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方案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方案1. 概述2. 成本控制2.1 成本控制流程成本预算:每个财年初,制定年度成本预算,明确各项成本的预计金额。
成本分类: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和归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分析。
成本分配:将各项成本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或项目上,明确责任和权益。
成本核算:对每个部门或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监控实际支出情况。
成本分析:分析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控制不善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2.2 成本控制指标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公司可以制定一些成本控制指标,以便及时监测和评估成本情况。
常用的成本控制指标包括:成本比率:包括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等,反映了不同类型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情况。
成本效益比: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例,可以评估不同项目或部门的效益情况。
成本差异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所在。
成本效益评估: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评估项目或部门的综合经济效果。
3. 效益评估3.1 效益评估流程确定评估对象: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或部门。
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项数据,包括成本、收入、产出等。
构建评估模型:基于收集的数据,构建评估模型,考虑到不同因素对效益的影响。
进行评估分析:利用评估模型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效益水平。
3.2 效益评估方法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效益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收益速度和风险性。
净现值: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衡量项目的盈利能力和价值。
内部收益率: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效益-成本比率:衡量项目的效益与成本的比例,评估投资的经济效果。
4. 总结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是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制定成本控制流程、指标和方法,并结合效益评估流程与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财务运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成本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成本分析与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的成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下面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总结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一、成本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成本类别:将各项成本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搜集成本数据:通过内部财务系统和各个部门的报销报表等渠道,搜集相关的成本数据。
3.计算成本指标:根据成本分类和搜集到的成本数据,计算各项成本指标,如成本占销售额比例、成本占总产值比例、人均成本等。
4.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在分析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等方法,找出导致成本差异的关键因素。
5.评估成本效益:评估各项成本的效益,确定哪些成本项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降低或者削减的。
6.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将成本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报告。
报告应该明确表示各项成本指标和差异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步骤:1.设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盈利目标,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例如,降低总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率等。
2.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根据成本指标和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策略可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寻求低成本供应商等。
3.制定成本控制预算:基于预测销售额和成本指标,制定成本控制预算。
预算要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同时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
4.监控和分析成本:根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监控成本执行情况。
同时,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变动的原因,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5.明确责任与考核: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和考核制度明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6.持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法,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公司成本部成本管理考核指标

公司成本部成本管理考核指标
1.成本控制率:成本控制率是指公司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比。
这个
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的管理效果,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是指在投入相同成本下,所获得的效益。
这个指标可以评估公司的成本效益水平,找出具有较高效益的项目或措施。
3.成本绩效指数:成本绩效指数是指在完成同样数量或质量的工作时,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效率
水平。
4.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
这个指标可
以衡量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竞争力,帮助公司进行定价和市场定位。
5.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司成本的降低幅度。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管理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
6.成本节约率:成本节约率是指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实现的成本节约
的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效果,帮助公司制定更有
效的成本节约策略。
7.成本错误率:成本错误率是指在成本计算和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及时
纠正错误。
8.成本控制措施落实率:成本控制措施落实率是指公司在成本管理过
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度。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管理
的执行情况,找出控制不力的环节并加以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本管理考核指标,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标,用于评估和改进成本管理的效果。
同时,该部门还可以根据其他独特的因素和需求设计适合的指标。
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

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在现代商业运营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需要了解并运用一些关键的指标与评估方法。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探讨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成本控制的指标1.1 直接成本比率直接成本比率是衡量直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的比例。
直接成本包括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物料、人力、设备等费用。
通过计算直接成本比率,企业可以了解到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直接成本比率越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成本控制的效果越好。
1.2 间接成本比率间接成本比率是指企业的间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的比例。
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的办公用品、水电费、管理人员薪资等费用。
通过计算间接成本比率,企业可以了解到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较低的间接成本比率代表企业具备较高的成本管理效率。
1.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企业单位时间、单位资源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通过衡量生产效率,企业可以评估其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 成本控制的评估方法2.1 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找出成本控制的短板,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差异的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2.2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然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成本控制情况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标准成本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是成本控制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
2.3 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体系是一种通过设立各项绩效指标,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的方法。
成本控制八大指标

成本控制八大指标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方面,通过监测和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常用的成本控制的八大指标:1.直接成本率(Direct Cost Ratio):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直接成本通常包括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
通过控制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率(Indirect Cost Ratio):间接成本率是指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间接成本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但不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折旧和一般性行政费用。
通过控制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非直接生产成本。
3.人均生产成本(Per Unit Cost):人均生产成本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需的平均成本。
通过监控人均生产成本,企业可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4.固定成本覆盖率(Fixed Cost Coverage Ratio):固定成本覆盖率是指企业利润能够覆盖固定成本的程度。
这可以通过净利润与固定成本的比率来计算。
高固定成本覆盖率表示企业在扣除变动成本后仍有足够的利润来覆盖固定成本。
5.变动成本百分比(Variable Cost Percentage):变动成本百分比是指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变动成本是与生产规模和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
通过监控变动成本百分比,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成本的弹性和变动。
6.总成本增长率(Total Cost Growth Rate):总成本增长率是指总成本相对于前期总成本的增长百分比。
通过了解总成本的增长率,企业可以预测和规划未来的成本趋势。
7.经济生产量(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经济生产量是指在最小总成本下生产的最佳产量。
这与经济订货数量(EOQ)概念相关,目的是在减少存储成本和订购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8.成本与质量关系(Cost-Quality Relationship):成本与质量关系考虑了成本与产品或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企业需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成本控制的目标和相关指标,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一、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希望达到的具体效果或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使得生产和经营更加高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节约原材料、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提高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不仅仅关注成本大小,还需要关注产品质量。
优质的产品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之一。
4. 稳定生产供应链成本控制还要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
企业需要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交货及时,以减少因供应链问题带来的成本增加。
因此,稳定生产供应链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之一。
二、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至关重要。
以下是跟成本控制相关的一些指标:1. 直接材料成本率直接材料成本率反映了企业直接材料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控制直接材料成本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优化采购流程、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
2. 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率是指企业人力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
控制人力成本率可以通过提高员工效率、精简组织结构、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等方式实现。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改进设备使用效率、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等方式实现。
4. 能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是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简介成本管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管控的精度和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其发展方向。
因此,建立一套成本管控评价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成本问题、纠正经营偏差,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管控评价指标1.成本控制率成本控制率是评价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收入。
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成本效益较好,反之则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成本结构和管控措施。
2.成本构成比例成本构成比例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同成本要素所占的比例。
比如在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所占的比重。
通过对不同成本要素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成本构成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3.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率是指企业成本在一定周期内的变化程度。
在评价方案中,可以将成本变动率分为年度平均变动率和季度平均变动率,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成本变动情况,从而评价企业成本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4.成品库存周转率成品库存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库存。
如果企业的成品库存周转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较好,反之则需要优化存货管理。
5.采购成本控制率采购成本控制率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成本的管控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采购成本-采购服务费、采购代理费、采购运输费)/采购总金额。
通过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运营流程1.收集数据成本管控评价方案的运营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因此,首先需要收集与成本管控相关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营销数据、采购数据等。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记录和分析体系。
2.执行评价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项成本管控指标进行评价。
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识别与改善成本管控的关键问题,明确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劣势,为后续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的七大指标!

成本控制的七大指标!前言从设计源头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合理规范各项指标。
关键词指标、含量一七项测算介绍>>> 前期成本篇(一):七项测算指标应用 <<<七项测算指标指的是标准层混凝土含量、标准层钢筋含量、地下室钢筋含量、地下室层高、地下室停车效率、外窗墙地比、硬景面积比。
其中指标中窗地比、地下室层高、硬景面积比例、地下车位平均面积可通过设计指标或图纸计算直观得出,混凝土含量和含钢量指标难以一次性控制,需要结合施工过程的变更签证等进行综合测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项目应用>>> 前期成本篇(一):七项测算指标应用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容积率3.5,建筑面积19万平方,共9栋住宅塔楼,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3.4m,无人防;塔楼标准层层高2.9m,33层,高约98.5m。
二、项目测算分析1、标准层混凝土含量S1S1= V/A1.1. 总混凝土体积(V):包含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等全部结构构件的部分;不含建筑面层抹灰、建筑地面做法等非结构构件的部分。
1.2. 计算面积(A):计算面积(A)= 计容积率面积(A1)+ 不计容积率面积(A2) 1.3. 不计容积率面积(A2):不计容积率面积(A2)=(凸窗赠送面积+有墙柱的凹阳露台、入户花园+结构拉板)+1/2(两层高悬挑凸阳台+有柱凸阳台+赠送的其他面积)计算:S1=标准层总混凝土体积V/面积A=0.39m³/㎡,根据抗震级别及风压【标杆值0.38,高限值0.43】在合理范围内;标准层混凝土含量每降低0.01m³/㎡,单方成本节省6元/㎡。
2、标准层钢筋含量S2= M/A2.1. 总钢筋量(M):包含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等全部结构构件的部分;不含建筑砌块墙拉结钢筋、建筑地面钢筋、建筑预埋件、装饰构件等非结构构件的部分。
2.2. 计算面积(A):计算面积(A)= 计容积率面积(A1)+ 不计容积率面积(A2) 2.3. 不计容积率面积(A2):不计容积率面积(A2)=(凸窗赠送面积+有墙柱的凹阳露台、入户花园+结构拉板)+1/2(两层高悬挑凸阳台+有柱凸阳台+赠送的其他面积)计算:S2=标准层总钢筋量M/面积A=45.09kg/㎡,根据抗震级别及风压【标杆值45,高限值50】在合理范围内;标准层钢筋含量每降低1kg/㎡,单方成本节省6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
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加强成本控制,对无效率成本分清责任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2.成本控制范围:主要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生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工资费用成本、质量成本等进行控制。
3.采购过程控制。
用于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成绩,主要对生产物料、委外加工物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通过《采购价格分析表》来反映。
但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4.生产过程控制
4.1标准指标制定
4.1.1 当新产品量产经后达到一定产量时,由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填制《产品标准产量表》(表2)和《物料使用统计表》(表3),制定标准用量、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工程部责任工程师确认后,作为该产品的标准指标。
若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因工艺改进、技术提高等因素造成产量的变化,应重新修正标准用量、标准产量和标准工时。
4.2.生产成本控制
4.2.1材料成本控制。
主要通过生产实际耗用与标准用量差异对比分析。
4.2.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主要考核生产部门的工资成本控制效果。
从实际工时产量与标准工时产量对比、有效工时占总工时比率、无效工时统计分析等工资费用成本指标来反映。
4.2.3.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水平而发生的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组成。
从产品退货率、返修品比率、生产报废率等指标来反映。
5.各部门考核指标
生产部门,主要对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成本控制、失效成本控制、设备利用率负责。
5.1.1材料成本控制指标,通过《生产领料差异分析表》和《()车间产量/工时差异表》来反映,但生产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或工艺的改变;机器设备没有维护好、原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用量的增大,差异可以剔除,同时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负责。
5.1.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无作业工时工资成本统计表》来反映。
5.1.3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指标,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生产中人为造成不良率高返修率过高而造成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1.4设备利用效率指标。
通过《设备使用情况分析表》来反映设备的使用率、闲置率。
业务部。
主要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因缺料、来料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停产、产品报废所产生的成本负责,仓库应对错误出货造成的退货损失负责。
5.2.1采购成本控制指标,主要从材料价格变动差异指标来考核,通过
《材料价格差异分析表》来反映。
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市场调
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5.2.2业务部对生产缺料应负的责任是指:在缺料情况下,仍指令生产部门安排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材料准备不当造成缺料而停产的工时损失;来料不良产生的产品报废损失、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2.3仓库应对人为造成错误出货的退货损失负责。
通过《产品销售退货统计表》来反映。
质管部,主要对质量成本控制负责。
5.3.1因质检原因产生的产品销售退货,通过《产品销售退货统计表》来反映。
5.3.2来料不良产生的产品报废损失、工时损失;因错检、漏检、巡检不到位造成生产过程产品批量报废损失;返修品返工加工挑选成本。
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工程部,主要是对工艺成本控制负责。
5.4.1新产品量产后由于工程师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工作失误造成停线、返工、产品报废率高而发生的成本;因模具、夹具异常造成品质不良率、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公司负责,主要对员工培训、安全、卫生、为了稳定员工而特意安排的工时、突然停电停水等生产部门无法控制的无作业工时由公司负责,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财务部,分配各部门需完成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负责收集各部门的报表,对报表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