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枪口下的人格

合集下载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重庆卷·小说)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重庆卷·小说)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重庆卷小说)
李安全
【期刊名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
【年(卷),期】2013(000)008
【总页数】7页(P7,13-18)
【作者】李安全
【作者单位】重庆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态审美视阈下“无用人”的自然人格研究——以艾兴多夫的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为例
2.小说生成论下的解读品质——小说阅读中探究题的应考策略
3.小说生成论下的解读品质——小说阅读中探究题的应考策略
4.心理学视野下的名著导读策略研究(八) 追寻小说的藏宝地图--名著导读教学中小说阅读图式建构策略
5.高考小说阅读趋势下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课件:情节梳理、概括情节 2 枪口下的人格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课件:情节梳理、概括情节 2 枪口下的人格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 局限)
评价标准
①具体的分析。分析和评价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 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 把自己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②客观的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 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辨证法为基本 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 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 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在具体评价时,社会 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创 作规律),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 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 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 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5.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 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 法并说明理由。(7分)
【审题指导】两问:态度?该不该?
【考点提示】
• 评价对象—— 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以是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观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含义分析】
①伟大的灵魂:贝尔蒂高尚的人格尊严、 视死如归的风度;
② “弯腰”:霍夫曼的灵魂震慑,感到羞 愧和敬畏。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存在问题
1.信息遗漏 “羞愧”、“复杂人性”
2.理解不准确 表现霍夫曼对贝尔蒂的感激。?
3.学生答案 贝尔蒂宁死不愿让人侮辱自己的尊严,不愿
失去风度,也不会因为私人恩怨去处理事情。
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 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叙事方式(顺序、倒 叙、插叙、补叙);
④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情感情绪 与心理态度变化
常见切入角度: 1.中心事件 《溜索》 2.主次人物 《侯银匠》 《孔乙己》(“我”) 3.时间顺序 《山峡中》 4.情感线索 《想像》 《荷塘月色》 5.重要物象 《槐花》《项链》

现代文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

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活着、枪口下的人格

活着、枪口下的人格

16.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 死。 ) 本题通过分析文章的思路来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
来概括、组织。文章前三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四至六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七、八段写贝尔 蒂及他人被俘虏,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 贝尔蒂脱险,十三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 敢赴死。
枪口下的人格
14. 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
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15. 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
请简要分析。(5分) 16.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17. 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 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
人对亲人的渴望。
解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福贵对老牛不同寻
常的关爱,因为老牛成了他的亲人,是他孤独生活的一
个寄托。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的解读的能力。由对人物言行的刻画,如“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 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 措的脸上扫过”,不难看出作者对不同人物的褒贬,但要注意作品 并没有将人物简单化、脸谱化,如表现霍夫曼复杂的人性。对作品 进行个性化解读时,不能脱离文本,要言之有据。
18. 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 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7分) (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 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2)贝尔蒂应该 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人 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的观点、态度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联系原文,探讨一下人物的举动是否 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符合,则应肯定;相悖, 则应否定。文中贝尔蒂善待俘虏,替迈尔慷慨赴死,无 疑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要注意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来谈理由。

201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报负贸然从事剑出鞘qiào 如法炮制páoB.充其量身材魁梧独角戏jué人才济济jǐC.有文采初日瞳瞳舞翩跹xiān 古刹钟声chàD. 消防拴幡然醒悟踮脚尖diǎn 春风拂面fǘ【解析】C(A有报负——有抱负。

B独角戏 dújiǎoxì,也作“独脚戏”。

最初指只有一个角色的戏,但后来衍变为多人,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工作,亦称“滑稽戏”。

D消防拴——消防栓)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 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

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

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解析】B(A延宕:拖延;B惊艳:看到了非常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用“惊艳”来陈述“她”,使用对象不恰当,因为只能是她的技艺让旁人惊艳,可改为: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令人惊艳的技艺。

C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D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C. 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解析】A(B赢得——胜负,搭配不当,改为:赢得——胜利;C缺成分,可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改为“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并放在“才能”之前;D重复,“极其细小”与“只有十分之几微米”删一个,将“银粉”后面的“时”删掉。

枪口下的人格

枪口下的人格
▪ ⑴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 将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 并未将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 性。
▪ ⑵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 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 视和对人格的捍卫。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 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 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 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 理、细节等;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 对比: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 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 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 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 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 相对比;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 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 1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4分
▪ 小说的情节主要为: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 或 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
▪ 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 —被俘——脱险——赴死。
▪ 17.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 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 注意人物形象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枪口下的人格
总结答题失误
▪ 1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 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 下去”的含意?(2分)
▪ 关键回答“为什么”,注意联系人物形象。
▪ ⑴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灵魂,
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⑵表现了霍夫曼复杂 的人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5.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 18.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 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2022高考语文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枪口下,一场惊心动魄的语言较量

2022高考语文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枪口下,一场惊心动魄的语言较量

2022高考语文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枪口下,一场惊心动魄的语言较量这是一个并不罕见的人质劫持案,罪犯16岁。

那天辍学在家的杰斯突发奇想,窜到了一所小学校,他将十几名小学生关在一个教室里当作人质。

他摆出射击的姿势,对准差不多吓蒙的学生。

校长斯托维尔得知此事急急赶到,他决定亲自去说服那个危险的年轻人,挽救学生。

因此,一场历时45分钟的语言较量开始了。

斯托维尔忐忑不安地走到教室门口,定了定神,敲响了门,他用温顺的语气问:“我能够进来吗?”室内并没有回应,他停留了一会儿,慢慢地推开了门,慢慢地走了到里面去。

面对劫持者,他礼貌地说:“你好!小孩,我是校长斯托维尔,那个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杰斯,赶忙把枪口从学生身上掉转,指向了斯托维尔校长。

校长微微放下心来,他随便找了一把椅子坐下,微笑着问道:“小孩,你如何了?”这亲切的口吻,长者般的语调,让杰斯有些吃惊,他疑问地问:“你想要干什么?”杰斯一开口,斯托维尔校长不由地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感到沟通是能够在他们两人之间进行的。

因此,斯托维尔校长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你把那些小孩当人质,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极大的惊吓,这将阻碍他们的一生。

因此你必须把他们放了,恐吓和损害他们差不多上错误的。

再说,你并不需要他们,是吧?你现在有我,我们能够共同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面对如此正气凛然舍己为人的人,杰斯禁不住怔了一下,他斜睨了一眼地板上的一个女孩,问:“你们确实可怕吗?”那女孩点了点头。

杰斯像微微动了恻隐之心。

他朝门口摆了摆头,对地板上的学生说:“你们能够走了!”启发:1.安定情绪。

这种突发事件的制造者,大多情绪都不正常,或兴奋、或紧张、或烦躁,要想成功说服,稳固情绪是第一步。

2.摆正身份。

校长以长者的身份显现明显让劫持者减少了敌意,增加了信任。

3.条件合适。

以自己换学生是一个能让劫持者同意的最恰当的条件。

学生们专门快离开了教室,杰斯的枪口紧紧地对准斯托维尔校长,这时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

现代文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附答案详细解析1944年8月,德国人占领了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德国少校XXX被XXX抓住,身上的枪也被抽走了。

XXX住在XXX家,对他们一家并不友好。

XXX告诉XXX,巴黎已经起义,他需要被押送到战俘营里。

XXX被押走时,邻居XXX向他吐口水,XXX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液,然后傲慢地说:“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XXX愤怒了,想要揍他,但被XXX阻止了。

XXX被关进了战俘营,但城市很快又被德军重新占领。

XXX和其他俘虏被解救,他们指认了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这些人被当众杀死。

XXX也指认了XXX,但他却放过了XXX。

XXX最终让其他人抓住了XXX,XXX被枪杀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和梳理能力。

主人公XXX的经历是文章的主线,可以简述为:他作为一个俘虏,一直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理性的行为,并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队友,最终为了维护尊严和风度而选择了牺牲。

简要梳理这些情节即可。

原文】XXX是一名法国军官,他被德国军队俘虏。

在战俘营里,他结识了一名德国军官XXX,XXX是个虚伪、卑劣的人,他总是表现得比XXX更高贵,更有风度。

在营里,XXX的风度和尊严不但得到了同胞的尊重,也得到了敌人的尊重。

XXX的尊严体现在他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上,他的风度则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和维护上。

在一次越狱行动中,XXX和另外两个战俘成功逃脱,但他们又被一名德国兵士追上。

在这个危急时刻,XXX选择了放弃逃跑,而是留下来保护另外两个战友。

这种高尚的品格使得他获得了敌人的尊重和感激。

XXX最终被揭发了自己的罪行,他的虚伪和卑劣暴露无遗。

而XXX的高尚品格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修改】XXX是一名法国军官,被德国军队俘虏。

在战俘营里,他结识了德国军官XXX。

XXX表现得比XXX更高贵、更有风度,但其实却是虚伪、卑劣的人。

在营里,XXX的风度和尊严不但得到同胞的尊重,也得到敌人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枪口下的人格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20分)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
正是贝尔蒂。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⑫贝尔蒂得救了。

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⑰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⑱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⑲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⑳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21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思路呈现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分)
【思路】
(1)小说中讲述了那几件事情?
答:
(2)这些事情是围绕贝尔蒂展开的吗?
答:
(3)请以贝尔蒂为主语,分别为这几个故事拟写小标题。

答:
【点拨】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围绕贝尔蒂”“情节”。

注意要以贝尔蒂为主语组织答案。

【答题】
答:
答案贝尔蒂俘敌(开端)——护俘(发展)——被俘(发展)——脱险(高潮)——赴死(结局)。

品一品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多点训练
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4分)
答:
答案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

(2)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2.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1)对比。

(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3.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4分)
答:
答案(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

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4.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分)
答:
答案(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2)贝尔蒂应该救迈尔。

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