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运用大气逆辐射相关知识说明温室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描述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与环境的影响。

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绘制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示意图。

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对比高空和近地面温度、气压差异,认识垂直高度上对流层内部的大气运动状况与近地面天气状况,分析“海陆风”“城市热岛”的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难点:热力环流的应用于风向的判读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辐射是短波辐射,、辐射是长波辐射。

2.对流层中的、等物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夜晚时辐射将白天吸收的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3.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实现的。

5.大气运动有运动和运动之分,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

6.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7.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8.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使得空气柱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差异,诱发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9.水平气压梯度是单位距离间的。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

10.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向流动,这就形成了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由高压指向低压。

11.在北半球,风向偏转;在南半球,风向偏转。

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不改变风速。

12.在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01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3.风向1.判断正误。

(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 A解析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B.风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 C解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A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B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C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项错误。

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地面状况不同,摩擦力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

如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探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2)比较图中A、B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请说明判断理由。

(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请说明判断理由。

[成果展示] (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

(2)B处风力大。

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北风向右偏。

(4)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2.两种典型风向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 )A.①B.② C.③D.④科学思维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分析思路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2
学习目标:
能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课前预习:
什么是风?并仿照教材图2.5的模式,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图,用较粗的箭头表示出准确的风向。

知识探究: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
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②图中①是风形成的,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是,其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程度;②的大小受的影响比较大,它与风向的位置关系是;③与
④的位置关系是,它只改变,不改变。

(2)北半球高空风向(图中细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细实线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粗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后,你的结论是:。

巩固练习:
1.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3.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风力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根据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原理,排除B、D,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原理,可以推断C项正确。

2.B
3.C。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通过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热力环流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2)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a、大气的选择吸收O3——吸收水汽、CO2——吸收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b、云层、大尘埃——反射太阳光,云量越多反射越,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作用结果。

c、空气分子、小尘埃——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 状态。

(3)大气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合作探究》1、读图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2、秋冬季节,霜冻易发生在晴朗的夜晚还是多云的夜晚?《达标检测》1.下列四种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 .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地面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直射作用D .散射作用 3.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重要原因是 A .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B .沙漠地区水汽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C .沙漠地区大气中固体杂质多D .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4.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你认为哪个对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6: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6: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旧课』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

『学生回答』略『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讲授新课』『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31—P 32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高中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整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整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整合[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识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专题一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断方法。

1.“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分为低值(相对)区域。

“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分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2.“高低规律”的应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则该部分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

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

同理,在海陆位置或季节条件之一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高低规律”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

[专题练习1] 下图为“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低压槽控制,阴雨天气B.甲地气压一定比乙地高C.甲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D.乙地吹西南风专题二气候类型图及其判读1.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中给出了12个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图中的每个点与横坐标的垂直交点是该段时间的气温值,与纵坐标的垂直交点则是该段时间的降水值。

2.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接起来。

在判断时,我们可将它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

3.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将图中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即得到该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

教学设计5: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5: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

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

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很好。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知识体系导引,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北半球)(1)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B是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

(3)C是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4.力的作用效果(1)若只受A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A、B、C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学法指导]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重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探究活动】材料一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材料二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风受力作用图示风向高空风受两力作用(F1、F2)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F1、F2、F3)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123(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2
学习目标:
能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课前预习:
什么是风?并仿照教材图2.5的模式,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图,用较粗的箭头表示出准确的风向。

知识探究: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
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②图中①是风形成的,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是,其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程度;②的大小受的影响比较大,它与风向的位置关系是;③与
④的位置关系是,它只改变,不改变。

(2)北半球高空风向(图中细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细实线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粗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后,你的结论是:。

巩固练习:
1.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3.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风力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根据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原理,排除B、D,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原理,可以推断C项正确。

2.B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