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政治方面:(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经济方面:(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性质和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
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
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简答题:6分×5(道题)=30分论述题:10分×2(道题)=20分串讲的目的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常考客观题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走到尽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鸦片战争为什么是近代史的开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是A 关天培B 陈化成C 海龄林则徐: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常考大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论述)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外国列强还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
第六,中国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简答或多选)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民族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种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我那个我哪敢用战争得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1688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一、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美、俄、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俄、法《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4年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中法《中法新约》1887年葡萄牙《中葡友好通商条约》1895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与11国《辛丑条约》三、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打击英军,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军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活捉法尔思德1863年1月打死勒伯勒东。
1884年香港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1867年美军入侵台湾被打退。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遭到高山族抵抗。
1884年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来犯基隆、淡水的法军。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900年义和团与部分清兵同八国联军殊死搏斗。
战死的部分爱国官兵: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殉国。
副都统海龄战死镇江。
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黄海战斗中牺牲,丁汝昌、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捐躯。
四、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2013 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精讲汇总
2013 年自考英语(二)各题型应试技巧汇总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考试技巧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 在。
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单选、多选](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除了原有的地主阶级同农民 阶级外,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阶级。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 1840 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 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 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 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 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 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单选](1)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及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 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 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