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之转场

视听语言之转场
视听语言之转场

一、淡入淡出与叠化的区别:

A、叠化渐隐渐显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分前后进行的,看起来两个画面是重叠的;

B、叠化在叙事过程中主要用于较小段落的转场,或表示一个时间或空间上的较小转变,或表示在两个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

二、划像:分为“划出”和“划入”。(电子拉幕)划出:前一个画面从某一个方向退出画框,空出的地方则由叠放在“底部”的后一个画面取而代之;划入:前一个画面作为衬底在画框中不动,后一个画面由某一方向进入画面,对前一个画面取而代之。作用:具有两个场景之间的间隔作用,段落之间的转换比较明显,节奏明快,与叠化的效果相反,可用于较大的段落之间的场景转换。但划像图形的选择要注意切合影片内容、风格的需要,不追求过于花哨的手法,或者滥用划像,结果会适得其反。

三、翻转、翻页:画面翻过后的背面即是另一个场景。翻转画面转为可以使场景转换的间隔作用明确的表现出来,多用于内容意义上反差较大的对比性场景,如前一场景是旧中国的衰败沦落,翻过来是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前一画面是低矮的平房,翻过来变成高楼大厦。翻转画面还常用于文艺、体育活动的剪辑,可以表现一个又一个场景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常用于体育片、文艺晚会、电子相册等。

四、定格:将画面中运动的主体突然变成静止状态,从而强调某一主体形象,或强调某一细节的含义,定格结束,自然转入下一个场景。定格多用于一个较大的段落结尾,或用于连续性电视节目每一集

片尾,也有的用于片尾作为字幕的衬底来使用。由于定格画面突然间由动变静,给观众带来较强的冲击。所以,一般性段落转场不宜多用。

五、无技巧转场:两个画面之间的直接切换,即不通过特技切换台或软硬件特技。

方法:出画与入画;两极镜头转场;特写转场;同景别转场;挡黑镜头转场;同一主体转场;相似体转场;运动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空镜头转场;逻辑因素转场;地点转场;

声音转场。

·出画与入画:前一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的开端,是主体入画面。出画与入画的主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或者是车、船等交通工具。出画往往使观众在视觉感受上造成短暂的悬念,下一个镜头的主体入画则回答了这种悬念。运用出画与入画来转场,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把握好主体出画与入画方向的一致性。水平方向的出画、入画,如果上一个镜头主体是从画框右出画,下一个镜头主体就应该从左边入画。

·两极镜头转场:前一个镜头的景别与后一个镜头的景别恰恰是两上极端——即如果前一个镜头是特写,则后一个镜头是全景或远景;如果前一个镜头是远景或全景,则后一个镜头是特写,两极镜头转场本身就会有强调比较明显,使节奏力度增强。两极镜头转场往往是用在有明显段落感的两个镜头组接。

·特写转场:无论前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景别是什么,后一组镜头都是从特写开始。特写转场是转场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写

镜头往往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自然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下一个场面。

·同景别转场:前一个场景结尾的镜头与后一个场景开头的镜头景别相同,一般是全景接全景,特写接特写。全景接全景,是前一个镜头以空间环境或整体气氛结束,后一个镜头以空间环境或整体气氛为开端。特写接特写,是前一个镜头以突出一个段落,后一个镜头以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来引出另一段故事。特写接特写,会使观众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使场面过渡街接紧凑。

·挡黑镜头转场:指在摄像机镜头固定的情况下,前一个镜头是人物走进摄像机,胸部充满画面把镜头全部挡黑,后一个镜头是人物背部充满画面,从镜头全部挡黑开始,往远处走去。这时的摄像机是采用背部角度拍摄人物的背影,当人物远离镜头后,观众会看到,这个人物已走进了另一个环境。档黑镜头转场有点累似特写转场;档黑镜头不是指画面为黑色。有些片花会用到类似的方法。

·同一主体转场:指前后两个场景用同一个人物或物体来衔接。同一个主体转场,可以使转场自然、流畅,好像是同一个主体的一个故事紧连着下一个故事。如从写信到读信,这就遵循了视觉逻辑习惯,即具体内容上的相似。

·相似体转场:前后两上镜头是属于同一个类物体,或者是外形上相似的物体,利用这种相似的因素来转场,可以使

转场顺畅、巧妙。

·运动镜头转场:利用摄像机位的移动或镜头方向的移动拉近造

成的变化,来进行场景转换。

在推、拉、摇、移、跟等各种运动摄像手法中,运动镜头转场以跟随或移动镜头较为常见。它可以连续地展示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场景,从而顺畅自然地完成场景的转换。

遵循动接动的组接规律,防止跟、移镜头的冗长拖沓。

·主观镜头转场:主观镜头摄像机处于画面中人物眼睛位置,去拍摄人物所看到的景物,拍摄的景物是画面中人物的主观映象。用主观镜头转场,前一个镜头是人物去看,后一个镜头是在另一个场景中,这个人物所看到的景物,这样就同时完成了场景的转换。

·空镜头转场:空镜头是指一些刻画人物情绪、心态为目的的只有景物,没人有人物的镜头。运用镜头转场,往往会使段落之间有一种明显的间隔效果。

主观镜头转场很多时候就是用空镜头。

·逻辑因素转场:利用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因果、呼应是等到逻辑因素来进行场景转换。

例如,前一组画面是山洪瀑发,河流决口,洪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后一镜头是村庄受淹,解决军战士正在抢救被水围困的群众。用逻辑因素转场的方法,使转场显得有根据,合情理,两个场景间的转换自然、流畅。

·地点转场:根据需要,直接转换在各不同地点拍摄的画面,而不顾及胶后两幅画面之间的连贯因素。地点转场比较适合于新闻节目中。

·声音转场:用声音与画面结合达到转场的目的,有的用对白、台词转场,有的解说词、歌词转场等。较有代表性的声音转场,是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前一个镜头中的人物说到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来引出另一个人物,从而巧妙地完成场景的转换。

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声音转场可以分为解说词转场,人物同期转场,音乐或同期效果转场。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常常通过被采访者的同期声进行转场,使新闻节目完整。

音乐音响转场适合于各类节目,尤其是MV,没有什么情节的节目更有用。

电视剪辑的节奏:是运动的产物。影视作品的节奏指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所形成的电视片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紧张或松弛的心理感觉。节奏贯串于整个影视的编辑过程。影视节奏主要方式构成:镜头长短、镜头内全主体情绪、组接

分类:影视作品主要有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两种形态。

外在节奏是通过主体形式化的物质形态构成的。而内在节奏是由影视片叙述中情节的内部冲突起伏产生的,它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叙述观念。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感动调子:用“感动调子”来表示影视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力。根据画面对观众感染力影响的情况而画出的曲线,叫感染力发展曲线即“感动调子”。

电视的结构:影视作品的结构要求是:完整、自然、新颖、严谨、

统一。影视作品的结构形式有:顺序式结构、交叉式结构、板块结构。完整的影视片应当有开头、结尾和高潮。开头、结尾、高潮的设置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必须

为电视片主题思想服务。

(2)定义:电视作品的结构是指整体布局和段落层次安排的方式。

影视作品的结构,包含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整体布局,这是对整体形式的把握,目的是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一个是内部构造,这是对影视作品中各局部的构成和转换的把握,目的是使作品上下贯通,过渡自然。电视作品的结构形式要根据题材和主题表现的需要而确定,然后再根据结构形式的要求去组织安排材料。好的选题和立意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好的结构形式,电视作品就不能吸引人、感染人,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所以,要求创作者为电视作品反到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的结构要求:

·完整:完整就是影视片结构的完整,要头尾圆合,各部分要饱满,各部分之间要匀称和对称。一部电视片的整体结构一般都有开头、主要内容、结尾。主要内容部分又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成若干层次。这些部分的组织和排列形成了结构的完整性。

·自然:结构顺理成章,过渡自然,行进流畅。尽量不露雕琢的痕迹,更不能牵强附会地拼凑。同样的材料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安排方法。但是,无论怎样的组织安排,都有不应为形式而形式,而要考虑

事实所提供的逻辑基础,使结构形态的运行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雕琢。

·新颖:使电视片具有鲜明的个性,体现作者的风格特点。不能一成不变地盲目模仿或套用相同的模式。

·严谨:要求电视作品要严密、精巧、工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没有颠三倒四、破绽百出的毛病。

·统一:要求电视片结构形式要和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全篇贯通,不能前后割裂或格调风格不一致。

(3)电视片头的形式:开门见山式;由远及近式;寓意式;抒情式;叙述式

·开门见山式:开篇就直接引入内容,马上把观众带进节目中。

·由远及近式:是一种活泼新鲜的开头方式。它从一件事开始远远说来,但是只是入题的一个由头,到一定火候,笔锋陡然一转,引出新意,进入正题。

·寓意式:是用间接地和含蓄地介绍所表现的对象,为观众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但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明,而是给

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抒情式:是在开头利用画面或声音抒发表达某种感情以此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叙述式:一般先介绍环境、背景、时间、地点,然后才展开正式的内容叙述。

(4)电视结尾的形式:总结式;寓意式;提出问题式;意犹未

尽式

·总结式:通常将前面出现的主要画面重组接在一起,用总结性的解说词或舒缓的情节来概括全片的意义。

·寓意式:用比兴的方法造成一种寓意效果。

·提出问题式:在内容结束后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饱含哲理,意义深刻,引起观众的思考。

·意犹未尽式:通过画面和音响创造一种意境,使人回味、思考的余地。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5)形成高潮的几种方法:一是选择有气氛的场面和环境。二是选择情绪最饱满的时刻。三是发挥主体动感强烈的时候。四是利用组接形成的强烈节奏促成高潮。

天时艺星高端教育品牌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 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 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 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 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 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 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 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

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 染观众情绪 特写 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 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 3.象征意义 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鸟瞰角度 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 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 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 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 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作用:客观、中性,让观众自己做判断

视听语言之转场

一、淡入淡出与叠化的区别: A、叠化渐隐渐显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分前后进行的,看起来两个画面是重叠的; B、叠化在叙事过程中主要用于较小段落的转场,或表示一个时间或空间上的较小转变,或表示在两个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 二、划像:分为“划出”和“划入”。(电子拉幕)划出:前一个画面从某一个方向退出画框,空出的地方则由叠放在“底部”的后一个画面取而代之;划入:前一个画面作为衬底在画框中不动,后一个画面由某一方向进入画面,对前一个画面取而代之。作用:具有两个场景之间的间隔作用,段落之间的转换比较明显,节奏明快,与叠化的效果相反,可用于较大的段落之间的场景转换。但划像图形的选择要注意切合影片内容、风格的需要,不追求过于花哨的手法,或者滥用划像,结果会适得其反。 三、翻转、翻页:画面翻过后的背面即是另一个场景。翻转画面转为可以使场景转换的间隔作用明确的表现出来,多用于内容意义上反差较大的对比性场景,如前一场景是旧中国的衰败沦落,翻过来是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前一画面是低矮的平房,翻过来变成高楼大厦。翻转画面还常用于文艺、体育活动的剪辑,可以表现一个又一个场景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常用于体育片、文艺晚会、电子相册等。 四、定格:将画面中运动的主体突然变成静止状态,从而强调某一主体形象,或强调某一细节的含义,定格结束,自然转入下一个场景。定格多用于一个较大的段落结尾,或用于连续性电视节目每一集

片尾,也有的用于片尾作为字幕的衬底来使用。由于定格画面突然间由动变静,给观众带来较强的冲击。所以,一般性段落转场不宜多用。 五、无技巧转场:两个画面之间的直接切换,即不通过特技切换台或软硬件特技。 方法:出画与入画;两极镜头转场;特写转场;同景别转场;挡黑镜头转场;同一主体转场;相似体转场;运动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空镜头转场;逻辑因素转场;地点转场; 声音转场。 ·出画与入画:前一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的开端,是主体入画面。出画与入画的主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或者是车、船等交通工具。出画往往使观众在视觉感受上造成短暂的悬念,下一个镜头的主体入画则回答了这种悬念。运用出画与入画来转场,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把握好主体出画与入画方向的一致性。水平方向的出画、入画,如果上一个镜头主体是从画框右出画,下一个镜头主体就应该从左边入画。 ·两极镜头转场:前一个镜头的景别与后一个镜头的景别恰恰是两上极端——即如果前一个镜头是特写,则后一个镜头是全景或远景;如果前一个镜头是远景或全景,则后一个镜头是特写,两极镜头转场本身就会有强调比较明显,使节奏力度增强。两极镜头转场往往是用在有明显段落感的两个镜头组接。 ·特写转场:无论前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景别是什么,后一组镜头都是从特写开始。特写转场是转场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写

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之对话式连接与相似式连接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之对话式连接与 相似式连接 这篇我们来介绍视听语言知识点是蒙太奇连接技巧中的对话式连接与相似式连接。 对话式连接 这种连接法是将上一场某个人的对话,巧妙而自然地连在下一场另个人的对话上。它往往使相隔了一定时间或空间的两段剧情联系更加紧密,显得浑然一体。 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第3集中,陶春到广告公司做广告,请广告公司优惠一些。吴大盛说:“不行!”陶春一把抓回文稿:“广告公司又不是你一家。”吴大盛说:“我愿免费给你做广告,你太可爱了!” “可爱!可爱和魅力差距太大了。”仍然是陶春在说,可是镜头已转到谭艾琳四大千金的“爱情沙龙”里。 这两段戏的连接,使用的是“对话式”连接。 对话式连接技巧的关键点是强调上、下镜头及空间关系不在同一个场地,如打电话就是常用的一类。 相似式连接 这是将前后两个需要连接的镜头加以处理,在上一个镜头的末尾与下一个镜头的开头找其相似点,然后加以连接,这就叫相似式连接。 比如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张忠良同王丽珍在大厅里跳“探戈”舞,接着,出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现两双脚的特写。下一个镜头,由两双脚的特写上摇、拉开,已是上海市郊,两个日本宪兵在持枪巡逻。 相似式连接的主要作用,是使场景转换显得紧凑而精练。 当电影不需要冲突性效果时,“相似式连接”就造成一种平稳流畅的感觉。如在电影《城南旧事》中,从英子家的油灯过渡到疯女人生火炉。又如在英、意、德合拍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列车受命开向波兰的隔离区。银幕上火车飞驰而过—全景:几条平行的轨道交错延伸,紧接着占据画面的是一个布满按钮和长条形图案的工作台,导演利用几何图形的相似点(都有细长的线条),使之连接,它不仅使镜头组接十分流畅,同时又暗中将美国当局为掩盖他们超量培植肺鼠疫的罪行、策划毁车灭迹的罪恶勾当与列车上医生、作家、登山运动员等为营救旅客而赴汤蹈火的行为作了对比。 个看似单纯的相似组接镜头,其中竟蕴含了创作者深刻而鲜明的思想倾向。

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中的物件式连接与音响式连接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中的物件式连接与音响式连接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中的物件式连接 与音响式连接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视听语言知识是蒙太奇连接技巧中的物件式连接与音响式连接。 物件式连接 这是通过电影中的某些道具或物件,把不同场景的戏连接起来使剧情流畅地向前发展。 例如在苏联早期故事影片《列宁在十月》中,有一段戏就是通过“报纸”来连接的。列宁在小报上看见加米涅夫等人将党秘密武装起义的计划披露给敌人的消息以后,非常愤慨。他伏桌急书《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 列宁愤怒地揭露加米涅夫之流的叛徒行径。接着,这封信便登在《真理报》上。报纸传到了工厂,一个工人在群众大会上读着:“…对这种前所未闻的工贼行为,保持沉默就是犯罪……”接着镜头变为“阿芙乐尔”巡洋舰上,波罗的海的水兵在甲板上读着:“……我要尽力向中央和代表大会提出,无论如何,要把他们俩人开除出党……”镜头又转到前线,在前线战壕里,士兵们在读报:“困难的时刻,艰巨的任务,严重的叛变,但是无产阶级一定胜利这样连接,一方面把列宁起草的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文件精神表达了出来,同时又概括地表现出这封信在革命群众中引起的巨大反响。它既简洁又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第1集中,爱情至上的谭艾琳收到钻石王老五、香港富豪的儿子许建豪为获得谭艾琳的爱,不断通过快递公司寄来礼物:钻石名表、绿色钱包、昂贵拎包、法国女士服装及衣兜内的一张信用卡。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连四个镜头连接,组成许建豪的一片求爱之心。最后那张信用卡还包含一个心理诉求,只要你嫁给我,所有的钱由你花。 这种方法连接自然,引起下文顺理成章 音响式连接 音响式连接,它是以音响为媒介来连接不同的画面。 在影片《苦恼人的笑》中,在不少场景里也运用音响来连接剧情。它增添了画面的内涵,丰富了场面的思想内容。如:“考教授”一场戏就是如此 A。“四人帮”爪牙的笑声。 B。科学仪器的粉碎。 A。“四人帮”爪牙的笑声。 B。书馆书架纷纷倒塌。 音响连接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如枪炮声可以连接不同的战场或交战双方;一阵雨点般的鼓声,可以连接受刑人的脚步和执法队的刽子手,或表现特工执行任务时各个有关部门的活动等等。 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第5集中 全景:伍岳峰说:“我结过婚,怎么,过去我没告诉过你吗?”一声琴鸣的音响,伍岳峰登上楼去,镜头摇向谭艾琳的中景,又是一声鸣响,谭艾琳已来到黎明朗的家中,相互探讨着其中的“蹊跷”。 片中末尾若干时空镜头的连接,也始终用一种捉摸不定的音响连接。 证明音乐、音响独特的连接作用,而且还可渲染特殊的气氛,表达独特的人物气质以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24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25外反拍:俗称“反打”或叫“过肩镜头”,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外反拍可以把两个人物拍入画面,画面可以形成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26内反拍:俗称“正打”,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进行拍摄的方法。内反拍分别拍入两个人物,其效果是表现了画面外的那个人的视点。 27再现音响:通过对音响的客观纪实,制造现实情景的真实感。侧重于声像同步性。 28表现音响(主观音响):赋予音响特定的主观色彩,创造心理情绪的象征意义。偏重于声像的非同步性。 29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30声画同步: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31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声画分离中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

《视听语言》复习王丽娟版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视听语言体系 一、蒙太奇语法与修辞: 1、八大组合段学说:1967年由麦茨提出。划分如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时序性描述组合段;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时序性直接叙事场景;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段;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 2、声画对位:涉及的是电影意义单元中影像(或称画面、镜头)与声音的关系问题。即垂直蒙太奇,当然这种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声音和画面在影视艺术中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语言元素。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及其组合是视听语言考察的基本点。 3、声画蒙太奇: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同步方式,其一,声音是画面动作的同步音效;其二,声画合一中的声音起到对画面内容补充、渲染和揭示的作用。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与复调音乐的对位类似,只不过强调的是视听语言元素间的对位组合。声画对位的组织方式造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不同的信息指向,从而使镜头含义显示出丰富的多义性。 4、单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包括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也就是说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5、蒙太奇修辞: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包括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6、各种蒙太奇定义: ①叙事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那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段篆集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含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就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发展。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容美——拍什么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它与广义的蒙太奇最大的不同就是介入了人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2声画关系的组合方式 影视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三种。 1.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声画组合方式,通常指画面上的影像和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二者如影随形,这增强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它是电影中普遍的表现方式。 2.声画对位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与声音所表达的情绪之间是一种对比关系,以此使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揭示心理更加深刻的内涵。《天云山传奇》中,宋薇结婚那场戏,画面是许多人在欢快的喝酒,而传来的是宋薇心里痛苦的无奈画外音。 3.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呈平行关系发展。《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一个场面是德国人枪杀犹太人的画面,而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钢琴曲,节奏明朗欢快,使屠杀场面更加残忍。 3.功能:蒙太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组接镜头,即按照导演总的意图,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小段,再把一个个小段组成一个大段,再把一个个大段组织成一部完整流畅并让人看懂的影视片。默片时代,蒙太奇主要起镜头组接的作用,到了有声片时,蒙太奇除了连接镜头外,还要将镜头和音响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声画结合"。除了通过镜头的组接把情节的经过交待清楚外,还具有创造运动、创造节奏、创造思想、创造独特的影视时空等作用。比如在《疯狂的石头》中,平行蒙太奇有出色运用,在翡翠正式展出之前,包头和三宝在挑选合适的房间,以便“高灯低亮”,掌握全局,做好保卫工作;同一时刻,道哥等三个盗贼也在观察地形、踩点,为盗窃做准备;与此同时,国际大盗麦克正在买绳子,为自己的盗窃工作做准备。通过影片中的平行剪辑,将三组人各自忙碌的身影体现出来,显得紧张而机智。局限性在于破坏事件的时空性,蒙太奇像散文,导演的主观色彩浓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与观众,观众不免被牵着鼻子走。 (二)长镜头 与蒙太奇相对应的长镜头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生活作原生态的呈现。长镜头因其表现形态在统一时空的完整性,能独立表述一个动作完整的动作或事件,成为电影的一种基本表述方式。

视听语言中光的多种造型

视听语言中光的多种造型(下)在视听语言中,光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 六、光影表现阴谋 爱森斯坦在影片《伊万雷帝》中,写“皇婶”要阴谋除掉伊万雷帝,他表现夜幕下彼得堡的皇宫四处阴森,黑洞洞的宫廷,垂下来的拱顶底下,躲藏着一批下毒的人、阴谋家和杀人凶手。导演用不寻常的形式和不同浓度的光斑与阴影造型,使影片具有紧张的戏剧性和凶险不祥的表现力。 在影片《蝴蝶梦》中,曼德利富丽而幽暗的西楼内,有一支烛光在游动,丹佛斯太太在黑暗中举着蜡烛穿过几间屋子,她走到新夫人的房间,恐怖地看着她,并举烛烧房。 七、光影表现美 说到光影造型的美,不能不提到美国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和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不能不提到飞翔的荷兰人伊文思的《雨》和德国人里芬斯塔尔的《奥林匹亚》;美国影片《光线的魅力》以及日本电影《地狱大门》和《怪谈》等,他们利用光影造型的技巧,很值得年轻导演们钻研学习。 梦断情天》(1976)中,故事突出以影像来讲述,其他导演爱把优先权给演员和故事。这是本片最大的区别。 1.大远景:一列火车从高耸蓝天的桥梁上通过,形成美丽的剪影。 2.近景:寻找工作的女人和男人们 3。全景:列车飘出长长的黑烟,打工的人坐满车顶,镜头从车顶上俯下摇,落幅到男女主人公的躺姿上。 4。全景:大姐在与小妹道别(跟摄):“我喜欢和你在一起!”大姐跑向一列已挤满人

群的列车,求职的人蜂拥登上列车。 5。中近景:在夕阳落山的背景下,妹妹注视着远去的姐姐。 6。远景:天边的两个小人,前景中人们在蜂箱前劳作。 7。远景:太阳落山了,远大的房屋一角处在前景上,后面是草坡上的小小的人群,蓝天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 8。全景:夜,光线从马灯中,散射出来,黄色的烟雾在夜暗中飘动(移动摄影),亮着马灯的“收割机”载着打工的人群,在田间忙碌。 这些镜头有魔力一般的表象,具有美的魅力。 八、剪影造型 剪影不同于投影,多是用逆光进行拍摄。剪影的优秀例证,只要举出希区柯克的《蝴蝶梦》中的阴森可怕的女管家丹佛斯太太的剪影,和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劳伦斯身穿阿拉伯的白袍,在成功袭击了土耳其的火车军列之后,站在车厢顶上,好似天人一般的镜头就是可以让我们学习参考了。 光影的造型,无所不能,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这才是它的要谛。 九、光线的写意 影片的光线形式风格最为重要,既要有一个统一的效果,又要使艺术风格明确、鲜活、突出。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光线造型风格为大写意,外景光线与内景光线的选取与处理都遵循该整体风格。外景拍摄摄影师主要是选择好光线,我们看到的招弟在外景的肖像大部分是逆光或侧逆光处理,突出小姑娘的楚楚动人。先生初次到来虽是全景同样采用逆光,使小山村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内景光线的处理则不考虑光源的位置,织布机旁织红的母亲背身时是侧光,而反打过来按常规应同样为侧光,身后却又平添了明显的修饰光源构成正逆光,目的是唯美地塑造母亲的形象。回忆部分惟一没有母亲出场的一场戏—“锡碗”,采取纯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视听语言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门寻找同伴看电影,画面以蓝色偏黑的冷调为主,表现出男主心底的孤独。1:56:00左右,雨夜,同样是蓝色冷调,男主摔车,疯狂地呼喊女主,一道道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 影片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一、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

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我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会成为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例如在路上每一个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对他们后半生的交代尽管都是照片的高速快速剪接,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此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闪动”手法的运用。这种“闪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它不断地提醒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的同时不要轻易地认同或相信它们。这不过是一个个虚拟的假设

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之心理式连接与细节式连接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蒙太奇连接技巧之心理式连接与 细节式连接 继续给大家带来试听语言种蒙太奇的连接技巧。本篇介绍的是心理式连接与细节式连接。 心理式连接 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轴心,凡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想象、回忆、梦境、超现实的心理图景,以及对事物的推断、假设均构成心理式连接。推断式的如《暗算》、《潜伏》;假设式的如《现代启示录》、《小街》的三个结尾等。 细节式连接 细节式连接,尽管有时也要通过物件,但二者在连接方式和技巧上是有区别的。物件连接,一定要通过某一物件,如信、枪、密电码等等贯穿上下镜头。细节式连接,着重在镜头内部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它不要求同物件连接上下镜头,而是充分运用表现细节的画面如通过特写与特写的连接,使观众的视觉转换比较舒畅,避免了场景变化的跳跃感。 如在影片《牧马人》中,描写小土屋内许灵均结婚的一场戏: 特写:一支红烛燃烧着,李秀芝对着镜子梳头,她沉浸在梦幻般的幸福中。 特写:一支燃烧着的红烛,许灵均穿着一件半新的灯芯绒上衣。 特写:门框上方已贴好一个红纸剪的鸳鸯,李秀芝又贴上一张,她深情地看着。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再如在影片《保密局的枪声》中,特务头子张仲年考查刘啸尘那场戏: 特写:张仲年在沙发上敲打着手指。 特写:张伸年暗中盯着刘啸尘的眼睛,微微一眨。 特写:刘啸尘呷着茶,目光毫无表情。 ·特写:张仲年敲动着手指突然停住,旋即又猛敲了一下(变焦拉出),然后换了一种口气说:“好啦,我们不谈这些,随便谈点几别的……”刘啸尘放下手中的杯子,等待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细节式连接,它既可以用在同一场景中,如影片《牧马人》、《保密局的枪声》,又可以用于不同场景中,如影片《聂耳》,它从聂耳和苏平在一起叙谈,自然转到聂耳在激动地创作《毕业歌》,场面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转换。 细节式连接还可以突出某种颜色或物体来完成时间转换,使上下两个画面获得平衡感,既紧凑,又不死板。在影片《简·爱》中从教堂的烛光到圣约翰家里的灯笼中的烛光。在影片《垂帘听政》中,妒火中烧的懿贵妃在避暑山庄的小亭中受到咸丰的奚落,她一低头,拾到一件东西。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特写:丽妃的珠花。接着还是珠花但镜头拉开,它已握在皇后手中,地点已在皇后寝宫,周围围着一大群嫔妃,她们七嘴八舌地攻击丽妃。这种转换减少了场景变化时的跳跃感,又一石二鸟。 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第3集:伍岳峰约毛纳和谭艾琳在包间相会。镜头从桌上的水果、玻璃杯的细节(大特写)上摇拉开,“爱情还是有版权归属的”,艾琳说。这段戏的开头就是用细节连接。我们要注意的是,细节可在上镜头的落幅,也可以是在下镜头的起幅,还可以是与上、下镜头不相干的、独立的特写细节镜头来完成两段戏的组接,我们这样进行影视思维,就海阔天空了。

《视听语言》电影艺术影像—色彩(编导自习室)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乔治·里埃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 科学分析表明: 首先,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实验结果。。他说: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 黄色、桔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科学家的归纳是: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 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

视听语言之蒙太奇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叙事蒙太奇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1.平行蒙太奇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重复蒙太奇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4.连续蒙太奇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149  第2卷第11期文化纵横 2018年国庆期间,张艺谋的新片《影》引起了极大关注,该片讲述了一个从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替身境州,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人性故事。除去《影》扎实的故事结构,复杂立体的人物刻画,《影》无疑走到了张艺谋标志性的明艳美学的反面,第一次真切地将视觉风格建立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上。 对一部影片来说,色彩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节奏的变化、构图的运用、主客观情绪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以往的电影,大胆用色,《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将红色用到极致,透露着导演对反抗的歌颂或对命运的控诉,《满城尽带黄金甲》将黄色探索到极致,表达着欲望与权力,到了集大成者的《英雄》,每个段落对应一种情绪,一种颜色。之后《山楂树之恋》《归来》张艺谋也渐渐放下对鲜艳颜色的迷恋,向灰白的浅色调靠拢,体现了张艺谋的审美变迁与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追溯与回归。 此次《影》整体使用水墨风格与影片的主题有关,影片刻画的是人性的复杂,张艺谋说:“水墨,符合我对人性的看法。人性的复杂,在于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水墨一样,中间部分流动的晕染开的丰富层次,就是人内心中复杂的东西。”《影》主要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用极少的颜色如何表现主题、营造意境、刻画人物性格、控制影片节奏、讲述复杂的故事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考验的不仅仅是导演的功力,更是对东方美学继承创新的考验。本文将就《影》色彩分析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的艺术特性和作用。 一、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特色:构建虚拟的影视时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电影时空的构建是电影创作者主观选择的结果,这种时空是建立在“虚拟”基础上的真实。电影创作者不仅仅追求电影能够真实再现现实世界,更加追求艺术化的表达和全新的视觉体验。在目前影视市场上,多以彩色片为主,许多导演并不敢尝试黑白片,害怕不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影》大胆组合黑白灰三种颜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格。就目前彩色片占据大部分市场的角度来看,黑白灰的影片反倒能够优先抓住观众注意力,带给现代观众一种新奇感。 彩色片问世很多年之后,早期的电影艺术家也曾尝试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来拍摄电影,但是多数影片都是光线造型硬朗的风格,看起来是一种木刻般的效果。比如说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黑白色彩层次感是很少的,所以黑白对比很鲜明,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张艺谋则不然,他的黑白色的搭配让《影》具有了水墨画般的柔美与韵味。这种柔美与韵味离不开拍摄环境的选择、道具服装以及其他色彩的配合。 (一)拍摄环境的选择 《影》大部分实拍戏份都是在真正的阴雨天拍摄完成的,直接从物理上控制了色彩,拍完之后不用电脑把多余的 颜色褪掉[1] ,画面不是非黑即白的、层次单一的木刻效果,而是呈现出水墨画般具有丰富层次的色彩效果。在电影开篇,境州坐船回到府衙,画面是一艘小船在充满水汽的湖面滑行,远处是富有层次感的绵延的山脉,有种“独钓寒江雪”留白之美。这种有意为之的水墨画的造型,让群山、小船等都失去了原本的颜色,但这种建立在水墨画元素上的视觉美感拓展了电影的审美广度与深度。 (二)道具服装的配合《影》中从服装到道具,电影对色彩运用的达到了高度统一,让画面具有了一股宛若中国水墨画卷的质感,这种返璞归真,是一种在视觉上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拿沛国国君沛良的宫殿的场景设计来看,背景是古青色的大门,宫殿内部有很多书法屏风。沛良的服饰花纹也有用水墨晕染的效果,它不是彻底的黑白,而是泛着几分青色。水墨丹青,屏风投影,在黑白中加入中国水墨画的元素,让汉服宽衣博袖的流畅感,宫殿的古朴表现得含蓄细腻。 (三)与其他色彩的配合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表意元素,在影像中,色彩的表达可能有多种形式,灯光、布景、道具、服装的色彩,都可以影响到画面的色谱体系,从而构成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叙事内涵,并起到不同的效果。 《影》并不全是黑白灰三种颜色,只是做成水墨画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不排斥彩色。比如影片中演员的服装上的图案并不是彻底的黑白,而是泛着一些青色,就像被清水晕染过一样。这种色调,配合着汉服天然宽衣广袖的流畅感,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此外,影片还有红色、黛青色、赭石色等少量的颜色。鲜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在影片中代表的是血腥和暴力。境州在 摘 要: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寓意,在电影中,色彩运用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节奏的变 化、构图的运用、主客观情绪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具有水墨画风格的电影《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艺术特性和作用,试图揭示水墨画风格电影的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关键词:影;水墨画风格;色彩;视听语言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1-0149-02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刘莹莹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作者简介:刘莹莹,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影视。 《影》的色彩构成以及作用(除黑白灰) 颜色 载体举例 在本片中的作用 青色演员的服装上的图案 配合着汉服天然宽衣广袖的流 畅感,形成了完美的统一。红色 厮杀时的鲜血 代表着血腥与暴力 境州在晚上必点的蜡烛 代表着痛苦生活中的一丝希望 黛青色、绿 色、赭石色 远山的颜色是黛青色,竹子是绿色 的,人的皮肤是赭石色 少量的色彩让画面不至于太过 于沉闷,缓解视觉疲劳;给画面 增加丰富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