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彼此认识了,大家怎么称呼我?生(齐):王老师。
师:这节课有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
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是生活的有心人。
请大家凝神静听。
(生听录音)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鸟叫声、流水声。
师:生活的有心人!(竖大拇指夸赞)生:还有刮风的声音。
师:你很用心。
生:还有打雷的声音。
师:可见,同学们真的是生活的有心人啊。
你能模拟刚才那些声音吗?生:我能模拟鸟叫声,叽叽喳喳;还能模仿流水的声音,哗啦——哗啦——师:你模拟的真像!生:我能模仿打雷的声音,轰隆——师:真好!生:我听到的打雷声是咔嚓!师:你不仅听得仔细,模仿得也很像。
生:我能模仿刮风的声音,呼——呼——师:同学们模仿的真像。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声音有关,我们将继续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雄”字的写法,学生书空)二、走进文本,认识象声词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主人公雨来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本文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本文在用词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以下语句,能不能发现下列句子在用词上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读幻灯片出示的含有象声词的句子,感受句子的共同特点)师:你的发现是什么?生:我发现这些句子中都用上了象声词。
师:你知道的真多,对,是都用了象声词,语文中把模拟声音的词语叫做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师:你知道这些句子中哪些是象声词吗?生:扑通、嗡嗡嗡嗡、哗啦哗啦。
生:吧嗒吧嗒也是象声词。
师:对。
生:嘟嘟囔囔、咕咚咕咚也是象声词。
师:大家找得很准确。
知道这些象声词是模拟什么声音的吗?生:“扑通”模拟的是小英雄雨来跳水的声音。
“嗡嗡嗡嗡”“哗啦哗啦”分别模拟的是孩子们在夜校里老师到来之前交头接耳的声音及翻书的声音。
生:“吧嗒吧嗒”是爸爸抽烟的声音。
师:你能模拟这种声音吗?生:吧嗒吧嗒……师:哈,这烟抽得可真香啊!生:“嘟嘟囔囔”是模拟雨来说话的声音,“咕咚咕咚”是人跑步的声音。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实录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实录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交流,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四、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气概的?并写写批注。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直奔“英雄”。
片段1:师:昨天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
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雨来的英雄气概来的,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做批注,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你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验想象雨来承受的痛苦。
交流: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子眼睛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师:害怕什么呢?生:他怕鬼子真的挖小孩子眼睛的!师: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生:很害怕,都要哭出来了!师: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学生朗读(比刚才有了明显进步)。
师:,刚才你抓住雨来的心理活动来谈,很好!(随即板书:心理)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片段二:生:(读句子)“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从这体会到雨来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李大叔的秘密。
假如是我早已经受不了。
师:你是从雨来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真好!你想此时的雨来被打得怎样呢?生:鼻青脸肿。
生:遍体鳞伤。
生:鲜血直流。
生:他被打得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师: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生(齐):咬着牙,说:‘没看见!’师:你们听老师读这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老师读‘没看见!’,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生:不行,雨来都被打得这样了,老师好像读得很轻松!生:雨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不能读得这么大声。
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

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1.亲情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齐读课题二、再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三、斟词酌句。
四、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注意: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
边读边动笔。
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时间为六分钟。
师:时间到。
大家想想,像这样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容易吗?全体生:不容易。
师:我们可以边看边按章节来分主要内容再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师:这个方法不错,我们用加法把它概括出来。
(问生1)你同意吗?同意。
好的,咱们试着概括一下。
第一部分写了什么、游泳技术高。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小短语其实是老师帮助大家概括的什么?生:小标题师:其实主要内榕、小标题不一定就是这几句话。
也可以是关键的一两个词。
比如说:游泳本领高,我就能概括成两个字──游泳。
再比如说:智斗鬼子,我们可以概括成──智斗。
当然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
比如说用文中的?生:句子师:有了这几个章节的关键词,再让你把它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吗?生:不难师:文章有几部分构成?分别写了什么?根据故事内容,根据序号,可以分为六部分,比较长。
1.游泳本领高2.上夜校念书3.掩护李大叔4.勇斗鬼子5.宁死不屈6机智逃生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

14.《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细细品读,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体会课文写景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背诵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以上第2、3点。
难点:以上第3点。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
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
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生:我的眼前出现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
生:我想起冀中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
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
他和我们熟悉的孙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
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齐读)小英雄雨来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
生:(再读)小英雄雨来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
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
(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师:学习时间到了。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细细品读,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体会课文写景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并背诵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以上第2、3点。
难点:以上第3点。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我们的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了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
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
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生: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
生:我想起了使鬼子闻风丧胆的冀中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
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
他和我们熟悉的孙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
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齐读)小英雄雨来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
生:(再读)小英雄雨来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
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
(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师:学习时间到了。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实录

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实录四下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二、教学目标:1.重点品读交流课文第四部分“智勇斗鬼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
2.朗读感悟,抓住重点段落,体会动作和细节描写,学习雨来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阅读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抓住重点段落,体会动作和细节描写,学习雨来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说说每个图片的小标题。
1、师:我们借助图片来回顾一下课文的内容,谁能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图片的内容?生:上夜校读书,游泳本领高,机智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智勇斗鬼子,以为雨来牺牲了。
(评价: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真了不起!列小标题是我们学习长课文的重要方法,相信你们都掌握这个方法了)2、尝试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能用串联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生:师:55个自然段,3000多个字的长文章我们用串联小标题的方式就把内容浓缩成了一小段。
这个方法好不好?(二)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齐读课题:《小英雄雨来》,在这六个小故事中,哪个小故事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呢?生:智勇斗鬼子1、快速浏览第四部分“智勇斗鬼子”,(1)找出相关语句:雨来一共说了几次“没看见"?师:那就让我们走进智勇斗鬼子的故事,去体会雨来的英雄气概吧。
《小英雄雨来》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小英雄雨来》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一、复课文主要内容。
二、直奔“英雄”。
片段1:师:昨天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
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雨来的英雄气概来的,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做批注,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你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验想象雨来承受的痛苦。
交流: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
XXX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子眼睛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师:害怕什么呢?生:他怕鬼子真的挖小孩子眼睛的!师: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生:很害怕,都要哭出来了!师: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学生朗诵(比刚才有了明明前进)。
师:,刚才你抓住雨来的心理举动来谈,很好!(立即板书:心理)谁再来谈谈本人的感触感染?片段二:生:(读句子)“鬼子打得累了,XXX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从这体会到XXX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XXX的秘密。
假如是我早已经受不了。
师:你是从雨来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并且还联系本人的感触感染来谈,真好!你想此时的雨来被打得怎样呢?生:鼻青脸肿。
生:遍体鳞伤。
生:鲜血直流。
生:他被打得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师: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生(齐):咬着牙,说:‘没看见!’师:你们听老师读这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老师读‘没看见!’,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生:不行,XXX都被打得这样了,老师好像读得很轻松!生:雨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不能读得这么大声。
师:那你来试试!生:“鬼子打得累了,XXX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读得声情并貌)齐读。
师:我们从雨来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感受到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4小英雄雨来_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4小英雄雨来_人教版新课标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
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
(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师:学习时间到了。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教师板书:英勇对敌)师:你讲得真好!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
我认为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你读书真仔细!(教师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一说呢?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
师:说得太好了!生: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
生: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
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青州市弥河镇家小学
许洪涛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青州市弥河镇家小学许洪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课文主要容。
2、细细品读,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体会课文写景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并背诵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上第2、3点。
2、难点:以上第3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我们的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
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了位于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
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
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生: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
生:我想起了使鬼子闻风丧胆的冀中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
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
他和我们熟悉的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
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
生:(再读)小英雄雨来。
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
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
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
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一、专心致志;二、边读边思考;三、做点记号。
(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
师:学习时间到了。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教师板书:英勇对敌)
师:你讲得真好!
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
我认为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你读书真仔细!(教师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一说呢?
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他为了掩护交通员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
师:说得太好了!
生: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
生: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
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
好吗?
(学生自由品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师: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呢?
生: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就选其中的一处来说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来)“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搬会原地。
”雨来原本可以脱身的,但他为了掩护大叔,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遇险,落入鬼子的魔爪。
生: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这一处容来看,充分说明了雨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
这个“!”也反映了雨来当时回答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
师:你真会读书!
生:反映雨来机智的情节还有好多处。
如当鬼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人跑进来时,他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生:当敌人拿糖和金戒子利诱雨来时,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糖和金戒子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
可是雨来具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为这些所动。
生:雨来的勇敢、坚强令人敬佩。
雨来被鬼子毒打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些描写都反映了雨来有着顽强的意志。
生: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一段不仅说明雨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顽强的意志,而且还说明了雨来之所以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雨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现字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样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做出掩护大叔的举动;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给了雨来
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
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面对鬼子的哄骗、威吓甚至屠刀,他始终不说出交通员的藏身之处。
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下面让我们怀者无比敬仰的心情一齐读好这段话。
生:(齐读)“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没看见!”(大屏幕出现这段话)
师:从同学们朗读时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被这篇课文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打动,是啊,这确实是篇好文章。
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学生自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感人,情节更精彩,作者三次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
师:哪三次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好吗?
生:第一处是在第一自然段。
“河边有一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色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第二处写在雨来“牺牲”以后。
“蓝色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第三处在最后一部分。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前流去。
”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色呢?
生:我认为第一处描写还乡河,一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二是反映了雨来家乡美丽可爱,反衬践踏家乡的日本侵略者的可恶。
生:第二处描写有三个作用:一是点明时间,承上启下;二是依然写出了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三呢,我想还乡河上红色的“红绸子”和“鸡冠花”暗示着雨来死得伟大。
师:你的分析有独到见解,真令人刮目相看!谁再来分析一下第三处描写呢?
生:雨来牺牲了,还乡河仿佛也在为失去这样一位小英雄而哭泣。
也衬托了当时人们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师:大家都挺会学习的,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真不错!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课文中的写景不但仅仅是写景,而是为刻画雨来这一英雄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大家喜欢这些写景的段落吗?
生:喜欢!
师:那请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出来,好吗?
生:好!
(学生背诵,时间大约3~4分钟)
师:谁愿意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先后请了4位学生,学生背诵时,大屏幕配以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背诵,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什么地方也吸引你呢?
生:这篇小说前后照应用得特别好。
四次描写“识字课本”,不仅表现了雨来爱学习,更体现了他爱祖国。
生: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还有好几处。
如开头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照应结尾英勇脱险。
前文写雨来上夜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照应下文他与鬼子作英勇斗争。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半个多世纪前,在还乡河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芦苇,还有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课后请大家在以下的作业中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项:
1、为雨来写一则人物小传。
2、积累文中的象声词,并体会其作用;
3、课外阅读有关小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