即它们的内积为零。
模态正交性的意义在于,它使得各模态之间互不干扰,各自 独立地响应外部激励,从而使得系统的响应可以通过叠加各 模态的响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