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一词源于英文“appreciation”,意指欣赏、赏识、领略。
然而,艺术欣赏不仅仅是对某一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等)的赏识,更在于观众在内心深处对感受的肯定与思考的深化。
换句话说,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家创造出的作品,是一个搭建在空间与时间轮廓上的艺术构建物,而观众通过欣赏,对作品进行文化性、历史性、人性的解读,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世界。
在此意义下,艺术欣赏既是观众关于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消化,更是观众通过艺术作品来认知、感知和创造自己与人、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常常根据经验来判断作品是好或不好的观众,其实没有拥有更深入的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不仅仅是感性的领会作品,还要进一步通过理性的思考,从而发现作品的精髓与艺术价值。
在观赏中收获艺术思想、审美情感、历史文化和艺术技巧,用智慧去领略、感受,才能看到更多美的内涵和美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艺术欣赏者需要通过具体、细致的观察,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并自己消化吸收,加以赏析和评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理性、明晰的思考方式,去发现并欣赏不同艺术风格和时代的精华。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境界、艺术兴趣,更让人们对艺术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除此之外,艺术欣赏还能够为人们传递价值观和思想情感,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
在这个赛博时代,我们通常的感官和认知途径,越来越被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覆盖和占领,人倾向于接受短小、一言不发的信息。
艺术欣赏的理念与实践,弥补了这一缺陷,让人们通过艺术来发现最深层的自我、最丰富的人生和思想,成为文化之窗和心灵之庙。
总之,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观众把自己与作品紧密相连的过程,也是人们强调思维深度、精神丰富、审美兴趣的重要体现。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艺术欣赏的方式,去探索艺术的神秘和多彩之处,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作者:皇甫利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欣赏艺术作品是欣赏者个人欣赏能力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能力相呼应的再创造活动。
关键词:艺术欣赏;再创造中图分类号:J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39-01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欣赏者也就是观众服务的,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作为观众在进行艺术欣赏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认识活动。
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艺术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
欣赏者的认识是以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为出发点的,但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以抽象概念出现,只能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因此,欣赏者的认识活动直接受艺术形象的特征所制约。
这种制约表现在:艺术形象唤起欣赏者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并规定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进而向欣赏者展示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艺术家思想感情,使欣赏者受到教育。
但是,欣赏者欣赏艺术活动,绝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始终活跃着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活动。
它是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动。
欣赏者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
“再创造”是一种在感受基础上的想象活动和体验活动。
欣赏者作为社会上特定群体的成员,他在进行艺术欣赏之前,对社会生活特定阶级的成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趣味喜好、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所有这些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都起一定的作用。
因此,基于想象和体验的“再创造”,一方面受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制约。
作品的艺术形象为欣赏者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诱导,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影响着欣赏者怎样想象、怎样体验,以及怎样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活动。
这就是说,作品的艺术形象本来具有客观规定性,但是,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差异,呈现在不同欣赏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往往是各不相同。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指观赏者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来获得审美享受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观赏者会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感受,从而产生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艺术
欣赏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作品,更是一种主动地参与作品的再创造过程。
通过对作品的再
创造,观赏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
艺术享受。
艺术欣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过程。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观赏者能够
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欣赏能够帮助观赏者培
养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激发观赏者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提高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艺术欣赏还能够丰富观赏者的情感和思想,促进观赏者的个性和精神的成长。
通过对
作品的再创造,观赏者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艺术教育。
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观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受到自身的文化背景、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影响。
不同的观赏者对同一件作品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多元化的欣赏体验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和多样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观赏者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为作品注入了不同的生
命力和活力。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是指个体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从中获得愉悦和启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参与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媒介,同时也成为了个体自身创造能力的激发源。
艺术欣赏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单纯感性认识,更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作品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通过表现形式和意义传递方式,反映出艺术家对生命和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然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解读却可以截然不同,正是由于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生命观的不同,使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个体化的差异。
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个体化的再创造。
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通过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析,从而逐渐发掘作品的内涵并为自己的心境所吸收。
这种过程包括对表象层面的感知,以及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和想象等精神元素。
正是这些精神元素和情感的交流和吸收,形成了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独特的理解和认知。
另外,艺术欣赏的过程也可以激发个体的思考和自身创造能力。
当个体对艺术作品进行冥思苦想,进行推理和演绎,进而为作品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就会使得作品在观者内部发生进一步的转化和再创造,因此产生了许多很棒的艺术创作。
总之,艺术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与艺术家和作品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与自身内心交流,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作品是一种语言,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并不是在作品之外而是在作品内部蕴含着。
因此,艺术欣赏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和灵魂上的满足,而且能够让我们通过创造和领悟的方式,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过程。
它并不是简单地观看、倾听、阅读或体验艺术作品,而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
通过艺术欣赏,观众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欣赏既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这
篇文章将从艺术欣赏的定义、艺术欣赏的重要性、艺术欣赏的过程和认识艺术欣赏的方法
四个方面来探讨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首先,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它的意义和价
值是由观众去发现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感受来解读和理解。
因此,
艺术欣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快感,更是对作品的思考、理解和感受。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观众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来发现作品中的美、价值和意义,同
时也会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艺术欣赏对于观众和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观众来说,艺术欣赏可
以帮助他们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和实现心灵上
的愉悦。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欣赏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观众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创
作出观众喜爱的作品,并且可以为其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机会。
最后,认识艺术欣赏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艺术欣赏需要观众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思
维能力,例如了解艺术作品的语言和形式,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会运用自己
的经验和想法来理解艺术作品。
同时,观众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和自由的心态,不会受到
传统观念和主流思想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艺术鉴赏

2、
合理的“再创造”基于限定 范围内。
所谓“再创造”一方面是指鉴赏者对艺术作品本身意义的 超越,另一方面,再创造毕竟只是第二次创造,需要建立在一 定的基础上,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就只是意味“误读” 作品从而丧失艺术鉴赏活动的意义。
3、
再创造跟鉴赏主体的文化、艺 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鉴赏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越高,其审美再创造的力度就越 大;反之,就越小。所以,艺术鉴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 修养,才能真正获得再创造的乐趣。
2、艺术鉴赏是一 种再创造活动。
一、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艺术鉴赏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这 种认识既包含有对艺术作品本身的风 格、形式和技巧等等的认识与理解, 也包含有对主题及艺术作品底蕴的认 识和理解。但艺术鉴赏不是一般的认 识活动,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没有概念、范畴 去认识和理解现 实。而是通过感 性形式去领略作 品的情感。
1、艺术鉴赏的再 创造性首先是由 艺术作品的多义 性引起的。
感性
诗无达诂
作品是多义的,对作品的感受和理 解也就不尽相同,也就让艺术鉴赏有了 再创造的空间。
1、
鉴赏主体的差异性,也是引 起艺术鉴赏再创造性的原因 之一。
不同身份地位的鉴赏者眼中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可能会 大不相同。这就是鉴赏艺术作品时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如此,即使 同一鉴赏者在此一时和彼一时,对同一部艺术作品的感受也可能很 不相同。这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增长,甚至不同时刻 心情的好坏都有直接的关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 术鉴赏者也同时在这里获得了再创造的自由。
艺术鉴赏与同样带有审美认识性质 的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研究也有区别, 其区别也同样在于理性思维所起到的作 用。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一、单选题1.著名电影符号学家________在1977年出版了《想象的能指》,标志着电影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A.戈达尔B.让米特里C.库里肖夫D.克里斯蒂安•麦茨【答案】D【解析】随着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兴起,接受美学以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为理论基础,迅速在世界各国和许多艺术领域流传开来,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仅以影视艺术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影视美学研究日益转向观众,尤其是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论,使观众心理学特别是观众深层心理结构的研究日占上风,甚至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也在1977年出版了《想象的能指》这部著作,标志着电影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观点,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文心雕龙》B.《古画品录》C.《沧浪诗话》D.《诗品》【答案】A【解析】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来作为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正如南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闹秘事”是以下哪位作家的观点?()A.郭沫若B.茅盾C.钱钟书D.鲁迅【答案】D【解析】艺术欣赏中的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因而同一部艺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获得不同的感受。
鲁迅先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这是因为,在艺术欣赏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审美主客体关系.4.接受美学的诞生地在联邦德国的康士坦茨,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文艺理论家_______和________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答: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它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对艺术作品的主观解读和再诠释。
以下将从艺术鉴赏的含义和艺术鉴赏的规律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首先,艺术鉴赏的含义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意义解读。
它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要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和认识,还要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艺术鉴赏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活动,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其次,艺术鉴赏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审美经验是基础:观众在进行艺术鉴赏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感知和体验。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经验,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主体性是核心:艺术鉴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解读和诠释上,也体现在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上。
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来感知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
3. 再创造性是关键: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在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力和理解力,还需要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情感体验等因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
4. 多元性是特征:由于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不同的观众会对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是艺术基础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将从艺术鉴赏的概念入手,逐步阐明艺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收、接纳、扬弃。
2、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的反映、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
倘若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3、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沟通交流之中,受到艺术作品的诱发,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对艺术作品的想象系统地加以复现、填补、补充,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发挥,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4、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
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
5、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艺术作品又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并非绝对封闭,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也就是所谓“召唤结构”,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以重建;换言之,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只有通过欣赏者的鉴赏,才能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使之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