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鉴赏
美学与审美探索美学理论与艺术鉴赏技巧

提升个人审美水平途径
01
02
03
04
多接触艺术作品
多欣赏优秀的绘画、音乐、文 学作品等,提高艺术素养和审
美能力。
学习审美知识
了解基本的艺术理论和审美原 则,掌握科学的审美方法。
培养审美情趣
注重个人审美情趣的培养,形 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品味。
反思与评价
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评价 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调整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审美观念的多元化
未来社会,审美观念将更加多 元化和包容性,人们将更加尊 重和理解不同的审美选择和标 准。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与 艺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审美发 展的重要趋势,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等技术将为艺术创作和 欣赏提供新的可能性。
回归真实与自然的审美追 求
在经历了网络时代和商业化对 审美的冲击后,未来人们可能 会更加追求真实和自然的审美 体验,摒弃过度修饰和虚假呈 现。
徐冰
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以其独特的文字艺术和装置作品,探讨了语言、 文化和身份等议题。他的作品常常具有多种解读方式,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05 审美教育与培养 策略
审美教育意义和目标设定
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个体 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 审美评价能力。
塑造审美情趣
多元文化与艺术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欣赏那些融合多元文化的艺术作品,理解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艺术审美和表达方式。
04 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读
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分析
文森特·梵高
《星夜》、《向日葵》、《麦田里的 乌鸦》等作品,以其独特的画风和色 彩运用,展现了梵高对自然与生命的 热爱和追求。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二、美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美和人的审美意识的学科三、美学是一门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第二节学习美学的意义和作用一、美学是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二、美学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要素三、学习美学有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四、美学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武器第二章美的产生及分类重点:1、掌握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涵、特征。
了解社会美在生活领域中的表现。
2、正确理解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关系,理解艺术中的“化丑为美”的原则。
难点:艺术美的欣赏中的难点---意蕴、意境和典型第一节美的产生一、美的产生1、从“羊大为美“说起美的产生1)字源学的角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羊大为美”2)“大,人也”(同上),“羊人为美”2、从石器造型的演变看美的产生1)旧石器时期a 北京周口店猿人,旧石器早期打制石器:粗糙,没有定型,一器多用,外形和天然石块差别不大。
但标志脱离了动物。
b 丁村人中期石器分类:砍砸器、球状器等,锐利、坚实,均衡对称。
c 山顶洞人,晚期,石器造型的突破:一是钻空和磨制技术,代表为骨针;一是装饰品的出现,有石珠、兽牙、贝壳等2)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的发展,由刃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还有割锯的技术;玉铲的出现。
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1)造型a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如马家窑尖底瓶;大汶口的兽形器b 较自觉地用形式美的法则如半山类型瓮图案的对称、变化、重复交错;图案部位的选择:俯视、平视2)图案a 直接反映自然的形象如仰韶鹭鱼石斧纹彩陶;马家窑蛙纹彩陶b 几何图形的纹饰彩陶中的几何纹也可看作是从动物、植物,以及编织中异化出来的纹样。
如菱形对角形图案是鱼头的变化,黑白相间菱形十字纹,对向三角燕尾纹是鱼身的变化等。
几何形纹还有倾倒的三角形组合,曲折纹,个字形纹,梯形锯齿形纹,圆点纹或点、线等极为单纯的几何形象。
艺术美学与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

艺术美学与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艺术美学与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社会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艺术美学的内涵、艺术品鉴赏的内涵以及二者的文化底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美学的内涵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它是哲学与艺术交叉的产物。
艺术美学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艺术美的本质:艺术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审美创造,将生活中的美提炼、抽象和升华而成的。
艺术美具有独立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2.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等特征。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础,情感性是艺术美的灵魂,思想性是艺术美的核心,审美性是艺术美的价值所在。
3.艺术美的规律:艺术美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等规律。
艺术美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同时又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规律。
二、艺术品鉴赏的内涵艺术品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品的审美评价、审美体验和审美欣赏等活动。
艺术品鉴赏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艺术品鉴赏的审美评价:鉴赏者对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包括形式美、内容美和创意美等方面。
审美评价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2.艺术品鉴赏的审美体验:鉴赏者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心灵震撼和思维启迪等体验。
审美体验使鉴赏者得以融入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领略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3.艺术品鉴赏的审美欣赏:鉴赏者对艺术品的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要求鉴赏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
审美欣赏使鉴赏者能够发现艺术品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艺术美学与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是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美学对艺术品鉴赏的指导作用:艺术美学为鉴赏者提供了评判艺术品的标准和原则,使鉴赏者能够有针对性地欣赏和评价艺术品。
艺术鉴赏的五个过程

艺术鉴赏的五个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种文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以及各种艺术作品,更有效地欣赏艺术精髓。
我们通常将艺术鉴赏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它们是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赏析。
首先是观察阶段,也叫对象阶段,通常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了解被观察的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品形式、色彩、勾勒、形象等。
其次是描述阶段,通常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把作品的背景、风格、技法分析描述出来。
第三个阶段是分析阶段,也就是将作品的特点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揭示作品造型、色调、结构特征及主要意义。
第四个阶段是推理阶段,可以通过分析与归纳整理,把作品中表达的各种理念综合推理出来,看出作者具体の表达意图。
最后是赏析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评价阶段,通过以上研究,看出作品的魅力和特色,对它作出真正的评价。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艺术鉴赏的五个过程主要是描述、分析、推理、赏析等,其中各个阶段环环相扣,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艺术鉴赏的五个过程,不断深入和实践,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
从接受美学论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 教 探
索
2 0 1 3年第 6期
力的培养 从接受美学论大学生艺术鉴 赏能
过程 . 就是 艺术接 受 。 解 读 艺 术 作 品之 前 必 须 要 有 一 定 的 能 力 ,要 有 各 方 面 的
目前 我 国高等 院校 都 在大 力提 倡大 学 生 的素质 教 育 , 开
设 的艺 术 课 程 门类 多 达 数 十 门 , 其 内容涉 及音乐 、 美术 、 戏剧、
情景 交融 、 虚 实相生 、 讲究 言外之 意 、 味外 之 旨的传达 , 讲 究 以
最少 的文 字表达最 多 的意味 , 删繁就 简三秋 树 , 标新 立异 二月
花 等等 。只有这样 , 你 才能 对艺术作 品其 内在 的人 、 事、 物、 景
及思 想 、 感情 、 哲 理 等 内容 美 与 语 言 、 结构 等形式美 进行 感知 、 理解 、 评析, 也 即审美 。 所以. 必须 构建 审美心理 结构 。 接受美 学 的“ 期待 视野 ” 就 是 由此而 发 的。 认知 心理结 构 、 审 美 心 理 结 构 所 构 成 的框 架 完
、
艺 术 鉴 赏 的 内涵 和 功 能
艺 术鉴 赏是 人们 以艺术 形象 为对 象 的一种 审美 活动 , 是 人 类精神 生活 的重要 内容 , 是 实现美育 社会 功能 的重要 环节 , 也 是 一 种 通 过 艺 术 形 象 去 认 识 客 观 世 界 的 思 维 活 动 。 艺 术 鉴 赏 不 同于 一般 意义 上 的欣 赏 , 是“ 人 们对 艺术 形 象感 知 、 理 解 和 评 判 的 过 程 。 人 们 在 鉴 赏 中 的 思 维 活 动 和 感 情 活 动 一 般 都 从 艺 术 形 象 的具 体 感 受 出发 ,实 现 由感 性 阶 段 到 理 性 阶 段 的 飞 跃” 。 因此 , 鉴 赏 本 身 便 是 一 种 审 美 的再 创 造 。 艺 术 教 育 是 高 校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素 质 教 育 中 有 着 重要 的地位 与作用 。 开展 艺术鉴 赏课 教学 , 可 以 拓 展 学 生 的 发 散性 思维 能力 , 激发 学生对 美的爱 好与追 求 , 塑 造 学 生 健 全 的人格 与健 康的个 性 , 培养造 就有理 想 、 有道 德 、 有 文化 、 有 纪 律 的社 会主义 建设者 。 在 艺术 接 受 的 过 程 中 , 审 美 主 体 从 中 获
美学鉴赏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Aesthetie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第一课 课件美学与艺术鉴赏

绪论:美学与艺术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二节:艺术的鉴赏第三节:美学的高蹈与艺术的品鉴第四节:课程的基本任务与学习方法小结思考题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美学的研究对象要了解美学的研究对象,就要对美学的学科属性,对历史上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对审美、审美现象、审美关系、以及艺术等问题,有所了解。
(一)美学的学科属性三大科学研究对象迥然不同:(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观点一:美学研究对象是“美”该观点始于柏拉图。
古典美学认为美和“美的东西”不同,美具有本体性,据此认为应当以美为对象,探讨美的本质规律。
观点二: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即艺术哲学。
该观点始于普罗提诺,以黑格尔为代表,他在《美学》中认为艺术可以体现美,而且美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并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
观点三: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或“审美经验”近代美学由思考美转向考察审美经验,鲍姆嘉登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康德把审美定义为情感领域领域,属于鉴赏判断,里普斯的移情理论等,都将美感作为美学的核心问题。
这三种观点中,“美”偏向于审美对象的抽象属性;“艺术”偏向于人为的创作,而“美感”偏向于人的主观情感,都有一定倾向和不足。
因此,对“美学研究什么”这个基本问题,需要有更加科学的看法。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是什么”将美学研究引入歧路。
2、“审美”是美学研究新的核心范畴。
所谓“审美”?就是有“审”有“美”,“审”作为动词表明有主体存在,也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
3、审美与审美对象审美体现了主体人与客体物的统一,所以,审美是属人特殊活动。
审美对象有哪些?4.审美关系(1)人与社会包括多种关系,例如伦理、政治、经济、审美关系等,审美是其中的一种关系。
(2)审美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区别一、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
区别二、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区别三、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
区别四、审美关系是一种对现实的情感关系。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2)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明代画家文征明曾说:“古画如人之生者,可以养志,可以养气。
”这是一种对审美的感悟,它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也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珍视,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写出了千篇一律的山水画。
如王希孟画出了长江三峡、富春江的壮丽;张择端描绘了杭州西湖、金陵虎跑等景致;范宽创作了大江东去、万里长城等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征明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也能文与画并茂。
他不仅开创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更以其独创画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气韵生动、别开生面的经典代表。
因此在他画作的艺术风格上就有一种文人画之风:既能体现传统风范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情的积极探索,又能体现其在特定环境下特有的表现能力。
而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由盛转衰;文征明又将这种风格进行了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成为绘画史上一大特点。
一、文征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一带风景。
此画是文征明晚年创作的一幅杰作,是传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此画构图奇特,从山势而来,一路平缓地进入山峰之中,再向高处逐渐展开并延伸。
山石以墨色铺就,层次分明,有主次,层次分明。
山峰上有树木遮挡,形成大片空旷的画面;远山的山峦则被墨色所笼罩。
在山间耸立着一个平台上有一亭子。
亭子、楼阁掩映其中。
一处山石之上坐着两个老者,在饮酒,正闭目养神。
一幅山水图表现出文人墨客闲适淡然之态,仿佛画中人就在其中。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杭州境内的群山风貌。
山上奇峰耸立,林间时隐时现的溪流在山坡间穿行而过。
山谷之上有亭子和人家住宅。
这幅画以墨色为主调,以水墨为主。
有山石造型精致细致;山石之下有水榭与房屋。
山石中用墨色勾出层层叠叠之势;山石间留有一定的空白;屋宇楼阁显得精致而厚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艺术鉴赏作业-“自然”美
1501034145 钟健
这是我在早晨五点时拍下的学校景色,天空刚泛白,散漫的云朵下是刚醒而睡眼朦胧的中北大学,点点灯光见证着人们通宵达旦的年华。
刚看到此景时,我的心中不免被震撼到,早起学习而睡眼惺忪,不由得驻足记录下这一美景,又一天的紧张学习,仿佛压力却不觉得那么沉重。
在这广阔的天空,仿佛世界正在苏醒,天空中金光、鱼肚白、夜蓝渐变着,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昨天已经过去,这场景不由得给努力学习的学子们一丝慰藉。
同时,有云彩妆点的天空,又以它的广阔包容着我们,也许在天空下感受自身的渺小,便会觉得过往云烟也不算什么,却更加坚定了我们简单而平凡的生命之旅。
而当若干天后学习了老师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后,便更加有所感悟。
美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许在忙碌中内心偶然的片刻宁静,我们就会注意到周边的美,这是便会有了如同心沐浴着的享受。
这又不同于如《蒙娜丽莎》那样的巧夺天工之画,不同于《掷铁饼者》那般文明象征的雕塑,它是大自然在我们眼前的主观体现,即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
主要分为原始自然美和人工改造美,它们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学校是学习之地,但也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校园中那些规划者用心过的美景。
这种对自然的感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从中得到心灵的休憩,另一方面也能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应当的崇敬与保护意识。
又想起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所说,“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这何妨不是在告诉我们美的客观
存在和我们的容易忽略它的主观臆断呢,与此同时又可以联想到生活态度中去,当我们在“美景”之中时,是时常会因为自己的境遇,欲念而影响自己欣赏美的体验,比如说在我们为了某次艰难的考核咬紧牙关,被逼地催生出放弃的念头时,是不是忘记了现在的努力其实也是美好风景,而被自身的负面影响了呢。
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点,也只有在峰顶俯瞰众山小时才会回望感悟到沿途其实风景很美吧。
这便是我在重新看到曾经拍的照片时,多出来的感悟,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一般深奥而又贴近我们的学科,而在我看来,它与我们的心理也紧密相关,发现美,并感悟,甚至能得到如上述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人生大道上有所裨益。
(附:前几日拍到的阴阳天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