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分析(共5则)

金融危机分析(共5则)

金融危机分析(共5则)第一篇:金融危机分析金融危机分析金融危机,顾名思义就是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等金融方面出现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价格暴跌等。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等类型。

下面我将分述每种危机的含义、原因、应对措施等。

债务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在国际或国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比如希腊债务危机和美国的底特律债务危机等。

衡量一个主体外债清偿能力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主体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

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

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主体,还是对于债权人或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国内社会,都会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压力。

在缓解或解决债务危机方面,有三项因素至关重要:一是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其内涵包括增加国际贸易制度的开放程度和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筹资成本;二是债务国做出有力而持续的调整努力,其内涵包括促进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并从根本上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三是提供充分的外部资金流量额,扭转债务国资金向债权国倒流的趋势,这就要求发掘新的融资渠道,促进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形式。

此外债务危机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申请破产等。

美国的底特律债务危机就是通过申请破产解决的。

银行危机一般是指一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需要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的现象。

银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涉足高风险行业,使得其负债超过了其资产的市场价值,从而引起了挤兑、资产组合转换和政府干预的情况。

因而银行危机过程中会出现不良资产比重增加、损失扩大的现象,从而导致清算、合并或重组事件增加。

两次金融危机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分析

• 两次危机的不同点 • 中国 中国199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与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的经济增长速 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的经济增长速 度下滑,虽然都有共同点, 度下滑,虽然都有共同点,例如它们出 现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总需求不足而 造成的, 造成的,但是这两次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有着根本的不同点, 有着根本的不同点,不仅仅生成的原因 不同, 不同,而且防止增长下滑的战略对策也 不同。 不同。
08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直接影响。主要行业是银行等金融业。例 、直接影响。主要行业是银行等金融业。 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 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 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 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由于美国银行 倒闭,损失巨大...... 倒闭,损失巨大 2)、进出口影响。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受 、进出口影响。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 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 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使我 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 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 为此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 为此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是非常 必要的。 必要的。 3)、从思想上,应该认真反思“超前消费”的 、从思想上,应该认真反思“超前消费” 做法。现在美国的国民已经有所认识了。 做法。现在美国的国民已经有所认识了。我 们更应该正确看待。 们更应该正确看待。
9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 成至 成 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 股市价值下滑 成至5成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3.贬值后进出口不升反跌 贬值后进出口不升反跌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5. 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工资下降、 工资下降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发生严重失序,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一系列事件。

以下将分析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危机。

1.1929年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然而,股市的繁荣是建立在高度杠杆化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钱进行投资。

最终,当股市开始下跌时,大量的投资者因负债累累而破产。

这导致了银行的资金流失和关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过度繁荣和市场的投机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创新(如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控制风险,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当股市遇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东亚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如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度借贷和外贸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条件表示怀疑时,投资资金开始撤离,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利率飙升和企业倒闭。

4.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股的繁荣和科技公司的过度估值。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科技股的热潮,许多投资者涌入科技股市场,使得科技公司的估值飞涨。

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盈利,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失望和抛售,最终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5.2024年次贷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市场的暴露。

20世纪初,美国推动一项房屋拥有政策,使许多低收入家庭可以贷款购房。

然而,银行对贷款者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没有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了很多次贷无法偿还。

当次贷市场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作者:来源:《经济》2017年第15期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成立,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1929年美国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

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

这次股灾导致美股几乎四分之五的总市值蒸发,进入长达3年的“熊市”。

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

不过,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1987年美国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人们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同时,国际游资增长加剧了股市波动。

这次股灾导致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贷款。

1989年日本股灾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加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各类资产价格暴涨。

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

针对危机,日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危机根源在于,泰国实施不合理的国家外汇管制,忽视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建设和培养。

1997年3月和6月,美国金融巨头分两次抛售泰铢,泰铢应声贬值。

当时,泰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将利率提高至13.5%,却加剧了泰国股市的下跌。

7月,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跳崖式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危机根源在于美国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泡沫的升腾与破灭。

次贷危机导致当时美国房地产崩盘、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剧烈震荡。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广东金融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述世界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学生姓名091512150专业班级国际金融指导教师王颖讲师2011 年 2 月20 日学年论文评阅表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再次给世界的经济带来重大打击.此次危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对历次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及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入研究.据此背景,在此浅要回忆世界历次金融危机并加以分析.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泡沫,经济恐慌AbstractThe spreading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financial crisis and to spread abroad, and again to the world economy has brought about substantial. This crisi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risk of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this has caused many economists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a profound rethinking and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further study. According to this background, and in the light will be back in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and analyse.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economic forth, economic panic目录一、金融危机 (2)(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2)1.金融危机的含义 (2)2.金融危机的类型 (2)3.金融危机的特征 (2)二、世界历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2)(一)十七至十九世纪金融危机 (2)1.1637年郁金香狂热 (3)2.1720年南海泡沫 (3)3.1837年经济大恐慌 (3)(二)二十世纪金融危机 (3)1.1907年银行危机 (4)2.1929年股市大崩溃 (4)3.七十年代石油危机 (5)4.1987年黑色星期一 (5)5.八十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5)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6)7.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6)(三)二十一世纪金融危机 (7)1.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7)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经济取得傲人的成就.其中金融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经济中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伴随金融业的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收起了世人的关注.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衰退危险的同时,迅速扩散至国外,蔓延至实体经济,致使世界经济急剧萎缩.基于此,本文回忆反思世界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分析比较,试以较为清晰的方法去思考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一、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定义1.金融危机的含义金融危机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世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及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姓名:关秀凤学号:20094205042 年级:09级电子商务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荷兰)引发的原因:1637年发生在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这就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

郁金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郁金香狂热”中的缺货状态因而变得高价。

郁金香的培育速度无法赶上突然扩大的需求量。

当时,由鄂图曼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人,引起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高,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已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在约1634年左右,郁金香的大受欢迎引起了投机分子的目光,他们只是为了哄抬价格取得利润。

这些投机分子有计划地行动,有人因此一掷千金,当时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了一座宅邸的纪录。

郁金香交易在短时间内让人一掷千金的传言在工匠和农民之间广为流传,吸引他们进入了这个交易市场,他们原本没有资金,所以仅从买得起的程度开始进行,这种情况使得非顶级的品种价格也开始抬升,渐渐出现了因转卖而取得利益的民众。

市场的交易模式至此也开始改变,开始出现全年交易和引进了期货交易制度。

事件的影响: 1637年2月初,价格突然暴跌。

与其说暴跌不如说是找不到买家,因为票据无法兑现,导致无法付出货款却又背负债务的人据说达到3000人。

荷兰各都市陷入混乱,有人还同时身兼债权和债务人。

虽然有人兴诉,但在债务人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事情无法寻得解决的途径。

最后震动了议会和市政府展开行动,最后做出“在调查结束之前保留郁金香的交易”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票据失效,却很快把问题解决,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

虽然植物爱好者继续追求高价的郁金香,但是在史料上并没看到对于其他产业的打击,有较大影响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世界历历次金融危机

世界历历次金融危机

世界历历次金融危机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世界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二、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

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三、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四、1907年银行危机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

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四川农业大学2010XXXX 财会10-1班苟XX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纵观人类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至今,已经发生了五次重大金融危机。

它们分别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拉美金融危机和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其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也就是说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导致这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同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2 1720年南海泡沫• 3 1837年恐慌• 4 1907年银行危机• 5 1929年大崩溃•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15 1907年经济危机•16 1929年危机•17 1973年“石油危机”•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19 1987年金融地震•20 日本经济泡沫•21 亚洲四小龙告急•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1637年郁金香狂热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

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

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年大崩溃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

这便是“黑色星期一”。

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

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2009年的次贷危机如今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然而,“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0年日本银行危机、北欧银行危机……均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子。

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通过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来为本次金融危机拨云撩雾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始于美国。

当时随着经济通胀,市场融资炒作风气盛行,资金在房市和股市流窜。

随着美联储升息至5%,美股于1929年10月29日崩盘,道琼斯指数单日重挫23%(俗称黑色星期二)。

促使经济恶化的是美国于1930年6月17日通过法案,对3000多项进口商品课以60%的高关税,全球采取关税壁垒报复,国际贸易完全停滞。

到了1932年,全球贸易总值只剩下不到1929年的一半。

1929-1932年间,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80%,修正期间长达2年8个月。

1933年,共有约5000家商业银行倒闭,另外超过6000家银行以特别股方式向RFC借钱,部分保险公司和信贷机构也通过这个机制解困。

一次大战留下的债务与赔款,迫使欧洲向美国举债,欧美经济连动性提高。

随美国经济崩盘,银行转向欧洲抽回银根,促使欧洲各国也进入萧条。

政府介入: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就任后通过《紧急银行法》,主要有两大措施,其一,于1933年3月设立房主贷款公司。

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

此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提供贷款给有房贷压力的住户。

在1933年到1936年间总共向100万个家庭,提供了为期30年的固定利率房贷;二是以折价20%方式向贷款机构购买房贷,透过发行债券和贷款机构交换账上的不良贷款,再以更优惠的方式将贷款再度贷放出去。

其二,于1932年1月设立金融重建公司。

初期由财政部提供5亿美元当作资本,并允许透过发债或是向财政部借款的方式,取得解困资金。

1933年3月随着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赋予RFC通过购买问题金融公司的优先股的方式提供资金。

RFC主要针对体质较佳的银行进行收购,同时只对在RFC设立以前就已存在的公司解困。

政策结果:在《紧急银行法》通过及罗斯福总统宣布抢救金融体系、保护房屋市场正常运作下,美股S&P500指数6个月上涨66%。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欧银行业的贷款比重及利息设定等都受到连串限制。

至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限额管制,市场变得更为开放,但也同时造成银行间为了竞争市场占有率,而导致承做过多高风险的贷款。

1985-1989年,北欧三国(芬兰、瑞典、挪威)房价和股市表现都呈倍数成长,投机风气盛行,5年内瑞典房市上涨50%,股市则上涨超过200%。

房市股市荣景加速泡沫形成,也使私人部门借贷情形更变本加厉,加速民间消费和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

后来政府为了对抗经济过热,1987-1992年间陆续升息,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及资产价格(尤其是商用不动产)剧烈下跌,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及民间消费行为。

政府介入:1991年开始,北欧三国政府陆续采取不同方式拯救市场。

以瑞典为例,1992年底国会通过援救金融体系,并于1993年5月成立银行协助局提供协助和管理工作,主要解决措施有推行信用担保;成立特别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中央清算机构;制定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政策结果:瑞典政府宣布于1992年9月推出广泛的信用担保措施,并于12月由国会通过140亿美元重建基金并接管Nordbanken后,银行类股上涨109%,1年后总计上涨409%。

瑞典政府相关的支出总计为92亿美元,约占当时整体GDP3.6%。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背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危机背景和美国目前的情形十分相像,都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机制下,助长了房市(当时是商用不动产市场)的泡沫。

日本股市在1989年10月达到历史高点,其后一路下挫,至1992年8月共下跌了60%,而在商用房地产部份,则是由1991年高点连续跌了15年,直到2006年才回稳,修正幅度达70%。

在这段修正期间,伴随着资产价格持续下跌,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减少,以及银行不良债权的快速攀升,导致1998-1999年银行接连倒闭、2000年初知名企业如Sogo 等倒闭。

引发经济全面衰退,这些迹象和当前美国市场有不少的雷同。

政府介入:自1992年起,日本陆续推动多项公共措施或是提供资金计划,但成效有限。

1993年1月,由162家民间银行成立的共同不良债权收买机构,提出不良债权的揭露和呆账冲销指导原则,并且为出资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提供担保,但亦成效不彰。

1998年10月,推出《金融再生法》,拨出约5200亿美元,且直接将资金挹注在问题金融公司,规模为历代金融危机之最。

日本政府再处理问题金融公司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政府透过入股方式进行暂时性的融资;二是由政府指定机关予以清算;三是问题银行将营运权交给政府资助的过渡性银行处理。

另外,日本于1999年4月成立全国性的整理回收机构,除了接管住宅金融专门公司(Jusen)和破产银行的不良债权外,也向正常银行以时价收购不良债权,以尽速恢复金融机能。

政策结果:在长达10年的危机中,政府直到1998年10月才立法并成立特别机构,将资金直接注入到问题金融机构中,但其救援的效果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接。

市场对于救援计划的反应相当正面,日本银行类股在救援计划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20%,一年后上涨88%。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几次危机的共同点,都是廉价的资金成本加上金融法规的开放,导致投资风气大盛,刺激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飙涨。

而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可说是在过度的财务包装和杠杆运作下,承做高复杂度和低透明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造成评价困难,可说是此次金融危机较之前复杂的原因。

目前市场普遍的共识,在于建立一套完整、全面、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的措施。

尤其在衍生性金融商品部分,如何建立一套透明公正的评价系统,或是通过在交易所的方式进行挂牌交易,应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由前几次危机事件可以观察到,当金融危机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时,由政府出面主导的解决措施,如政策性的挹注市场资金、成立特别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并保护资产价格,或发起银行资本再造方案等,是最后的解药。

另外,当政府处理的态度越明确,或是应变速度越快时,越能缩小市场震荡的阵痛期,同时社会成本的负担也会愈小。

目前美国的拯救措施与过往几次危机的处理有相似之处,如美联储透过代理银行JPMorganChase收购BearStearns(北欧、日本经验);以入股AIG方式提供贷款(日本经验);或是放宽银行拆借的担保品的范围(北欧经验);另外,近期可能直接收购问题银行的贷款或不良债权,以恢复市场信心和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