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
历代文人评价
历代文人对于这首词的评价较高 ,认为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是苏轼词中的佳作。
作品争议
主题争议
关于这首词的主题,有人认为表达的 是苏轼被贬黄州的孤独和苦闷,也有 人认为表达的是苏轼对自由的向往和 追求。
艺术手法争议
关于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有人认为其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也有人认为其 表现手法不够成熟,存在一些瑕疵。
02
苏轼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 均有卓越成就,是宋代文坛的杰 出代表。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 黄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谪居生活 。
在黄州期间,苏轼寓居定慧院,创作 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品影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生态度
坚韧不屈
尽管词人被贬官,但他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豁达乐观
词人以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自我反省
词人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我反省的重视,认为这是人生的重要品质 。
PART 04
作品评价
历代评价
苏轼评价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 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 、凄凉的心境,同时也表现出对 自由、超脱的向往。
讨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理解苏轼如何通过词作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苏轼的生平”、“苏 轼的文学成就”、“苏轼的思想”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 论,最后进行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赏析,共 同探讨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课堂PPT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课堂PPT

授课:XX
1
授课:XX
2
写作背景
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
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
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
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
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
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
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
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
自谓。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飘渺]即缥渺,隐约、 悠远的样子。
[省]明白。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授课:XX
5
详细赏析
卜算子
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 幅深秋寒夜图。残月一弯,斜挂于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枝条疏朗的桐树枝上,已经是漏断 人静的时刻了。残月,是人生的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缺,亦是人世的残缺;桐,不再是 枝繁叶茂撑起的整个天地、荫庇万
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
授课:XX
3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词
译文
缺月挂疏桐,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
漏断人初静。 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 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 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
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 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
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全面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全面版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 表达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传播最为 广泛,被广大读者喜爱和传颂。
文学影响
这首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宋词的发展,开创了豪放 派词风的先河。
苏轼其他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赤壁怀古》
这首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语言雄浑,意境开阔。
寓情于景
词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 ,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
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感强
该词节奏感强烈,抑扬顿 挫,起伏有致,给人以美 的享受。
韵律优美
该词韵律优美,声调和谐 ,音律铿锵,悦耳动听。
叠词运用
词中运用叠词,如“缺月 ”、“疏桐”、“孤鸿” ,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音 乐美。
追求内心平静
通过学习苏轼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现代人可以学会在忙碌 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提升自我修养和生活品质。
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启示我们,人生价值具有多元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应充分发掘和实现自 己的潜能。
如何传承和发扬苏轼的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苏轼作品
通过对苏轼作品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为传承和发扬苏轼的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苏轼与黄州定慧院
01
背景介绍
苏轼生平简介
0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02
苏轼在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 均有卓越成就,其诗词风格独特 ,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 受后人喜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讲解学习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讲解学习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 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
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
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 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 烟稀少,荒凉清冷。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 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 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形象尤为鲜明突 出。全词语语双关,托物寓怀,深刻地表达了词人 初贬黄州期间的苦闷和孤高的复杂情怀。
悟读画境
风飘飘,水摇摇,掸掸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 泛舟江渚,岂不乐哉?已而缺月高悬,秋风萧萧, 疏桐却更显枯槁。月,再怎么明亮,它也是残缺的。 永远,它都无法照亮这个残缺黑暗的世界。风,再 怎么怒吼,也看似无力,它无力吹走我内心的绵绵 长恨。离群之雁只身飞行,寻找栖息地。良禽择木 而栖,最终,它没有寻觅到属于它的地方。或许, 孤寂的沙洲便是它的归宿吧。如果可以,我要成为 你——缥缈处的孤鸿。虽形影相吊,却可穿过世间 的浮华糜烂,越过人生的悲凄无奈,跨过世俗的沧 海桑田,穿过古朴陈旧的门,来到向往已久的净土。
写作背景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 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 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 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 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 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此词以“幽人” 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 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鄙弃流俗 的心境。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独宿荒沙冷洲,心境孤独 托物写怀,检讨人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好像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 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 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新课导入
刘禹锡在被贬途中留下励志名 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遭遇流放的屈原成绩了千 古名篇《离骚》,苦难成绩了好的 文章。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看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月夜,又向我们 传达了什么心语!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这首词的境域,确如黄庭坚所说: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 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 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域,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能。作者“以性灵咏 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 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 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 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课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课件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概述
本词艺术特色鲜明,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景交融,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特色分析
词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以静写动,通过描绘缺月 、疏桐、漏断等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同时,词人将孤 鸿与幽人相结合,使意境更加深远。
名句鉴赏
名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
鉴赏:这句词描绘了一幅寂静 的夜晚画面,缺月、疏桐、漏 断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氛围,为 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之作。
历史影响
这首词在宋词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 影响,推动了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 展和演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价值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认 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影响
文学影响
这首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从中 汲取灵感,借鉴其艺术特色和表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居作》课件
• 作品背景 • 作品赏析 • 作品评价 • 作品影响
01
作品背景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散文等 多个领域,他的诗清新自然,词豪放 洒脱,散文则纵横恣肆。
创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至黄州,定慧院 是他在黄州的寓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寓居作》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
在定慧院寓居期间, 苏轼经历了人生中的 低谷,内心充满了孤 独和苦闷。
作品影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其词风的代表作品。

古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册





愿不
人千
长里
久共




一负 箫尽 一狂 剑名 平十 生五 意年



· 十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来自月二日



课前学习
以上诗词均出自著名 诗人苏轼,他的诗词 有何特点呢?
作品特点: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 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 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②心理 ③志趣
“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 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合二为一。
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 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 操守;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等
重点学习
“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含义。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 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重点学习
飘 渺 孤 鸿 影
重点学习
“无人省“ ,犹言“无 人识”。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译文: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 无人知情。
无人理解的愤恨
重点学习
哪个字是全词的关键?
一恨 二恨
—— “无人省”: 无人理解的愤恨;
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
——
思乡怀亲
孤鸿悲鸣 ”
命运坎坷
——
凄凉悲苦
鸿雁迁徙 ”
——
漂泊无定
凄凉悲惨
重点学习
总结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 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 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 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8.总结:本词旳写作特色和主旨
❖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 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络起来,巧妙地 体现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 可哀告旳寂寞与伤感旳心情与处境旳真 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初不 便也不好直言旳心境形象贴切地体现出 来。体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旳孤苦 寂寞和清高。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假如说上文旳缺月与疏桐象征 着一种残缺有憾旳世界,那么这里 则写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好 像一只飘渺旳孤鸿,独自来去于这 一片幽寂世界之中。
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 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词人经常这 么称呼谪宦生涯中旳自己这种处境 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旳雁何其 近似!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旳“缺” “疏”“断”几种字极写了作者 ______旳心境。第三句中旳“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愿栖”采用旳是____旳修辞措施和 _____旳体现手法,表面上写旳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 旳思想感情。
寂寞、孤单、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结合详细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旳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经过鸿旳飘零失所孤单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体现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旳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旳心境。
5、前人以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 中“恨”旳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何?
苏轼在黄州旳心路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
• 三· 品读语言,理解内容及情感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意象:寒冷凄凉 氛围:幽冷寂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孤鸿:飘零失所, 孤独凄冷。
即是幽人写照。
上片:幽人月夜独行图(孤独愁闷)
-
• 三· 品读语言,理解内容及情感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惊:惊恐不已 恨:心怀幽恨
黄庭坚评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
• 四· 构图想象,背一背
-
五. 比一比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
像苏轼这样的全能作家,在文 学史上无人能出其右,然而就是这 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 满坎坷,饱尝艰辛.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词牌名 题目
-
一·朗读诗文,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二·了解写作背景,感知作者心境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 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 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 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 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 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 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 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志趣:孤高、洁身自好、 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 污。
下片:惊鸿弃枝宿洲图(清高自守) -
总结
1.孤鸿=苏轼:象征 2.孤鸿(高洁志趣): 托物言志 3.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 寂寞与伤感的心情: Nhomakorabea托物写怀
这首词选取的意象空灵飞动,生动传神,营造出萧条 凄 凉、清幽绝尘的意境和氛围,尤其是拟人的手法表现 孤鸿的心理活动,托物写怀,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