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相关指标及监控目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90%;门诊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30%;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按医院制定的科级检测指标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安全(不良)事件报告≥10件/年/百张床
每月总结分析,出现事件时随时总
结分析及整改
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1.每季度总结分析
2.其他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记录详见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本
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压疮发生率为0(高危备案者除外)
压疮发生率为0(高危备案者除外)
医疗护理环节小缺陷
监测的内容主要是护理三查七对发现
并及时纠正的错误,未在患者身上发生,未造成损害危害的小缺陷
病案质量管理
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病案质量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要求每月、每季有小组活动记录和总结分析,具体详见专项管理记录本
有效控制术后感染、手术并发症及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手术科室需要监控这三项指标,每月进行质控活动,每季度总结分析
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
非计划再手术率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
有重点疾病重点手术的科室需要每季度对该两项监测内容进行监控和分析
1.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指标(详见三甲评审细则第七章p230-241)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2、跌倒发生率;
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5、24/48小时重返ICU率;
6、手术患者重点并发症(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11、传染病报告率100%;
12、甲级病历90%;
1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符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6、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85%;
17、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指标
科室数据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指标
科室数据
1、月门诊人次;
2、出院人次;
3、平均住院床日;
4、药品比例;
5、床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率95%;
6、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7、处方合格率达95%;
8、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9、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
10、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第一篇: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三甲评审一一医院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相关管理目标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直对无误。
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
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9Mh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监测手术后并发症及感染例数,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9.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10.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1.实行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
二、相关评价指标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N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0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4.CT检都日性率之70%。
5.MRI检直阳性率270%.6.大型X光机检都日性率≥70%β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280%。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处方合格率达95%;2、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3、传染病报告率100%;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5、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6、跌倒发生率;7、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8、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率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24/48小时重返ICU率;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95%;6、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7、处方合格率达95%;8、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9、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10、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1、传染病报告率100%;12、甲级病历90%;1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符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16、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85%;17、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5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

5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消化内科作为医学科室之一,是负责诊断、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室。
因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因此对于消化内科领域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的重点监测指标:1.非手术疾病的确诊准确率:消化内科常见的非手术疾病包括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
确诊准确率能够反映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判断能力,通过对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医疗记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来监测医生在诊断非手术疾病时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2.手术病例的手术安全:消化内科的手术病例主要包括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手术。
手术的安全性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等。
通过监测和统计手术安全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手术中的问题,确保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命安全。
3.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例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满意度的调查评估,可以了解患者就医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怀,同时也可以获取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医疗质量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4.消化内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医疗错误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大敌,因此对消化内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进行监测是必要的。
监测指标包括医疗错误的类型、发生率以及错误发生后的处理情况等等。
通过对医疗错误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减少患者的伤害和医疗事件的发生。
5.患者随访和复诊率:患者的随访和复诊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监测患者随访和复诊率,可以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的重点监测指标包括非手术疾病的确诊准确率、手术病例的手术安全、患者满意度、医疗错误发生率和处理情况以及患者随访和复诊率等等。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四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强化科室质量意识,根据____部《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要求科室认真____学习并严格落实。
一、临床科室综合质量与安全指标量化体系监测指标由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急诊质量等部分组成,由临床住院科室、手术科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参与。
(一)临床住院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1、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逐年上升2、住院重点疾病的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3、两周或一个月内再住院同比下降或合理4、非预期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5、患者安全类指标(1)手术安全核查率____%(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3)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____%。
6、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患者满意度上升7、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全院药占比≤____%,各科药比不超过医院定标(2)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____%(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____%8、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____%(2)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____%(二)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逐年上升2、住院重点手术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3、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4、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5、手术后感染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6、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时间控制在术前____分钟至____小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7、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三)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之比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之比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____分钟。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医疗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介绍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人满意度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对满意程度。
包括对医生、护士、检验、药房等各个环节的评价,用来评估医院门诊质量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
2.住院病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对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的评估指标。
通过统计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以监控医院的医疗质量。
3.康复率康复率是指患者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康复的比例。
通过追踪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了解医院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疗效,以及医院的康复治疗质量。
4.手术并发症率手术并发症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通过统计手术中并发症的数量和手术的总数,计算出手术并发症率,用来评估医院的手术技术和训练质量。
5.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是指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造成影响。
通过监控抗生素的使用率,可以评估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和质量。
1.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率是指医院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比例。
医疗事故包括手术事故、药物事故、输血事故等。
通过统计每年医疗事故的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医疗事故率,用来评估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2.用药安全指标用药安全指标是评估医院用药安全的重要指标,包括药物误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通过监控用药安全指标,可以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预防药物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包括手术操作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
通过评估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可以提高手术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预防手术事故和医疗器械不当使用导致的安全问题。
科室质量与控制指标

科室质量与控制指标科室质量与控制指标一、引言科室质量与控制指标是衡量科室运作效果及质量的重要工具。
本文档旨在制定科室质量与控制指标,以确保科室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质的医疗质量。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各个方面的指标,并提供了相关的衡量方法。
二、患者满意度指标⒈患者满意度调查指标●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以衡量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医生、护士、病房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
●分析调查结果,及时改进和优化科室服务。
⒉患者投诉率指标●统计和分析患者投诉情况,包括投诉类型、投诉次数等。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患者投诉率。
⒊患者安全指标●监测并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如病房感染、病人跌倒等。
●设立科室安全委员会,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培训。
三、医疗质量指标⒈临床治疗指标●病例增加率指标:比较每年新病例的增加率,以评估病患数量的变化趋势。
●门诊就诊率指标:统计门诊就诊人次,以评估科室的工作量和服务可及性。
●手术成功率指标:评估手术的成功率,如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
⒉医疗资源利用指标●药品利用率指标:评估科室内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检查检验项目利用率指标:评估科室内检查检验项目的利用率和合理性。
⒊医疗安全指标●无菌操作指标:评估科室的无菌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医疗过错率指标:统计医疗过错的发生次数,评估科室的医疗安全水平。
四、质量管理指标⒈过程控制指标●治疗流程合规率指标:评估科室的治疗流程是否符合标准。
●不良事件报告率指标:评估科室内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和处理情况。
⒉效果评价指标●治愈率和好转率指标:评估科室内患者的治愈和好转情况。
●住院平均床日指标:评估患者在科室的平均住院时间。
附件:⒈患者满意度调查表⒉投诉记录表⒊安全巡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不良事件: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安全产生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
⒉无菌操作:指医院内手术室、产科手术室等进行的无菌操作过程。
⒊治疗流程合规率:指医疗机构在进行治疗流程时的合规性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处方合格率达95%;
2、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3、传染病报告率100%;
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5、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6、跌倒发生率;
7、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8、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月门诊人次;
2、出院人次;
3、平均住院床日;
4、药品比例;
5、床位使用率;
6、处方合格率达95%;
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10、传染病报告率100%;
11、甲级病历率90%;
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压疮发生率;
2、跌倒发生率;
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5、24/48小时重返ICU率;
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月门诊人次;
2、出院人次;
3、平均住院床日;
4、药品比例;
5、床位使用率95%;
6、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7、处方合格率达95%;
8、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9、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
10、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11、传染病报告率100%;
12、甲级病历90%;
1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符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6、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85%;
17、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压疮发生率;
2、跌倒发生率;
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5、24/48小时重返ICU率;
6、手术患者重点并发症(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
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7、胸腔镜诊疗再开胸发生率;
8、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9、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
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五年累计的麻醉死亡率≤0.02%;
2、月门诊人次;
3、处方合格率达95%;
4、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5、甲级病例90%,(无丙级病历),缺麻醉记录单属丙级病历;
6、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7、24/48小时重返ICU率;
8、对全麻、硬膜外和腰麻、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腰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真实
统计,其发生率逐年下降;
9、对麻醉失败率有真实统计,失败率应逐年下降;
10、病人对麻醉的满意率有真实统计,满意率应逐年提高;
11、对危重疑难麻醉所占有分数有真实统计;
1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90%,血袋回收率100%;
2、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三甲医院VI S≤120);
3、血液学室间质评;
4、免疫室间质评;
5、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