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韩艳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儿科病房的环境控制:儿科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定期消毒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并保持乳房清洁。
2.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保持手部清洁。
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医务人员应正确洗手。
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液进行洗手,洗手时间应达到20秒以上,包括手背、手指间、指尖等部位。
医务人员还应经常戴手套,并定期更换。
3.母婴身体卫生: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母亲应定期洗澡,更换干净的衣服和内衣,保持外阴清洁,并注意产后恶露的处理。
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也十分关键,需要定期消毒和更换干净的尿布。
4.母亲的乳房护理:鼓励母亲母乳喂养,但同时要保证乳房清洁。
母亲在喂养前要用温水清洗乳头和乳晕,避免细菌感染。
如果乳头出现裂伤或糜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5.使用消毒器具: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经过消毒处理后使用,确保清洁和无菌。
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如插管、穿刺等,应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6.隔离措施:对有传染病史或患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婴儿。
同时,也要对感染危险的孩子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7.新生儿将医院外部带进来的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通风、消毒和定期清洁,以确保环境的清洁无菌。
医院还要规范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外界感染的风险。
8.研究和培训:医院要定期研究和总结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培训医生和护士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控制方式,确保感染的最小化。
总之,新生儿科医院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要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并加强医院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家属了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共同维护婴儿的健康。
新生儿科护理管理的感染防控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管理的感染防控对策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度关注婴幼儿健康的医学领域,因此新生儿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感染防控方面。
感染是新生儿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的感染防控特别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新生儿科护理管理的感染防控对策。
一、加强手卫生
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基础,而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尤其需要加强手卫生。
护士和医生工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勤洗手、规范穿戴手套和口罩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机制,对不规范的手卫生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二、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
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新生儿科护理管理的必备环节。
医院需要建立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等。
特别是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需要特别加强对感染性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确保婴儿的健康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三、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
新生儿的身体免疫能力低,很容易感染病菌。
因此,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除了加强手卫生和医疗废物管理,还需要
注意病房环境卫生问题。
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和洁净,及时更换床单和毛巾等用品,定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四、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
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需要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疾病的传播。
护士和医生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消毒和隔离操作,及时对病源隔离和处理。
如果发现病菌传播,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
总之,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感染防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护士和医生要严格执行感染防控对策,建立健全的体系,保障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分析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了2020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内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4000例,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
从2021年1月份起,则使用了加强护理管理的措施。
其中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在我院内出生和治疗的新生儿数量为2055例,2021年2月份到2022年1月份,在我院内出生和治疗的新生儿数量为1945例。
以2021年1月份为节点,之前未使用加强护理管理模式,而在之后使用了加强护理管理的模式,通过对两个时间段内出现感染问题的新生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使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的作用及效果。
结果:在本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期间出现感染的新生儿数量为50名,其占有的比例为2.43%。
而在2021年2月份到2022年1月份期间,在使用了加强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出现感染现象的新生儿数量为20名,其占有的比例为1.03%。
通过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措施以后,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现象发生的概率。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力度,可以使医院新生儿科的感染率下降,因而可以将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的措施,应用于后期临床及护理过程。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出现的感染现象,其中不包括在入院之前已经发生的感染问题,以及在潜伏期内的感染问题,所以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内部环境以及医院内部的护理措施等。
因此,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现象发生概率,需要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且要不断改善医院内部的护理措施,确保能够避免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来说,一旦发生感染现象,极有可能增加新生儿的死亡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新生儿科感染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并且采取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护理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护理的防控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科护理在保护婴儿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医院感染却是新生儿科护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医院感染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婴儿的生命。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病人和环境的部位,因此严格的手卫生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和换药、更换尿布等操作之前。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学会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和频率,以防止交叉感染。
2. 隔离措施针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将感染源与新生儿相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可以设立隔离病房或空气隔离设备,以确保感染患者与健康婴儿相互不受影响。
3. 定期消毒和清洁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消毒和清洁是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环节。
地面、墙壁、床单、床垫、医疗器械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病房环境的洁净。
4.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患时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避免病原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或医务人员自身。
5.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经常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感染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防控措施。
他们还应注重个人职业道德,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护理中得到有效预防。
6.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发生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监测数据将为感染原因的追踪提供重要依据,及时发现感染风险,并加强针对性的防控手段。
7. 客户教育针对家属,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宣教。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环境中获得的感染,是危害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科,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新生儿科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洁净和消毒措施、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以及患者隔离等方面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 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医务人员在新生儿科内应严格遵守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手,勤换口罩,并保持清洁干净的工作服。
医生和护士要注意不戴首饰,如戒指、手表等,以防止细菌滋生。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卫生素养。
2. 洁净和消毒措施新生儿科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清洁消毒制度,并指导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
定期对病房、床铺、仪器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保持环境的洁净。
同时,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要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手卫生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患者和环境的部位,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尤其是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应根据操作需要选择适当的手卫生方法。
4. 医疗废物管理新生儿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妥善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制定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程序,并引导医务人员按照程序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废弃物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并交由专业的废物管理公司进行处理。
5. 患者隔离对于新生儿科患者中的传染病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儿或医务人员。
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采用负压隔离,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采用强制性的隔离措施,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洁净和消毒措施、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以及患者隔离等方面都应得到重视。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管理和预防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在儿科环境中,孩子们特别容易感染病原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源特别敏感。
因此,儿科医院必须采取一系列管理和预防措施,以保护幼儿免受医院感染的侵害。
一、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儿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计划,以确保感染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1.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成立:儿科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管理人员、感染控制专家和相关医务人员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标准,并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2. 感染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情况,儿科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
通过对儿科病房和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的感染监测,可以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必须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正确执行预防措施。
同时,向家长提供儿童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感染控制。
二、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儿科医院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并切实监测和控制感染源的传播。
1. 手卫生:正确的手卫生是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之一。
儿科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孩子前后,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2. 居室清洁和消毒:为了降低环境中的致病菌数量,儿科病房和共用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于特殊的传染性疾病,应采取额外的消毒措施,如使用紫外线灯或化学消毒剂。
3. 设施和设备的分离:儿科医院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合理划分区域并设置独立的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儿,儿科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区、单独使用设施和防护措施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 医疗废物管理:儿科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表时间:2016-05-12T15:45:25.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塔吉妮萨合妮姆?阿卜杜热伊木阿孜姑丽?卡日[导读]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新疆喀什 844300)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塔吉妮萨合妮姆?阿卜杜热伊木阿孜姑丽?卡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新疆喀什 844300)【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新生儿科8764例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2012年1月起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对比3年间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2012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率为1.34%;2013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1.02%;2014年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率为0.55%;由此可知,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逐年下降。
结论: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19-02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1]。
在新生儿科护理中,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均易引发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严格落实每一项护理措施,对护理知识进行相关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和患儿的健康。
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对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加强价值分析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汪晓敏

加强价值分析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汪晓敏发布时间:2023-06-19T09:51:33.571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汪晓敏[导读] 分析在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
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500【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未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50例,命名为实施前,再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4月期间(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50例,命名为实施后,对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质量、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1)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后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实施前低(P<0.05);(2)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后各项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P<0.05);(3)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低(P<0.05);(4)实施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后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实施前高(P<0.05)。
结论:在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患儿发生医院感染,而且可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的质量,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一直以来是各个科室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问题和护理纠纷问题的主要原因[1]。
如何通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也一直以来是护理管理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十分低下,因此新生儿科也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2]。
有研究提出,加强新生儿科的护理管理是预防新生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有效举措[3]。
本次研究抽取了我院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前后各50例患儿(2021年4月-2022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即在于进一步观察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韩艳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
年1月份~2018年6月份11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份开始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每六个月为一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统计并比较每个阶段里医院感染的发
生情况,计算每个阶段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和医院感染率。
结果:2017年1月-2017年6月110 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为4.5%。
2017年7月-2017年12月之间110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率为2.7%。
2018年1月-2018年6月之间110例患儿中
发生医院感染 1例,医院感染率为0.9%。
结论: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能使护理措施及时
有效的执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的例数,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前言: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病,或者在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情况,称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其中,接触传
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易感人群。
新生儿科患者年龄较小、免疫力
较弱、患者数量较多,是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
所以,必须要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使护理措施及时落实,护理方法严格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情况。
为探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
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选取我院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有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1月份~2018年6月份110例住院新生儿,其中男患儿65例,女患儿45例。
年龄0-28天,平均年龄14.5±2.1天。
1.2方法
①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这是加强护理管理的前提。
首先,护理人员要具有强
烈的安全意识,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思想的再教育。
强化护理
人员的职业素养。
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认真且细心的完成工作。
在新生儿科,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护理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难度。
这要求护理人员具备
耐心以及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专业的护理技术。
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护理工作进行时,护理人员要具备危险意识,认真做好手
部的消毒和清洗。
接触患儿之前、进行无菌操作之前、接触患儿之后、接触患儿血液体液后、接车患儿周围物品后,都要认真消毒和规范洗手。
④加强新生儿科感染管理。
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做好消毒,病房
要做好通风清洁工作,患儿手术时使用的器械要达到消毒标准。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患儿使用的器械、衣物、奶瓶都要遵循规则使用。
患儿的奶具要做好消毒。
当发现有感
染患儿时要尽快隔离,探视时要遵守要求,隔离后对患儿之前的病房严格消毒,对同病房的
患儿做好检查。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要避免和新生儿接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诊疗
护理的安全执行。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沐浴毛巾等一用一消毒,接触前洗手,有
特殊感染的新生儿用物专人专用专消毒,做到无交叉感染。
⑤建立监测档案,对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的使用、患儿的病历等严格监测,做好统计和分析,找出导致感染的因素,针对感染原因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总结相应的措施。
组成监督
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
⑥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夜班护士要仔细汇报患儿的具体病情、治疗、检查、用药、吃奶等
情况,交班护士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管道、呼吸情况、腹部情况、护理记录及治疗记录等,
了解患儿具体的病情变化情况。
⑦发生医院感染后,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正确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疾病可能有多
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儿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尽快进行隔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的
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之后,2017年1月-2017年6月110 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5例,医
院感染率为4.5%。
2017年7月-2017年12月之间110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
染率为2.7%。
2018年1月-2018年6月之间110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 1例,医院感染率为0.9%。
合计感染9例,合计医院感染率为2.7%。
3.结论
从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来看,新生儿科加强护理管理之后,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里三个阶段内,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逐渐减少,医院感染率下降。
说明加强护理管理能够减少医院
感染例数,降低医院感染率。
4.讨论
新生儿皮肤粘膜屏蔽功能较差,细菌入侵后容易繁殖。
汗腺较少,不利于代谢。
呼吸道、消
化道粘膜的防御功能不全,粘膜易破损、通透性高,有利于细菌侵入血循环。
新生儿的血脑
屏障功能差,一旦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淋巴结发
育不全,非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不足,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也较差。
所以,新生
儿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尤其是细菌,如某些细菌对成人无致病性,但在新生儿体内
可引起感染,而且胎龄越小、年龄越小,患儿的免疫力就越差,越容易遭到病菌的入侵。
如
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
在对新生儿的护理中,细微的差错如消毒的不规范、手法的
错误等都可能导致疾病感染的发生。
因此,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从护理人员的
角度,不止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还要加强技能的专业化规范化,更加认真、细心的对待工作。
对科室来说,要建立监测制度,完善消毒制度,制定监督制度,确保护理
措施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黄淑环,张伟嫦,梁建红,贺道机,谭枝涛,陈捷,李健平.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
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01):59-61.
[2]方玉琦,唐建军,梁凤,胡敏,王星,肖冰,杨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现况及其危险因
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03):342-344.
[3]胡艳丽,刘新玲,周青,刘富梅.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成效[J].全
科护理,2015,13(09):811-812.
[4]郭文俊,李芳红,苏绍玉,熊英,王晓东.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探
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04):522-523.
[5]廖丹,黄冠新,潘新年,赖细芬,韦秋芬,李燕,唐英姿,梁英福,姚银莲,班莉婵.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03):163-166.
[6]陈丽萍,黄薇,孙睿,刘贤英.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03):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