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第【1】篇〗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会记事》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教学目标1. 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2. 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难点: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3. 教学用具4. 标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都过得快乐吗快乐的,请举手!(请某位同学开始统计人数)不快乐的举手!不知道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举手!(请统计者念出数据)可见,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今天,我们就围绕“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

(板书:快乐)2.现在,就请几个觉得快乐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别忘了把快乐的原因讲清楚。

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想象一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滋味。

3.各位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把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难忘一乐讲给大家听呢那么,为了你的描述更精彩更有条理,还请大家耐住性子,把它们用文字或者简笔画表现出来吧。

请大家尽可能描写出快乐的个性化表现形式。

写画好后,可别藏着,一定要让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4.分享了几个同学的难忘的快乐之后,有的同学一定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吧那么就请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本子上写一写。

然后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对你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你愿意继续享有这种快乐呢还是陷在这种不快乐中不愿自拔最后说说你的打算。

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板书:快乐5.我们了解了几位同学的心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快乐,关注了某些同学的苦恼。

我们也就更能明白,我们同龄同学之间可以有许多的共鸣,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3.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难点】1.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读教材抓要点阅读教材,把课本强调的重点内容画在书上,说一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

1.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2. 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和。

事情的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3.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感情,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

二、探究案★任务二:夯基础知技法技法一:抓住要素叙写清楚1.阅读《散步》一文,梳理记事要素,填写下表并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2.阅读《秋天的怀念》,圈画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语句,填写下表并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技法二:聚焦矛盾写出波澜1.试着填写下列表格,看《散步》如何聚焦矛盾,把事件写出了波澜。

技法三:添加细节叙写具体1.阅读《秋天的怀念》片段,看作者如何添加细节,把当时的情景叙写具体的,再说一说你的探究发现。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明确:选段写“我”双腿瘫痪后,母亲鼓励“我”好好儿活一事,运用细节描写,使事件更加具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导学案 新人教版

写作学会记事【目标导航】1.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引导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顺序,对叙事的六要素要熟记于心。

3.能够把叙事六要素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独立地完成叙事作文,做到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

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二、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

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最好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周记可详可略,可重点写下生活中那些打动你的人和事。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记事。

【写作要求】1.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

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2.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新人教版
(3)案例研究法:教师提供一些优秀的记事文章,让学生分析、研究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实践法: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的写作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2. 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内容逻辑关系
① 记事文的基本概念与结构:本节课首先介绍了记事文的基本概念,即通过对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详细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接着,明确了记事文的结构,即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并强调了开头的重要性,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② 记事文的细节描写:本节课重点讲解了细节描写在记事文中的作用,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重点。对于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记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记述一次学校活动、一次家庭聚会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记事的基本原理,如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方式来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记事的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2)学会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3)提高写作技巧: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4)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改、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作文教案篇1每天放学途中那个小区是必经之路。

时间如同无形的养分滋润了小区花丛中含苞待放的玉兰花,她们披着纯净无瑕的的灯笼裙将娇羞的俏脸掩在薄纱中。

现在正是玉兰开放的时节,当我沉浸在玉兰花悄然绽放的笑容中,几抹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是几个行动迟缓的老人,他们每两三个聚集在一起,衣着朴素,都带着白色的卫生手套,弯下腰仔细地搜寻着小路边的角落和花坛的边缘。

他们是丢了什么东西吗?我疑惑地望着这些忙碌的老人。

“老陈,袋子!”一声苍老短促却简捷有力的话从不远处的草地旁传来。

一位老奶奶身穿干净整洁的外套,白发整齐地挽起,远看像嵌上了一朵清雅的玉兰,她正微微蹙起眉凝视着草地上两团纸巾。

另一位老人急忙小跑着拎来一个纸袋。

那位老奶奶蹒跚地踱到草地边,缓缓蹲下身,将一只腿跪在台阶上,一只手撑住地面稳住身体,上身向前倾,伸长手臂,张开手指试图去靠近离她半米多远的垃圾,但没有碰到。

“老李,你站到草坪上去吧!”“不行不行,压坏了小草可就不好了!”老奶奶摇摇头,轻轻摆了摆手。

她又把另一只腿放到台阶上,小心地向前挪了一点,使双膝的位置跪在泥土边缘又不至于压到花草,她再一次伸出双手,身体的前倾度增大,尽力去拿到垃圾,那神情就像溺水者去抓一根水草的努力与执着。

终于,那两片垃圾被老奶奶扔到了纸袋中,她又用相同的方法,以惊人的毅力美化了整片草地。

其他老人也分工有序,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清理工作。

老奶奶的额上渗出了辛劳的结晶,双膝和衣侧都黏上了黑土。

她看着身后素雅的净土,乐呵呵地拍了拍身上。

轻柔的微风拂起她的发丝,像一双手抚过我的心。

空气中飘荡着玉兰的清香,洁白的玉兰花正站在枝头向老人们颔首微笑,传递着最真挚的谢意。

时光定格在了这一瞬间,玉兰花以她端庄淡雅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芳香装点了小区;一群辛勤的老人用真挚质朴和洒满汗水的实际行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写一件生活小事,清楚地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进行适当的描写,还原生活情景,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1.抒发真情实感,生动具体叙事。

2.使学生学会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掌握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并能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述一件事。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一件小事,其实要求很简单:我们写作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这些记叙要素,就在我们的身边,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

以“我”为人物圆心,以“今天”这个时间为半径,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范围画圆。

请同学们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去搜寻,不放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进行选择与组合,写好一件小事,要注意安排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要写好也不简单: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作,回归自我,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还要捕捉身边小事的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回归生活,才能更真实地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其他人带给你的真情。

二、课文引路记叙文应该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文章,首先让我们回顾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将这两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呢?1.请同学们回顾在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只记叙了一件事?用一句话说出文章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重点引导:《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教师小结:这三篇课文都是用一件小事来表现生活,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呈现多元化的主题,耐人寻味,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值得我们细读深思,看来真的是小事不小啊。

3.这三篇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小事上做透了文章。

请找出并分析《散步》《秋天的怀念》中最值得你学习的描写方法。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要点,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法。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事件特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能够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记叙文结构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转折和高潮部分的布局。
2.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略细节描写,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加强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创造力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品鉴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其在互评互改中提升写作水平,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记叙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如何自然地融入文中,避免生搬硬套。
详细说明:Leabharlann 1.教学重点中的记叙文写作技巧,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这涉及到对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合理安排。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置悬念、冲突,使文章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2)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

生活是琐碎的,写真情实感不能理解为照搬生活的本来面目,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加工,要找准能够打动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动情点,也就是要选择能抓住人心的事情。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谈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

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即“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②细微原则。

这里的“细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步骤二活学活用实战演练
一、文题展示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字数在500字以上。

二、明确题目
1.在学校、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请你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然后再按命题作文的要求作文,注意选的材料一定要是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曾经震动过心灵世界的事情。

要说真话,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合作审题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生甲:题目中的“那一次”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件或两件以上。

生乙: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笑了、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尴尬、后悔、冒失、激动、生气、害怕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②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

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

③从题目的“那一次”,我们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

四、构思点拨
1.学生自由谈
2.师生评议
①要想写好事,必须抓住动情点。

要求从我们熟悉的人和事,从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寻觅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东西,将或喜或悲、或憎或爱的感情集中到一点。

即从曾使你感动、能使你动情的方面入手。

②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正是以“临行密密缝”这个十分感人的真实细节表现母亲对临行儿子的真情。

唯细节方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③可采用倒叙法,由往事引出回忆等。

步骤三学习佳作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

早上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

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

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

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停地哼哼。

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痛苦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肚子疼。

”我无力地点了点头。

“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疼。

”“那你今天就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好了。

”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由暗喜,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慢慢走到窗边,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
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

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广播操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上,纷纷围着我嘘寒问暖。

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多揉揉就不疼了!”还有的说:“要不,我陪你去学校诊所看一看吧!”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吃了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会好的。

”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

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也踊跃发言。

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

当我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赵志达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个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它,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

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

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的问候与情谊,却像寒冬的一缕缕阳光,照在我心上,暖呼呼的。

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点评】这篇文章的小作者侧重叙写了自己一次逃避课间操的过程。

讲了真话,叙了真事,期间的感情变化确是作者的真实情感。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文脉贯通,组成一个整体。

从开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从“心里总有点不自在”到“担心露馅”,从“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到“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这些心理描写逼真而又细腻,且与所写的中心事件紧密相关,层层推进,有力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步骤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记事1.交代清楚六要素
2.巧用叙述顺序
3.注意过渡与照应
4.写出真情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