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赏析-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与观赏

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与观赏

北京天坛、祈年殿
• 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和举行祈谷礼的地方,是 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庙坛建筑。 • 祈年殿是明清帝王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
山东曲阜孔庙
孔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 地方。
6.古代水利工程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可以分为运河、堰、堤、 海塘、坎儿井等种类。
• 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和海塘被称为我国古代 三大水利工程。
宋代四大书院
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
1.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一方面有适宜于人们居住和活 动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又有高超的艺术性, 具有审美功能。
2.木构架结构的科学艺术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茂密, 木材资源丰富;而且木材质地坚韧,容易加 工,木结构建筑造型轻盈美观。因此木构架 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有 人称中国古代建筑是“木头的画卷”。我国 木构架建筑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三种。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 丽,两侧的建筑低小简 单,明显的反差体现了 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 线的纵长深远,显示了 帝王宫殿的尊严。
3、陵寝建筑景观
• 帝王的坟墓叫做“陵”,寝庙称为“寝”。 中国帝王陵寝建筑包括陵冢、陵园和地宫三 部分。陵冢形式主要有秦汉时期呈四棱台形 坟堆的“方上式”、唐代的“以山为陵式”、 明清时期的“宝城宝顶式”等类型。
北京永定河的卢沟桥
•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是北京地区最 古老的一座多孔石拱桥。
•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 的、独一无二的桥”。
广东的广济桥
广济桥的两端为石梁桥, 中间是浮桥,在我国桥 梁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开创了桥梁史上梁桥与 浮桥相结合、多元结构 的开合式桥梁的先例。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一、建筑无处不艺术!
•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作为人类“衣穿住行”中的 “住”从最开始的生活最基本需求,到如今已经充满了美 感的艺术建筑,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点在建筑中显得尤为 突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我国的美感建筑。
• •
我国古典建筑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 一个以木结构为建筑 单位的国家,独特的 木构架结构成为中古 建筑的一大特色
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 硬山顶马头墙
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 庑殿顶被认为是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宫殿庙宇中, 只有最尊贵的建筑才使用庑殿顶。庑殿顶是前后左右都是 斜坡的屋顶。前后坡相交成正脊,左右两坡同前后坡成四 垂脊。四坡五脊成庑殿顶的外形特征,所以李诫《营造法 式》中将这种屋顶形式称为“四阿”或“五脊殿”。有两 层檐的称为“重檐庑殿”。
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 攒尖顶
• 攒尖顶,即攒尖式屋顶, 宋朝时称“撮尖”、“斗 尖”,清朝时称“攒尖”, 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 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 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 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 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 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 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 于茶室。
• 云集各种屋顶结构 的建筑——故宫!
谢谢观赏 下课啦!
制作者 测量二班127全体成员 全体成员 测量二班
我国古典建筑图集
我国古典建筑图集
我国古典建筑图集
二、总结

我国的古典建筑大致可以分为气势磅礴皇家建 筑群和小家碧玉的庭院结构, 筑群和小家碧玉的庭院结构,无论哪一种样式都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建筑智慧和对美学理解的 超前。在世界的各国建筑中, 超前。在世界的各国建筑中,我国的古典建筑将 以一颗东方明珠的姿态在世界建筑群中闪发出他 独特的光芒! 独特的光芒!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8
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 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 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 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 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 局促。南方园林的代;大多集中于南 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 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9
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 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 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 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 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 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荣 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顺 德 清 晖 园
东 莞 可 园
番禺余荫山房
佛山十二石斋
3、其它名园
扬州个园(清):叠石立意,四季假山。 无锡寄畅园(明):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此建。
上海豫园(明):明代潘允端为“豫(愉)悦老 亲”而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 “ 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冠)。
寄 畅 园 凤 谷 山 庄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 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 有指导性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坊: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街市,市中店铺:坊间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 义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 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 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 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 形等多种形状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 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 息、避雨。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 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章__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第五章__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 湖泊类
● 平原风景湖特点 ● 半山区风景湖特点 ● 丘陵区风景湖特点 ● 高山峡谷风景湖特点 ● 高原风景湖特点 ● 天池风光特点
● 城市风景湖特点
▲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横断面悬崖处倾泄下来的水流
▲ 泉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即潜水面被地面切断时,地 下水出露于地表而成泉。 泉的成因有以下几类: ▽ 侵蚀泉 ▽ 堤泉 ▽ 溢出泉 ▽ 接触泉 ▽ 断层泉
C.石柱与华表。同石阙一样,也是宫殿、陵墓、 祠庙出入口的重要标志。 D.牌坊。又名牌楼,为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 物,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
各式门阙
石柱
石柱
华表
华表
牌坊
牌坊
橖越牌坊群
经幢(chuang)
经幢
碑碣
碑碣
⑤ 宗教寺观与礼制建筑
宗教寺观,即具有宗教功能的场所和建筑,其中佛教 称寺院、道教称宫观、基督教称教堂、伊斯兰教称清真 寺。
★ 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价值
名山风光
名山风光
⑦ 干旱地貌景观
★ 沙漠 ★ 戈壁 ★ 雅丹等地貌形态
⑧ 峡谷地貌景观
峡谷即狭而深的河流谷地,大多是在水流作用 下不断形成的。
⑨ 岩溶地貌景观
⑩ 其他地貌景观
沙漠(格状沙丘)
沙漠(格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
戈壁(石质戈壁)
戈壁(砾质戈壁)
b 相信耶稣是救世主
c 相们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d 相信来世之说,要求信徒对现实世界的压 迫、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能反抗。
☆.基督教的派别。主要分三大派子,即罗马公教、 新教、东正教
公教
正教或东正教
新教,在我国叫耶稣教
★ 伊斯兰教

旅游美学第5章 中国古建筑欣赏

旅游美学第5章 中国古建筑欣赏
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欣赏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 及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形式美 以外,中国古建筑还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深邃 的文化内涵,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独树一帜 的建筑文化。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古建筑 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和高度的审美观赏价值吸 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什么是建筑呢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皇陵
永昌陵(宋太祖)
明十三陵
清陵
清陵共分三处:
辽宁省老陵三座(永陵、福陵、昭陵)
河北省清东陵、清西陵
辽宁老陵
永陵
福陵
昭陵
清东陵
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
的皇家园陵
定东陵(慈禧)、裕陵(乾隆)
清西陵
三、宗教建筑
宗教徒修行及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可分为 佛教文化建筑、道教文化建筑、伊斯兰教文 化建筑、基督教文化建筑等。
伊斯兰教四大名寺
河北沧州清真寺
山东济宁清真寺
福建泉州清净寺 广州怀圣寺
基督教教文化建筑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 哥特式三种。
大秦寺——我国最早的教堂
四、民居建筑
古民居建筑类型 古民居建筑分布
我国民居五大类型
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 “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客家“围龙
屋”。
五、其他重大工程建筑
防御工程
古代桥梁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古建筑中的等级制度 1、桥
2、门钉
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三、色彩 四、面阔间数
中国古建筑
审美特征及类型欣赏
中国古建筑的布局和结构
以庭院为中心的布局可分为以下三种: “回字型” “凹字型” “一字型”

中国古建筑欣赏.pptx

中国古建筑欣赏.pptx
在柱,门窗等部位,并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比 大胆地使用了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屋身的主要的颜色,用在柱,门窗 等部位,并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比如:柱、栋 梁、枋等地方,无论外部内部都是如此。如:柱、栋梁、枋等地方, 无论外部内部都是如此; ❖ 3、建筑细部处理:运用多种工艺美术如:绘画、雕刻和书法等; ❖ 4、台基: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
荣国府
荣国府它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分府、街两大 部分。整个府邸分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中路 为贾政公务院,采用了庄重的宫延式彩绘,东西两路为内宅院, 采用了明快的苏式彩绘; 府内西侧怡园内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 桥迂回山水齐备,婉如一座小巧别致的苏州园林。
它一律采用明清五进四合院格式:清砖钻山灰瓦,磨砖对缝, 兽头滴水,筒氏扣顶,雕梁画栋,游廊贯通,鹿顶耳房的格局。
组长:周丹
组员:周丹、刘娟、李海婷、康丽、李 浩、张同、曾凯 、李洁
收集资料:周丹、刘娟、李海婷 、李 洁 、 康丽、曾凯
资料整理与归纳:周丹 PPT制作:李浩 上台讲解:张同 会议记录:周丹 、李洁、康丽
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

9、
。22.3.2322.3.23Wednesday, March 23, 2022
中国 —— 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璀璨夺 目!她是文化的沉淀、气质的交融,令人神往!而她的美,在建 筑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 那么,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古建筑又有哪些特点呢? ❖ 1、屋顶:屋顶采用大出檐,瓦面是弯曲的,当屋顶是四面坡度时,
屋顶的四角是翘起的; ❖ 2、色彩:大胆地使用了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屋身的主要的颜色,用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鉴赏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汉式建筑为主,传播至日本、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国,形成了“泛东亚建筑风格”,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

中国古典园林自成一体,有其独特的风格。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

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

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

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

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

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置,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歇山顶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歇山式建筑,在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
度中,级别低于庑殿式建筑,常作为
皇宫里的非主体建筑及王府、达官贵 人(五品以上官员)的府邸、官署、
寺庙等建筑的形制。
保和殿_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3、悬山式。俗称两面坡式。屋顶 只有正面前后两个斜坡屋面,且屋 面两侧悬伸在山墙之外(俗称挑山、 出山)。从侧面看,屋面的檩头在 山墙处没有停下来,而是又外挑了 一段,悬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式 建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 属级别较低的一种建筑,多为宫廷、 官署、寺庙中的杂用性建筑,也是 民居的一种形制。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 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 屋顶之上。
天安门建筑上的吻兽
3、琉璃瓦件的颜色 • 在故宫中,黄色的用于帝王宫殿; • 蓝色的用于天坛,代表天; • 绿色的用于皇子居住地; • 紫、黑、翠等各色用于园林建筑。
“皇”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大 也”; 《风俗通义》:“皇者天” 《风俗通义》里还有:“皇者,中也,光 也” 这就是说,皇是居中心、统万物、神圣而 高尚的称号,是符合天意而居人之上者的 称号。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 落。” ——唐,杜牧,《阿房宫赋》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 项羽本纪》
• 圜丘坛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 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 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 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 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 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 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 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 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 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 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 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 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 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 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 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 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 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皇穹宇台阶下, 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 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 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 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声回 声。
•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 •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 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 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 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 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 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 【天坛布局】 •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 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 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 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 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 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 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 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 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山墙
4、硬山式。也俗称两面坡 式,屋顶亦为正面前后 两个坡面,但与悬山式 建筑的不同之处,是屋 面两端不悬伸于山墙之 外,而是与山墙齐头。 硬山式建筑在中国封建 社会属级别最低一等, 是民居常用的一种形制。
3、
5、攒尖:平面为圆形或多 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 于上端。 宋代称为“撮尖”,清代 称“攒尖”。依其平面有 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 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 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 亭阁式建筑。
(三)面阔间数
面阔间数即指由四根柱子组成的空间。 十根柱子面阔九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 间数越多级别越高。
太和殿面阔11间
保和殿面阔9间
中和殿面阔5间
(四)纹饰 龙纹高于动物纹;动物纹高于其他纹
动物纹
花鸟纹
(五)柱色
金黄色高于红色;红色高于其他色。
第二节 古代主要建筑观赏
一、宫殿建筑
故宫鸟瞰
二、普遍采用木构建筑,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 结合 我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构建筑,中国建筑也 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西方建筑是以石为本位的建筑,与之相比较, 中国的土木建筑具有温和、平缓、轻捷、实用 的艺术特征,表现的是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 而西方采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冷而硬、厚而且沉、 庞大的石块,追求的是一种高大、强壮、神秘、 威严和震慑的效果,体现的是一种弃绝尘寰的 宗教出世精神。
为突现帝王的权威,中国古代的建筑师采用了以下几种 建筑艺术手法: 1、在群体布局上强调中轴对称的方式,以衬托宫殿的重 要; “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清宫及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 者,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自永定门正阳门,穿皇城,紫 禁城,而北至鼓楼,在长逾七公里半之中轴线上,为一贯 连续之大平面布局自大清门(明之大明门,今之中华门) 以 北 以 至 地 安 门 , 其布局尤为谨严 ,为 天下无双之壮 观。” ——梁思诚,《中国建筑史》
乾清宫
(二)台基 又称基座,或须弥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 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一般比较重要的大殿都有台基。其级别大小是: • 台基级数多的 > 级数少的; • 白玉台基的 > 其他台基的; • 有围栏的 > 无围栏的
孔庙——大成殿 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 意
中和殿——四角攒尖顶,正中为鎏金宝顶
六角攒尖
天坛的祈年殿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
2、吻兽的多少 吻兽:是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避 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 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 在宫殿建筑中,往往在四翼角的戗脊上塑有蹲 兽,一般说吻兽越多级别越高,且它多以奇数出现。 在我国宫殿建筑中,吻兽最多的为11个。 • 戗脊: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 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 • 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兽的排列次序是: 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 海马、鱼、獬、犼、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 也相应减少。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主题思想和审美意识上,强调封建礼制 欲求天下大定,首先当行君臣之礼,非礼不定也, 礼者则和,和者则定。
太和殿——“太和”: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协调。
保和殿—— “保和”的意思是,保持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 中和殿——“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其意在于宣扬“中庸之道”。
(三)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
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平面布局 上以“间”为单位,再以“间”组成房屋, 由房屋组成庭院,再由庭院组成各种形式的 建筑群。
三、中国古建筑的欣赏方法
(一)屋顶 1、式样: • (1)重檐>单檐 • (2)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 • (3)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单檐庑殿式> 单檐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
•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 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 内侧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 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
(二)庙 庙分为三种:宗庙(先祖庙)、君师庙、神 庙。 1、太庙 皇家太庙现仅存一座,这座太庙是 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每年四 孟(即正月初一、四月初一、七月初一、十 一月初一),已故皇帝的生辰忌日、清明节、 七月十五以及皇帝登基、亲政、结婚、生辰 或凯旋、献俘等皇帝都要到太庙祭告。
正脊
斜脊
• (一)屋顶形制 • 1、庑殿式。俗称四面坡 式。屋顶由位于顶端的正 脊和四个角的斜脊构成。 有正面前后两个大坡面和 侧面左右两个小坡面。庑 殿式建筑,在中国封建等 级制度中,是最高级别的 建筑,只有皇帝才能拥有 和居住。
庑殿式---太和殿
2、歇山式。在正脊左右两端各建一 道与之相垂直的墙面,其下部再接一 个略有弧度的斜坡小屋顶。从侧面看, 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 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 方向延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 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
2、文庙: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及其72弟 子的地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 占有统治地位,儒家创始人孔丘被尊为 “万世师表”,在全国各省、府、县均设 庙祭祀,所以旧时孔庙遍布。
山东曲阜孔庙
•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 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 第二年),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 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鲁哀公 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 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 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北京太庙
太庙
• 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
•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200余亩,是根据 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 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 闭式庭园。
• 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 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 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 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 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 贵的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 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
2、在建筑的"量"(体量和数量)上显出差别, 越尊贵的建筑体量越大,组成这一建筑群的单体 建筑的数量也越多。 3、在宫殿建筑中集最高等级于一体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