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示范总结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摘要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达49.78%,且小麦产量最高,达8 596.80 kg/hm2,建议生产上对水900 kg/hm2施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产量近年来,赤霉病发生较为普遍,年份间病情差异较大,赤霉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1],但其危害以穗部症状最为突出,发病后的小麦籽粒极为干瘪并伴有霉层,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其毒性对人畜危害也较大[2]。
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为药剂防治[3]。
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特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聊城农科院高新技术示范园进行,0~20 cm土层含有机质1.44%、碱解氮96.85 mg/kg、有效磷31.3 mg/kg、速效钾115.2 mg/kg。
试验地平整,地力肥沃,排灌设施完善。
1.2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济麦22;供试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A)、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B)、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C),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CK)。
各处理均对水900 kg/hm2喷雾。
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8 m2(8 m×6 m)。
1.4 试验方法2013年小麦扬花期间,曾遭遇连续2 d以上的连阴天气,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分别于5月9、16日喷雾,先喷CK,然后再喷其他处理。
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50个穗,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六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摘
7 1 1 7 0 0 )
要: 3 0 %戊 ・ 福9 0 g・ 6 6 7 mI 2 与 3地 -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几种 常用药 剂品 种进 行 防治效果对 比试验 。结 "
1级 : 病 小穗 占全 穗 的 1 / 4以下 ;
2级 : 病 小穗 占全 穗 的 1 / 4~1 / 2 ; 3级 : 病 小穗 占全 穗 的 1 / 2~ 3 / 4;
4级 : 病 小 穗 占全 穗 的 3 / 4以上 。
1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田概 况
果表 明 , 3 0 %戊 ・ 福9 0 g・ 6 6 7 m~、 5 0 % 多菌灵 8 0 g・ 6 6 7 m~ 、 7 0 % 甲基 硫 茵灵 5 0 g・ 6 6 7 m~、 3 0 % 己唑 醇 1 0 g・ 6 6 7 i n 。 。 、 4 3 %戊唑醇 6 g・ 6 6 7 i n 一 防效较好 , 均在 8 0 % 以上 , 且 对 小麦 安 全 , 可作为 " 3地 防 治 小 麦 赤 霉 - 病 的 替代 药 剂推 广使 用 。
赤霉病 防效 相近 。5 0 %多菌 灵 8 0 g・ 6 6 7 r n ~, 病
每 处 理 重 复 3次 , 随机 区组排列 , 小 区面积 6 6 7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陕西农业科学 2 0 1 5 , 6 1 ( 0 3 ) : 4— 5
S h a a n x i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总结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21年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小麦示范种植基地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试验过程中共选择了5种药剂分别是43%的戊唑醇悬浮剂、40%的丙硫菌唑单剂、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25%的咪鲜胺乳油。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3%的戊唑醇悬浮剂、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25%的咪鲜胺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在应用过程中对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没有药害发生,产量相对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多菌灵作为山东省聊城市小麦赤霉病防治常用到的药物,防治效果相对较差,这表明病原对该种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今后防治过程中应该将43%的戊唑醇悬浮剂、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25%的咪鲜胺乳油三种药物交替应用,以提高防治成效,避免病原在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耐药性。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本次试验选择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小麦示范种植基地开展,当地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拥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夏季温度较高,降雨集中。
在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21℃,最高气温在33℃,最低气温在7.5℃,降雨量超过了163mm,整体气候条件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十分有利。
试验地的土壤指标pH值6.0-7.5,有机质1.5%-4%、全氮0.2%-0.3%、碱解氮80-120mg/kg、速效磷15-30mg/kg、速效钾80-120mg/kg。
2、试验材料本次研究共选择了5种农药,分别是43%的戊唑醇悬浮剂(由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产品标准证号:GB29381-2012、农药登记证号:PD20110920、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 XK13-003-00)、40%的丙硫菌唑单剂(由江苏省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产品标准证号:Q/320481ZNH028-2022、农药登记证号:PD20190014)、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是由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产品标准证号:HG/T3290-2016、农药登记证号:PD85150-35)、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产品标准证号:Q/ 3201PI056-201、农药登记证号:PD20121670)、25%的咪鲜胺乳油(是由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产品标准证号:GB/ T39671、农药登记证号:PD2008142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示范总结

小 麦 扬 花 3 %时用 药 , 5 李堡 于 5月 2 日小 麦扬 花 5 %时 用 0 药。 各个示 范地 用药量均 对水 4 0k m , 5 采用 弥雾机 弥雾 。 1S 调查 内容 与方 法 .
5月底 小麦 赤 霉病 病 情稳 定 后 鉴定 调 查 。 查 内容 : 调 发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5k /m ( ;0 . gh 2B)4 %戊 唑 ・ 菌灵 1 0k /m2C ;0 3 多 . g 2 h ( )5 %多酮 1 5k ,m ( 。 中 , . gI D)其 3 l 处理 A示 范 点为 曲塘 、 莫 、 头 、 南 墩 大
公, 处理 B示范 点 为西 场 和李 堡 , 处理 C示 范 点为 大 公 , 处 理 D 示范 点 为大 公 、 曲塘 、 头 。 时每 示 范 点均 留 6 .7 墩 同 66 m 的空 白对 照 。 验面 积 : 试 曲塘 、 莫 、 头 、 公 各 为 33 南 墩 大 .3 h . 场 、 堡各 为 46 m m 西 李 .7h 。
现 代农业 科技
21 第 1 0 0年 5期
植物 护理 学
不 同药剂 防治小 麦赤 霉病 效 果 示范 总结
梅 桂芳 王晓 琴 贲秀 兰
(江 苏 省 海 安 县墩 头镇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 苏 海 安 2 6 0 - 江 26 0;: 安 县雅 周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 海 安 县 植 保 站 ) 海
6个 点均 于 小麦抽 穗扬 花 期用药 1 。 中曲塘 于 4月 次 其 2 9日上 午小 麦 齐 穗期 用 药 , 南莫 于 5月 3日上 午 小麦 扬 花
2 %时 用药 , 5 墩头 于 5月 3 4日小 麦扬花 1%- 5 — 0 7 % ̄用药 , 大 公 于 5月 2日上 午小 麦 扬花 7 %时用 药 。 场 于 5月 2日 西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文献著录格式:李斌,黄福且,王国荣.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〇17, 58 (3): 442>43.D O I:10. 16178/j. i s s n.0528-9017. 20170324半雇冰i f凌 2〇17年第58卷第3期5种杀園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李斌,黄福旦,王国荣(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1201)摘要#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 500 g•hm^2对小麦赤 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次用药效果显著好于1次用药;常规药剂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_2 + 25% 咪鲜胺乳油300 m‘/hm_2的防效较好,仍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推荐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_2的防效一般;而25%氰烯菌酯乳油1 500g•hm_2和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_2的防效不理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效;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0528-9017(2017)03-442-02浙江省麦类作物种植面积不大,但一直是小麦 赤霉病的重发区,也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复配剂 用药水平较高的地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此 类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一定的抗 药性,且具抗药性的群体有不断蔓延的趋势[1]。
萧山区自2014年以来,连续3年4至5月份持续 阴雨的气象因素为赤霉病流行创造了适宜条件,而 萧山区小麦耕作面积以种粮大户为主,其较为粗放 的管理方式致使小麦赤霉病为害日趋严重。
根据萧 山区测报站近3年对全区小麦赤霉病考察数据显 示,2014年小麦赤霉病平均株发病率4.8% (0~ 15.6%). 2015年平均株发病率2.7%(0 ~ 13%). 2016年平均株发病率29.5% (4.7% ~ 93. 8%),总体上呈持续偏重的状况。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才直紿礁步2021,47(1):273-276Plant Protection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孙海燕1,原征1显,疏燕1,张兴1,张爱香1,陈怀谷-(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 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210095)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氤烯菌酯SC、20%叶菌哇SC、48%氨烯•戊座醇SC和200g/L氟哇菌酰强胺9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g/L戊哇•咪鲜胺EW和430g/L戊哇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05%。
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哇SC、40%丙硫•戊哇醇9C和430g/L戊哇醇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4.78%〜88.33%;其次275g/L氟谨菌酰凳胺•丙环哇SE、48%氤烯•戊哇醇9C、40%叶菌•戊哇醇9C和400g/L戊哇•咪鲜胺EW,防效范围为79.66%〜81.56%;200g/L氟哇菌酰强胺SC和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9.36%和39.33%。
从防治效果、两种病害兼防■以及延缓抗药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氤烯•戊哇醇、氟哇菌酰理胺•丙环哇、丙硫•戊哇醇、叶菌•戊哇醇等交替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比较好的策略。
关键词小麦;小麦赤霉病;小麦叶锈病;杀菌剂;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19547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against Fusarium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in wheatSUN Haiyan1,YUAN Zheng112,SHU Yan1,ZHANG Xing1,ZHANG Aixiang1,CHEN Huaigu1(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210014,China;2.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Abstract Field trial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against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in wheat.Phenamacril25%SC,metconazole20%SC,phenamacril■tebuconazole48%SC and pydiflumetofen200g/L 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Fusarium head blight,with the efficacy from83.54%to8&92%,then followed by tebuconazole•prochloraz400g/L EW and tebuconazole 430g/L SC,with the efficacy of71.87%and73.31%,respectively.Carbendazim50%WP was the weakest, with the efficacy of5&05%.prothioconazole30%SC,prothioconazole•tebuconazole40%SC and tebuconazole 430g/L 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leaf rust,with the efficacy from84.78%to88.33%,then followed by pydiflumetofen•propiconazole275g/L SE,phenamacril・tebuconazole48%SC,metconazole•tebuconazole 40%SC and tebuconazole・prochloraz400g/L EW,with the efficacy from79.66%to81.56%.Pydiflumetofen 200g/L SC was weaker,with the efficacy of69.36%,and carbendazim50%WP was the weakest with the efficacy of only39.33%.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ntrol efficacy and fungicide resistance,alternative application of phenamacril・tebuconazole,pydiflumetofen•propiconazole,metconazole•tebuconazole and prothioconazole •tebuconazole are considered to be good solutions for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control in wheat.Key words wheat;Fusarium head blight;leaf rust;fungicide;efficacy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具威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对比试验简报_周明

- 134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对比试验简报周 明 (上海市川东农场农业科,江苏省大丰市 224133)陈芳芳 崔冬梅 陈翠芳 (上海市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江苏省大丰市 224151)赤霉病是小麦上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年份易大流行,对小麦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
对赤霉病的防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主要依靠小麦穗期的化学防治。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仍以多菌灵为主,其他药剂多处于试验筛选或示范应用阶段[1~3]。
为筛选出防效高、安全性好的药剂,上海农场在2012年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再次开展相关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上农四队一排6号东格,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0”,播期为2012年10月18日,试验区施肥水平与整个麦田基本一致。
1.2 供试药剂36%黑包公SC(32.5%多菌灵・3.5%三唑酮,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25%赤霉清WP(23%多菌灵・2%三唑酮,镇江绿盾);59.7%咪鲜・多菌灵WP (13.5%多菌灵・46.2%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百菌灵WP(36%多菌灵・4%三唑酮,扬州绿源生物化工);42%咪鲜・甲硫灵WP(7%咪鲜胺・35%甲基硫菌灵,江苏绿盾);25%氰烯菌酯SC(25%氰烯菌酯,江苏苏研)。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1)59.7%咪鲜・多菌灵 WP30 mL/667 m2;(2)36%黑包公 SC 100 mL/667 m2;(3)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 m2;(4)25%赤霉清WP 220 g/667 m2;(5)40%百菌灵WP 150 g/667 m2;(6)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7)清水对照(CK)。
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6 m2,随机区组排列。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30%氟环·多菌灵、40%戊唑·咪鲜胺、36%甲基硫菌灵对赤霉病的防效较高,对小麦生长安全,未见明显药害,而43%戊唑醇、40%多·酮对赤霉病预防一般,建议今后殷汇镇在小麦扬花初期重点推广使用30%氟环·多菌灵、40%戊唑·咪鲜胺、36%甲基硫菌灵预防赤霉病,并建议在使用高效药剂时合理轮换用药,以延长抗药性。
关键词不同药剂;小麦赤霉病;防效小麦赤霉病又叫红麦头,是贵池区小麦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重大病害,病菌主要在上茬的水稻稻桩上越冬,春季温度上升后,在稻桩上形成子囊壳,当小麦处于扬花期时,成熟的子囊孢子借气流、风雨溅落到小麦的花器上,然后萌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大约3~5 d后显症,麦穗变红,分生孢子可以引起再侵染。
小麦发生赤霉病后可以引起小麦减产、品质下降。
贵池区殷汇镇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重大病害,2012年殷汇镇小麦赤霉病特大发生,损失惨重。
目前,市场上预防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极多,质量良莠不齐,为筛选出有效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品种,特从殷汇镇农药店选择了5种中、高档小麦赤霉病药剂,于2013年4月初在小麦上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1-3],筛选出了30%氟环·多菌灵、40%戊唑·咪鲜胺、36%甲基硫菌灵等有效预防赤霉病的药剂品种,以便为今后推广和指导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贵池区殷汇镇汇丰种植合作社承包的小麦田中进行,所选试验田,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土壤pH值6.6左右,耕作层23 cm,有机质含量丰量,保肥、保水能力强。
前茬为一季中稻,栽培方式为稻麦轮作,2012年赤霉病特大发生,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小麦于10月15日播种,试验时处于扬花初期,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示范总结
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示范研究表明,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40%戊唑·多菌灵1.20 kg/hm2、南京南农农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35 kg/hm2、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20 kg/hm2,平均防效都在60%以下,在大发生年推广应用防效较差;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提供的50%多酮1.35 kg/hm2,防效最好,平均病穗率、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
关键词药剂;小麦赤霉病;防效;示范
多菌灵系列的杀菌剂在海安县已经使用多年,其对赤霉病的抗性上升较快。
根据浙江大学测定,多菌灵对赤霉病的抗性:2009年为12%,2010年为20%[1-5]。
为了减缓抗性,交替用药,2010年海安县在曲塘、南莫、墩头、大公、西场、李堡6个镇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示范。
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示范地概况
共设曲塘、南莫、墩头、大公、西场、李堡6个点。
曲塘安排在刘圩37组,小麦品种为宁麦13号,土质为缠夹沙土,地力中等;南莫安排在南莫村3组,小麦品种为扬辐麦4号,土质为缠脚土,肥力中等;墩头安排在吉庆3组,小麦品种为扬麦13号,土质为灰土,肥力中等;大公安排在早稼8组,小麦品种为扬麦15号,土质为板沙土,地力中等;西场镇安排在丰产村3组,小麦品种宁麦13号,土质为板沙土,肥力中等;李堡安排在堡河村3组,小麦品种为扬麦13号,土质为夹沙土,土壤肥力中等。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30%戊唑·福美双(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0%戊唑·多菌灵(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0%多酮(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用药处理,分别为: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20 kg/hm2(A);30%戊唑·福美双(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1.35 kg/hm2(B);40%戊唑·多菌灵 1.20 kg/hm2(C);50%多酮 1.35
kg/hm2(D)。
其中,处理A示范点为曲塘、南莫、墩头、大公,处理B示范点为西场和李堡,处理C示范点为大公,处理D示范点为大公、曲塘、墩头。
同时每示范点均留66.67 m2的空白对照。
试验面积:曲塘、南莫、墩头、大公各为3.33 hm2,西场、李堡各为4.67 hm2。
1.4示范实施
6个点均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用药1次,其中曲塘于4月29日上午小麦齐穗期用药,南莫于5月3日上午小麦扬花25%时用药,墩头于5月3—4日小麦扬花10%~75%时用药,大公于5月2日上午小麦扬花7%时用药,西场于5月2日小麦扬花35%时用药,李堡于5月2日小麦扬花50%时用药。
各个示范地用药量均对水450 kg/hm2,采用弥雾机弥雾。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5月底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鉴定调查。
调查内容:发病穗数及病穗级别。
调查方法:采取对角线取样,每块田3点,每点100穗,共查300穗[6]。
2结果与分析
各地示范结果表明,由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20 kg/hm2,4个点的平均病穗率防效53.22%,病指防效54.56%;由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35 kg/hm2,2个点的平均病穗率防效57.07%,病指防效56.92%;40%戊唑·多菌灵1.20 kg/hm2,病穗率防效57.23%,病指防效59.23%;盐城利民提供的50%多酮 1.35 kg/hm2,3个点的平均病穗率防效70.13%,病指防效70.74%(表1)。
3结论与讨论
2010年小麦赤霉病属于大发生年,小麦品种间的自然病穗率与病指都有一定的差异:扬麦15号自然病穗率为56%、病指15.75;扬麦13号的自然病穗率41%、病指为13.5;扬麦16号自然病穗率为59%,病指为17.13;宁麦13号自然病穗率78%、病指24。
扬辐麦4号自然病穗率为8.4%、病指为2.4,扬福麦4号发病较轻,因而示范防效最好。
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40%戊唑·多菌灵1.20 kg/hm2、南京南农
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35 kg/hm2、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20 kg/hm2,平均防效都在60%以下,在大发生年份推广应用防效较差;盐城利民提供的50%多酮1.35 kg/hm2,防效最好,平均病穗率、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
4参考文献
[1] 陆维忠,程顺和,王裕中.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小麦赤霉病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等.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99-17500.
[3] 吉沐祥,朱祥林,吴祥,等.42%甲硫·咪鲜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J].江苏农业科学,2008(3):121-122.
[4] 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9-292.
[5] 邵学会.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
[6] 徐宝玉,刘学进,徐加健,等.30%戊·福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9(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