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南燕川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活动主题读国学经典、奠成才之基三、活动安排(一)诵读内容1年级一学年背诵完《弟子规》,讲解意思,每天4句。

2年级本学期背诵完《弟子规》。

3-4年级利用本学期背诵完《弟子规》,《三字经》。

5-6年级利用本学期背诵完《弟子规》,《三字经》,并能理解含义。

(二)诵读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晨读:早上8:10—8:302、诵读进度及检查安排:9-10月份:背诵《弟子规》9月底检查:一、总序二、入则孝,出则悌三、谨而信10月底检查:四、泛爱众,而亲仁。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1-1月份:背诵《三字经》11月底检查:“人之初,性本善”—“此十义,人所同”12月底检查:“凡训蒙,须讲究”—“靖四方,克大定”1月底检查:“廿四史,全在兹”—“戒之哉,宜勉力”四、评价、考核办法1、学生评价:包括过程性的评价、抽查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的评价采取分段抽查制,班主任落实好进度计划,落实每周诵读内容和辅导,对本班学生进行抽查和评价。

2、学校考核: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每月对班级各抽5名学生进行背诵抽查。

依据本年级制定的进度计划内容,根据背诵情况确定优、良、中和差等级,分别为班级加4分、3分、2分、1分。

纳入班级国学经典诵读考核。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南燕川小学。

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古老文化的精华。

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学生的灵魂,还能逐渐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通过经典诵读,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增添激情、注入活力、丰富内涵,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三、诵读内容1.日常背诵:以《国学经典》为突破口,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通过全校师生集体诵读氛围的营造,从而引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形成一定的诵读规模。

2.规定背诵。

在做好《国学经典》诵读任务的同时,各年级要补充相应的其它任务,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和成效。

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诗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道德经》《笠翁对韵》、《诗经》、《论语》、《道德经》可以选择部分章节内容进行诵读,目的是引发学生对传统经典内容的了解和关注。

学生六年级毕业发给相应的证书。

四、具体实施(一)诵读时间1.每天安排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

2.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分年级展示诵读成果。

(二)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方案1. 引言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触国学经典的黄金时期,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方案,以帮助孩子们全面感知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1 课程设置本方案建议在小学一到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2课时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推荐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每学期选择不同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以覆盖多个领域的传统文化。

2.2 课程目标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国学经典的内容特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方案建议选择以下国学经典作为课程内容:•孔子讲《论语》:选取《学而篇》、《为政篇》等章节,引导学生理解儒家的礼、义、诚等核心观念。

•《三字经》:通过诵读三字经,帮助学生记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弟子规》: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百家姓》:通过诵读百家姓,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姓氏文化,增加对家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诗经》选集:选取《秦风》、《商颂》等诗歌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实施步骤3.1 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国学文化知识,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同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 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选择适合的诵读材料和诵读方式。

•在课堂上,学生要以整齐划一的口令方式进行集体诵读,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国学经典活动方案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杨庄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笠翁对韵》《孟子》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诗文。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完成。

四、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

课堂上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20xx年2月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计划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计划一、主要任务:1、规定的古诗词篇目。

2、经典古文名篇《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论语》《孟子》《老子》二、具体要求:1、落实晨读计划,保证每天20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时间。

2、落实阅读指导,保证每周一节古诗文诵读课。

三、检查督促:1、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

2、评选诵读系列明星。

四、诵读方案:年级诵读目录备注一年级《百家姓》《千字文》要求背诵的篇目二年级《弟子规》《孝经》要求背诵的篇目三年级《论语》要求背诵的篇目四年级《孟子》要求背诵的篇目五年级《老子》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咏鹅骆宾王 [唐]3鹿柴王维[唐]4静夜思李白 [唐]5江雪柳宗元[唐]6机动7塞下曲卢轮 [唐]8池上白居易 [唐] 11悯农(一)李绅 [唐] 12乐游原李商隐 [唐] 13夏日绝句李清照 [宋] 14江南汉乐府 15游子吟孟郊 [唐 ] 1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唐] 1718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 风李峤 [唐] 3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4登鹳雀楼王之涣[唐]5春晓孟浩然 [唐] 6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唐] 7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唐] 8绝句杜甫 [唐] 11悯农(二)李绅 [唐] 12寻隐者不遇贾岛 [唐]13江上渔者范仲淹[宋] 14所见袁枚 [清]15敕勒歌北朝民歌16春夜喜雨杜甫 [唐]17忆江南白居易 [唐] 18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凉州词王翰 [唐] 3出塞王昌龄 [唐]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唐]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唐] 6机动7望庐山瀑布李白 [唐]8别董大高适 [唐]11枫桥夜泊张继 [唐]12望洞庭刘禹锡 [唐]13小儿垂钓胡令能 [唐] 14山行杜牧 [唐]15示儿陆游 [南宋] 16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南宋] 1718二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 咏柳贺知章 [唐]3凉州词王之涣 [唐]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5赠汪伦李白 [唐]6绝句杜甫 [唐]7渔歌子张志和 [唐]8清明杜牧 [唐]11机动12元日王安石 [宋]13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宋]1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宋] 15春日朱熹 [宋]16蜂罗隐 [唐]1718三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早发白帝城李白 [唐] 3望天门山李白 [唐] 4浪淘沙刘禹锡 [唐] 5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宋] 6机动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宋] 8小池杨万里 [宋] 11墨梅王冕 [元]12石灰吟于谦 [明]13竹石郑燮 [清]14己亥杂诗龚自珍 [清] 15回乡偶书贺知章 [唐]16题西林壁苏轼 [宋] 1718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唐]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唐] 4江南春杜牧[唐]5泊船瓜洲王安石 [宋]6机动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宋]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南宋] 11题临安邸林升 [南宋]12游园不值叶绍翁 [宋] 13乡村四月翁卷 [南宋] 14村居高鼎 [清] 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南宋] 16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1718四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相思王维 [唐] 3夜宿山寺李白 [唐] 4鸟鸣涧王维[唐]5马诗李贺 [唐]6赠花卿杜甫 [唐]7陶者梅尧臣 [唐]8月儿弯弯照九州民歌 [南宋] 11沧浪歌民歌12终南望余雪祖咏 [唐] 13题西施石王轩 [唐] 14牧竖崔道融 [唐] 15长相思白居易 [唐] 16杂诗王维[唐]17军城早秋严武 [唐]18竹枝词刘禹锡 [唐]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伤田家聂夷中3秋浦歌李白 [唐朝]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唐朝] 5早春韩愈[唐朝]6春宵苏轼 [北宋]7滁州西涧韦应物 [唐朝]8画无名氏11卜算子·咏梅陆游[南宋] 12易水歌荆轲 [先秦]1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唐朝] 14南池李郢 [唐朝] 15晓日韩 [唐朝]16长相思无名氏1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朝] 18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唐朝]五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蚕妇张俞[宋] 3寻胡隐君高启[明] 4三衢道中曾几[宋]5赤日炎炎似火烧民歌[元] 6望江南李煜[唐] 7人日思归薛道衡[隋]8山中留客张旭[唐] 11过故人庄孟浩然[唐]12蝉虞世南[唐]13雪罗隐[唐]1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 15离思元稹[唐]16寒食韩?? [唐]17前出塞杜甫[唐] 18登高杜甫[唐]五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 晓行孔平仲 [宋] 3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清] 4观书有感朱熹 [宋] 5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宋] 6天净沙·秋白朴 [元] 7归园田居陶渊明 [晋] 8白云泉白居易 [唐] 11人日立春卢仝[唐]12边词张敬忠 [唐] 13暮江吟白居易 [唐] 14花影苏轼 [宋]15云来鹄 [唐] 16题都城南庄崔护 [唐] 17登岳阳楼杜甫 [唐] 18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六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春望杜甫 [唐]3明日歌文嘉 [明]4长歌行 [乐府]5无题李商隐 [唐] 6归雁钱起[唐]7金陵图韦庄 [唐]8夜宿山寺李白 [唐]11剑客贾岛 [唐]12对雪高骈 [唐]13易水送别骆宾王[唐] 14山居秋暝王维[唐]15菊花元稹 [唐]16送友人李白 [唐] 17送人赴安西岑参 [唐] 18塞鸿秋·山行警无名氏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周次内容作者备注2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元] 3春行寄兴李华 [唐] 4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唐] 5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唐] 6乌衣巷刘禹锡 [唐] 7咏月李建枢 [唐] 8画眉鸟欧阳修 [宋] 11过华清宫杜牧 [唐] 12兰溪棹歌戴叔伦 [唐] 13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唐] 14塞下曲卢纶 [唐] 1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唐] 16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唐] 17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唐] 18题李凝幽居贾岛[唐] 小学六年级经典诵读计划六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目标与范围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不仅希望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活动的范围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各大校园,涵盖所有年级的学生。

通过组织定期的诵读活动、相关课程和文化交流,力求让国学经典深入人心。

现状分析与需求目前,许多校园在国学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有限。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表示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和学习国学,而教师也认为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观念。

在资源方面,校园内缺乏专业的国学教师,相关的教材和书籍也相对匮乏。

因此,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可持续的教学模式。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1. 组建活动团队组成一个专门的活动团队,成员包括国学老师、语文教师、学生代表及家长志愿者。

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

2.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一个为期一个学期的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每周安排一次集体诵读,每次选择不同的经典片段,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鼓励学生在家进行个别诵读,增加家庭参与感。

3. 教材与资源的选择为确保教学质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国学经典读本,并配备相关的音频资源。

通过学校图书馆、线上资源及地方文化机构,尽量丰富教学材料。

4. 培训与活动推广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国学知识和诵读技巧。

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参与。

5. 组织诵读比赛在学期中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分为个人和团体两个类别,评委由国学教师及邀请的外部专家组成。

通过比赛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 建立反馈机制活动结束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参与者的感受与建议,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国学诵读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欣赏经典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和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对象本活动主要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内容1. 选取经典文化素材活动组织者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年龄和特点,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化素材,如孔子的《论语》、《大学》、《中庸》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化素材,引导参与者深入了解并诵读经典作品。

2. 诵读指导为了提高参与者的诵读水平,可以安排专业的国学老师担任指导员,进行诵读指导。

指导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的指导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参与者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3. 分级诵读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段和课程要求,可以将参与者分成不同的级别进行诵读。

每个级别设置相应的经典文化素材,并根据难易程度和读者的诵读水平,进行分级授课。

这样既满足了参与者的需求,又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诵读比赛为了激发参与者的诵读热情,可以组织一些诵读比赛。

比赛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个人朗诵、团体合唱、经典对诵等。

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加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5. 文化体验活动除了诵读活动,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如传统书法、古琴演奏、茶道表演等。

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参与者更加全面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国学诵读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可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等开展。

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可以控制在1至2小时。

2.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具有文化氛围的场所进行。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文化景点作为举办地点,如博物馆、古民居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者的参与度。

五、活动评估与总结对于每次活动,应及时进行评估与总结。

202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2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学校进行班级经典诵读评比,依据年级不同进行评比。 (3)进行手抄报,板报、朗诵等奖项评比。
பைடு நூலகம்
3.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团结互助、 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4,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及好书为友,及经典对话,及博览同行。在经典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 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让书香飘满校内,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欢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每周五有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讲解国学内容。 .班主任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支配。 .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目标和成长规划,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积累本”,将读书活动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读 书规划书,参与读书活动的作品,奖状等记录下来,参与学校的评比活动。 七、展示评价 .每个学期各班及学校撰写总结。 .学校制定展示评价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找特地时间展示。 (1)进行国学的朗诵竞赛。 (2)进行国学内容的摘抄、手抄报、板报、橱窗、读书笔记等内容展示。 (3)学校以国学为内容开展专题活动。六一、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等契机。 (4)学校组织制作校内内国学宣扬标语等。 (5)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宣扬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评价 (1)每个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表,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
一、活动目的
1.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吸取民族精神的丰富养分, 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内文化氛围,丰富我校班级的校内文化生活。
2,诵读国学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审美实力,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育学生对优 秀文学作品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

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

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____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____名,二等奖____名,三等奖____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

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

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
观堂镇蒋瓦民族小学
2015年2月28日
蒋瓦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2015——2016学年)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谯城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和观堂镇中心校会议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我校在上学期国学经典开展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共背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满江红》。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10首,《国学经典读本》部分会背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25首,《国学经典读本》部分会背
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40首,《国学经典读本》会背、部分理解
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55首,《国学经典读本》会背、部分理解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国学经典读本》会背、理解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国学经典读本》会背、理解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早读、自习的时间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得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七、活动安排
三月:诗文绘画、诗文书法活动
四月:举行“赛诗会”活动
五月:限时作文比赛活动
六月:《国学经典诵读选篇》背诵比赛2015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