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局麻药
合集下载
局部麻醉药: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四、常见局麻药的种类和选择
小提示
布比卡因由于其严重的毒性作用在许多医 学中心颇具争议(心脏毒性难以逆转),应用 更广泛的是罗哌卡因,虽然它的持续时间比布 比卡因短,但是安全系数更高。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局麻药 的用量。因此,有些医生继续使用布比卡因, 以最小剂量达到最长阻滞持续时间。
感谢聆听
局部麻醉药
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概念
局部麻醉药(简称 “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从而 消除或缓解疼痛。它们与神经膜上Na+离子通道的特异 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离子的内流。局麻药的化学和药理学 特性决定了它点们击的加标临题床特性。
右键点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可直接替换图 片,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您可 以点击文字框输入您的描述说明,或者通过复 制粘贴。
痛冷
触
感深
运
觉热
觉
觉部
动
浓度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1
血浆浓度
1、药物的剂量 2、药物的吸收速率 3、药物的注射部位、血管活性
及是否复合使用血管收缩药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1、首先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颤抖; 2、随着局麻药血浆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强直阵挛性惊厥; 3、继续增加局麻药血浆浓度,中枢神经系统将出现抑制和呼吸衰竭, 4、最后昏迷
●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个体敏感性: 1、越小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越敏感; 2、有髓鞘的纤维更容易被阻滞。
• 局麻药的扩散 • 阻滞起效 • 阻滞持续时间
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 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大剂量 (高浓度),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断作用,如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 滑肌、骨骼肌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⒉小剂量镇静、提高痛阈
⒊应用:
局部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与急性疼痛的镇痛
复合麻醉:吸入、静脉、镇痛药
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⒋毒性小
酯类局麻药---长效类
丁卡因(tetracaine) 1、脂溶性高,长效药物 2、麻醉作用强(普鲁卡因10倍) 3、毒性大(普鲁卡因10~12倍) 4、用于:表面、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一般情况下,酰胺类比酯类起效快,弥散广, 阻滞明显,时效长
概述-分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神经阻滞特点:
无髓神经阻滞早于有髓神经; 与直径粗细有关; 钝性感觉—锐性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性。
概述-作用机制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无影响 阻止钠离子的内流 具有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 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
碱基——脂溶性 ——穿透膜能力强
依替卡因、罗哌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㈠局麻作用
⒈阻滞程度:
⑴药物剂量、浓度
⑵神经纤维类别与大小
⑶刺激强度
⒉一般规律:
痛觉→温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
⒊满意阻滞条件:
⑴足够的浓度
⑵足够的时间
⑶足够的长度
局麻药至少接触1cm的神经,以保证传导的阻滞,因为有髓纤维
的冲动能跳跃2-3个Ranvier结。
c 细胞毒性: 较高浓度→暂时影响到跨膜离子输送系统
原因:注射损伤、压迫、AD引起的缺血、感染、防腐剂、
麻醉药—局麻药(药理学)

二、局麻方法与临床应用
1.表面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 4.蛛网膜下隙麻醉 5.硬脊膜外麻醉
三、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1.毒性反应
主要是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预防的方法是(1)分次小剂量注射(2)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收缩局部血管,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可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和预防 吸收中毒。 但在手指、足趾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时,禁止使用肾上腺 素,否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3h
5 ~ 10h
毒 性大小 较普鲁卡因大 较普鲁卡因大 较大,与丁卡
10 ~ 15倍,发生 因相当或略逊
率高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局麻方 表面、传导、腰 浸润、传导
法,抗心律失常 麻、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学习目标
1 掌握局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 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
用及复合麻醉方法及常用药物
3 了解其他麻醉药的作用及特点
情景导入
导入情景: 李先生,42岁。左脚因意外受伤行清创术,为减轻
病人痛苦,需用局部麻醉药。
请思考: 1.该选用何种麻醉药? 2.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章 麻醉药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指能使外科手术病人达到全身麻醉状态 的药物,如镇痛、意识丧失、感觉和自主反射被抑制 和一定程度的骨骼肌松弛。
学习目标
1 掌握局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 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
用及复合麻醉方法及常用药物
3 了解其他麻醉药的作用及特点
情景导入
导入情景: 李先生,42岁。左脚因意外受伤行清创术,为减轻
病人痛苦,需用局部麻醉药。
请思考: 1.该选用何种麻醉药? 2.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药理学 局麻药

n 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 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 纤维更易被阻断。
n 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 开放的Na+通道越多,受局麻药阻滞作用越强, 即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
n 局麻作用的顺序是: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 觉-运动
药理作用
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
n 特点:穿透力强、作用起效慢,维持时间 长;由于代谢慢、吸收快,易发生毒性反 应。主要用于眼科和耳鼻喉科的黏膜麻醉。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n 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较长。 n 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3~4倍,持续时间
也更长。 n 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局麻药分类
作用机制
n 局麻药作用 抑制Na+通道,使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 动作电位的传播↓,冲动传导↓,直至神经冲 动传导停止,产生局麻作用。
n 局麻作用点 局麻药以其解离型(BH+)与神经细胞膜Na+通 道上带负电电荷的特异性作用位点结合而引起 通道阻滞
作用机制示意图:
局麻药作用特点
思考题:
n 局麻时合用肾上腺素的目的和意义?
n 浸润麻醉 加少量肾上腺素减少吸收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n 传导麻醉 阻断神经干,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n 蛛网膜下腔麻醉 (俗称腰麻或脊麻) 麻醉脊神经根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
n 硬膜外麻醉 阻滞椎间孔内的神经干 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n 局麻作用 在局部对周围神经冲动的阻断作用。 n 吸收作用 (全身的不良反应) l 中枢神经系统 l 心血管系统
n 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 开放的Na+通道越多,受局麻药阻滞作用越强, 即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对局麻药更敏感。
n 局麻作用的顺序是: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 觉-运动
药理作用
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
n 特点:穿透力强、作用起效慢,维持时间 长;由于代谢慢、吸收快,易发生毒性反 应。主要用于眼科和耳鼻喉科的黏膜麻醉。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n 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较长。 n 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3~4倍,持续时间
也更长。 n 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局麻药分类
作用机制
n 局麻药作用 抑制Na+通道,使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 动作电位的传播↓,冲动传导↓,直至神经冲 动传导停止,产生局麻作用。
n 局麻作用点 局麻药以其解离型(BH+)与神经细胞膜Na+通 道上带负电电荷的特异性作用位点结合而引起 通道阻滞
作用机制示意图:
局麻药作用特点
思考题:
n 局麻时合用肾上腺素的目的和意义?
n 浸润麻醉 加少量肾上腺素减少吸收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n 传导麻醉 阻断神经干,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n 蛛网膜下腔麻醉 (俗称腰麻或脊麻) 麻醉脊神经根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
n 硬膜外麻醉 阻滞椎间孔内的神经干 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n 局麻作用 在局部对周围神经冲动的阻断作用。 n 吸收作用 (全身的不良反应) l 中枢神经系统 l 心血管系统
局部麻醉药

常用局麻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特点: 1.与普鲁卡因比,作用快、强、持久,粘膜穿透力较强,局麻时
间、效应及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 2.全能麻醉药,表面、浸润、传导、腰麻及硬膜外麻均有效。 3.本品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对组织无刺激,无局部血管扩
张作用。 4.无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5.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负电荷氨基酸残基结合 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而两种形式存在受pH的影响。
(二)吸收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初期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焦虑 甚至惊厥等,如吸收量过大,则中枢系统普遍抑制, 出现昏迷、呼吸麻痹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局麻药局麻作用
1 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 动和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2 大剂量 (高浓度)的局麻药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 断作用,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 柜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 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一、构效关系与分类
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亲脂性芳 香基团、中间链和亲水性胺基团
依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大类:
酯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常用药 物有普鲁卡因、丁卡因等,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 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
酰胺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酰胺键者构成,常 用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麻作用
3.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 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阈(或电剌激阈),降
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延长不应期,直至 动作电位、兴奋性、传导性、痛觉和感觉全部 丧失而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药药理学17

(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的毒性,中毒反应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掌握药 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最大剂量,采用分次小剂量 注射的方法。小儿、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 适当减量。注意不要误入血管。一旦发生局麻药 中毒,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2.过敏反应 表现为荨麻疹、皮炎、支气管痉挛、 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答案
12. 对吸入性麻醉药的作 用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
B.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DA受体
C. 作用于痛觉中枢
D. 最先抑制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激活系统
E. 影响神经细胞膜脂质, 进而暂时改变中枢神经生 物膜的功能
答案
13. 目前最理想,安全 的吸入性麻醉药是: A. 氟烷 B. 氧化亚氮 C. 乙醚 D. 七氟烷 E. 异氟烷
过敏反应的防治 ①询问变态反应史和家族史; ②麻醉前过敏反应皮试;③用药时可先给予小剂 量,再给予适当剂量;④预防性用药,局麻前给 以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能增强体内酶诱导;⑤ 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药、吸氧、补液, 并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抗组胺 药。
(四)常用局麻药及其特点
局麻药分子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芳香 基团、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酯类 局麻药,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和丁卡 因;中间链为酰胺键者构成酰胺类局麻药,常用药 物有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和 罗哌卡因等。
答案
4.局 麻 药在 Na+通 道 细 胞 膜内侧的作用点是位于
A. α亚单位第Ⅰ区S6节段 上的氨基酸残基
B. β1亚单位 C. β2亚单位 D. α亚单位第Ⅳ区S6节段 上的氨基酸残基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表现:荨麻疹、皮疹、支气管痉挛、血 压下降、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防治: (1)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 (2)过敏反应实验 皮试阳性率为40%
(3)治疗:
A.停药
pKa
[H+] 故
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
负对数为pH pKa = pH - log [碱基] [阳离子]
由上式可知,pKa值的大小取决于[碱基]与[阳离
子]之比与体内pH,因局麻药的pKa是固定的,所以 体液 pH 值的变化可影响 [ 碱基 ] 和 [ 阳离子 ] 的比值, 即影响局麻药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
1.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粗的神经 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感 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2.神经鞘膜的有无
无髓鞘的神经易受局麻药影响,麻药混合应用
目的:取长补短
例如:作用快局麻药 + 维持时间长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五、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局麻药阻滞神经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 量、浓度、神经纤维的类别等因素有关。
1).浓度从低到高: 痛觉最先消失;依次为温觉、触觉 和深部感觉,最后运动功能消失。
2).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 粗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 感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3).神经纤维鞘膜的有无: 无神经纤维鞘膜的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有神经纤维鞘膜的不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是将 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脊神经 根。惯用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惯用药品利多 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7页
临床应用
5.硬膜外麻醉。将药品注入硬膜外腔,麻 醉药品伴随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 神经。惯用药品有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2.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溶液注入皮下或手术视 野附近组织。麻醉效果好,对机体正常功效 无影响,不过用量大、麻醉区域小。惯用药 品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6页
临床应用
3.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使 该神经部分区域麻醉。用量小,麻醉区域大。 惯用药品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14页
惯用局麻药 ——布比卡因
又名麻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同。 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作用时间可达 5~10h。适合长时间手术局麻,且镇痛效果较长。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与等剂量利多卡因相比,可产生严重心脏毒性, 并难以治疗。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分类: 1. 脂类,含有—COO—基团。 代表药品:普鲁卡因,丁卡因
1. 酰胺类,含—CONH—基团。 代表药品: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3页
局部麻醉药构效关系
(1)亲脂基团:以苯环作用最强,是局 部麻醉药必要部分。
(2)中间链:这部分是由羰基部分与烷基 部分共同组成。
(3)亲水基团:这部分大多为叔胺,易形 成可溶性盐类
重复使用后产生快速耐受性
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取此药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13页
惯用局麻药 ——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7页
临床应用
5.硬膜外麻醉。将药品注入硬膜外腔,麻 醉药品伴随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 神经。惯用药品有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2.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溶液注入皮下或手术视 野附近组织。麻醉效果好,对机体正常功效 无影响,不过用量大、麻醉区域小。惯用药 品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6页
临床应用
3.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使 该神经部分区域麻醉。用量小,麻醉区域大。 惯用药品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14页
惯用局麻药 ——布比卡因
又名麻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同。 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作用时间可达 5~10h。适合长时间手术局麻,且镇痛效果较长。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与等剂量利多卡因相比,可产生严重心脏毒性, 并难以治疗。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分类: 1. 脂类,含有—COO—基团。 代表药品:普鲁卡因,丁卡因
1. 酰胺类,含—CONH—基团。 代表药品: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3页
局部麻醉药构效关系
(1)亲脂基团:以苯环作用最强,是局 部麻醉药必要部分。
(2)中间链:这部分是由羰基部分与烷基 部分共同组成。
(3)亲水基团:这部分大多为叔胺,易形 成可溶性盐类
重复使用后产生快速耐受性
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取此药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13页
惯用局麻药 ——丁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