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一、课前导学
在学习《6猴王出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这
个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掌握学习重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6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2.能够领会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和情感。
3.能够学习并掌握本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三、课文学习
1. 故事梗概
《6猴王出世》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猴子成为了猴群的王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 重点词语
•珠宝:众多宝物中的一种,多用于装饰和珍藏。
•界限:划分不同事物之间的界限或范围。
•果然:果真,表示情况正如所料或所断定的那样。
3. 关键句子
•“原来它要求猴群每月献上食物,雌猴作供。
”
四、课后作业
1.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对猴王的看法。
2.尝试写一个与《6猴王出世》类似的故事,展现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复习提升
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关于猴类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并进行短文写作。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希望大家在学习
过程中充满乐趣。
以上是《6猴王出世》导学案(1)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根据导学案的
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日积月累导学案一、导入掌握知识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和积累,就像是日积月累一样。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与日积月累有关的成语和诗歌,培养学习的耐心和毅力。
二、学习成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与日积月累相关的成语,如:1. 积少成多:积累少量的东西,最后可以成为很多。
2.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外一方面。
3. 缺一不可:缺少其中某个方面,就不会完整。
4. 亡羊补牢:羊丢了,赶紧修补圈,可以防止其他羊跑掉。
5.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错过了就再也等不到了。
三、学习诗歌1. 诗歌《勤能补拙》勤能补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通过勤奋努力来补足自己的不足。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诗歌。
勤能补拙,笨可能变灵巧。
读书百遍,行笔有神功。
积薪少少,成焰终可以升。
通过读书和写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变得聪明有才华。
就像积薪一样,少量的积累,最终可以成为大火。
2. 诗歌《成语的故事》成语是我们汉语语言中的精髓,它们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故事背景。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诗歌。
看成语,找故事,一语千金背后藏。
捉住成语的神韵,就能品味绚丽堂皇。
成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成语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
四、运用成语和诗歌1. 每天坚持读一首诗歌,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经常使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阅读的习惯,每天至少读一段文字,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五、总结通过学习成语和诗歌,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要坚持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六、活动展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和诗歌,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 成语接龙游戏:将课堂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与上一个成语相连的成语,直到有小组无法接出新的成语为止。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导学案

界了。
(5)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冷飕飕的。
爱惜 珍惜
(6)我们要()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不要随便采摘。
(7)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我们要好好()。
慈祥 慈爱
(8)外祖父的脸上露出了()的笑容。
(9)望着妈妈()的目光,我感到了母爱的温暖。
4、照样子,用加点词写句子。
(1)梅花的可贵在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2)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5、按要求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缩写句子:
(2)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扩写句子:
6、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它们的作者及朝代,并体会外祖父的心情。
2、诗人张籍那浓厚的思乡之情,都藏在“
”这句诗中。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快乐阅读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诗中“绮”字按音序查字法,先
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2、反复读诗,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君:(2)自:
( ) ( ) ( )
2、为下面的字找一个“形近字”“或音近字”并组词。
缕()愁()侨()
__()__()__)
梳()衰()呜()
__()__()__()
3、选字或词填空。
竟竞境
(1)想不到外袓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同学们齐心协力,终于取得了智力()赛的“团体冠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2021年整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快乐课堂导学案自信的生命最美丽!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
快乐课堂导学案实力加自信就是一把坚韧不摧的利剑也是通往成功的船票实力决定成败。
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快乐课堂导学案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评价标注: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
快乐课堂导学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3、展示姿自学自悟(7分钟)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法: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求:(1)大声朗读书本上的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字形结构,将易错字工整地书写在随堂笔记一处。
(3)会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意。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作者与外祖父的感情很深很深,他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并从这些事中,浅谈外祖父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完成随堂笔记二)随堂笔记一:本课易错字:随堂笔记二: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2、我认为外祖父是一个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3)
一、课文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故事情节简介,激发学生对《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的兴趣,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中的寓意。
2.学会分析短文中的对话和行为,推测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推测人物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寓意,提升对文章深层次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
•通过呈现故事背景或图片,引入故事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阅读
•让学生静心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重点关注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3. 分组讨论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推测,并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对话的含义。
4.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审视故事,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寓意。
5. 写作训练
•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完成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猴王”
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
•完成写作训练,写一篇短文;
•继续阅读故事,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深入理解《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还将培养出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本节课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理解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2.掌握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3.能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教学设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音响设备3.教学素材:故事文本、单词卡片、图片、角色扮演道具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候和引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师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重要情节;2.整理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利用单词卡片进行拼读和理解;3.学生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共同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 拓展应用(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对情节的理解;2.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所学词汇和语句,编写故事的延续或结局;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和分享。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反思,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评估方法1.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2.学生在写作和表达中运用的词汇和句型;3.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五、扩展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创作故事,提升语文表达能力;2.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故事动画或音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导学案
一 起 读 吧 1.自读课文一遍。 2.小组划出生字词,齐读两遍。 3.小组齐读课文两遍。 4.读熟课文的同桌过关,没读熟的再读。 5.查字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意。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 家 说 吧 2.课后题和老师提问合并为两个主要问题: (1)划出每首古诗和每篇课文里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句子。 (2)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真情实感的,你又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小组解决。 4.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 1.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 老 师 讲 吧 这样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同时用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来打动我们,感染我们。 2.观察细致入微。 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表现了 童年的天真无邪。 3.朗读入情入境。 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读的时候要在脑海里呈现出课文描写的景象, 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场景里把自己的实际感受读出来。 文 学 氧 吧 字 词 练 吧 精 彩 擂 吧 总 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擂台赛。 2.书写、默写展示。 3.读优秀的小练笔作文。 4.课文内容考察。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我体会到 了一种写作方法: ;2.我想到了 ;3.我今后也要 ;4.通过学习课文,我学到 1.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操场上纷飞的毽子;童年,是撒过的一次娇,是哭过的一 把鼻涕一把泪……本组课文内容丰富,有故事,有现代文,还有现代诗,无不围绕童年这个主题。同学们也来讲讲 你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吧! (学生讲) 请你把它写成一篇作文,肯定能感染更多的人。 (学生练笔) 1.写生词三遍。 2.选写。 3.默写,改错,小组再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