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审计抽样方法
第08章 审计抽样

对审计抽样工作进行规划。
单项选择题
7、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
响的是(
A.误拒风险
)。
B.信赖不足风险
C.非抽样风险
D.误受风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的是审计 效率,误受风险影响的是审计效果。只有非抽样风险对
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
计抽样中使用);
随意选样(非随机规则,非统计抽样中使用)。
(1)确定样本规模(选多少?) (2)选取样本(怎么选?) (3)审查样本(怎么查?——定量角度)
(4)分析样本误差(怎么查?——定性角度)
(5)推断总体误差(样本 —— 总体) (6)形成审计结论
对样本实施程序(第15~20章) 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注册
(5)推断总体误差(样本 —— 总体) (6)形成审计结论
推断总体误差:
在控制测试中,无论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 样方法,样本偏差率都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
的最佳估计,但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
中发现的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并考虑推断
误差对特定审计目标及审计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1)确定样本规模(选多少?) (2)选取样本(怎么选?) (3)审查样本(怎么查?——定量角度)
(4)分析样本误差(怎么查?——定性角度)
(5)推断总体误差(样本 —— 总体) (6)形成审计结论
形成审计结论:
(1)控制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
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 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第八章审计抽样

二、选取样本阶段
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时,注会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 行量化,并利用根据统计公式开发的专门的计算机程序或 专门的样本量来确定样本规模。
在非统计抽样中,注会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 定性的估计,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二、选取样本阶段
(一)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
例如,如果应收账款没有单个重大项目,注会直接对应收账 款账面余额进行抽样,则总体包括构成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所 有项目;如果将应收账款中的单个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独测试, 只对生育的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抽样,则总体只包括构成应收账 款期末余额的部分项目。
一、样本设计阶段
1.总体 审计人员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1)适当性: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
一、样本设计阶段
3.分层
对某一层中的样本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
只能用于推断构成该层的项目。如果对整个总体
得出结论,注会应当考虑与构成整个总体的其他
层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在对某一账户余额进行测试时,占总
体数量20%的项目,其金额可能占该账户余额的
90%。注会只能根据该样本的结果推断至上述90%
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 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三个基本特征
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 实施审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
类型的某一特征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在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有些审
(四)确定审计程序
例如,注会的审计目标是通过测试某一阶段的适当授 权证实交易的有效性,审计程序就是检查特定人员已 在某文件上签字以示授权的书面证据。注会预计样本 中每一张该文件都有适当的签名。
《审计学》审计抽样方法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审计学》拓展资源(八)第八章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方法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单位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审计抽样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而且,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对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根据审计抽样决策依据的方法不同,审计抽样可以分为两大类: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模型和方法来确定样本量、选择抽样方法、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并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在统计抽样中,使用随机选样方法,即在选样时使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到,使样本能够客观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合理地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正因为使用了随机原则选样,所以统计抽样中可以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对样本结果进行数学评估,客观地计算出抽样风险的大小,并计算出抽样误差的大小,以抽样指标加减抽样误差范围推断总体指标。
审计人员使用统计抽样,可以了解总体很多不同的特征。
但大多数统计抽样都用来估计误差率或错误金额。
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
属性抽样是用来测量总体特征发生频率的一种方法。
变量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非统计抽样也称为判断抽样,由审计人员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和对样本进行评估,非统计抽样误差不能够计算。
因此,审计人员可能不知不觉地将个人的“偏见”体现在样本的选取中,而使样本不能客观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但是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更有效地发现和揭露问题或异常。
因此,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达到同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究竟选取哪种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成本效果方面的考虑。
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统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审计人员既可以采用统计抽样,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还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抽样方法。
审计学:《第八章 审计抽样》(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2、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例如,确认应收账款的漏记(完整性认定存在错报)却把
应收账款明细账作为总体。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
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 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
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
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4)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分成不同的层, 需要对每层分别推断错报。在考虑错报对该类别的所有交易或 账户余额的可能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每层的推断
错报。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
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 可能是销售发票;
③如果认为代表总体的实物遗漏了应包含在最终评价中
的总体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新的实物,或对被排除 在实物之外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2、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可以是实物项目也
可以是货币单元。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二、样本设计阶段 三、选取样本阶段
四、评价样本结果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各环节 1.样本设计 阶段 2.选取样本 阶段
目的 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 样本的计划 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 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 定是否存在误差 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将样本 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第八章审计抽样

3审计抽样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审计程序
审计抽样的种类
• 按抽样决策划分: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 • 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划分: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
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从中选取样本并据此得出结论的整套数 据,可分为多个层或子总体,也都可予以分别检查。抽样 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注意一下三点:
1 审计抽样不同于详细审计
但是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部分项目或有特殊重要性的全部项目进 行审计,并对所选项目本身发表审计意见则不是审计抽样。
2审计抽样不能完全等同于抽查
货币单位抽样
• 无论进行健全性或控制性测试还是实质性 测试,均可采用货币单位抽样。 • 货币单位抽样,是以审计对象总体的金额 作为样本单位,以每一金额单位有相同的 被审计机会的一种选样方法。---随机选样 • 特点:能使金额较大的项目比金额较小的 项目有更多的被选取的机会。要把负数先 剔除。
• 它将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模型中的常用属 性混合起来,以属性抽样理论为基础,但 是得出的结论是以货币金额(数量)而不 是以错误率来表示的。因此,它有时又被 称为属性和变量联合抽样(CAV)、累进 货币金额抽样(CMA)、按概率比例大小 抽样(PPS)、与大小成比例抽样(SP
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及分层
总体——实施抽样的范围
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 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
如果应收账款中没有个别重大项目,则总体包括构成应收账款期末 余额的所有项目;如果已将应收账款中的个别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 独测试,对剩余的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抽样,则总体只包括构成应收 账款期末余额的部分项目。
第八章审计抽样

8.1概述 8.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8.3抽样结果的评价 8.4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当确定选取
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审计人员可以使用选取 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等三种方 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
2.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 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即使注册会计师对全部 样本实施某种审计程序,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 的可能性,可见非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无关。
显然,这种风险并非抽样所致,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审计人员未能辨别样本中的 错误、运用不当或无效的审计程序、错误解释样本结果等。
2.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 额中以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 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得注册会计 师能够获取或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项目有关 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帮助形成队从中抽取样本 总体的结论。其中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 项目;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从中选取样本并据此得 出结论的整套数据。总体可以分成多个层次或子 总体,每一层次或子总体可分别予以检查。
例如,审计人员在决定使用审计抽样时,必须依 靠专业判断去决定是运用统计抽样还是运用非统计 抽样。而在运用统计抽样的全过程中,如确定审计 对象总体及其特征、设计与选择样本、对抽样结果 进行质量和数量的评价等,审计人员也均需要运用 专业判断。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需要在科学、具体 的规划指导下进行。在抽样之前,首要的工作是进 行样本设计。
(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第八章审计抽样

本章重点: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以 及各种抽样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审计抽样指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 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通过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被审计总体特征的一 种审计技术方法。 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审计抽样与详细审计的区别,二是审计抽样与抽查的关系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按技术分类 ①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根据概率论的原理确定抽查的样本量,随机选取样本, 并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客观性强) ②非统计抽样:指根据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来确定需要抽查的样本量, 选取样本和推断总体的审计抽样方法。(主观经验性强) (2)按内容分类(抽样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不同分) ①属性抽样:属性抽样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 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目的是 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 ②变量抽样:变了抽样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账户余额 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第五节抽样结果的评价
一、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 分析样本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 重估抽样风险 形成审计结论 二、分析样本误差 1、分析样本误差的要点(四方面) 2、样本误差的定性分析(三点) 三、推断总体误差(由于存在多种抽样方法,审计人员根据样本误差推 断总体误差的方法应与所选用的抽样方法一致) 四、重估抽样风险(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 法达到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 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五、形成审计结论
二、样本选取
1、样本选取的意义和要点 (1)样本选取的意义 ①是审计抽样技术的重要环节 ②解决样本单位“如何抽”的问题 (2)样本选取要点 审计对象总体内所有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样本能够代 表总体。 2、样本选取的方法 ①利用随机数表选样②系统选样③分层选样④整群选样⑤金 额单位选样
审计抽样方法.

应收账款 报告
归档 N
属性抽样的步骤
1. 确定审计测试的目标。 【例】检查销售业务是否按照前述流程图 的描述进行了处理。为此,审计师决定: 从所有销售业务中抽取153张销售发票(系 统抽样),验证:①销售订单、装箱单等 文件存在②信用部门进行了批准③单价与 价格表核对相符。
属性抽样的步骤
2. 定义属性和偏差:上例中属性和偏差列示 如下表:
BL2 BL1 SI3
客户
C 传递给会计部门
C SI3 注:由不同的人员登记销售 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主管 人员核对。 登记销售收入的人员负责检 查SI的编号是否连续。
根据SI3登记 销售收入 根据SI3登记 应收账款 销售收入和 应收账款总账 SI3
销售活动
销售报告
应收账款 账户 将两个报告的 总数进行对比并 纠正差异 向管理层提交 报告
第八章 审计抽样方法
• • • • 审计抽样概述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 金额单位抽样
审计抽样
• 为什么进行抽样?统计一个班学生的身高, 统计一个学校学生的身高,统计广州市所 有大学的学生身高。 • 抽样可以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非 统计抽样又称为判断抽样或经验抽样。 • 审计抽样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 用。
属性抽样的步骤
5. 确定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与符合性测 试有关的抽样风险: (一) 信赖过度风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 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 信赖的可能性。 (二) 信赖不足风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 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 制的可能性; 【思考】为什么不考虑信赖不足风险?
• 从总体中剔除,作为必须审计的对象。如 果不作这样的处理,抽样时可能不会将其 抽到,因为它们被抽到的概率与其他998个 明细账户被抽到的概率一样(为01%)。 • 2、总体中的对象必须同质(P244) • 例如,假定未设“预收账款”科目,将其 记入“应收账款”的贷方,此时,在将 “应收账款”作为抽样总体时,须先将实 质为“预收账款”的部分剔除,因为它们 与“应收账款”不同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安排:确定测试目的;确定样本规模(确定总 体规模、确定可靠性水平、确定精确限度、预计总体标 准差);选取样本项目;样本的检查分析及对总体的推 断(样本的检查分析、对总体错误额的点估计、对总体 错误额的区间估计)。
第三节 变量抽样
一、确定测试目的 在进行变量抽样审计时,审计人员通常有两种目 的: (1)确定账户总金额的合理性,如审计人员利用 统计方法而不是详查方法来算置信区间,后者称为假 设测试。
预期总体误差:审计人员根据以前审计中所发现 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变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确定的 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
总体变异性: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 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变量抽样中适用,可用标 准差表示。
精确限度:统计抽样法下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的 实际情况之间所能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精确限度 等于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 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优点
科学计算抽样误差,增强 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减少 偏见
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 能力 在有些情况下有利于抓住重 点,减少审计工作量
选择
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考虑成本效益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四、属性抽样 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 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 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五、变量抽样 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 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六、统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抽样总体 确定抽样规模
随机抽取样本
审查样本项目 推断总体
(一)确定抽样总体
1
同质总体的确定 •具有相同的特性 •与审计目标联系
应收账款明细帐
剔除重要项目 •依据判断剔除 •依据金额剔除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借或贷 余额
年 月 日 3
凭 证 字 号
摘要
借 长江公司 1 7 2 8 3 第二建筑公司 … 环保局 31 发生额及余额 借 400,000.0 … … 下属机械厂 5,000.0 1,200.0 贷 借 …
第三节 变量抽样
二、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的确定需要掌握:总体规模、可靠性水 平、精确限度(抽样误差)和预计总体标准差等资料。 本例假设审计人员要验证企业应收账款,该应收账 款有5000个明细账,总金额为550,000元。 (一)确定总体规模 在本例中,总体规模是5000个应收账款明细账。 总体的确定应注意同质性,如果应收账款中有预 付账款则应予以剔除。
(三)随机抽取样本
1
随机抽取样本
4、分层抽样法
又称分组随机抽样法,指按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 若干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进行随机抽样的一种选样方 法。 例:将销货凭证按照金额大小分为三组,第一组金 额较大,第二组金额中等,第三组金额较小,运用分层 抽样法,第一组为第一层次,该层次全部抽查;第二组 为第二层次,该层次可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查;第三组 为第三层次,该层次课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样本。 例:在应收账款审计中,运用函证程序,根据重要 性原则,审计人员按金额大小把应收账款明细账分为三 层,各层选样方法如下:
5、整群抽样法
指按照某一标志将总体全部个体分成若干群,以群 为抽样单位,然后按随机原则抽出若干群作为样本审计 的一种选样方法。 优点:可缩短选样和抽查时间。 缺点:样本分布不均,代表性可能降低,抽样风险较大 。如抽取某月全部凭证。
6、随意选样 随意选样指审计人员不考虑总体金额大小、资 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及个人偏好,以随意方式取得样 本。随意选样优点在于简单易行,缺陷是难以无偏 见地选取样本项目。随意选样的效果高度依赖审计 人员的专业判断。
第一步:确定同质总体。上述账户中没有需要剔除的项 目。 第二步:编制累计金额表。 第三步:查随机数表。从随机数表中查找2080至30465 范围内符合要求的3个数据。 第四步:在累计金额表中查找对应的项目。
变量抽样常用公式
补充习题 1.下面属于变量抽样的是( ) a.估计应收账款估计错误金额 b.销售单中未进行信用审批的单据张数 c.观察违反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次数 d.记录中没有开展独立稽核的偏差率
2.与判断抽样法相比,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 ) a.有助于科学的计算抽样误差 b.有助于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c.随机选取样本可减少主观性 d.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根据正太分布原理,可靠性水平与可靠性系数关 系如下: 可靠性水平:70% 75% 80% 90% 95% 99% 可靠性系数:1.04 1.15 1.28 1.64 1.96 2.58 本例中,审计人员将可靠性水平确定为95%,可靠性 系数为1.96%,并且只考虑误受险。
二、确定样本规模
(三)确定精确限度 精确限度是指抽样检查的结论与实际数值之间的差 异,因而也称抽样误差。只要抽样就会出现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本例中假设审计人员可容忍的错误最高限额为 27500元,预计可能存在的错误金额为8000元,因而精 确限度为19500元。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1
项目
目标 样本 测试种类
属性抽样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 率(次数)。 实物
变量抽样
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 误金额。 实物
控制性测试(符合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
思考题
1、2003年上半年,太原特派办对河北工商银行进行 审计,发现1700亿元票据中,违规的有200亿元,将 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后果严重。 2、对某单位的应收帐款进行审计时,对其“赊帐是 否有授权批准”进行了测试,发现无授权的占3% 。
二、确定样本规模
(二)确定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水平是指审计结论可信度,是审计抽样风险 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抽样风险有两种: 1、误受险,即错误地接受被审计总体的风险,它 是指审计人员检查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重要性错误 ,因而签发了无保留意见; 2、误拒险,即错误地拒绝接受被审计总体的风险 ,它是指审计人员检查财务报表后签发了否定意见,而 实际上并不存在重要性错误。
顾客订单上的产品数量与名称和销售发 票上的副联不一致
样本规模确定表,P.210 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考虑:提高风险度、提高 可容忍的差错发生率、扩大样本规模、扩大实质性 测试。
二、实例分析
案例
第三节 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法旨在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体数额 的合理性,因而它经常被审计人员用来对账户金额进行 实质性测试。主要包括:均值估计、比率估计和差额估 计等。
二、确定样本规模
审计风险与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水平互为余数,如果 风险水平是5%,可靠性水平就是95%。换句话说,审计 人员确定95%的审计结论可靠性水平,同时承担5%的审 计结论不正确的风险。
68.26%
95.48% 99.73% -3σ -2σ -1σ
r
1σ
2σ
3σ
正态分布的概率区间
二、确定样本规模
二、确定样本规模
总体标准差反映总体各项目数值之间的差异,即总 体项目数值偏离总体平均值的程度。 真实的总体标准差事先并不清楚,审计人员可采用 以下方法确定: 1、根据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来估计; 2、通过抽取一个初始样本,以初始样本标准差作 为总体标准差。
三、选取样本项目,按照第一节选取样本方法选取 样本。 四、样本的检查分析及对总体的推断
属性定义 销售日记账中存在发票编号 应收账款明细账记录与销售日 记账记录相符 发票金额和汇总金额经过核对 例外事项 销售日记账中没有记录销售发票编号 应收账款明细账与销售日记账记录不一 致 无核对人签名,无正确的金额列示
赊销经过审核
顾客订单的数据与销售发票副 本一致
未显示赊销经过审核的有关人员的签名
1
第二节
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是利用样本的特征分析来估计总体的特征 ,也可以利用总体中存在的某种特征通过抽样来发现具 有该特征的项目。前者称为属性估计抽样,后者称为发 现抽样。两者常用于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第二节
属性抽样
一、步骤安排 确定审计测试的目的;确定属性和偏离特征(差 错)、确定总体、确定样本单位、确定可容忍的差错发 生率、确定可接受的风险、估计总体差错发生率、确定 样本规模、选取样本项目、样本检查与总体推断。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项目
种类 相同点 不同点
统计抽样
属性抽样、变量抽样、金 额单位抽样
非统计抽样
判断抽样或经验抽样
针对样本实施的审计方法与程序基本是一致的 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 法确定样本规模,随机选 取样本,依据样本结果用 数理知识推断总体特征 通过主观判断有选择、有重 点的抽取样本,并根据检查 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第八章 审计抽样方法
管理学院 吕 炜 Wei-lv@
主要内容
审计抽样概述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
金额单位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一)定义:是指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 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 有被选取的机会。 三个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 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 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第四节 金额单位抽样
一、金额单位抽样 二、样本评价 没有发现错误项目 发现了错误项目 三、样本规模的确定 利用属性抽样的样本规模确定表。
金额单位抽样的基本做法是先将抽查总体的累计 金额计算出来,并按顺序排列成,然后从随机数表中的 某一栏或行开始,在累计金额表中某一栏或行开始,在 累计金额表中的第一个起始点金额到最后一个金额的范 围内,查找应选出的样本项目。 如假设现有10个明细账的金额为2080元、420元、 850元、13700元、750元、7060元、900元、1300元、 2400元、1005元,以此来说明金额单位抽样法的基本做 法。(抽取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