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合集下载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经采纳即进⼊政策执⾏阶段。

政策执⾏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途径。

政策执⾏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是政策⽣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

公共政策的执⾏活动也是⼀个完整的过程,下⾯的案例说明了这⼀问题。

案例9-1 营⼝市委贯彻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开放以来普遍实⾏和不断完善的⼀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的程序开展⼯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

1980年11⽉初,中共营⼝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会议,系统学习和全⾯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开始酝酿、调查,12⽉上旬县、区召开三级⼲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部,提⾼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些社队进⾏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作的县乡⼲部790多名。

1982年1⽉1⽇,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作会议纪要》。

营⼝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部⼲部到农村⽣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套包⼲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1⽇,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作的通知》即⼀号⽂件,作出关于延长⼟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部怕犯新错误。

⼀号⽂件有⼒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落实,营⼝全市实⾏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24⽇营⼝市委宣布,全市以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的农村第⼀步改⾰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极⼤地解放了⽣产⼒,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第2讲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2讲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重点与难点: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觉及其分析方法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一、政治学视角1.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一般把它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戴维·伊斯顿认为“为了便于实际研究,有必要把政治学描绘成人们探讨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这个观点得到西方社会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引述。

罗斯金等人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特别集中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领导者为何及如何做决定?(2)为什么公民遵守绝大部分的决定,而有时却不遵守其他部分?”。

内格尔宣称,“我们可以揭示所有政治学领域都与公共政策问题相关联。

”2.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时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传统政治学中,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研究方法有历史的、法律的和制度的,研究重点是政府和主权,强调研究政府的制度结构和政府治理的方法与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宪政制度、政府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政府间的相互关系等主题。

一些人强调自由的价值,而被称为自由主义者;一些人强调秩序的价值,而被称为保守主义者;一些人强调国家的权威,而被称为国家主义者;一些人强调国家的罪恶,而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一些人强调未来"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价值,而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布莱斯的《现代民主政治》、帕雷托的《精神与社会》、莫斯卡的《统治阶级》、米歇尔斯的《政治党派》、拉斯基的《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在当时都曾风靡一时,而且至今仍深有影响。

传统政治学中的公共政策概念大多来自政治经济学和公法学,其研究方法强调公共政策过程的规范性研究,很少论及公共政策的内容以及各种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行为主义政治学克服了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借用了各种适量的定量方法,特别是调查方法,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描述性研究(特别是对个体决策的描述)来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六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 傅广宛老师

公共政策分析 第六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 傅广宛老师
4.诱导手段:使用非强制性手段让政策客体
自愿遵循政策措施。
7
第三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一.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重在研究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过程模式(史密斯模式)
史密斯1973 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提出
8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9
2.互动模式
麦克拉夫林 1976提出 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者之间就目的手段作
12
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
13
第四节 政策评估概述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应的评
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程序的各个阶段,各个 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 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 会的程度。 (此处机会指符合目标群体的价值,满足目标 群体需要的机会。)
A 利益相关者模式(北美)
B 政策委员会(瑞典)
16
评估的方法
回归法
腐 败 人 数
工资标准
实验方法






17
指标法----以治安政策评估指标体系为例
价值取向 经济效益取向
主观性福利取向 公平性取向
评估指标体系 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 刑事案件破案率 人群的平均犯罪率 盗窃案发生率 假释犯的再犯率 社会治安投资的成本 公民的安全感
14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
1.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决定政策修改、调整、继续或终止的重要
依据 3.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通过评估确认政策
价值) 4.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
策评估是实现传统的经验性决策向现代的科学 化决策转变的重要一环)
15

公共政策课程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公共政策课程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策 科 学 》 , 中 国 径;(3)团体途径;(4)精 造性思维方法;(4)政策价值观及其分析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英途径;(5)制度途径
方法
1998年版
郭 巍 青 《 现 代 公 决策模型:(1)理性决策; 定性分析:(1)情景分析法;(2)合议
共 政 策 分 析 》 , (2)渐进决策;(3)精英决 分析法;(3)德尔斐;(4)博弈分析法;
表2 组织(制度)分析模型要点表
要素
主要内容
补充
研究范围
政府机构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关系,陈振明:突出制度安排 公共政策的采纳、执行和实施,都 及机构设置与公共政策 必须依靠政府机构来进行,政府赋 之间的关系 予公共政策以合法性、普遍性和强 制性(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 策》的观点)
旧 制 度 主 从正式制度与成文规则角度探讨制 宁骚分为历史制度主义、
换言之,就是在领导集体内部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就 各种政策问题、政策方案,各抒已见,展开讨论,甚 至是争论。在此基础上就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表决,实 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以多数人的意见为 意见,允许少数人保留个人意见,但在行动上必须服 从集体的决定。
集体决策模型的优点是有利于克服“权力过分集中” 和“一个人说了算”的独断专横弊病,实现在领导集 体内部集思广益,但并没有改变人民大众远离决策过 程的问题。
(3)德尔斐;(4)主观概率预测;(5)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理论模型:(1)渐进主义决 超觉理性
1997年版
策;(2)综合决策;(3)团 定量分析:(1)预测;(2)经济效益;
体决策;(4)精英决策;(5)(3)回归;(4)投入产出;(5)模糊
政治系统决策
陈 振 明 主 编 《 政 (1)系统途径;(2)过程途 (1)系统分析;(2)定量分析;(3)创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公共政策法律研究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学科,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对于深入理解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首先,公共政策法律研究需要重视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分析并解释数据来揭示公共政策法律表象背后的现象和规律。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进而对公共政策法律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定性研究方法也很重要,通过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其次,社会实践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政策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相关人员,了解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参与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活动,与从事公共政策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交流,进一步深化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认识。

此外,比较研究方法也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或组织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其异同之处,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法律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背景下公共政策法律的差异,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所在地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此外,理论研究方法也不可忽视。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运用利益协商理论、制度分析理论等来解释影响公共政策法律实施的因素。

理论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和系统的建议,有助于改进公共政策法律的制定和落实过程。

最后,跨学科研究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由于公共政策法律涉及到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跨学科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角和深度的分析。

例如,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共政策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政策对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详解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详解
当优先考虑什么?等等。
四、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Institution)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场 所,它包括政治组织、法律和规则等。这些制度构成 每个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并且制约着决策者的行为。
五、价值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是考察公共政策过程中某种目的 是否值得为之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以及改 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其力求回答的问题是: 喜欢什么?因为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多大风险?应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
一、政治学视角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科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而 政治过程是政策科学的一个方面或维度。因为政治学 主要研究政治行为及政治过程,而这种行为或过程在 现实政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政策过程,即政策的制订、 执行和评估等。
四、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与政策科学的联系以及它对政策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 的,主要有:(1)社会学研究日益关注了解社会政策的制定和 执行过程(2)社会学与政策科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对社会问 题和社会变迁所特有的学科兴趣上;(3)社会学在评估研究上 对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社会学领域中出现了“社会 政策(学)”的专门领域,它既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政策 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管理学视角
管理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的影响是非 常广泛的。特别是管理主义理论或新公共管理运动的 兴起,对传统的政策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大大 改变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 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以及实践模式,是公共管 理学科和公共政策学科的又一次范式主流。
五、伦理学视角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是一门关于选 择的科学,而人的选择行为以价值判断或价值观作为 基础。因而,伦理学是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学科基础, 而伦理学分析(价值分析)构成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 方面。政策分析的研究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描 述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2)评 价性问题——这项政策有什么价值?

第四讲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讲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 先天性疾病
有些疾病不是后天患上的,而是与生俱来的。相 对而言,后天得的疾病通过自身肌体的抵抗力或对症 下药治疗多能得到痊愈,但先天的疾病往往与器官构 成整体,难以发现有效的治疗办法。在政策实践领域, 具有这种特征的政策问题多存在于政府组织机构自身 的构造中,一些组织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 下了问题层出不穷的种子,如“权力腐败”问题。
第四,政府要适应新情况、把握新事物,善于应对挑战 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转轨过程中,大量新情况和
新事物不断涌现,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一个成熟 的政府应该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情况、把握新 事物,善于应对各种挑战的政府。新中国的历史表明, 我们的政府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环境保护是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成立了环保局,乃至环 保总局,把它纳入政府职能范围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 服务;信息产业是发展中出现的行业,而且日益庞大, 我们整合相关部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把它纳入政府职 能范围进行调节、监管、服务;……举上述例子,并不 是说出现一个新问题,就要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而是说 出现了新情况新事物,政府必须及时研究,只要它是政 府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 务)范围内的事情,政府职能的履行就必须及时跟上。
3·区分不同类型的疾病
▪ 急性病 疾病对人体发动短期的、急剧的进攻,如果不及时
治疗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公共政策领域,出现 的突发性事件或危机事件可视为“急性”的社会问题, 这在军事和外交领域常常发生。
▪ 慢性病 一种持续性的疾病,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很难将
其最终治愈或根除。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一些政 策问题持续很久,也“治疗”了很久,但收效甚微, 更不可能在一个明确固定的政策时限内予以彻底解决。 如贫困问题,一项项政策出台,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新资源 采用新技术
生态环境子系统 l 环境污染 l 环境治理
l 环境容量
生活排放 生产环境
资源供应 资源投入
资源子系统:水、土… l 资源结构 l 资源丰度
l 承载能力
生产排放 资金投入
经济子系统 l 经济总量 l 经济效益
l 经济结构
资金投入
资源进出口
资金、产品交换
水资源承载力投入产出多目标情景决策分析模型
•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论战 自由落体运动
二、 政策分析的视野和路径
• 研究视角(scope) 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
• 研究途径(approach) 系统分析 矛盾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 个案分析 利益分析 制度分析
三、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操作 性分析方法
• 政策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步骤
权重
0.6522 0.2174 0.1304 0.4086 0.1796 0.4117 0.1898 0.0485 0.2721 0.1455 0.0286 0.3155
可承载临界 可承载理想
状态值(V1) 状态值(V2)
1700
4000
40*
20*
800**
400
15
60
30
15
25
50
9.5***
2.1***
20
70
3280
32800
30
60
300
590***
3.07***
84.5****
张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基本情景描述
基本情景 固定资产投资率 产业结构调整 节水技术进步
人口增长
城市化水平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种植业总产值 林业总产值 牧业总产值 副渔业总产值
耕地面积 林地面积 草地面积
水域
灌溉农田用水 灌溉林地用水 灌溉草地用水 副渔业用水
情景分析
多目标情景分析模型 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
人均GDP COD排放量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人均粮食产量 人均林草面积
土地总面积
粮食作物面积 经济作物面积 土地总需求
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与方 法
第一节 研究公共政策的方法论体系
三个层次
• 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 • 政策分析的视野(scope)与路径(approach) • 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操作性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
1、形式逻辑体系与数理逻辑体系 排斥矛盾,强调一致和同一性
2、实验和观察方法 经验实证、事实陈述
• 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 方法
第二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一、政治学视角
• 公共政策是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 • 政策科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语境:政治学
二、管理学视角
• 管理就是决策 • 决策方法,决策组织,决策体制
政策分析:系统分析+政策的分配性影响
用水需求系数 农业用地面积
用地需求系数
投入产出模型 工业总产值
总产出 服务业总产值
中间消耗 最终产品 农业总产值
社会总消费 固定资产积累
进出口净额
人均消费水平 投资分配系数
虚拟水
资本存量 水投资
一般工业产值 火电工业产值 用水需求系数
一般工业用水 火电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总量
建筑业产值 建筑业用水
用地需求系数 城镇建设用地
3、系统分析的特征
• 以整体为目标 • 以特定问题为重点 •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 凭借价值判断
4、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 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和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系统分析的内容
(1)目标分析
论证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获取目标分析的结果,建立目标的指标体系
(2)结构分析
• 整体性 • 层次性 • 相关性 • 协同性
(3)环境分析
(三)系统分析的步骤
(1)阐释目标 (2)寻找方案 (3)构造模型 (4)预测效果 (5)评估方案
系统分析的逻辑过程
案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一、承载力的概念
人口承载力
种群(人口)承载 力
资源承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发展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
第三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途径
一、系统分析方法
(一)概念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了的总体
•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由要素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2、 系统分析的概念
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构成事物 的系统的各个要素及气象和关系进行分析、 比较、评价和优化可行方案,从而为决策者 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经济学视角
• 经济学是公共政策的基础
借助简化的经济人和经济理论假设, 以高度规范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方法来解决 大量的解决政策问题
四、社会学视角
• 对社会问题、种族关系、家庭问题、犯罪 学和社会变革的研究
• 微观的实证研究方法
五、 伦理学视角
• 政策研究中的价值分析 • 政策研究本身的伦理规范
生态 环境 子系统
社会 经济 子系统
权重 0.2326
0.3488
0.4186
因素层
人均水资源(m3/人) 水资源利用率(%) 人均用水量(m3/人) 林草覆盖率(%) 水体污染物 COD 浓度(mg/L) 生态需水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化水平(%) 人均 GDP(元/人)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人均粮食占有量(kg/人) 用水效益(元/m3)
社会经济与人口 发展预测
土 地 利 用 适 宜 性 评 价 土 地 资 源 需 求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水资源需求 水资源供给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与 结 构 平 衡 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张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系统要素关系图
农业用水总量
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种群(人口)承载力概念形成
土地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矿产资源承载力……
应用研究领域的扩展 承载力概念的发展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区域承载力 全球承载力
承载力概念的综合
资源、经济、人口、环境系统协调关系
相互影响
人口流动
生存环境
人口子系统 l 人口总量 l 人口素质
l 劳动力供给
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供需 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供需 荒漠化面积
用水需求系数
农村生活用水
城市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量
地下水 地表水 回归水
废水处理量 废水排放量
可供水资源量
总用水需求 水资源总量
废水处理投资 工程供水投资
生态需水 水环境质量 污染物量
生态林草面积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水资源 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