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直升机场规划设计规范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一、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指对机场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以满足航空运输需求,提供高效、安全和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设计要求等。
二、规划目标1. 提高航空运输效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机场布局,提高跑道、停机坪等设施的利用率,缩短航班起降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2. 提供安全保障: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飞行安全、地面交通安全等因素,确保机场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提升旅客体验:通过舒适的候机环境、高效的行李处理系统、便捷的交通连接等,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增加机场的竞争力。
4. 节约资源: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等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机场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航空运输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多个因素,确保规划和设计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2. 灵便性原则:机场规划与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未来航空运输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
3. 安全性原则:机场规划与设计要确保飞行安全和地面交通安全,包括跑道长度、停机坪布局、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考虑。
4. 可持续性原则:机场规划与设计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设计要求1. 跑道设计:根据机场的航班起降需求温和象条件,确定跑道的长度、宽度和方向。
同时要考虑跑道的排水、照明、标志等设施的设计。
2. 停机坪设计:根据机场的航班量和机型特点,确定停机坪的数量和布局。
停机坪的设计要考虑飞机进出坪面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停机位的数量和间距。
3. 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是机场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根据旅客流量和航空公司的需求,确定航站楼的规模和功能布局。
航站楼的设计要考虑旅客候机区、行李处理区、安检区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布置。
4. 交通连接设计:机场规划与设计还要考虑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连接,包括道路、轨道交通等。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确保机场运营高效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格式,包括机场选址、跑道设计、航站楼规划、停机坪布局、航空交通管制等方面的内容。
【机场选址】机场选址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首要任务。
选址应考虑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土地利用、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普通而言,机场选址应远离市区,但又要有便捷的交通连接。
选址时还需考虑未来机场扩建的可能性。
【跑道设计】跑道是机场的核心设施之一,其设计应满足飞机起降的安全和效率要求。
跑道的长度、宽度、强度、标志标线等应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标准。
此外,跑道的方向也需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以确保飞机起降的安全性。
【航站楼规划】航站楼是机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规划应考虑旅客流量、航空公司需求、航班运营等因素。
航站楼的布局应合理,包括候机大厅、安检区、登机口、行李提取区等功能区域。
此外,航站楼的设计还应注重旅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停机坪布局】停机坪是飞机停放和维护的区域,其布局应满足飞机停放、加油、维修等需求。
停机坪的设计应考虑不同类型飞机的停放要求,包括飞机的尺寸、停机位数量和间距、停机位标志标线等。
此外,停机坪还需考虑飞机进出的流线以及地面设施的配置。
【航空交通管制】航空交通管制是确保机场运营安全和有序的重要环节。
航空交通管制的设计应考虑飞机起降、进出港航班的调度和管理。
包括航空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雷达系统的布置、通信设备的配备等。
此外,航空交通管制还需与机场其他设施协调,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结论】机场规划与设计是确保机场运营高效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机场选址、跑道设计、航站楼规划、停机坪布局和航空交通管制,可以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在未来的机场规划与设计中,还需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机场规划规章制度

机场规划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场规划与建设管理,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航空安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机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机场规划与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家航空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突出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经济、美观;(三)统筹考虑机场功能定位、规模、布局、设施和技术标准;(四)兼顾军事、农业、林业、救援等特殊需求;(五)加强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
第四条国家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全国机场规划与建设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用航空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民航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场规划与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机场规划第五条机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机场功能定位、规模、布局;(二)机场设施和技术标准;(三)机场建设时序和资金筹措;(四)机场周边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五)机场安全、运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措施。
第六条机场规划应当根据国家航空运输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机场运行状况等因素,每五年进行一次修编。
第七条机场规划修编前,应当进行前期研究,包括选址、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等。
第八条机场规划修编后,应当报请民航局审批。
民航局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三章机场建设第九条机场建设应当符合机场规划,遵循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经济、美观的原则。
第十条机场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环节,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机场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机场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运行。
第四章机场运行与管理第十三条机场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机场运行管理制度,保证机场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2 民用机场规划设计安全和环保要求

2 民用机场规划设计安全和环保要求2.1 民用机场场址选择(MH5002)2.1.1机场场址选择应根据全国与地区机场网布局并结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按照民航总局68号《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选址规定》进行。
2.1.2场址在保证飞行安全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场址空域应满足机场规划空域的要求。
与相邻机场的间隔距离应符合MH5002规范第9章第9.4节的规定。
位于空中禁区和限制区附近的机场,应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机场与禁区和限制区边界间的距离。
2 场址净空或经处理后的净空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的有关技术要求。
如仍有局部不能满足要的,应进行航行方面的专门研究。
3 场址应避开气象条件不良地区。
4 场址地域应满足飞行区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和构形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机场导航台站和助航灯光地段的要求。
5 机场场址应远离候鸟群的习惯迁移飞行路线和吸引鸟类聚集的地区。
6 场址与易燃易爆、产生大量烟雾以及电磁干扰等设施应根据有关要求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2.1.3场址在为社会服务及环境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场址地域范围应尽可能满足所服务城市和地区航空业务量发展的最大需求所需要的机场建设规模。
2 场址与所服务城市的距离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拟定的机场跑道方位、地面交通及公用设施的保障情况确定。
3 拟建机场的起落航线与起飞着陆程序一般不宜飞越城市上空。
必要时,应与有关当局协商允许飞越的高度和地域范围。
4 跑道方向应避让学校、医院、精密仪表研究机构或工厂以及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等超声敏感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的噪声环境标准。
5 机场建设应与当地城镇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相互协调。
6 机场场址应与地区无线通信网站规划相协调。
2.1.4场址在减少工程投资方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场址应选择在地形、地势、地质等有利的地段;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拆迁少的地区等。
2 场址应尽可能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3 场地应尽量结合了用附近的道路、供油设施及城市公用设施的现有条件及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就近的地方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
机场建筑规划方案

机场建筑规划方案引言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机场作为连接城市和世界的重要枢纽,其建筑规划对于舒适的乘客体验和高效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场建筑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全面的机场建筑规划方案。
背景机场建筑规划是指对机场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空间设计进行规划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机场建筑规划方案可以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运行效率,并为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行体验。
设计原则机场建筑规划方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空间布局合理机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因此其空间布局应该紧凑而合理。
乘客在机场内需要进行登机、安检、候机等行程,因此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和布局都应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
2.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机场的土地资源宝贵,因此规划方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停车系统,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停车,同时增加机场设施或服务用地。
3. 绿色环保机场建筑规划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和节能设备,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安全可靠机场是一个人员、货物和设备流动性极高的场所,安全可靠是建筑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
例如,可以采用划定合理的安全通道和灭火设备,并设置安保人员和视频监控系统,以确保机场的安全运行。
功能分区机场建筑规划方案应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划分。
以下是建议的功能分区划分:1. 候机区域候机区域是乘客在机场内等待登机的场所。
建议将候机区域划分为不同的航空公司区域,同时设立舒适的座椅和休息区,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2. 安检区域安检区域是乘客进入候机区域之前必须经过的检查环节。
建议将安检区域设置在候机区域入口处,便于乘客的进出和航空公司的安排。
3. 登机区域登机区域是乘客上机登机的场所。
建议将登机区域设置在候机区域的一侧,方便乘客从候机区域直接进入登机区域。
4. 行李传送区域行李传送区域是乘客行李的传送和存放场所。
建议将行李传送区域设在登机区域旁边,以便乘客拿取行李后直接离开机场。
民用机场规范

第一篇民用机场规范设计中国建筑资讯网2002年项次 ............................................................21民用机场规范设计基础规 (3)1.1民用机场类别 (3)1.2民用机场飞行区及旅客航站区划分指数 (3)1.3民用机场航空业务量预测(HM5002) (4)2民用机场规范设计安全和环保要求 (5)2.1民用机场场址选择(MH5002) (5)2.2民用机场飞行区物理特性(MH5001) (6)2.3民用机场净空要求(MH5001)....................102.4 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MH-5001)................122.5民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设施(MH5002)............172.6民用机场消防、救援和保安设施(MH5002)........181民用机场规范设计基础规1.1民用机场类别1.1.1 民用机场应按照其使用性质与作用进行分类。
民用机场按航线性质可分为国际机场国1.2 民用直升机场按物理特性分三种类型:地面直升机场、高架直升机场和直升机甲板。
(MH5013)机1.2民用机场飞行区及旅客航站区划分指数1.2.1 机场飞行区应按指数I和指数II进行分级,以使该机场飞行区的各种设施的技术标准能与在这个机场上运行的飞机性能相适应。
(MH5001飞行区指数I :按使用机场跑道的各类飞机中最长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分为1、2、3、4四个等级,根据表1.2.1-1确定。
飞行区指标I 表1.2.1-1飞行区指标II :按使用该机场飞行区的各类飞机中的最大翼展或最大主起落架外侧边的间距,分为A、B、C、D E、F六个等级,两者中取其较高等级,根据表1.2.1-2 确定。
飞行区指标II 表1.2.1-21.2.2 旅客航站区指标应按影响机场旅客航站楼规模的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的数值划分。
如表 1.1.2 所示。
机场设计规范

机场设计规范机场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机场的设计能够满足航空运输的需要、保证乘客和航班安全、提高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关于机场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飞机跑道和滑行道规范1. 飞机起降跑道长度应能满足各类飞机的起降需求,并按照规定的标志和灯光进行标识。
2. 起降跑道两侧应设有一定宽度的安全区域,以确保飞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停止。
3. 滑行道应能满足飞机的滑行需求,并设有标志和灯光以指示飞机的行进方向。
二、航站楼和候机楼规范1. 客运航站楼应能满足旅客的登机、出关、行李上下机等需求,并设有适当数量和规模的候机室。
2. 航站楼内应设有航空公司售票柜台、旅行社、货运代理等服务设施。
3. 候机楼内应设有餐厅、商店、休息区等便利设施,以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
三、机场道路和停车场规范1. 机场道路应设有足够数量和规模的出入口,并具备足够的宽度和强度,以方便机场内外车辆的交通。
2. 停车场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停车位,以供乘客和工作人员停放车辆,并配备清晰的停车指示标志。
3. 停车场内应设有适当数量的充电桩和便利设施,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四、安检和清关规范1. 机场应设有专用安检区域,对乘客和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并配备先进的安检设备。
2. 清关区域应设有专用通道和人员,以加快乘客的出关手续办理速度。
五、消防和应急规范1. 机场应配备适量和种类的消防设备,以保障机场的消防安全。
2. 机场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六、服务质量和便民设施规范1. 机场应提供高效、友好的服务,确保旅客的出行体验。
2. 机场内应设有航空公司、旅行社、银行、医疗服务等便民设施。
3. 机场内应设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照顾行动不便的旅客。
以上是机场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保障乘客的安全与舒适、提升服务质量。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96号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管理规定正文:---------------------------------------------------------------------------------------------------------------------------------------------------- 民用机场总体规则管理规定(2000年12月18日民航总局令第9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机场发展规划的管理,保障机场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及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的机场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管理。
机场总体规划包括机场总平面规划。
第三条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和报批本机场总体规划。
新建机场的总体规划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初步设计工作;运行中的机场总体规划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经审定批准的机场总体规划是机场建设及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机场总体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机场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第五条机场总体规划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满足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要求;机场总体规划目标年,近期为10年,远期为30年。
第六条机场总体规划在满足机场安全正常运行,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遵循以功能分区为主,行政区划为辅的原则;功能分区及设施系统应当布局合理,容量平衡,满足航空业务量的发展需要。
第七条机场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家及民航行业的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机场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家国防要求。
第九条编制机场总体规划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飞行区设施和净空应符合安全运行要求;(二)航站区位置适中,并具备分期实施建设的方案;站坪机位与航站楼相协调,航空器地面运行顺畅;陆侧交通便捷、有序;(三)空域规划可行,飞行程序设计合理,目视助航、通信、导航、航管、雷达和气象设施配置适当;(四)航空器维修、货运、供油等辅助生产设施及消防、救援、安全保卫设施布局合理,直接为航空器运行、客货服务的设施靠近飞行区或站坪;(五)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制冷、排水、通信等公用设施与城市公用设施相衔接,各系统规模及路由能够满足机场发展需求;(六)机场与城市间的交通连接顺畅、便捷;机场内供旅客、货运、航空器维修、供油等不同使用要求的道路设置合理,避免相互干扰;(七)根据机场噪声影响预测,做好机场内及邻近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保持机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八)在满足机场运行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尽可能少占耕地,减少拆迁;(九)结合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局,竖向设计结合地形,公用设施管线布置合理;注意建筑群的相对集中和群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直升机场规划设计3.1民用直升机场物理特性3.1.1地面直升机场1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1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大小应按直升机飞行手册中的规定确定,在没有规定宽度时,其宽度不小于1.5D ;供2级、3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直径不小于1.5D的园。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炎热或海拔较高地区,应参照直升机飞行手册中的规定适当延长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长度。
2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接地离地区。
接地离地区必须能包含一个直径为1.5C的圆。
上述C为直升机起落架外距,采用预计使用该接地离地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在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周围必须设置安全区。
在目视气象条件下,安全区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周围至少向外延伸3m获0.25D的距离(两者中取较大值)。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区的横向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中心线向两侧至少各延伸45m ,纵向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端部向外至少延伸60m。
4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升机地面滑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表 3.1.1-1的规定。
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宽度表3.1.1-12)直升机地面滑行道与另一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道、物体或直升机位之间的间距符合311-2的规定。
地面滑行道和空中滑行道等的疑N间距表311-2注=表中W位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地面滑行道的直升机中的谡大值,3)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应能承受预计使用该地面滑行道的直升机的作用。
5直升机空中滑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空中滑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W。
上述W为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空中滑行道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2)空中滑行道与另一空中滑行道、地面滑行道、物体或直升机机位之间的间距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6直升机空中过渡航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空中过渡航道仅供白天使用时,其宽度不得小于7RD ;尚需供夜间使用时,其宽度不得小于10RD。
上述RD为直升机最大旋一直径,采用预计使用该空间中过度航道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2)空中过渡航道的中线不得有超过120。
的方向变化,并且转弯半径不得小于270m。
7直升机机坪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升机机位的尺寸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D的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位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2)任一机位上的直升机与物体或另一机位上的任何飞机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0.5W。
上述W为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提供可同时进行悬停操作的地方,直升机机位晋剧应符合表 3.1.1-2中两条空中滑行道之间间距的规定;3)直升机机坪应能承受预计使用该机坪的直升机的作用。
3.1.2高架直升机场1高架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1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大小应按直升机飞行手册的规定确定,在没有规定宽度时,其宽度不得小于1.5D ;供2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1.5D 的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2在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周围必须设置安全区。
安全区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四周至少延伸3m获0.25D的距离(两者中取较大值)。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1.3直升机甲板1直升机甲板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单位翼直升机或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D的圆。
供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进行全方向着陆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0.9D的圆。
当上述规定不能满足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可呈长方形,其短边不得小于0.75D ,长边不得小于0.9D ,并且,在此情况下,只允许在长边方向进行双向着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直升机甲板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2民用直升机场障碍物限制和清除3.2.1为保证直升机场能够安全运行,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直升机场及其周围物体的高度,如图 3.2.1所示。
图3.2.1障碍物眼制面<rtW≡j(⅛) Maf A—ΛJ{Γ}HVB-B{注:⅛t fi>ni⅛irffiff FArUfr净空退的立片飢场的味碍樹覘制1⅛}322直升机场的障碍物限制的尺寸和坡度应符合表322-1、表322-2、322-4规定。
非仪表和非紧密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表3.2.2-1『限制JE和尺寸Γ1E≡7W≡≡≡庄精密(仪耒)BW販⅛区皂屯起疔It肉水革庖FATOΦ⅛⅛1A皿5FATo鱼捋机挣空请l=⅛⅛÷+⅛逆返E 订罐SfU成屮t⅛內i水平高It半径—!■)45m J2000[n⅛,形ffi度度坡高—5⅞55m!过襪:面坡度" 高—20%45m注:表中RD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
仪表(精密进近)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安全区削宽度安全区的宽度內迫位員安全囲砂安全区外边线第一段散开率一白天10%lfi%—夜间15%—白天245m250Om一夜间245m外侧宽I t 一白天内⅛≡S+49m89Qm —夜间F⅛⅛S½+乃加坡度(最大)s⅜ 3.33⅛第二段散开率—白天10%——貶间15%—长度一白天按丛内辺散开刮宽≡⅛≡1 7RD的距离确定——夜间朗应a散开到宽度达到IoRr 85距离确定—外厕宽度一白天TRD——夜间IORD—坡度(最大)12.5%—第三段敌开率平行—长度t⅛≡迫籬近磁M高处内边标高ι‰ 高度处的距离SS定外边宽度一白天TRD—一夜阊I(IRD—⅛s15%—J⅛近面.表322-23进近¢-进近直线起飞时的起飞爬升面的尺寸和坡度表322-3就宽匪一白天TRD TRD 7RDISOQmIORD I(IRD IoRD圾度(獣) 第三段 4% 15%15% 3,3⅛散膵 —Tfi平行快度一白天—764QtttIL 高处內辺标高 崗处内边■标崗ISOni咼15Gm 高度处的距离 彌定度处的距离艇-≡—臥周处内边标高崗处内边■标咼ISOm 崗15Otn 高度处的距髙 度处的距离雜外边宽S —白天—TRDTRD 18DomIORD IoRD— 15%抒%2%注:1•表中RD 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表中1及直升机第一段、第二段4.5%的最大坡度以及仪表条件下第二段3.5%的最大坡度超过目前使用的许多直升机最大质量一发失效时的爬升坡度。
非仪表起降时的弯道起飞爬升/进近区域标准表322-4注:1•表中到弯道内口的距离是起飞后开始转弯之前或在最终阶段完成一个转 弯后要求的最小距离;2. 在起飞爬升/进近区域总长度内可以有不止一个转弯。
相同的标准适用于 每一个随后的转弯,但弯道内口和弯道外口的宽度通常是该地区的最大宽度;3. 表中RD 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
3.3民用直升机场目视助航设施3.3.1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个风向标。
332地面标志和标志物:1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机场识别标志。
2高架直升机场和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最大允许质量标志。
3地面直升机场的最终进近区和起飞范围不明显时,应沿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边界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标志或标志物。
4最终进近和起飞区不易识别时,应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识别标志。
5当直升机在进入接地离地区前,有必要进近到一个特定地点时,应在直升机场设置瞄准点标志。
6起货区应设置起货区标志。
7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接地离地区标志。
8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无障碍物扇形面标志。
9直升机地面滑行道中线标志和滑行等待位置标志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 )中对滑行道相应标志的有关规定。
10空中滑行道应设置标志物。
3.3.3灯光1在下列情况下,直升机场应设置直升机场灯标:――需要远距目视引导,而没有其他目视方法能提供;由于周围灯光的存在使直升机场的识别有困难。
在下列一种或几种情况(特别是直升机场需在夜间使用时)下,直升机场应设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障碍物净空、减少噪声或交通管制程序要求直升机以一特定的坡度进近;――直升机场仅能提供极少的目视地面参与信息;――直升机的性能要求稳定的进近。
3供夜间使用的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灯。
4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如设有瞄准点标志,应设置瞄准点灯。
5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接地离地区灯光系统。
6供夜间使用的起货区必须设置起货区泛光照明。
7直升机场障碍物和起货区障碍物的标志和照明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 )中对障碍物标志和照明的有关规定。
8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如无法在障碍物上设置障碍灯,则必须对障碍物采用泛光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