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内河航道与港口布置规划

山东地区内河航道与港口布置规划
山东地区内河航道与港口布置规划

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

布局规划

(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1章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3)

1.1 航道和港口现状 (3)

1.2 总体评价 (6)

第2章内河水运量发展水平及船型预测 (9)

2.1 发展面临形势和需求分析 (9)

2.2 运量预测 (10)

2.3 船型预测 (11)

第3章发展目标 (13)

3.1 规划期发展目标 (13)

3.2 远景发展目标展望 (14)

第4章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15)

4.1 规划原则 (15)

4.2 分层次布局规划 (15)

4.3 京杭运河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规划远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港口布局规划 (23)

5.1 规划原则 (23)

5.2 港口布局规划 (23)

第6章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26)

6.1 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 (26)

6.2 航道服务设施 (26)

6.3 安全监控管理与应急救捞指挥调度系统 (26)

6.4 港航管理信息系统 (27)

第7章环境保护 (28)

第8章政策措施和建议 (29)

附图附图1、山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山东省内河航道现状图

附图3、山东省主要内河港口规划布局图

前言

内河航运是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安全性高的技术经济特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历史上内河航运业的兴起和发展,曾带动了沿河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度弱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国家和山东省提高了对内河航运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山东内河航运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集中综合整治,京杭运河已成为山东省连接长三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但随着内河运输量的不断增长,山东内河航运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内河航运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或内河航运发达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1997年批复的《山东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山

东内河发展的需要,亟需修订完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山东内河航运发展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航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使内河航道向高等级化、标准化、网络化,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制订《山东省内河与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范围为山东省具备发展内河航运条件的航道。考虑到2008年内河航运受东调南下工程断航施工影响较大,不具有代表性,规划基础年定为2007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2020年,对2030年作远景展望。

第1章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1.1航道和港口现状

1.1.1航道现状

2007年底,山东内河等级内航道总里程为2182.7km,通航里程为1012.2km,占全国通航航道里程的0.8%,占全省河道总里程的2.7%。通航航道中,三级航道252.6km,占25%;四级航道7.4km,占0.7%;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所占比例为25.7%;高等级以下航道占74.3%。现有通航船闸4座,在建船闸2座,均为二级标准船闸。

2007年,山东省内河货运量完成5521万吨,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5.77%,较“九五”期末增长近7倍。

表1-1

山东省主要通航内河航道现状表

1.1.2港口现状

2007年底,山东省内河港口泊位共411个,主要集中在济宁和枣庄地区的京杭运河主航道及主要支流航道沿线,泊位通过能力为4457

万吨,吞吐量完成5447万吨。

表1-2

山东省内河港口现状表

1.1.3运输船舶现状

2007年底,山东全省注册船舶总艘数为14856艘,净载重吨为575.5万吨,其中货船3593艘,160万净载重吨,平均446吨/艘,占货运运力的27.9%;驳船10395艘,415万净载重吨,平均399吨/艘,占货运运力的72.1%;拖船878艘,总功率174487Kw,平均198.7Kw/艘;。

1995年、2000年和2005年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分别为97吨/艘、165吨/艘和250吨/艘,2007年达到430吨/艘,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

1.1.4总体评价

1、内河航运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内河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高等级航道--京杭运河山东济宁以南段为核心,济宁港、枣庄港为主体的内河航运体系。山东省内河航运在区域间物资交流,特别是在能源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山东省内河货物运输量分别占全社会货运量和周转量的2.8%和4.2%,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杭运河主航道纵贯鲁北和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改善了沿运河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就业。运河两岸已成为煤矿、煤化工、水泥等工矿企业的走廊,运河产业带已初步形成。沿运城市“以河兴市”,旅游、服务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3、对保障山东省煤炭外运和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杭运河北连济宁、枣庄等煤炭基地,南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鲁西南地区开采的煤炭,依托干支相通的航道网络,能够实现就近下水,甚至直接装船,在大大增加地区煤炭产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同时,也为长

三角地区提供了便宜、稳定的煤炭供应,为中国这一经济最活跃地区的能源供应提高了保障。

4、内河航运业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水资源缺乏,航道开发利用程度低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地域、季节和年际的严重不均衡现象,不同区域或不同时段航运用水难以保障,有多条河流因水资源不足而断航,如黄河、小清河、小运河等。受自然条件和资金不足的制约,许多适航河道、航道仍处于自然状态,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航道通达水平低。

(2)基础设施落后,航运现代化程度低

航道、船闸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少复线船闸,船闸通过能力不足,保障能力差,不能适应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港口设施落后,功能单一,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岸线利用率不高;安全监管、应急救助、信息通畅水平低,不适应现代化运输管理的要求。

(3)结构性矛盾突出

通航航道及高等级航道比重低,航道网络不完善;港口功能单一,专业化深水泊位少,大多数港口仅限于传统的装卸业务,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运力结构不尽合理,船舶标准化程度低;运输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4)跨区域、跨部门衔接的管理协调体制不完善

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与航道管理部门在航道开发建设、管理方面权力范围交叉,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内河航运的健康发展。

第2章内河水运量发展水平及船型预测

2.1发展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

1、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要求

山东省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近期又作出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山东省内陆地区水运资源较为丰富,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沟通鲁西南欠发达地区与“长三角”地区;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横贯东西,具有海河联运的发展潜力,沟通内陆与沿海地区,内河航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成为山东省尤其是鲁西南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利用内河航运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有重要意义。

2、促进内河水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京杭运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水运主通道,在南北物资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济宁、枣庄、菏泽等沿运地区煤炭、建材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及其支流附近,煤炭资源开发、煤化工、水泥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内河航运的支撑。济宁、枣庄、临沂、聊城等“以水兴市”“以河兴市”战略的实施,微山湖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等都对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对促进沿运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内河航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安全性能高等突出的技术经济优势。加快发展内河航运,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山东省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资源条件,但内河航运发展相对较为薄弱,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充分开发、利用内河航运资源,加强与公路、铁路的衔接,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客观要求。

2.1.1运量预测

根据规划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开发需要,考虑运输货物的种类、运输经济合理性等因素,预测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山东省内河货运量分别达到9900万吨、11050万吨和12800万吨,较2007年分别增长79%、100%和132%。各运输货种运量结果见表2-1,部分主要航道和港口的货运量预测结果见表2-2、表2-3。

表2-1

山东省内河分货类货运量预测表单位:万吨

山东省部分主要航道货运量预测总表单位:万吨

表2-3

山东省内河港口吞吐量汇总表单位:万吨

2.1.2船型预测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和交通部《京杭运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有关规定,综合考虑货种、货物批量、货源稳定性、运距及航

道的通达性等方面的因素,规划采用多种混合设计船型,见表2-4。表2-4

山东内河航道规划船型表

第3章发展目标

3.1规划期发展目标

3.1.1总体目标

内河航运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化山东内河航运体系。建成以京杭运河、小清河、黄河、徒骇河为基础的“一纵三横”和以京杭运河主通道及其主要支线航道为基础的“一干多支”的等高等级航道网,以济宁港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港城发展和谐、环保节能的山东内河港口群;建立起结构合理、船型标准化、运输专业化的运输船队;建立起管理高效、信息畅通、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支持保障系统。

3.1.2分阶段发展目标

2015年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完成黄河以南以京杭运河为基础的“一干多支”航道网建设,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达率显著提高;基本完成济宁、枣庄两港的科学整合与专业化改造,发展成为地区两大物流中心,完成泰安、菏泽两港的起步工程;运力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形成比较完备、先进的支持保障系统,内河航运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完成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和小清河、黄河、徒骇河等航道复航前期研究工作,开工建设小清河或

其他具备较好开发条件的航道。

2020年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干支线航道和港口全面建设完成,航道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层次分明的航道、专业高效的港口和标准化的运输船舶组成的内河航运系统,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小清河、徒骇河等重点航道进入开发建设阶段,条件较好的河段实现复航;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的开发建设准备工作完成,并力争开工。

3.1.3远景发展目标展望

至2030年,通过实施“穿黄工程”,山东内河纵贯南北、通江达海、层次分明、分工协作的“一纵三横”现代化内河航运格局基本形成。内河航运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4章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4.1规划原则

1、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航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统筹布局,适应能源、原材料等物资运输需求。

2、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发展。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利用水资源,合理、有序、高效地开发展利用航道资源,对可开发内河运输的河道资源进行规划保护,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4.2航道布局规划

综合考虑山东省区域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条航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开发条件等因素,按照各条规划航道对内河航道体系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将内河航道统一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

根据内河航道的现状、发展前景分析和层次划分方式,确定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方案为:

近期形成以京杭运河山东黄河以南段“一干多支”为重点,其他航道为补充的规划布局;远期形成以京杭运河山东段南北大通道核心,小

清河、黄河、徒骇河三条横向重要航道支撑的“一纵三横”的总体规划布局。

4.3分层次航道规划

4.3.1国家高等级航道——京杭运河山东段

国家高等级航道是国家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山东与周边水网地区,是山东内河航道的核心。

京杭运河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唯一纵向国家高等级航道,其在德州进入山东境内,依次经过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几个地区,向南进入江苏与长三角内河航道网相连,境内总长度为589km(注:黄河以北段暂按照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选线方案计算)。按航道现状条件可分成黄河以北段、黄河以南东平湖至济宁段和济宁至江苏省界段(黄道桥)三部分。

(1)黄河以北段:位于鲁西北平原的聊城及德州两市境内,由小运河(或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组成,全长265km。

(2)黄河以南至济宁段:本段由黄河至东平湖出口段、东平湖段、柳长河段和梁济运河段四段组成,总长度为110km。

(3)济宁至台儿庄(黄道桥)段:本段由济宁至二级坝微山船闸段和二级坝到苏鲁省界的湖东线航道、湖西线航道三段组成,本段总长度为214km,其中湖西航道长51km。

近期以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开发建设为主;待时机成熟,通过“穿

港口规划与布置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港口规划与布置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3=30分) 1、水路、管道、航空 2、港口水域、码头、陆域设施 3、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 4、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 5、泊位长度、泊位宽度、泊位水深 6、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波浪富裕深度、备淤深度 7、浮标、导标、灯塔 8、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装卸线 9、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浮式码头装卸工艺 10、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港区规划 二、简答题(4×5=20分) 1.直取作业:只经一次操作(一个操作过程)即可完成全部装卸过程的作业方式。 2.影响港口泊位的因素有: (1)港口吞吐量,如旅客、货物; (2)船型及其周转量; (3)装卸效率的高低。 3.港口生产作业的五大作业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作业系统、集疏运作业系统以及信息与商务系统。 4.港口要吸引货流、扩大腹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近,集疏运条件好。 ②自然条件好:如港口水深大、水域平稳等。 ③运输成本低,交通条件好,运输时间短。

④装卸成本低,车船周转快; ⑤服务水平高:对货物的安全以及服务态度等。 三、辨析题(2×10=20分) 1.不是; 港口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以自然吨计。 港口通过能力: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物量。 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都是衡量港口营运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港口规模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 1)吞吐量是实际发生的量, )通过能力是理论上的量,实际上达不到。 但有的港口往往出现吞吐量超过通过能力的现象(主要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 2.泊位水域尺度与港池尺度是不同的概念,前者要保证船舶在码头停靠作业安全;而后者要保证船舶靠离出入安全。泊位水域包括在港池水域内,在有潮汐的海港中,根据需要两者的深度可能不同。 3.潮流界——在涨潮时,海水倒灌至河内,理论上存在潮流与河水下泄流速相抵消的截面; 潮区界——在潮流界以上虽然潮流不再向上流动,但河水被阻,有壅高现象,潮波继续向上传播,但潮差越来越小,当潮波消失后水位不再受潮汐影响。 四、综合题(20分) 答案要点:港址选择是一项难度大、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港口建设,吞吐能力、投资费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基本要求 (1)总体布局要求,先决条件 (2)发展要求,有利于起步,便于发展 (3)航运与停泊要求 (4)岸线、陆域要求 (5)集疏运要 港址选择除尽量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外,对不同地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港口规划与布置

1.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近洋运输和远洋运输,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2.港口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和港口陆域组成。 3.港口水域包括锚地、航道、回旋水域和,码头前水域等 4.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5.港口的生产作业系统由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系统、集疏运及配套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构成 6.港口按功能与用途分,有商港、工业港、渔港、军港、游艇港、避风港等;按地理位置分,有海港、河口港、河港和运河港等。 7.从运输、存储条件和装卸工艺的角度考虑,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可分为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以及适箱货。 8.港口通过能力可分为设计通过能力和营运通过能力。 9.港口吞吐量预测内容包括港口吞吐总量预测、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分港区吞吐量预测、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等。 10.船舶主尺度是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型深、吃水和干舷。 11.船舶吨位是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表明船舶大小与运输能力,按用途可分为重量吨位和容积吨位两种。 12.货物在港口的换装有两种形式:直接换装和间接换装。直接换装是指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间接换装是指货物经过港口仓库或堆场存储之后再换装至其他运输工具,换装是由操作过程实现的。在直接换装作业中,货物只经过一个操作过程;而在间接换装作业中,货物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操作过程。 13.件杂货码头常见的垂直起重机械有门座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浮式起重机,垂直起重机作业也可以利用船吊。 14.件杂货码头常见的水平搬运机械主要有蓄电池搬运车、叉式装卸车(叉车)、牵引车挂车、货车等。 15.集装箱运输船舶可分为吊装式和滚装式两大类。 16.集装箱起重机上附有专用吊具,即固定式、自动式和组合式吊具,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集装箱。 17.干散货的卸船工艺主要有间歇型和连续型两种方式。 18.滚装船的优点表现为:①装卸速度快;②不需要码头装卸机械设备;③货物装车后不需要中间装卸,可进行“门到门”的运输;④可装运小汽车、货车、载箱的拖车等多种形式的货物。缺点是船舶造价高,潮差大时斜坡道投资大。 19.码头规模主要由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体现。 20.码头常见的布置形式有:顺岸式布置(含栈桥式布置)、突堤式布置、挖入式布置、沿防波堤内侧布置及岛式布置。 21.泊位尺度包括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三个方面。 22.件杂货码头生产区可分为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前方库(场)区、后方库(场)区三个相关的部分。 23.根据货种的不同,件杂货码头有三种布置方式: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半库半场式。 24.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地带一般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集装箱堆场;拆装箱库、货运站;大门、港内道路、通道及调度管理中心。 25.干散货码头陆域组成主要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贮存库场及装卸车设施,辅助设施及管理区。 26.散装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前沿作业带、谷仓及工作楼三部分组成。 27.液体散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存储区及辅建区三部分组成。 28.滚装码头布置形式可分为平行式与突堤式。 29.港口水域是指港界以内的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制动水域、回旋水域、港池、码头前水域以及过驳水转谁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 30.外堤是防波堤、防沙堤和导流堤的总称。 31.乘湖水位是指船舶乘潮进出港口的某一潮位,并以该潮位作为航道和不包括码头前沿水域、锚地的港内水域的设计通航水位。 32.船舶在锚地停泊的方式主要有抛锚泊和浮筒系泊两种。 33.港口导航分三类:第一类是常规的助航标志,即航标;第二类是海上交通监管设施,包括引航站和电子方面的助航设施,即船舶通航服务站(VTS)利用岸上雷达测定进出港船位,用甚高频无线电话(VHF)。向船舶提供导航信息,协助船舶进出港航行,将在第六章港口配套设施第五节水上安全监督介绍,第三类是卫星导航(GPS)系统。 34、港口配套设施包括集疏运、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信息及水上安全监督等设施、 35、完善的港口铁路系统一般应包括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和库场的装卸线,以及将这些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和连接线等。 36、港口铁路按其组成的各部分配列的位置,可分为纵列式、横列式和混合式三类。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生姓名:周海锋 指导教师:廖鹏肖一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港航系 二○一○年九月

目录 1设计基础资料 (2) 2港口规模 (4) 2.1件杂货码头最优泊位数 (4) 2.2散货码头最优泊位数 (7) 3港口总体布置 (8) 3.1港口水域布置 (8) 3.1.1件杂货码头布置 (8) 3.1.2散货码头布置 (9) 3.1.3防波堤布置 (10) 3.2港口陆域布置 (11) 3.2.1件杂货码头 (11) 3.2.2散货码头 (12) 4工程投资经济分析 (12) 4.1工程量计算件杂货填方计算: (12) 4.2投资估算及投资时间表 (14) 4.3经济效益分析 (17) 5评价及总结 (22)

1设计基础资料 一、港口状况及发展规划 该港于1994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建成两个泊位,于1995年投产使用,当时吞吐量60万吨。投产初期吞吐量增长较快,为适应增长的吞吐量,于1998年、1999年各建成一个泊位,到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20万吨,2004年又增建一个泊位,到2005年吞吐量已达160万吨,预计2010年吞吐量可达到220万吨,2015年达到300万吨,到2020年可达到380万吨,以上所说吞吐量均为件杂货。根据需要,规划2020年以后每年有200万吨煤炭从该港出口。 二、设计船型 该港的代表船型为: 远洋杂货船为1.5万吨级,尺度为161.9×21.5×13×9.2m;远洋散货船为2.5万吨级,尺度为185.5×23.2×14.2×9.8m。 两种船在港一天所需费用均为C s=6.4万元/艘·日。 三、装卸工艺及装卸能力 件杂货的装卸采用门机加流动机械到库场的工艺流程,装卸能力R=1500吨/泊·日,件杂货船舶在该港的平均装卸量为G=6000吨/艘,C b=2.4万元/泊·日。 煤炭装船规划采用装船机,堆场采用斗轮式堆取料两用机,中间用皮带机输送。装船能力R=6250吨/泊·日,运煤船在该港的平均装船量为G=2.5万吨/艘,C b=1.6万元/泊·日。 四、建港处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质 建港处陆地宽广、平坦,有足够的场地面积供布置库场及后方设施使用。陆域平均标高+3米左右,附有1:5000地形图一张。 建港区为沙质海岸,海底沙砾粒径0.5毫米左右,泥沙运动弱。趋于平衡,无严重的淤积和冲刷。 2 水文气象 建港处的风浪资料的分析结果见附图的风玫瑰图和波浪玫瑰图。该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据分析设计高水位+1.76米,设计低水位-0.15米。海流方向多为ES向,流速小于1节。该地区少雨少雾,据统计年最多降雨天数134天,其中雷雨天数28天,每次持续时间多在0.5~1.5小时。在冬季该地区常有封冻现象,但不影响航行和港口作用。 五、施工能力 港口设有专业施工队,最大施工能力每年可完成2个泊位和200米长的防波堤。 六、主要投资项目单价

港口规划与布置

港口规划与布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五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五种运输方式总结简表

港口的定义:港口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港口的组成: 1)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等,包括锚地、外堤、航道、导航、港地、回旋水域等设施 2)码头: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码头要有足够的高度,码头要有足够的纵深 3)陆域:供旅客候船、货物储存、货物集疏运,包括仓库、堆场、装卸设备、交通设施(道路和铁路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要求宽广、平坦,满足码头的纵深要求 港口生产作业五大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集疏运作业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上海2.新加坡3.香港4.深圳5.釜山6.宁波-舟山7.广州8.青岛9.迪拜10.天津 港口的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20世纪50-80年代的港口,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活动。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添了运输、贸易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21世纪初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港口成为供应链的结点; 船舶和港口的发展趋势:1、海运船舶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2、现代港口发展大型化趋势:深水化、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向物流服务中心转化,现代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 全国沿海港口总体布局:海岸线:海岸线总计达332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公里,南京以下长江岸线长约800公里 三个层次的港口布局: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五大区域港口布局: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 八大运输系统布局: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系统?和国际公认航运中心的差距; 关于航运服务业的研究,一般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高端航运服务业一般是指航运服务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海上保险和航运咨询服务等内容,属于航运高附加值产业;和伦敦、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 ((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 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第四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深入剖析港口现状,研究港口发展中的问题,揭露存在的主要矛盾;要通过定量分析,论证港口的经济腹地,预测规划期的发展需要;确定港口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各得其所的原则,做出港口所在城市辖区的不同岸线、不同水域、不同港区的合理布局和全港的水、陆域的总体布局,明确不同港区的具体功能;划定港区水、陆域界限,标明港界坐标;根据发展预测提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

东南大学港口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交通学院港航系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1设计基础资料 (3) 2 1.1 港口状况及发展规 划 (3) 3 1.2 设计船 型 (3) 4 1.3 装卸工艺及装卸能 力 (3) 5 1.4 港处自然条 件 (3) 6 1.5 施工能

力 (3) 7 1.6 主要投资项目单 价 (4) 8 1.7 其他经济参数假 设 (4) 9港口规模 (5) 9.1件杂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2散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3泊位年通过能力验 算······························ ······························· (6) 10港口总体布置 (8) 10.1港口水域布 置······························ ······························· (8) 10.1.1码头布 置···························· ····························· (8) 10.1.1.1码头顶高 程·························· ··························· (8) 10.1.1.2码头前沿水深(底高

港口规划与布置试题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港口水域的有:④ ①锚地② 航道③ 港池④ 码头岸线 2、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④ ①仓库② 铁路、道路③ 码头前沿地带④灯塔 3、按功能、用途分,上海港属于:① ①商港② 渔港③ 工业港④ 军港 4、按地理位置分,青岛港属于:① ①海港② 河口港③ 河港④ 运河港 5、货物陆域进港,先在二线库场储存,再经前方库场装船离港,有(③ )个操作过程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6、A地区的货物经过P港口至Q港至B地区,则A地区是P港的: ③① ①腹地② 前方腹地③ 直接腹地④ 间接腹地

7、吞吐量计算时,当货物水转水时,1t装卸量计为(①)吞吐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8、下列不属于船舶实际尺度的有:② ①全长② 全宽③ 满载吃水④ 垂线间长 9、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③ ① 垂线间长② 型宽③全宽④ 型吃水 10、影响港口建设和营运的海象因素不包括:③ ① 潮汐② 近岸海流③ 风④ 波浪 11、码头的有效水深或公告水深不包含有:④ ①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② 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③ 波浪富裕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二增加的尾吃水④ 备淤深 度 12、海港航道水深与码头水深相比,需多考虑的是: ① 船舶航行船体下沉增加的水深② 波浪富裕深度

③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④ 备淤深度

13、下列关于防波堤说法错误的是 ①防波堤所围成的水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 ②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越大越好 ③防波堤轴线与码头线布置相配合,码头前水域满足允许作业波高值 ④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14、不是集装箱运输围绕的三大环球国际航线: ① 北美—南美② 欧洲—北美③ 东亚—北美④ 东亚—欧洲 15、下列不属于码头泊位尺度的是: ① 泊位长度② 港池深度③ 泊位宽度④ 泊位水深 16、按货种与装运方式,下列不属于干散货的是: ① 煤炭② 铁矿石③ 石油④ 散装谷物 17、四川蜜柑在上海港由江船装至海船后,再运往大连,四川是上海港的 ③ ① ① 中转腹地② 前方腹地③ 直接腹地④重复腹地 18、50t 货物水转水运输,按通过能力计算是()自然吨

港口规划与布置设计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 学院:船舶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号: : 日期:2013 年1月18 日

目 录 1 设计基础资料 1.1 设计依据 1. 2 设计标准、规 1. 3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 石岛地处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随着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船舶运输不断向大型化发展,现 有港口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本 课题主要是对石岛新港湾码头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该码头建设将使石岛港满足 第四代集装箱船和 10 万吨散货船的靠泊要求,缓解石岛港现在水域拥挤、深水 泊位不足、港区机械设备落后等问题。港口设计吞吐量为:铁矿石 140 万吨,集 装箱 60 万 T EU 。 该港区规划可利用岸线 1200m ,陆域纵深 600m 。码头水深条件良好,码头 选址区域无不良地质现象出现。 1.4 设计船型 1.5 装卸工艺 1.6 自然条件 ┄┄ (三)设计水位 (四)自然条件 石岛属荣成市石岛镇,位于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南部石岛湾畔,处于山 东经济开放区的前沿地带。属省荣成市辖境。东及东北方向有镆铘岛掩护, 北有山,背依石岛山,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南敞开,与南、黄海相连。 1、水文气象

年平均气温为11.8℃。最热月份是8月份,平均气温为24.5℃;最冷月份是1 月份,平均气温为-1.2℃。极端最高气温为 36.8℃,极端最低气温为-14.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8.3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218.2mm,雨季集在7~9 月份,占年降水总量的6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6.3天。 2、风况石岛濒临海域,属于东南亚季风区,根据海洋站测风资 速为6.2m/s,最小是9月,平均风速为4.5m/s。 3、雾况 年平均雾日数52.7 天,多集中于4~7 月,占雾日数的75%。年最多雾日数 7 9 天(1 9 6 4,年最少雾日数 2 9天 4、波浪 50 年一遇,H1%波高值为:设计高水位:H1%=1.865m,T=6.3s 设计低水位: H1%=1.565m,T=6.3s 极端高水位:H1%=1.915m,T=6.3s 2 散货码头装卸工艺设计 2.1 散货码头装卸工艺设计一般规定 2.2 散货码头装卸机械选型和工艺流程设计 2.3 散货码头主要建设规模的确定 2.3.1 泊位年通过能力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规划与布置重点

五种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五种运输方式总结简表 港口的定义:港口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港口的组成 1)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等,包括锚地、外堤、航道、导航、港地、回旋水域等设施 2)码头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码头要有足够的高度,码头要有足够的纵深 3)陆域供旅客候船、货物储存、货物集疏运,包括仓库、堆场、装卸设备、交通设施(道路和铁路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要求宽广、平坦,满足码头的纵深要求

港口生产作业五大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 集疏运作业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 1.上海 2.新加坡 3.香港 4.深圳 5.釜山 6.宁波-舟山 7.广州 8.青岛 9.迪拜10.天津 港口的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 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20世纪50-80年代的港口,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活动。 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添了运输、贸易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服务。 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21世纪初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 港口成为供应链的结点 船舶和港口的发展趋势: 1、海运船舶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化, 运输服务一体化 2、现代港口发展大型化趋势:深水化、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向物流服务中心转化, 现代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 全国沿海港口总体布局 海岸线:海岸线总计达332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公里,南京以下长江岸线长约800公里 三个层次的港口布局: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五大区域港口布局: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 八大运输系统布局: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 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系统和国际公认航运中心的差距 关于航运服务业的研究,一般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高端航运服务业一般是指航运服务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海上保险和航运咨询服务等内容,属于航运高附加值产业 和伦敦、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港口项目融资现状 近期我国港口各种投资额所占比重(顺时针方向)

港口规划

1.什么叫吞吐量? .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以自然吨计。2.顺岸式码头平面布置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是:(1)便于船舶靠离岸;(2)便于装卸;(3)便于布置铁路、公路;(4)对河势影响小,减少淤积,不影响通航;(5)建设投资少等。 缺点是:占用岸线长;管理不便。 3.什么叫波浪破碎带?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波浪进入浅水海滩,水深达到一定深度后波浪破碎,从破碎点开始至岸边这一地带常称为破碎带。它与海滩坡度、波陡等因素有关。 4.港口规模确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港口规模一般包括:码头建筑物长度(各类泊位的数量);水域面积(调头水域、航道、港池、锚地等);防波堤长度;仓库、堆场、停车场等面积;办公楼、机修间、机械库等生产辅助建筑物规模;铁路、道路的数量和等级;港区供水、供电、供油等;生活辅助设施规模;等港址选择 港址选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港口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一个优良港址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以保证有足够的货源,且港址位置适合于经济运输,与其腹地进出口货物重心靠近,使货物总运费最省。 1.与腹地有方便的交通运输联系 2.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3.有发展余地 4.满足船舶航行与停 泊要求5.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前方作业地带、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6.战时港口常作为海上军事活动的辅助基地,也常成为作战目标而遭破坏。故在选址时,应注意能满足船舰调动的迅速性,航道进出口与陆上设施的安全隐蔽性以及疏港设施及防波堤的易于修复性等。7.对附近水域生态环境和水、陆域自然景观尽可能不产生不利影响。8.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良田,避免大量拆迁。 (1)码头和泊位 码头是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场所。港口水域和陆域的交接线称为码头前沿线或码头岸线,它是港口的生产岸线和生产活动的中心。一艘船停靠在码头上,它所占用的码头岸线长度称为泊位。泊位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船舶长度和安全系缆的要求,而码头岸线的长度则取决于所要求的泊位数和每个泊位的长度。港口的码头岸线长度是港口规模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了它能同时容纳并进行装卸作业的船舶数量。 港区规划1)定义港区:港口将进出港的货物根据货物种类、船舶类型、货物流向、集疏运条件、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港口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的原则,划分成的专业区。综合性港口一般划分为集装箱区、件杂货区、干散货区、油品区和客运区等几大部分 港区规划是对港口总体规划中涉及的组成部分进行深入规划,是实施港口总体规划的后续工作 (2)港区规划的内容 1详细地分析预测运量、船型和船舶周转量2就已预测的各类货种运量,研究可选用的装卸工艺及其对未来生产效率的影响3确定泊位组,提出恰当的水域、陆域尺度及相应的位置方案4仓储系统、分运中心方案布置5集疏运系统能力与布置方案6港区配套设施规划与配置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选择,有弹性的建设时间表8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经营思路调整9环境评价与规划 港口港区未来发展向自由贸易区(保税区)转变的规划方案(如有这种客观条件) 港区规划布置图 1.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近洋运输和远洋运输。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2.港口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和陆域设施组成。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 课程设计 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地形、地质资料 (2) 二、水文与气象资料 (2) 三、经济资料 (3) 四、设计依据 (4) 第二章:码头总体规模设计 一、港址选择 (4) 二、码头泊位长度 (4) 三、码头泊位数 (7) 第三章:港口水域设计 一、港池、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设计 (8) 二、锚地设计 (9)

三、航道选线和进出港航道宽度计 (11) 四、码头前沿水深 (12) 五、防波堤和口门布 置 (14) 第四章:港口陆域设施设计 一、港区陆域分区布置 (15) 二、码头前沿作业区设计 (15) 三、码头后方作业区设计 (16) 四、码头库(场)面积计算 (16)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地形、地质资料 本设计采用的地形图如图1所示,其地质情况为软基,年回淤量(厘米/年)为12厘米/年。 如图所示,此地区陆域宽广,水域宽阔,水深适宜,足够布置船舶回转、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锚地和港池等水域。水域有一定的天然掩护,与陆地形成一个小型的港湾,十分适合建港。 此外,该地区右侧陆地陆域广阔,岸线充足

且 较为平整。上部毗邻内陆河道,方便港口与内河水 网相连接,可充分利用水运集疏运条件。故拟在该 地区右侧陆域建造顺岸式码头。 1 地形图 二、水文与气象资料 (一)半日潮型 平均潮差3.6米 (二)潮位历史统计资料 潮位历史统计表表1

潮位单位:米 故潮位3.38~3.20m为H4%,在本设计中令H4%=3.38。 (二)风况统计资料 风况统计资料表2

(完整版)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

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 第一章 一. 港口概念:1,按功能——水陆交通的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是水路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和货物,旅客的集散地。2,按工程内容——是各种工程建筑物(水工,房建,铁路,道路,桥梁和给排水等),设备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所组成的综合体,而港口水工建筑物是这个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要求:船舶的安全停靠与航行; 要满足旅客的上下船和停船; 货物的装卸与存放; 车辆机械的运行; 供水供电等辅助设施。 三. 组成: 1.港口水域2.码头3.陆域设施 。 ???????????????? ???????????????????????????????????→?????→信息与商务系统集输运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 装卸作业系统陆域高度足够长度足够要求:岸线水域平稳水深足够水域宽广要求:水域航行作业系统四:系统组成: 五.分类:1:按功能用途分类: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旅游港。 2:按地理位置分类:海港,河口港,河港,运河刚。 第二章 一 货物分类:件杂货 干散货 液体货 二 作业方式:1.操作过程:是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的搬运作业过程。

2.装卸过程: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有一个或多个操作过 程所组成。 3.操作量:经过操作过程的货物数量,是反映装卸工作量得主要指标。 4.装卸量:货物从进港到出港,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一吨装卸量。(自 然吨) 三港口腹地:是指那些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 按运输性质腹地可分类为: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间接腹地) 四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通过能力: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物量。(计量为货物的自然顿) 五预测吞吐量方法:1,时间序列法2,概率分析法3,因果分析 六船舶尺度: 一:船型尺度(船舶性能计算和研究):1 垂线间长 2 型宽 3 型深 4 型吃水 二:实际尺度(结构尺度):1 全长 2 全宽 3 满载吃水——在中横剖面上,满载吃水线与中龙骨 底面的垂直距离 七船舶吨位一:容积吨位:1 总吨位(GT)——表明商船尺度大小 2 净吨位(NT)——计费标准 二:质量吨位:1 排水量——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时包括装载物的总重量 2 载重总吨位——1.总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载排水量 2.净载重量 八设计船型:是综合某一吨位级船舶资料而确定的组合数据 第三章 一气象条件对港口的影响:1 港口平面布置 2 施工:打桩,疏浚 3 营运 二海象条件:1 泊位 2 航道3防波堤 第四章 一码头分类:一按功能:1从货物种类和包装形式:1杂货集装箱 2 多用途专用 2 从贸易或商务上:1 外贸 2 内贸 3 从隶属关系上分类:——货主码头公用通用 4 从客运——货运或客运 二按平面布置形式:1 顺岸式:优点——对沙流流态影响小 缺点——占用岸线长 2 突堤式:优点——占用岸线短 缺点——对流态影响大,占用河道水域多 3 控入式:泥沙淤积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参考模板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 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地形、地质资料........................................................ (2) 二、水文与气象资料......................................................... (2) 三、经济资料......................................................... .. (3) 四、设计依据......................................................... .. (4) 第二章:码头总体规模设计 一、港址选择......................................................... .. (4) 二、码头泊位长度......................................................... .. (4) 三、码头泊位数......................................................... .. (7)

第三章:港口水域设计 一、港池、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设计 (8) 二、锚地设计......................................................... .. (9) 三、航道选线和进出港航道宽度计......................................................... .. (11) 四、码头前沿水深......................................................... .. (12) 五、防波堤和口门布置......................................................... (14) 第四章:港口陆域设施设计 一、港区陆域分区布置......................................................... .. (15) 二、码头前沿作业区设计......................................................... .. (15) 三、码头后方作业区设计.........................................................

港口规划与布置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港口水域的有:④ ①锚地②航道③港池④码头岸线 2、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④ ①仓库②铁路、道路③码头前沿地带④灯塔 3、按功能、用途分,上海港属于:① ①商港②渔港③工业港④军港 4、按地理位置分,青岛港属于:① ①海港②河口港③河港④运河港 5、货物陆域进港,先在二线库场储存,再经前方库场装船离港,有(③)个操作过程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6、 A地区的货物经过P港口至Q港至B地区,则A地区是P港的:③① ①腹地②前方腹地③直接腹地④间接腹地

7、吞吐量计算时,当货物水转水时,1t装卸量计为(①)吞吐量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8、下列不属于船舶实际尺度的有:② ①全长②全宽③满载吃水④垂线间长 9、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③ ①垂线间长②型宽③全宽④型吃水 10、影响港口建设和营运的海象因素不包括:③ ①潮汐②近岸海流③风④波浪 11、码头的有效水深或公告水深不包含有:④ ①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②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③波浪富裕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二增加的尾吃水④备淤深度 12、海港航道水深与码头水深相比,需多考虑的是: ①船舶航行船体下沉增加的水深②波浪富裕深度 ③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④备淤深度

13、下列关于防波堤说法错误的是:② ①防波堤所围成的水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 ②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越大越好 ③防波堤轴线与码头线布置相配合,码头前水域满足允许作业波高值 ④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14、不是集装箱运输围绕的三大环球国际航线:① ①北美—南美②欧洲—北美③东亚—北美④东亚—欧洲 15、下列不属于码头泊位尺度的是:② ①泊位长度②港池深度③泊位宽度④泊位水深 16、按货种与装运方式,下列不属于干散货的是:③ ①煤炭②铁矿石③石油④散装谷物 17、四川蜜柑在上海港由江船装至海船后,再运往大连,四川是上海港的③① ①中转腹地②前方腹地③直接腹地④重复腹地 18、50t货物水转水运输,按通过能力计算是(②)自然吨。

东南大学港口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港口规划布置课 程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交通学院港航系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1设计基础资 料 (3) 2港口状况及发展规 划 (3) 3设计船 型 (3) 4装卸工艺及装卸能 力 (3) 5港处自然条 件 (3)

6施工能 力 (3) 7主要投资项目单 价 (4) 8其他经济参数假 设 (4) 9港口规 模 (5) 9.1件杂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2散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3泊位年通过能力验 算······························ ······························· (6) 10港口总体布 置 (8) 10.1港口水域布 置······························ ······························· (8) 10.1.1码头布 置···························· ····························· (8)

10.1.1.1码头顶高 程 (8) 10.1.1.2码头前沿水深(底高 程) (8) 10.1.1.3港池宽 度 (9) 10.1.1.4航道水深(底高程)和宽 度 (9) 10.1.1.5回旋水 域 (9)

港口规划布置复习题

港口规划布置复习题 填空题 1.在淤泥质海岸,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是泥沙运移的主要形态。 2.在设计码头前沿水深时,富裕水深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波浪富裕深度、备淤深度和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尾吃水。 3.码头泊位尺度有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 4.港口按功能、用途分类包括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 5.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系统通常有两种型式,我国采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系统;欧洲采用跨运车系统。 6.多用途杂货码头常用的三种布置方式为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和半库场式。 7.河港装卸工艺有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浮码头装卸工艺等三种基本形式。 8.码头规模包括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 9.按地理位置分类,青岛港属于海港,上海港属于河口港,武汉港属于河港。 10.码头广义理解为码头建筑物及装卸作业地带的总和。 单选题 A 1.一般泊位宽度是()倍船宽 A.1 B.2 C.3 D.4 B 2.()是一个港口建设发展的具体规划,解决今后一定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分期、分阶段的发展安排: A. 港口布局规划 B. 港口总体规划 C. 港口港区规划 D. 远景规划 D 3.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 A. 仓库 B.铁路、道路 C.码头前沿地带 D.灯塔 A 4.河港选址首要考虑的是: A.良好而稳定的水域 B.岸线足够的陆域 C.与后方铁路、公路的接线 D.与城市规划协调 B 5.海港码头中,分布型式最广泛的是: A.顺岸式 B.突堤式 C.挖入式 D.岛式 C 6.船舶吨位的符号表示如下,代表排水量的是: A. GT B. NT C. DT D. DWT C 7.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 A.垂线间长 B.型宽 C.全宽 D.型吃水 B 8.某港口,年水转陆货物30万吨,年陆转水货物40万吨,年水转水货物20万吨,其年吞吐量为: A. 90万吨 B. 110万吨 C. 120万吨 D. 180万吨

【免费下载】中国海洋大学 港口规划与布置

一、填空 1 现代五大交通运输系统:①铁路②公路③水路④管道⑤航空 2 港口组成:①港口水域②码头岸线③陆域设施 3 货物按运输、存储条件和装卸工艺可分为:①件杂货②干散货③液体货 4 港口布置的基本类型:①自然地形布置形式②填筑式布置型式③挖入式布置型式④人工岛布置型式 5 码头按平面布置形式可分为: ①顺岸式②突堤式③挖入式④岛式⑤栈桥式⑥沿防波堤内侧布置 6 港口岸线布置原则:①适应性原则②协调性③优先性④可持续发展原则⑤合理性原则 7 码头泊位尺度:①泊位长度②泊位宽度③泊位水深 8 在设计码头前沿水深时,富余水深的主要考虑因素:①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②波浪富裕深度③备淤深度④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尾吃水 9 常用的港口航标:①浮标②导标③灯塔④灯船⑤灯标 10 完整的港口铁路:①港口特点②分区车场③码头装卸线 11 河港装卸工艺:①直坡式②直立式③浮式(码头装卸工艺) 12 港口规划在层次范围系列内可分为:①港口布局规划②港口总体规划③港口规划 13 港口规划按时间系列可分为 ①远景规划②中期规划③近期实施规划 14 影响港口泊位的因素: ①港口吞吐量,如旅客、货物②船型及其周转量③装卸效率高低 15 港口陆域通常包括码头作业线以内港口生产及辅助生产用地。其组成包括①装卸作业地带②辅助生产作业地带③预留发展用地。 16 港口陆域设施:①铁路②道路③给排水④供电⑤为港口正常运营所需的各种设施 17 供电负荷分三级。照明分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 18 港口给排水分类:①分流制②合流制③半分流制 19 港口建设运营的海象因素:①潮汐②波浪③近岸海流④海冰⑤海岸泥沙 20 外堤:①防波堤②防沙堤③导流堤 21 自潮区界至入海口的河段:①感潮河段②制约河段③滨海河段 22 船舶的主要尺度:①船宽②型深③吃水④船长⑤干舷 23 航道宽度的组成:①航迹带宽度②船舶间错船的富裕间距③克服岸吸作用的船舶与航道侧壁间的富裕间距 24 港口工程建设三大阶段:①前期工作②设计施工③试投产 25 河港锚地:①编解队锚地②过境锚地③水上作业锚地 26 减小船舶在港时间,提高港口效率的措施:①泊位组统一管理、调度②提高装卸效率③速遣(新增港口能力时机) 27 腹地按运输性质分为:①直接腹地②中转腹地③通过腹地 28 海流的形成:①吹流②潮流③波浪流 29 多用途杂货码头的布置方式:①前沿仓库式②前沿堆场式③半库场式 30 铁路布置组成:①港口车站②分区车场③码头装卸线 31 铁路断面形式:①远景规划②中期规划③近期实施规划 32 港口道路:①港内道路:主干道、干道、辅助道路,停车场和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