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ppt

合集下载

中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案例分析

中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是我国石化企业的老大,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从全球范围看也是领先的。

从上游油田的勘探、开采,到原油的加工及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从生产装置、油罐、原料和油品的检测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再到总部的管理和分析、决策,无论是信息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石化的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到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统、从单机到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因特网、从分散的单个企业到整个中石化的系统集成、从生产到经营、从提高管理效能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中石化;信息化水平;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的缘起 (1)(二)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1)(三)技术解决方案 (2)二、研究综述 (2)三、调查工具与实施 (3)(一)研究对象 (3)(二)调查工具 (3)(三)调查步骤 (3)(四)数据统计 (3)四、结果与讨论 (5)(一)统计结果 (5)(二)分析与讨论 (5)(三)研究结论 (5)五、对策与建议 (5)(一)学习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跟上国际信息化水平。

(5)(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 (4)(三)重视流程重组,规范并优化业务流程。

(6)(四)优化资源配置 (6)(五)节能减排 (6)(六)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撑企业创新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一)研究的缘起中国石化作为国家的支柱企业,在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在2000年制定了全公司的erp规划,指导着今后中国石化的信息化建设。

各个部门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购买信息,用于指导本部门制定计划、分析预测和科学决策,但信息一般存在于各部门内部,没有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手段,造成重复劳动和已有信息资源浪费。

这些问题影响中国石化整体效益的提高,无法满足国际竞争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因此,建设中国石化信息平台以及进行企业信息整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石油案例分享-AVAYA通信解决方案

中国石油案例分享-AVAYA通信解决方案

方案构成
S8730系统1套 S8510和S8300 LSP 5个节点 用户许可5400个 IP硬电话1400部 IP软电话5000部 6000个端口的语音信箱与邮件系统集成 通过IP网络与新大楼组网,实现通话免费,同时 利用那边已有的会议资源
业务需求
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网络,解决分布在五大洲的 机构与北京总部之间的免费语音问题 实现内部全IP化语音通信 利用新大楼会议系统来满足内部会议和远程培 训的需要 需要部署办公留言系统来提高通讯效率 利用软终端实现分散在五大洲的项目组与公司 内部语音沟通问题,
Avaya Inc. – Proprietary. Use pursuant to the terms of your signed agreement or Avaya policy.
5
中国石油海外VoIP项目
用户简介
区域: [中国, 大企业] [世界领先的能源企业] [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 [利润:超过250亿美元] [员工:超过160万]
Avaya Inc. – Proprietary. Use pursuant to the terms of your signed agreement or Avaya policy.
2
中国石油传统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分支机构拥有独立的通信系统,之间相互通话必须经过公共交换网络, 通信费用昂贵 公司内部有非常健全的数据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间接造成资 源浪费 经常召开电话会议都是通过租用运营商资源实现,为此每年支出费用也 很庞大 电话终端采用传统的模拟电话终端,功能单一,通信效率低下 没有自己的远程办公解决方案,如出差或者家庭办公,只能利用公共网 络资源,效率低而且费用颇高 来话经常错失,没有留言功能,或者当不在座机旁边仍然可以接听电话 的方案,造成通信效率低下,工作效率也受到很大影响

数字化油田建设PPT课件

数字化油田建设PPT课件

1991年在(Oil& Gas Journa1)杂志上就出现了智能油田(Smart Field) 词汇和论述。
2000年2月,一家名为 “Digital Oil Field Inc”的公司被注册。提出 了数字油田解决方案,其定位为:为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外部供 应商之间,提供提高知识管理能力、集成协同工作、优化业务 流程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数字油田建设及发展趋势
二○一二年七月
.
1
第一部分:数字油田理论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胜利油田信息化建设情况
.
2
目录
一、数字油田的内涵
二、数字油田建设关键技术
三、数字油田建设案例
.
3
1、数字油田由来
数字油田(Digital Oil Field)来源于 “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
.
20
第2个
融合
数字油田是“两化融合”的结晶
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融合
实现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
通过在现场设备上安装传感器等自动化 部件,对井站库生产参数、输油管线、供水 供电管网、油田道路、通信线路等,以及勘 探开发各个现场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 既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指挥水平,又能够有效 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数量,节约生 产成本。特别是能够让后方的专家减少无效 工作时间,并能快捷应用后方的数据中心和 知识库等技术支持系统,让专家的集体智慧 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数字气田 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无线公网的气田采输 生产过程中气井、管线等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控制技术,气 田网络集成技术,气田采输生产数据的整合与交换技术,以及气 井管理与辅助决策等技术。在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的新场气田进行 了示范应用。

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培训教材ppt课件

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培训教材ppt课件

维护 单位
序号
标准名称
22 DGC05
23 DGB021
24 DGB011
25 DGB071
26 DGB074
27 DGB091
28 DCA01
29 DCA02
30 XTXL_CYJ
各采 油矿
31 XTXL_DBJ 32 XTXL_LGB 33 DBA08_CYJ
34 DBA08_DB
35 DBA08_LGB
2、油田开发通用数据库查询
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C/S〕方式开 发,功能上可实现生产管理、开发静态、 开发动态、油田监测、采油工程、地面工 程、井下作业等基础数据库的查询。
• 生产管理:对原油生产、油田注水等日报进行 查询。
• 开发静态:对油田开发静态数据库的查询
• 开发动态:对油田开发日数据、井史、措施效 果及综合数据进行查询。
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
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在客户机上运行,而数据 存放在服务器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 行通信,这样不仅方便了开发人员开发应用程序, 而且使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丰富的多方开发工具
不 仅 ORACLE 公 司 提 供 了 多 种 开 发 工 具 〔Develop 2000),而且其它公司的开发工具,如: DELPHI、VB、VC、PB、JAVA也提供了访问ORACLE数 据库的接口(BDE、ODBC 、JDBC、ODAC等),利用这 些工具也可在ORACLE数据库上开发程序。
采油工程数据库维护说明
序 标准名 号称 1 DGB01 2 DGB02 3 DGC01 4 DGC02 5 DGC03 6 DGC04 7 DGC041 8 DGC042 9 DGC044 10 DGB03 11 DGB031 12 DGB032 13 DGB033 14 DGB034 15 DGB07 16 DGB072 17 DGB073 18 DGB05 19 DGB09 20 DGB10 21 DGB06

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信息化建设解读

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信息化建设解读

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信息化建设解读第一篇: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信息化建设解读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信息化建设解读8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与中兴恒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共同签署中国石油平战结合油气输送北斗卫星监控指挥推广工程合作协议书。

这既标志着运输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和北斗卫星专有技术,将建立起物流运输“全天候”和无缝覆盖的通信指挥与保障监控管理体系,也标志着这个公司信息化建设更上层楼,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抓建设,提高物流运输保障能力结合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油品配送业务,队伍高度分散的特点,运输公司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搭建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促进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公司研发和完善GPS车辆卫星定位管理系统,积极推广使用了成品油TMS生产管理软件,与销售企业共同研究、合作开发电子路单信息系统。

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OA办公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和传阅文件,在各大区公司和省公司全部建设使用了视频和电话会议系统,在全国200多个配送中心、运输车队建设了车辆网络调度管理与车场监控系统,奏响了跨地区科学管理、安全高效配送之歌。

信息化建设使运输公司快速成为现代物流配送公司。

通过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调度可以实现定车实时跟踪、请求报位、定时回传、区域查车、限速设置、通话设置、固化短信、轨迹回放、历史行程跟踪、报警提示等实时管理,有效提升了车辆运行效率和油品配送保障能力。

网络化信息管理,使油品配送公司能够实行“点对点”配送,合理安排区域性配送,合理调配资源,有效降低了油库库存成本,运输配送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今年前7个月,公司配送油品294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39%。

重应用,确保生产经营安全高效物流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重大,油品配送属于高危行业,安全至关重要。

如何规范操作,防范运输安全风险,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是运输公司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公司在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油品配送车辆安装防爆、防泄装置的同时,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跟踪、限速等安全管理,建立了新疆、北京生产调度中心、各大区和省、市、自治区分公司及各配送中心3级安全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了运输车辆的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安全监督效果。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ppt课件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ppt课件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控制阶段
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投 资增长快、效益不理想,因此企业从整体上开 始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 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网络化,如财务系统、 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之间存在着 “部门壁垒”、“信息孤岛”。这时一些职能 部门的领导已经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快速 制定相应的决策。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 ——“诺兰模型”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提出
初始阶段
拓展阶段
六个阶段
控制阶段 统一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
成熟阶段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初始阶段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诺兰模型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提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拓展阶段控制阶段统一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大家对此认识不足以为象家电一样买来设备就行了因而应用少主要完成一些报表统计计算工作甚至当打字机用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统一阶段
在控制基础上,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 立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得到 充分利用和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此时,企 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 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比如统一标 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人、财、物等 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但集成各类 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所花费的成本更高、时间 更长,系统也不稳定。此时企业开始品尝到 信息系统发挥的效益。

中国石化信息标准化资料ppt课件

中国石化信息标准化资料ppt课件
标准代码;
• 《中国石化标准代码维护 管理办法》发布。
• 组织制订ERP业务模板。
2003年
• 曹湘洪高级副总裁主持召 开中国石化信息标准化工 作会议;
• 成立信息标准化领导小组
• 确定统一编制物料代码和 外部单位代码。
• 着手建立勘探开发模型标 准。
• 组织开展总部经营管理业 务数据规划。
2005年

各专业编码审核组
标准化编码组(盈科)
分\子 公司 层
用 户 层
各分子公司(区域公司) 编码管理员
最终用户
各分子公司(区域公司) 编码管理员
各分子公司(区域公司) 编码管理员
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
16
信息标准化总体概况-运维管理
信息标准代码运维流程
➢加强标准代码运维规范化管理,保证信息标准的深入应用。确定了主要信 息代码的业务牵头部门和审核人员,规范了信息代码申请、审核、配码、发 布、分发流程,并逐步扩大信息代码在各个系统的应用和分发范围。
➢ 通过对已有13大类代码进行体系化的梳理、分析和设计,形成代码体系表,用以指导中国石化信息标准 代码的建设和应用,同时代码体系表还将作为各信息系统应用标准代码的依据。
➢ 体系表按综合信息类和专业信息类进行划分,为了便于今后整个体系的不断细化和延伸,明确划分出代 码大类,并体现出各类代码之间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类目号 1通用基础类 1.1行政区划
1.2站港
2单位类 2.1内部单位
3财务会计类 3.1财务会计 3.2管理会计
……
标准名称
标准属性(分类 内部标准号 、明细、规则

采(参)标号
采用程度 建设状态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分析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分析

须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各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信息化思想与企业工程项目实际进展的密切联系,确保信息化思想观念和石油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保证相关工程的顺利发展。

当下,国内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1]。

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便是信息化决策体系的构建。

为了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决策系统的完善,保证石油资源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发,需充分考虑其应用价值。

对应石油项目中,必须创建全面合理的决策系统,保证相关决策工作的具体化、合理化,结合数据需求进行决策体系的完善,合理应用事件数据、经验积累等信息,保证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面合理性,为企业发展和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2.2 数据库建设石油开采、石油勘探过程中,必须合理进行数据库建设,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

借助勘探源头数据库采集系统的建立,可快速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加工等处理,便于完成数据优化,可为相关项目的执行、开发等提供参考价值。

数据库全面建设后,可促进地质勘探、地球测井、钻井等业务的顺利开发。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油田已经逐步普及了数据库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对相关业务的持续运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合国内工程项目的数据库建设情况分析,数据库信息覆盖范围相对还较小。

钻井工程、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问题[2]。

2.3 系统软件构造分析石油行业存在涉及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前期投资和建设工程项目较为复杂。

部分项目地处偏僻区域,极易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对当地石油行业的进步造成了阻碍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的开采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水平、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力求稳定提升相关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

当下,各大企业已经注入引0 引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关系促进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必须积极面对日益变化的能源需求。

当下,国内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石油工程等行业发展趋势逐渐发生了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熟阶段
信息系统可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 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层次的决策, 企业真正地把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结合起 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地整合、 利用,如应用了SCM(供应链管理)、CRM (客户关系管理)、CIMS(计算机集成制 造)、ERP(企业资源计划)、BI(商业智 能)、PLM(产品生命周期)、Portal(企业 门户)等扩大企业资源的外延,并以更加丰 富详实的信息辅助高层决策,真正实现了信 息资源的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源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 ——“诺兰模型”
六个阶段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提出
初始阶段 拓展阶段 控制阶段 统一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 成熟阶段
-
初始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大家对此认识不足, 以为象家电一样,买来设备就行了,因而 应用少,主要完成一些报表统计、计算工 作,甚至当打字机用。信息化建设停留在 一个低水平上。
-
统一阶段
在控制基础上,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 立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得到 充分利用和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此时,企 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 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比如统一标 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人、财、物等 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但集成各类 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所花费的成本更高、时间 更长,系统也不稳定。此时企业开始品尝到 信息系统发挥的效益。
-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作用,信息真 正成为企业的资源,真正进入数据处理阶段。 管理层高标大力加强信息化工作,企业不仅制 定整体解决的信息化方案和步骤,并选定统一 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 从而真正做到对整个机构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应 用,如实施ERP。企业内部的业务流、信息流、 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各部门系统资源 整合、信息共享,各层级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 准确掌握和处理企业内的各种信息、迅速制定 高质量的决策。
-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
拓展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所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 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当个别部门使用计算机 见到成效后,其他部门大量购买计算机,进 行数据处理。这个时候,应用需求增加,各 种单机版应用软件增加。但出现盲目购机、 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 用水平不高。
-
控制阶段
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投 资增长快、效益不理想,因此企业从整体上开 始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 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网络化,如财务系统、 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之间存在着 “部门壁垒”、“信息孤岛”。这时一些职能 部门的领导已经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快速 制定相应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