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乌丹四中初一下中国历史教学流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求知)

你知道“金榜题名”、“状元”等是什么意思吗?它是什么时代的事情?

一、明确目标:(掌握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完善

二、预习指南

(一)学法指导

1、阅读法(一看、二找、三整理、四记忆)

2、对比法(对比科举制前后选官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储备知识: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三)成果展示:(完成预习内容后,组内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让同组进行评价,解决问题并生成问题。)

三、合作探究(以组为单位,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

四、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2.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3.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4.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5.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6.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列举

1、列举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隋唐帝王

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科目很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3、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唐朝是如何健全科举制度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