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文学创作论
奥鹏作业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0004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0004()是传统诗歌外在节奏的基础。
选项【A】:五七言诗
选项【B】:律诗
选项【C】:绝句
选项【D】:《诗经》
正确选项:A
形象是____。
选项【A】:感情特征
选项【B】:生活特征
选项【C】:艺术形式特征
选项【D】: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正确选项:D
*诗歌形象是____。
选项【A】: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二位一体
选项【B】: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选项【C】: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三位一体
选项【D】:生活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正确选项:C
*'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____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选项【A】:想象
选项【B】:观察
选项【C】:沉思
选项【D】:描绘
正确选项:A
*形象是____。
39812福建师范大学19秋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L*在诗歌的变形、变质、变理形象中,其表现主观强烈感情和透视生活的深刻真谛是可以统一的, 关键在于诗人的—oA.思想艺术修养和生活基础B.家庭背景C.社会背景D.身份地位答案:A2. *诗歌形象是—oA.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二位一体B.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C.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三位一体D.生活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答案:C3.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一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A.想象B.观察C.沉思D.描绘答案:A4.*'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主要遵循一程序。
A.相似联想B.相近联想C.相反联想D.相同联想答案:A5.在人的五官感觉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一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答案:A判断题L从根本上来说,作家的特殊心理素质就是多情,多愁善感。
A.错误B.正确答案:B2.真实性和假定性都是绝对的。
A.错误B.正确3.艺术想象就其普遍性而言,一切艺术形式的规律是相同的;就其特殊性而言,各种艺术形式的想象的规律又是互相矛盾的。
A.错误B.正确答案:B4.好的比喻,是可以使特征发出想象的,能代替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A.错误B.正确答案:A5.变*异就是通过某一属性脱离原来的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变异的许多属性。
A.错误B.正确答案:B6.形式的审美规范自然要对生活的特征作家情感特征起作用,但不是分别起作用,而是在想象的结合部——变异了的感觉和知觉上起作用oA.错误B.正确答案:B7.*'诗人的抒情往往是经历一个从感觉到感情,又从感情到感觉的过程,人类感觉更深一层次的机制是对自身感觉的再感知。
A.错误8.正确答案:B8.形象是对象的特征和作家个性特殊的结合——学术上把这叫做“意象工A.错误B.正确答案:B9. *表象的变异是绝对自由的。
A.错误B.正确答案:A10. *'如果说作家的感受主要为了寻找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那么作家的观察就主要为了探索自我感情的主要特征。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1. * 形象是____。
A. 感情特征B. 生活特征C. 艺术形式特征D. 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满分:2 分2. *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兴则遵循____程序。
A. 相似联想B. 相近联想C. 相反联想D. 相同联想满分:2 分3. 在诗歌的变形、变质、变理形象中,其表现主观强烈感情和透视生活的深刻真谛是可以统一的,关键在于诗人的____。
A. 思想艺术修养和生活基础B. 家庭背景C. 社会背景D. 身份地位满分:2 分4. 在创作过程中,形式规范的预期作用,具体表现为____。
A. 对想象的诱导B. 对想象的规范C. 对想象的限制D. 对想象的制定满分:2 分5. * 在诗歌的变形、变质、变理形象中,其表现主观强烈感情和透视生活的深刻真谛是可以统一的,关键在于诗人的____。
A. 思想艺术修养和生活基础B. 家庭背景C. 社会背景D. 身份地位满分:2 分二、判断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1. *'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象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平衡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感情当然是审美的核心,但是只是核心而已,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从根本上来说,作家的特殊心理素质就是多情,多愁善感。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假定性也就是想象,有了想象才有可能让作家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有特点地表现出来,而过分现实,过分客观,作者的情感就受到约束。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变质,主要指的是,诗歌的描写对象,其外在形态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而其内在涵义却大大变化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科学的想象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推理,文学的想象则是具体的特殊的有感性色彩的臆测。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1. *' 在人的五官感觉中,最重要的无疑是____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触觉满分:2 分2. *'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____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A. 想象B. 观察C. 沉思D. 描绘满分:2 分3. ()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作家感情的主要特征在想象的假定性中统一。
A. 情感B. 形象C. 形式D. 审美满分:2 分4. “你有花一样的色彩,但没有花一样的香气。
”这是一个()。
A. 反问句B. 较喻句C. 夸张句D. 设问句E.满分:2 分5. *'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___。
A. 把握局部B. 把握整体C. 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D. 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满分:2 分二、判断题(共 45 道试题,共 90 分。
)V1. * 组成有机的结构的感觉要素一定是.同类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在形象的胚胎结构中,情感是最为重要的,这叫做情感价值论──或者叫做审美价值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 形象是生活特征、自我情感特征和形式特征(规范)的三维一体。
当这三个要素形成一个结构时,就产生了形象,形象的功能并不等于三个要素之和,而是大大地超过了三个要素。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诗的概括性决定了诗人捕捉的生活特征,只能是类型的特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法国艺术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全部,而非某些东西。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的二维结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形象是对象的特征和作家个性特殊的结合——学术上把这叫做“意象”。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在现代新诗中还有一种类似白描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不在形象意蕴的质变,而在于感觉和知觉的量度。
奥鹏福建师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_黛玉与宝钗——作诗与做人

黛玉与宝钗——作诗与做人XXXXXXXXXX XX 指导教师:XX【摘要】对于黛玉和宝钗孰美孰优,自红楼问世,历来各有派别,争论不休,在诸多大家中最是王昆仑大师的精妙高论,尤其是“黛玉在作诗、宝钗在做人”。
本文通过对黛玉与宝钗在作诗与做人上的差异性分析,以期让两人的形象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以求“戚戚于吾心”。
【关键词】黛玉宝钗作诗做人;[Abstract]Lin Daiyu and Baochai and what beauty the relative merit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the Red House, traditionally has factions, arguing, in many people the most is the subtlety of master Wang Kunlun pontificating, especially "her books in verse, Po Chai-man". This article by Lin Daiyu and Baochai difference analysis on the verse and conducting oneself, to let two human images render more clearly in front of readers, in order to "worry in my heart"[Key words] Lin Daiyu, Baochai, a poem, a man;目录1 引言 (1)1.1作诗:情与词 (1)1.2黛玉是最具诗人气质的女性 (1)1.3黛玉是唯一一个把诗歌融入生命的女性 (2)1.4从容貌举止上看,黛玉更有诗人风范 (2)2做人:形象与形而上 (3)2.1从形象本身来说 (3)2.2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奥鹏2020年6月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_3.doc

1.()是传统诗歌外在节奏的基础。
A.五七言诗B.律诗C.绝句D.《诗经》【参考答案】: A2.形象是____。
A.感情特征B.生活特征C.艺术形式特征D.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参考答案】: D3.*诗歌形象是____。
A.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二位一体B.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C.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三位一体 D.生活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参考答案】: C4.*'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____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A.想象B.观察C.沉思D.描绘【参考答案】: A5.* 形象是____。
A.感情特征B.生活特征C.艺术形式特征D.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参考答案】: D6.好的比喻,是可以使特征发出想象的,能代替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7.*'从写作来说,工夫不仅仅在于找到主要特征,而是排除非主要特征。
这在中国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理论中,叫做立主脑,减头绪。
没有减头绪的魄力,文章就可能很芜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8.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强调艺术要围绕着生活公转,相当程度地忽视了艺术必须围绕自己的圆心或焦点自转。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9.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象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平衡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10.从写作来说,工夫不仅仅在于找到主要特征,而是排除非主要特征。
这在中国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理论中,叫做立主脑,减头绪。
没有减头绪的魄力,文章就可能很芜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1.*'趣味,作为一种主体的审美情操,它要求对客体和其他主体执着感情的距离和超越。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2.生活的真实性受到艺术假定性的制约,而艺术的假定性不会受到生活*的真实性的制约。
最新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在线作业一-参考答案

【答案】:B
7.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 )的词句。
【选项】:
A马致远
B白朴
C张可久
D张养浩
【答案】:A
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 )的诗句
【选项】:
A杜牧
B温庭筠
C李煜
D李商隐
【答案】:D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论主张是谁提出的(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A
27.阮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B
28.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是冯梦龙提出的文学主张。(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A
29.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
【选项】:
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
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
D吴客与楚太子
【答案】:D
3.《永州八记》是( )的代表作。
【选项】: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甫
【答案】:B
4.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都源于晋代郭象注本《庄子》,此本分内篇七、外篇( )、杂篇十一。
【选项】:
A 15
B 10
C 8
21.《诗经》是我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因共有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B
2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的时代――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文学创作论》网考复习题答案.doc

论述题1.为什么说雄辩的细节能“以少总多”?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答案: 第一、形象的可感性,并不是一切细节可感性的总和。
第二、养成堆细节暗示性的鉴别力,不但要善于从许多细节中排除那些暗示力的鉴别力,而且要敢于排开那些虽然有暗示力,但已被长期使用而失去光泽细节。
细节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能超越细节的有限性。
第三、要避俗,要求新。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请结合此诗谈谈文学想象的特点。
答案: 一、主观特点是诗人的孤独感,客观特点是月光照着诗人的影子。
这还不是艺术的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就不一样了,月亮就不是月亮了,举杯邀月,就不把月亮当月亮,而是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对象了。
这样,月亮就成了我的朋友。
但是,艺术的想象之妙在于:“对影成三人”,不仅仅月亮成了朋友,而且影子也成了朋友。
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就得到充分的表现。
本来是,只有一个饮酒,很孤独,现在三人共饮了,应该是不孤独了吧。
二、但是,更加孤独了,因为月亮和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更衬托得诗人孤独了。
文学的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
本来是互不相干的,现在变成了互相安慰。
接着他写,不但是静态的孤独,而且还有动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形成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异,“我舞影凌乱”是客观事实,“我歌月徘徊”是想象。
二者相对起来,形成一种结构,正好表现亲密和谐、达到心灵默契的程度。
3.“有意注意要得到无意注意的补充,无意注意得到有意注意的鉴定。
当有意注意限制了观察的范围时,无意注意则来冲破这种限制;当无意注意提供的信息陷入迷乱时,有意注意会对之加以注释和梳理。
”你如何解读这段话?答案: 第一、许多作者带着收集材料的目的去体验生活,结果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创作论》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2.《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 )”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3.“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4.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5.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6.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7.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A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C.形象D.历史8.“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A )。
A.泰纳 B.伊瑟尔C.孔德 D.拉封丹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D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10.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秉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A)A.“天籁”B.“物籁” C。
“神籁” D。
“灵籁”11.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D)、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
诗意的 C。
意象的 D。
概念的12.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A)”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13.李渔论及戏曲时说道:“‘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次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身形,而无生气。
”这里“机趣”所指的是(D)A.格局 B.结构 C.情节 D.词采14.“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A)。
A. 地域的范围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C.诗歌的内涵D.诗人的精神情怀15. 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 A)、“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A. 虚构性B. 形象性C. 画面性D. 符号性二、简答题1.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汛》)答: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
2.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
答: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
第二,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
第三,文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3.还原的三个层次是什么?答:1、艺术感觉的还原2、情感逻辑的还原3、价值取向的还原4、什么是想象力?答从认知心理学来说,想象就是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重新组合的过程,症因为重新组合,表象在处于优势情感诱导下,才发生变异。
5、情节和性格之间的关系?答1、情节对于性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强化递增;二,深化拓展。
2、性格对情节的积极功能:情节在为性格服务的过程中,性格并不是完全被动、绝对消极的。
自然,性格对情节的积极功能并不限于对情节的推动,更主要的是它破坏了情节的旧规范,推动了新规范的产生。
它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丰富情节原有的递增极化功能。
第二,扩大了情节的强化功能。
第三,迫使情节走向弱化6、淡化情节的4种可能是什么?答:1、总体外在效果的淡化,总体内在效果的强化;2、局部内在效果的淡化,总体外在效果的强化;3、总体外在淡化和局部的内在强化;4、抒情性最强的是总体和局部情感效果全部弱化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雄辩的细节能“以少总多”?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答:要特征常常需要有一些有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显示。
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效果性细节:以雄辩的细节来表现事物的总体效果。
汉乐府《陌上桑》主要特征是靠少量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显示的,细节就不是整体,但显示主要特征的细节能更好的表现整体。
要用形象来思维首先是用那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思维。
雄辩希冀之所以能“以少总多”是因为它的细节所表现或者是事物的有特征的局部,或者是事物的总体效果。
主要特征是调动读者记忆,推动读者用他的生活补充了作者的描绘,在想象中形成了完整的形象。
参考P18-19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请结合此诗谈谈文学想象的特点。
答:(一)、主观特点是诗人的孤独感,客观特点是月光照着诗人的影子。
这还不是艺术的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就不一样了,月亮就不是月亮了,举杯邀月,就不把月亮当月亮,而是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对象了。
这样,月亮就成了我的朋友。
但是,艺术的想象之妙在于:“对影成三人”,不仅仅月亮成了朋友,而且影子也成了朋友。
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就得到充分的表现。
本来是,只有一个饮酒,很孤独,现在三人共饮了,应该是不孤独了吧。
(二)、但是,更加孤独了,因为月亮和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更衬托得诗人孤独了。
文学的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
本来是互不相干的,现在变成了互相安慰。
接着他写,不但是静态的孤独,而且还有动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形成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异,“我舞影凌乱”是客观事实,“我歌月徘徊”是想象。
二者相对起来,形成一种结构,正好表现亲密和谐、达到心灵默契的程度。
参考答案:这首诗和《把酒问月》一样,也是以月光和酒为意象的主体,但它没有把月亮当成被问的对象,而是把它当成有生命的大活人。
在内涵上,这一首也和《把酒问月》不太相同。
从标题上看就很清楚:“月下独酌”,关键词是一个“独”字,也就是孤独。
在《把酒问月》中,还有一个朋友在边上撺掇他问月,而这一首却从没有朋友的感觉中激发出来。
开头就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很孤独,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话说得很直白,属于直接抒情的手法。
孤独比之群居,更受诗人青睐。
在唐诗中,以“独坐”“独立”“独游”“独往”“独酌”“独泛”“独饮”“独宿”“独愁”为题者甚多。
李白有许多以孤独为主题的诗,似乎对独酌之美很有体悟,光是以“独酌”为题的诗,他就写了七首,这一首是从《月下独酌》四首中选出的,其实其他几首也很精彩,如其三中说:“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在醉意中可以忘却生死、荣辱,正因为这样,酒才是超越圣贤、神仙的自由的象征:“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二)这就显示出孤独之饮并不是痛苦的,而是高傲的;孤独是寂寞的,然而又是自由的,不为世俗所拘束的。
所有上述诗歌,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之悟,而且这种豁达是一种直接的激情表白,以痛快淋漓、极端化、不留余地为特点。
而我们面前的这一首,则是想象境界的描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来是独酌,没有亲人,所以要打破孤独,举杯邀月,把月亮当成朋友,这是第一层次。
对影成三人,这是第二层次。
层次的上升,强化了欢乐的氛围,但同时也增添了孤独的色彩。
本来在中国诗文中,形影相吊是孤独的表现,李密在《陈情表》中创造了这种经典性的意象。
李白借用这个意象,反其意而用之,又没有绝对反其意,而是把它与自己的特殊体悟结合起来。
李白强调的是,月亮和影子毕竟不是人,把月亮和影子当成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
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抒发出来的感情,就不是一般单线的,而是复合的:一方面是在想象中解脱自由,一方面则是现实的孤独压力,其间交织着欢乐和悲凉。
这一点到了下面就发生了转折:“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毕竟月亮和影子的友情,缺乏人的特点。
“不解饮”也就是不能解愁,影子随身则更是徒然的,对影成三人,就完全是空的。
这不是把想象境界彻底解构了吗?不然:“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虽然月亮和影子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陷于孤独的痛苦之中,还是赶紧行乐,享受生命的欢乐吧。
只要我进入欢乐的境界,月亮和影子的“徘徊”“零乱”就有了生命的动态。
但是这种动态并不是生活的真实,多多少少有点醉时的幻觉,那是不是值得多虑呢?不,“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哪怕是暂时的欢乐,也是应该尽情享受的。
一旦真正醉了,没有感觉了,分散了,也就不是悲观的理由了。
为什么呢?这里隐含着诗人在人世孤独的悲凉。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天上,在银河之上,会有相逢的日子。
这当然是一种自我安慰,这安慰中有沉重的无奈。
这首诗完全在想象中展开,其想象之奇特、精致,令人惊叹。
我在《文学性演讲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中对之有过分析:文学想象来自感知的变异,感情冲击了感觉,作家的观察掺进了情感,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