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查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 The faculties and activation of fibrinolytic system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与激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TF
FVIIa
• Thrombin formation 凝血酶的生成
• Fibrin formation 纤维蛋白的生成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A schematic model of coagulation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Anti-coagulant and fibrolysis factors 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TFPI
抗凝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morrhagic disease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 The wall disease of blood vessel 血管壁异常
• Platelets abnormal 血小板异常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Hemorrhagic disease definition 出血性疾病的定义
• Spontaneous or injury-caused excessive bleeding for neonate/hereditary or acquired reasons 由先天性或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的自发或轻度损伤后 过度出血
• Surgery, major trauma and malignant tumor caused break of vessels and bleeding is not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section 而非手术、创伤和恶性肿瘤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凝血指标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探究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凝血指标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探究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血液凝血指标对临床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系统能够维持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稳定状态,并在受到刺激时迅速形成血栓以防止出血。
然而,当血液内凝血系统处于紊乱状态时,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增加。
本文将就血液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进行探究。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凝固指标的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血小板计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并在受伤的血管壁形成血栓。
因此,低血小板计数常常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血液凝固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PT主要反映了外源凝血通路的活性,而APTT则主要反映了内源凝血通路的活性。
延长的PT或APTT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
此外,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也被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除了常规的血液凝固指标,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检测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形成血栓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因此其水平的升高常常与血栓性疾病有关。
然而,D-二聚体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炎症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情况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必须结合具体疾病背景进行分析。
例如,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受损,常常出现PT和APTT的延长。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即使PT和APTT延长,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出血风险的增加。
相反,在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疾病中,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快速降低常常伴随着出血的风险增加。
除了血液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和体温等病情指标的监测也可以帮助判断出血风险的增加。
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课件

活化血小板
Blood clotting course 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 态的过程,也简称为凝血。
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凝血因子有限 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 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由 于血液接触异物表面或负电荷物质如心血管 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置于玻璃管内,只靠血 液本身的各种凝血因子就可完成的血液凝固 过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ited partial thrombplastin time,APTT
适应证
–内源凝血途径因子异常的筛查 –异常抗凝物增多的筛查 –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监测 –vWF 异常的筛查
参考范围
–一般为30~45s,>对照血浆10s有意义
APTT 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活动性静脉血栓
肺栓塞
2.0-4.0
3.0
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
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心脏换瓣术后
3.0-4.5
3.5
肝素治疗监测
APTT, 普通肝素 5000-10000u/24hr, 不测 1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1.7倍 10000u-3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
如何监测口服抗凝药
PT 为首选指标 维持PT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
应用INR值(国际标准化比率) 作为监测指标:INR 2.0~3.0
不同情况抗凝治疗适宜的INR范围
INR范围 INR靶值
术前2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 1.5-3.0 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 2.0-3.0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

[模拟]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A.增加内皮细胞内的脂质B.损伤内皮细胞C.诱发胶原增生D.在受损血管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E.活化凝血因子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题:内源性凝血第一阶段的辅因子是A.FⅢB.FVC.PKD.FⅧE.FⅫ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题:不含有丝氨酸活性中心的是A.ⅧaB.凝血酶C.ⅨaD.ⅪaE.Ⅻ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题: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增加见于A.储存池病B.口服避孕药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D.服用解热镇痛药E.血小板无力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题:关于因子Ⅻ,正确的叙述是A.在体内的作用可有可无B.更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于激活纤溶系统C.内源性凝血必需的因子D.可激活mdYVKE.可激活因子Ⅺ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题:APTT用于血友病的筛查,其敏感性为A.可筛查出亚临床型血友病B.不能用于筛查血友病C.可筛查出重型血友病D.可筛查出血友病携带者E.可筛查出轻型血友病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7题:一患者多次发生鼻出血,PT、APTT、血小板计数都正常,应继续检查A.凝血时间B.血小板功能C.出血时间D.束臂试验E.Vwf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8题:血栓前状态的筛查指标,除外A.APTT、PT缩短B.血小板计数升高C.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GMPl40过度表达E.D-二聚体阳性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9题:抗血友病蛋白指的是A.FⅦB.FⅨC.FⅧD.FⅪE.FV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0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的监测指标除外A.9T在正常的1.5~2.5倍B.纤维蛋白原1.2~1.5g/LC.FDP在300~400mg/LD.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E.D-二聚体阳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1题:ATⅢ不能抑制的是A.ⅫaB.凝血酶C.ⅧaD.ⅪaE.Ⅸa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2题:编码因子Ⅷ的基因位点在A.4q35B.Ⅹq28C.Ⅹq26.3-q27.2D.12Pter-P12E.1P21-q25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13题:一个紫癜病人,如果BT延长而Plt正常,一般不考虑A.VitC缺乏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D.血小板无力症E.ITP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4题: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的生理作用是A.激活凝血因子B.扩张血管C.缩血管D.抗凝E.激活血小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5题:血块收缩不良时,如确认是止、凝血障碍,需排除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无纤维蛋白原血症C.血小板无力症D.ⅩⅢ因子缺陷E.ITP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6题:APTT正常,PT延长,可考虑A.体内TFPI增高B.严重肝病C.血友病乙D.血友病甲E.体内肝素物质过多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7题:凝血共同途径中不包括A.FⅦB.FⅩC.FⅠD.FⅤE.FⅡ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8题:体内肝素的抗凝作用不包括A.介导ATⅢ灭活FⅪaB.介导ATⅢ灭活FⅨaC.介导ATⅢ灭活FⅧaD.介导ATⅢ灭活FⅫaE.介导ATⅢ灭活凝血酶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9题:在体内诱导血小板第一相聚集的是A.瑞斯托霉素B.GPⅡb-ⅢaC.ADPD.5-HTE.Fg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0题:脑血栓的检查结果为A.血小板功能异常B.6-酮-PGFlα升高C.凝血时间延长D.出血时间延长E.vWF升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1题:血小板释放的促凝物质在凝血多个环节起作用,该物质是A.PF4B.TXA2C.GPIb-ⅨD.GPⅡb-ⅢaE.PF3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2题:属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SLEC.急性感染D.脑血栓E.急性溶血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3题:如果病人D二聚体阳性,出血原因是A.肝脏合成纤溶酶原能力下降B.维生素K缺乏C.肝脏合成的02抗纤溶酶减少D.肝脏清除纤溶物质能力下降E.肝脏合成t-P增加减少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24题:临床上对于应用普通肝素治疗的病人,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是A.Plt降低,但不低于50×109/LB.AFT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之内C.DD阳性D.PT延长,但不高于2PTE.活化凝血时间正常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5题: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需采用的标准为A.TT正正常B.活化凝血时间正常C.叮延长,但不高于3PTD.INR维持在2.0~3.0之间E.血小板降低,但不低于50×109/L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26题:合成血栓调节蛋白的是A.巨核细胞B.血小板C.脾D.肝脏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7题:在血小板黏附作用中起介导作用的是A.vWFB.GPIIb-ⅢaC.FnD.FgE.GPⅠb-Ⅸ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8题:对于糖尿病病人,判断其进入血栓前状态的特异性指标为A.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B.全血和血浆黏度升高C.血小板计数增加D.APTT和PT缩短E.FPA增加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9题:内皮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起抗凝作用的有A.内皮素B.vWFC.PAFD.TFPIE.TXA2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0题:FHa在凝血过程中的负反馈作用体现在A.直接抑制FⅩB.直接抑制FⅧC.直接抑制FⅡD.直接抑制FⅫE.激活蛋白C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31题: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A.可直接反映毛细血管结构B.可直接反映血小板数量C.可直接反映毛细血管功能D.不能诊断任何疾病E.可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2题:vWF的意义是A.vWF降低见于vWDB.是一种脂蛋白C.只反映一期止血功能D.仅由内皮细胞产生E.vWF升高没有意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3题:易引起DIC的白血病是A.ALL-L3B.AML-MoC.CLLD.AML-M3E.CML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4题:引起叮延长的因素除外A.严重肝病B.维生素K缺乏C.服用阿司匹林之后D.纤溶亢进E.服用华法令之后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35题:利用锥板式或旋转式黏度计所测得的血液黏度参数是A.血液比黏度B.血浆比黏度C.还原比黏度D.表观黏度E.血清比黏度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6题: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为A.FⅨB.FⅦC.FⅢD.FIE.FV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7题: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脾切除D.急性化脓性感染E.骨髓纤维化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8题:一脑血栓病人,医师为其实行溶栓治疗,为防止并发脑出血,可采用的监测手段是A.PltB.FgC.TTD.PTE.AFTT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39题:Hageman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ⅨB.FⅤC.FⅦD.FⅪE.FⅩ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0题:所谓维生素依赖性蛋白不包括A.FⅢB.FⅡC.FⅦD.PCE.FX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1题:血液黏度降低见于A.高血压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营养不良D.糖尿病E.肾脏疾病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2题:很少根据FDP的定性实验鉴别原发和继发性纤溶的原因是A.FDP不及DD定性特异B.FDP本身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C.FDP不及DD定性简便D.FDP不及DD定性敏感E.FDP与原发性纤溶无关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3题:BT延长,Plt正常,但血块收缩不良多不考虑A.vWDB.无纤维蛋白原血症C.ITPD.血小板无力症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4题:血栓前状态的基础疾病除外A.肾病B.严重贫血C.糖尿病D.长期服用避孕药E.甲状腺功能低下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5题:可筛出狼疮样抗凝物质的是A.TT延长,被甲苯胺蓝纠正B.Lupo延长,Lucor时间正常C.Lupo正常,Lucor时间延长D.Lupo、Lucor时间都延长E.PT、APIT都延长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6题:以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见于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B.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vWDE.过敏性紫癜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7题:对于严重肝病的病人,可排除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是A.FDP阴性B.Pg含量降低C.DD阳性D.FDP阳性E.PT延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8题:区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的指标是A.FPBDB.血小板C.FDPD.FPAE.D-二聚体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49题:血浆肝素定量的临床价值在于A.评价肝脏的合成功能B.监测肝素治疗的合理用量C.了解ATⅢ的活性D.筛查体内病理性抗凝物质是否增加E.肝素类抗凝物质与狼疮样抗凝物质的鉴别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0题:某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欲给予抗凝药物华法令治疗,其安全用药的监测指征为A.INR维持在2.0~3.0B.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C.PT不超过正常对照3sD.D-二聚体阴性E.APTT维持在基础值的2倍左右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51题:编码vWF的基因位点在A.1P21-q25B.Ⅹq28C.Ⅹq26.3-q27.2D.4q35E.12ter-p12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2题:红细胞滤过指数的临床意义在于A.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B.滤过指数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强C.心肌梗死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D.微血管痉挛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E.滤过指数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3题:Christmas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ⅤB.FⅨC.FⅦD.FⅩE.FⅪ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4题:编码因子Ⅺ的基因位点在A.Ⅹq28B.Ⅹq26.3-q27.2C.12pter-P12D.4q35E.1P21-q25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55题: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组成凝血活酶B.活化Ⅲ因子C.激活Ⅻ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Ⅲ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凝血因子激活提供磷脂催化表面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6题:其活化表示凝血进入共同途径的是A.FⅪB.FⅩC.FⅨD.FⅤE.FⅧ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7题:过敏性紫癜病人可出现A.血块收缩不良B.出血时间延长C.凝血时间延长D.vWF:Ag量降低E.束臂试验阳性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8题:急性ITP的血液学改变不包括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血小板严重降低不包括C.幼稚巨核细胞增多D.大血小板增加E.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9题:在体内直接启动内源性凝血的物质是A.组织因子B.活化的血小板C.破损的内皮细胞D.vWFE.暴露的胶原纤维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0题:编码因子Ⅸ的基因位点在A.Ⅹq26.3-q27.2B.1P21-q25C.4q35D.Ⅹq28E.12Pter-P12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61题:促进血块收缩的血小板成分是A.GPⅠb-ⅨB.F×ⅢC.FgD.β-TGE.Tm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2题:体内凝血时,可以完全不经过活化的因子是A.FXB.FⅧC.FⅦD.FVE.FⅫ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3题:Stuart-Prower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ⅦB.FⅨC.FⅤD.FⅩE.FⅪ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4题:在PS的协助下,APC主要灭活A.FⅦaB.FⅧaC.FⅩD.FⅨaE.PLG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5题:APT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除外A.反映内源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功能B.反映高凝状态C.肝素治疗的安全监测D.筛查血友病E.直接诊断DIC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6题:一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现有皮肤紫癜现象,不会受到影响的是A.束臂试验B.血小板黏附率C.出血时间D.血块收缩试验E.TM测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7题:能活化蛋白C的是A.TMB.PF4C.FXⅢaD.vWFE.KK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68题: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的是A.脾功能亢进B.弥漫性血管内凝血C.子宫肌瘤D.班替综合征E.血液被稀释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9题:叮测定时,加入兔脑粉的作用是A.代替Ca2+,启动共同凝血途径B.替代FⅢ,加大表面积,加快外源凝血C.激活FⅢ,启动外源凝血D.代替FⅦ,启动外源凝血E.激活FⅫ,启动内源凝血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0题:血浆6-酮-PGF1α的化学本质和意义是A.血栓性疾病生成增加B.血栓性疾病时减少C.仅由血小板产生D.具有缩血管作用E.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1题: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或PAP)增加不包括A.DVTB.严重肝病C.严重肾病D.恶性肿瘤E.脑血栓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72题:在体内生物半寿期最长的凝血因子为A.FⅫB.FⅡC.FⅩⅢD.FⅠE.FⅦ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73题:引起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A.静脉血低,毛细血管血高B.妊娠中晚期低,分娩后高C.午后低,早晨高D.春季低,冬季高E.月经后低,月经前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4题:纤维蛋白原定量更为重要的是A.溶栓治疗监测B.SLE病情观察C.口服抗凝药物监测D.诊断血友病E.诊断肝病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5题:DIC时,不会出现A.APTT延长B.Plt升高C.FDP增多D.PT延长E.DD阳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6题:引起血液黏度增加的是A.贫血B.长期口服水杨酸类药物C.长期服用避孕药D.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E.营养不良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77题:在体内生物半寿期最短的凝血因子为A.FⅦB.FⅫC.FⅠD.FⅩⅢE.FⅡ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8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A.CT延长B.BT延长C.TT延长D.APTT延长E.PT延长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9题:在纤维蛋白原活化过程中,最先由纤维蛋白原。
脑血栓检查项目

脑血栓的检查项目包括:
1. 头颅CT扫描:可以检测出脑部是否有出血或肿瘤等异常情况。
2.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部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血栓的位置和大小。
3. 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射特殊的染料来观察脑血管的情况,可以检测出血管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4.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出血液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异常或其他疾病标志物。
5. 心电图(ECG):可以检测出心脏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心律不齐等。
6.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可以检测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PPT

治疗
根据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使用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或进行肝移植等,以改 善肝脏功能,控制疾病进展。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凝血项目检测可以反映肾脏功能,如肾功能不全或尿 毒症等。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 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通过凝血项目检测有 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等可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
治疗
根据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等 ,以预防血栓形成或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要点一
诊断
凝血项目检测有助于诊断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 减少症等。通过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 P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 功能,从而诊断出血性疾病。
总结词
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 平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 纤维蛋白原异常或凝血功能紊乱。
03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的临床意 义
血小板计数与临床意义
总结词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风 险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提示骨髓抑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 疾病;而血小板计数升高则可能预示 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等。
凝固机制。
02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方法
血小板计数
总结词
反映血小板数量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常用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或 增多。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总结词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详细描述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诊断凝血因子 缺乏或功能障碍。
第五章 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

第五章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对血栓与止血的认识•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分类•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一、1、Platelet adhesion reaction: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Ⅰb-Ⅸ-Ⅴ经vWF介导黏附于暴露的血管内皮。
Platelet aggregation reaction: glycoprotein Ⅱb/Ⅲa fibrinogen 的介导发生聚集。
以上为第一相聚集,呈可逆反应2、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release reaction:ADP, ATP, 5-HT,AP(antiplasmin), PF4, β-thromboglobulin (β-血小板球蛋白)等,加速血小板聚集反应,形成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反应。
二、抗凝血途径:anticoagulant pathway细胞抗凝作用Cellural anticoagulation :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细胞体液抗凝作用Humoral anticoagulation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辅酶Ⅱ(HC-Ⅱ)(2)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活化的蛋白C在PS协同作用下,灭活FⅤa、FⅧa,激活纤溶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由内皮细胞和肝脏合成,具有抑FⅦa、FⅩa的作用。
(4)其他凝血蛋白:如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作用较弱。
三、1、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管壁异常: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异常:数量异常;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先天性;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多为获得性纤溶活性亢进复合性因素:如DIC、恶性肿瘤、创伤、手术、器官移植等2.血栓病的分类遗传性/先天性:抗凝血酶、蛋白S、蛋白C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缺陷等获得性/继发性:动、静脉血栓;新瓣膜血栓等四、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出血特征:一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纤溶活性亢进实验诊断:①筛选试验:一期止血缺陷(采用BT和血小板计数);二期止血缺陷(采用APTT和PT)纤溶活性亢进确诊试验:按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优化组合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疼痛、肿胀、脏器损害等影像诊断:确定血栓栓塞部位第二节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测一、一期止血相关检查(一)筛查:Bleeding time(BT):1、延长:reference interval: min, >9 min is prolong1.血小板明显减少2.血小板功能异常3.严重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如vWF4.血管异常5.药物影响2、evaluate of B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re bad,clinical significanceis limit.(二)血管壁损伤的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是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2. vWF、纤维素连接蛋白(Fn)可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试卷1(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毛细血管脆性试验B.出血时间C.血小板计数D.血块收缩时间E.凝血时间测定(分数:4.00)(1).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相关的常用筛检试验中唯一的体内试验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的实验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相关的常用筛检试验中唯一的体内试验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出血时间是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二、 A1型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检查外源凝血途径的试验是(分数:2.00)A.PT √B.APTTC.CTD.TTE.FDP和DD解析:解析:PT测定是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2.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分数:2.00)A.PTB.APTT √C.TTD.FDP和DD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AFTT是一个敏感且可靠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查试验。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延长见于下列哪种疾病(分数:2.00)A.心肌梗死B.脑血栓形成C.深静脉血栓形成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E.多发性骨髓瘤解析:解析:PT延长主要见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的缺乏。
③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4.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见于(分数:2.00)A.巨血小板综合征B.血小板无力症C.尿毒症D.肝硬化E.口服避孕药√解析:解析: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糖尿病、口服避孕药、高脂血症、瓣膜移植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筛选试验。
(l)BT和PC都正常(2)BT延长,PC减少
(3)BT延长,PC增多(4)BT延长,PC正常
2、诊断试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教案
姓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丽
职称
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授课时间、节次与教室
2004级临床医学与计划生育本科
2007年5月23日3~4节周三天外村西区210教室
学年
2006~2007
学期
第二学期
授课内容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学时数
2学时×2
选用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统编教材《诊断学》第六版
教学目的
掌握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对试验原理近作一般了解,对整章节的内容要有整体化的理解及掌握不能局限在某个试验的应用
重点
血管壁、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检测
难点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用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自学内容
因课上时间有限,许多试验不讲,而内容又有联系,故所有课上不讲的内容均须自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power point)
相关学科
知识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章节。
教学法
讲述法穿插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FG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增高;减低。
六、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1
13分钟
15分钟
6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增高。
(二)血浆D-二聚体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
1、筛选试验选用FDP和DD作为纤溶系统活性的筛选试验。
(l)FDP和DD均正常(2)FDP阳性,DD阴性
(3)FDP阴性,DD阳性(4)FDP和DD都阳性
2、诊断试验
八、本次内容小结,布置课后预习尿液及粪便检查,建议同学们参阅本校及全国其他院校精品课程网络。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9分钟
1、筛选试验选用APTT和PT作为筛选试验,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
(l)APTT和PT都正常(2)APTT延长,PT正常
(3)APTT正常,PT延长(4)APTT和PT都延长
2.诊断试验选用下列项目可作为血友病的诊断试验,见表4-2-17。P317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一、简单回顾上节课骨髓细胞学检查
二、止血凝血与纤溶机制(这部分内容已在生理学过,但难度大,与实验设计与选择关系密切,仍需课上认真复习,用图表讲述)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内源性、外源性、共同途径)
(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三、血管壁的检测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CT延长①~⑤;CT缩短。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是目前推荐的内源性途径筛选实验,还是肝素检测的首选指标)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同CT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是目前推荐的外源性途径筛选实验,还是口服抗凝剂检测的首选指标)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①PT;②凝血酶原比值PTR;③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临床意义:①延长;②缩短;③口服抗凝剂检测。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7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①~⑤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延长①~⑤;缩短。
四、血小板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
1、参考值3、临床意义:减少①生成障碍;②破坏或消耗过多;③分布异常。增多①原发性;②反应性。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MPV PDW)
1、参考值2、临床意义:增加、减低
(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①~③
(四)血块收缩试验
1、实验方法与参考值2、临床意义:减低、增高。
五、凝血因子测定
(一)凝血时间测定CT(强调这是内源性途径代表性筛选实验,因其不敏感性临床应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