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一种前沿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潜在挑战。

一、遗传改良技术遗传改良技术是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等重要性状可以被大幅改良。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插入抗虫或抗病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农作物的选育更加高效和精确。

二、疫苗生产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疫苗生产技术。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农业畜牧业可以生产出高效、安全的疫苗,以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

这不仅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减少疫病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与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相比,生物技术生产的疫苗更加纯净无害,疫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农业生物制品生产生物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制品的生产。

例如,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农业生产可以生产出高效的微生物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动物营养饲料等农业生物制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然而,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等生物技术产物持有质疑和担忧,对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持保守态度,这给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生物技术的运用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知识,增加了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门槛,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

此外,生物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对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压力也较大。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遗传改良技术、疫苗生产技术和农业生物制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面对公众的质疑以及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广生物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并加强科学宣传,以确保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一、生物技术在种子改良中的应用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种子进行改良,可以增强种子的抗性和适应性,提高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其他植物种类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植物中,提高植物的耐旱、抗病、抗虫等特性。

二、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农作物育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在农作物育种中,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实现对农作物的次世代遗传改变,从而增强其深色素质和耐性,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生物技术在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是最为环保和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肥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可以研制出更多种类的生物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制出具有高效氮素转化能力的微生物,从而实现对土壤中氮素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相信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农业上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改良、组织培养、生物防治和新型肥料的研发等方面。

一、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基因改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的切割、拷贝、插入和编辑,从而改变和提高其生产能力、质量和耐受性等性状。

基因改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耐病、耐旱、耐盐、耐寒、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等作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通过基因改良还可以研究出一些新型作物,如转基因小麦、转基因大麦等,可是这些作物在效益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另一项重要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植物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分离、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中通过细胞分裂和再生来增殖和繁殖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快速繁殖、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

例如,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卉等植物中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繁殖和选优良种,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采用天然的微生物、植物、昆虫等生物资源对农业害虫、病虫害等进行防治的一种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而且也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在果树、蔬菜、粮食等农业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生物制品、生物防治剂等有机制品快速控制果树晚疫病、蔓病等病虫害,减少农民在防治方面的经济投入,同时也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新型肥料的研发新型肥料的研发也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重要应用。

新型肥料主要包括生物有机肥料、土壤活化剂、生物红素肥料等。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种植业和畜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作物品质改良、转基因作物等,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得到解决。

本文将就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介绍。

1. 病虫害防治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依赖化学农药,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而现代生物技术则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等天然杀虫物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

同时,生物农药还可以与传统农药相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2. 作物品质改良作物品质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作物品质改良主要通过选择育种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方式耗时且效果有限。

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作物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具有更好的抗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提高作物的品质。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作物味道、口感等方面的改良,使得作物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3.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向作物中导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象、玉米螟等害虫的侵害。

转基因作物还可以提高作物的耐盐碱性、耐旱性等抗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将植物培养在人工环境中,以实现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精确控制。

植物工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植物工厂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季节限制、空间限制等问题。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农业生产如今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

生物技术在解决这些挑战方面,提供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对基因组进行精细改造的方法。

与传统的基因工程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直接切除或替换DNA序列来修改基因组。

此技术可用于改进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如改善玉米和小麦的根系,使其更加适合干旱或低施肥环境下生长。

近年来,一些基因编辑作物已经获得了种植许可证,包括玉米、大豆、水稻等。

二、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物种的方法。

这些基因可以来自其他物种,也可以来自人工合成的基因。

这项技术可以使农作物获得诸如抗病性,对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更快的生长等优势。

转基因作物也可以用于改进动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例如,将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导入奶牛,可以使其转化出更多的抗生素和更少的乳糖。

三、急速繁殖技术急速繁殖技术是一种提高动植物繁殖效率的方法。

这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控制雌性生殖周期并使用人工受孕技术。

在某些情况下,这项技术可以使动物产生更多的子代,从而获得更多的乳制品或肉类。

同样,急速繁殖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善植物的果实产量和质量。

例如,它可以促进某些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果实或更快地成熟。

四、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天然植物化合物来杀死农业有害生物的技术。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技术具有更高的环保性和更低的毒性,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技术可以防止农业生产中的危害生物抵抗传统农药,同时保持农业生产的高效性。

在生物农药技术中,用菌剂、病毒和昆虫侵染的表皮等对农作物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业生产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得到解决。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并且更加环保。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农业是其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在农业中,基因工程主要用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抗旱、耐盐碱等能力。

例如,转基因抗虫棉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

在农业中,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脱毒苗生产、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优良品种苗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3. 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另一种应用。

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生物农药则是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例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就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分析,可以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从而实现对目标性状的精确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良的品种。

5. 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作物品种改良的过程。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生物育种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准确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实现对特定性状的改良。

总之,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利用生物代谢功能及生物细胞的培养、分离、生化分析方法,用于改良和研究生物体的技术体系。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再生的方式繁殖大量无病害的种苗。

例如,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可以培养出抗病毒的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提高其抗病性和生产能力。

此外,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栽培新品种和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等特性。

二、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抗虫、耐旱、耐盐等特性。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玉米具有抗虫特性,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含量、改良果实味道等方面。

三、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生物农药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寄生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农药。

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是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相比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具有高效杀虫和杀菌作用的生物农药,如拮抗细菌、真菌等。

这些生物农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克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克隆出与原个体基因完全一致的新个体的技术。

在畜牧业中,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繁殖。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良种动物,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同时,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动物品种,提高其产肉、产奶等性能。

总结起来,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涵盖了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克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生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物科技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技术手段,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突破。

本文将从农作物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角度来探讨生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农作物改良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作物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生物科技的应用为农作物的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加快了育种进程。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使植物能够抵抗病虫害、耐受环境逆境、提高产量等,进而提供了更好的种源供应,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生物科技的应用,我们可以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学特性、生态原理,通过增加或调节天敌、寄生蜂、寄生菌等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例如,利用昆虫寄生蜂对害虫进行驱除,或者利用寄生菌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实现对有害生物的精确防治。

三、农产品加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生物科技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加工效率提供了新的选择。

例如,利用发酵菌制作酸奶、酱油等食品,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还能够增加食品的保质期;使用生物工艺技术进行食用油的提炼和加工,能够降低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油品的品质。

四、生物农药的发展传统的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生物农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生物农药是利用昆虫、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提取的农药,具有环境友好、无毒性残留等优势。

生物农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能够降低农产品的残留物含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

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

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

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

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

将大豆中分离出来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当把这种烟草放在42℃条件下时,大豆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就在烟草中表达,并起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获得的优良的新的植物品种或品系具有更好的植物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抗机械损伤性等,这比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如品种杂交技术更省时,更具效益。

(2)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外源基因片段及载体DNA,经过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采取某种方法,把重组后的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DNA引入植物细胞,并使其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以达到预期的改变受体植物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的过程。

包括抗病基因工程、抗毒基因工程、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等。

1986年,Beachy 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的工程植株,开创了植物抗病毒素基因工程的新纪元[1]。

目前发现了一批新的具有杀虫性的基因,其中包括有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过氧化物酶基因,还有动物来源的主要有蝎、蜘蛛等一些昆虫毒素基因[2]。

它们已被导入烟草、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在抗虫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的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

1.1.2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是指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的品质改良。

相比传统的方法有诸多的优点。

不同物种原质体的融合细胞融合能够在细胞水平实现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打破种属的界限可应用于植物体的快速繁殖,扩繁优质种苗和新品种或拯救濒危植物。

组织培养容易产生变异,增加某种选择压力可从无性系变异株中选出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新品系。

组织培养在种质资源保存上,免去了种植和保存种子的麻烦,为珍稀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2、动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物技术相似,动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动物遗传规律、探索动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动物育种和繁殖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动物分子育种、动物繁殖和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

动物分子育种是指动物基因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它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技术。

近年来通过有关各种现代生物技术的综合运用,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把单个有功能的基因簇插入到高等生物的基因组中去,并使其表达,再通过有关的分子生物技术、DNA试剂盒诊断和检测加以选择.目前已有转基因鱼、鸡、牛、马等多种动物。

人工受精也成为现代畜牧产业的重要技术之一。

近年来已逐步扩展到特种动物、鱼类及昆虫等养殖业中,显示了其发展潜力。

它能大限度地发挥公畜的种用价值,提高了公畜的配种效能,加速育种步伐,降低生产和提高受胚率,为开展远缘种间的杂交试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此外,胚胎移植可以迅速提高家畜的遗传素质,加强防疫和克服不孕,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运输种质、保种,同时运输胚胎代替运输活畜还可以降低成本,野生动物资源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长期保存,以防某些物种灭绝。

(2)动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是利用DAN重组技术对动物所进行的工程。

其实质是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增加动物的遗传多样性,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表型特征,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以人类社会。

包括动物转基因技术、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等。

其中动物转基因技术一种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受精卵中使其整合和表达,以产生具有新遗传特性的动物;另一种是将外源基因在特定调控元件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表达外源蛋白。

主要研究是将激素基因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内获转基因动物。

动物转基因技术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畜禽抗寒抗病能力等方面应用广泛。

(3)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

包括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动物胚胎工程技术是动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在20世纪后期发展极为迅速,近年来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效益最为显著,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是用人工方法对动物卵母细胞或胚胎进行改造的技术。

包含胚胎移植、排卵控制、体外受精、胚胎性别控制、胚胎分割、胚胎冷冻、胚胎嵌合等内容。

3、生物固氮农业生产中常需要施用大量化肥氮肥来调节土壤和作物间的氮素供需矛盾,化学氮肥的大量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而生物固氮不仅节约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

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固氮微生物均不可以在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以及多种果树、蔬菜上固氮,即使少数可以,起固氮量也很少,所以这些农作物的高产不得不以来化学氮肥。

多年来,科学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生物固氮的研究,近10年来,固氮基因工程得到飞速发展,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建立赋予了生物固氮研究新的内涵和研究策略,为实现固氮研究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动力。

4、生物农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极为迅速。

尽管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在农药生产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日益青睐,以及生物农药本身具有的对人畜毒性小,只杀害虫,与环境相容性好,以及病冲害相对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因此生物农药正日益成为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生物农药在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农药及天敌生物农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微生物杀虫剂的商业性生产研究最为活跃。

用于防治作物害虫的主要微生物制剂包括细菌制剂、真菌制剂及病毒制剂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细菌,在防治如:玉米螟、水稻螟虫、棉铃虫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四、生物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利弊1、生物技术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

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

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

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

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

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2、生物技术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生物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会造成许多困难。

生物技术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制造麻烦。

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

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这一结果是由于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是: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脱离当地农业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

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动植物引起当地严重的生态问题。

最明显的例子是澳洲引进的兔子。

至于转基因作物脱离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后有可能引发:第一,转基因作物使自生作物成为严重的杂草问题;第二,转基因作物通过杂交后产生杂种;第三,转基因作物影响食物安全。

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都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冲击的可能性。

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农业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将成为本世纪解决食物安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在以上几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目前我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转基因鱼、畜、禽动物及正在研究的已达30余种,研究成功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已经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