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膳的合理应用(谈博)

合集下载

中医药膳特点与合理应用的论文(共2篇)

中医药膳特点与合理应用的论文(共2篇)

中医药膳特点与合理应用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药膳安全与合理应用的特点中医药膳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不仅影响保健养生的疗效,也给药膳应用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未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辨证施膳不准确,选用药膳原料不当,配伍不当,用量不足或过量,不适当的合并应用,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膳原料,使用药膳的时间、间隔、烹饪方法不当,以及重复应用等等。

中医药膳是中医的重要用药形式之一,但若不合理应用,亦可产生不良反应。

药膳的安全与合理应用,需遵循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及合理性的用药原则。

1中医药膳的的概念中医药膳是中医应用中药的重要形式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药膳的概念应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这是中医药膳的本质属性,也是与现代营养学的不同之处。

例如,昆布冬瓜汤按中医药理论认识和使用,性凉味甘,无毒,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肺燥的干咳少痰。

而不是根据其营养成分而应用。

很显然,对其认识和使用赋予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功效,以及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膳等基本理论的特有内涵。

简言之,中医药膳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其的性能、保健功效和使用规律,并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膳食。

中医药膳的应用,尚有其独特的应用形式,如结合保健养生需要和药膳原料的性质,加工成膳食;以及依据药膳的配伍应用、类型、膳食量量、烹饪等理论和实践,从而达到安全合理应用的目的。

中药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历史、哲学、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中医药膳学理论是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总结,即与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另一方面,中医药膳学理论是用以阐述中医药膳性药质和保健养生功效,以及对机体影响及其应用规律的理论,也医药膳的实践。

中药药膳养生应用原则药膳方面论文-V1

中药药膳养生应用原则药膳方面论文-V1

中药药膳养生应用原则药膳方面论文-V1中药药膳养生应用原则药膳方面论文药膳是将药物和食材结合起来,制作成有益健康的食品,具有加强体质、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中医养生中,药膳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其应用原则可总结如下:一、药膳与体质1. 体虚质:肾虚型、气虚型、脾虚型、阴虚型药膳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益肾滋阴、健脾益气等功效的食品,如当归、熟地、人参、芡实、山药等。

2. 体旺质:津液旺盛型、气血旺盛型药膳应选用具有滋阴补血、补气健脾等功效的食品,如枸杞、红枣、麦芽、扁豆、莲子等。

二、药膳与季节1. 春季:应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等功效的食品,如菠菜、荠菜、苦瓜、芦笋等。

2. 夏季:应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祛暑等功效的食品,如黄瓜、西瓜、土豆、冬瓜等。

3. 秋季:应选用具有润燥止咳、益肺健脾等功效的食品,如雪梨、银耳、百合、山药等。

4. 冬季:应选用具有温暖祛寒、滋阴润肺等功效的食品,如羊肉、狗肉、莲子、杏仁等。

三、药膳与疾病1. 消化系统疾病应选用具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功效的食品,如山楂、薏苡仁、黄连、枸杞等。

2.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选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健脑益智等功效的食品,如葡萄、核桃、金银花、天麻等。

3. 呼吸系统疾病应选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祛痰化痰等功效的食品,如川贝、冬瓜、山药、银耳等。

总之,药膳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质、季节和疾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性和营养成分,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选择优质的食材、正确的烹调方法,遵循适量、均衡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药膳的养生价值。

漫谈药膳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漫谈药膳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漫谈药膳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项平
中医药膳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成分, 其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也很丰富,为人们 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中医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将药食相配,既取食物之味,又 用药物之性,俾食借药力而疗病,药助食 效以强身,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 于养生保健、治疗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因而深受海内外民众 的欢迎。
(五)开发方便剂型,合理核算药膳价格。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 加快,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很有必要开发一 些药膳的方便剂型。同时,加强药膳的成本核 算,合理设定不同价位,以适应社会不同经济 承受能力人群的需求。这些都是药膳走向大众 化的必由之路,应当引起重视。
此外,加强学术的交流交往,重视药 膳人才的培养等也是发展中医药膳所必需 的。
二、中医药膳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 的提高,健康和长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 的问题。药膳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延 年益寿方面的功效正是其越来越受广大民 众欢迎的原因所在。但从当前药膳的应用 与研究情况来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 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需求大,但针对性差。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长寿问题,懂 得综合调养的道理,中医药膳也是人们最 喜爱的选择的一种方法。而目前所能见到 的药膳著作和民众能吃到的药膳产品一般 多是照搬书本,原创的确实“色、香、味、 形、效”均较好的并不多见。
中医药膳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 的,因而它的应用也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 下进行的。配制和应用药膳必须应遵循以 下原则: (一)着眼整体,注重辨证。 跟药疗一样,药膳的配制和应用也受中 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本学 术思想的指导,强调着眼整体,注重辨证 的原则。
所谓着眼整体,就是要从人体形神、脏腑、 阴阳、气血等的整体关系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 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地看问题,而不是只顾其一不 及其他;注重辨证,就是强调药膳的使用也需辨 证施治,当补则补,应泻则泻。对有邪气留滞者, 则当选取有祛邪功效的药膳,俾邪气渐去,病体 康复。辨证的实质就是辨体质,对那些无证可辨 者(主要是指那些以养生保健为目的的健康人和 部分亚健康的人)则可辨体施膳,因人而异。

中医药膳临床应用

中医药膳临床应用

中医药膳临床应用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医药膳结合了药物学和营养学的知识,通过科学配比不同的药食材,制作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膳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就中医药膳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是“食疗同源”,即药物和食物来源相同,性质相近,可以通过食物的烹饪方法和搭配,达到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目的。

中医药膳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制作中医药膳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特点,选用不同的药食材,进行合理的配比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中医药膳的临床应用1. 温补类中药膳温补类中药膳适用于阳气虚弱、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凉体质的人群。

常用的药食材包括黄芪、人参、枸杞等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通过搭配肉类、豆类等食材,制作成药膳食用,有助于温补阳气,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2. 清热解毒类中药膳清热解毒类中药膳适用于热邪内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热病体质的人群。

常用的药食材包括金银花、连翘、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材,通过搭配青菜、水果等食材,制作成药膳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毒,凉血滋阴,达到清热泻火的效果。

3. 调理内脏类中药膳调理内脏类中药膳适用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血瘀等内脏疾病的人群。

常用的药食材包括山药、枸杞子、红枣等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材,通过搭配粥类、蔬菜等食材,制作成药膳食用,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机能。

三、中医药膳的饮食注意事项1. 确定体质类型在选择适合的中医药膳时,需要首先明确个体的体质特点,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食材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2. 合理搭配食材中医药膳的制作需要合理搭配不同的食材,确保药食同源,避免食疗不当导致的副作用。

3. 控制用量在食用中医药膳时,需要控制药材的用量,以免药性过烈导致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药膳的合理应用

中药药膳的合理应用

调味得当
根据药膳的特点和风味要 求,选用适当的调味品进 行调味,以增加药膳的口 感和吸引力。
注重色泽与造型
中药药膳的色泽和造型对 其吸引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注重烹饪过程中 的色泽调配和造型设计。
03
中药药膳在养生保 健中的应用
养颜美容类药膳
养颜美容药膳
利用中药材和食材的美容养颜作 用,如燕窝、珍珠粉、红枣等, 制作出具有养颜美容功效的药膳
作出具有高血压辅助治疗功效的药膳,如杜仲芹菜炖牛肉等。
02
糖尿病辅助治疗药膳
利用中药材和食材的糖尿病辅助治疗作用,如葛根、苦瓜、南瓜等,制
作出具有糖尿病辅助治疗功效的药膳,如葛根苦瓜炖鸡等。
03
冠心病辅助治疗药膳
利用中药材和食材的冠心病辅助治疗作用,如丹参、三七、灵芝等,制
作出具有冠心病辅助治疗功效的药膳,如丹参三七炖鸡等。

切制与整理
根据菜肴制作的需要,将药材和食 材进行切制和整理,以便于烹调。
炖煮与熬制
中药药膳的常用烹饪方法包括炖煮 和熬制,这些方法能够充分提取药 材的有效成分,使药膳更具疗效。
中药药膳的烹饪技巧
01
02
03
掌握火候
烹饪中药药膳时,应根据 不同的烹饪方法和食材的 性质,掌握好火候,以确 保药膳的口感和功效。
优势
中药药膳可以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状态进行个体化调理,具有改善症状、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 势。
中药药膳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中药药膳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老年病及产后调理等,如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等。也适用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提高免疫力等。

中医药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巧

中医药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巧

中医药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

中医药膳作为传统中医与饮食相结合的独特养生方式,正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中医药膳以食物为载体,融入了中医的理论和药材,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调理身体、预防疾病。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巧妙地应用中医药膳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体质。

中医将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

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药膳调理。

例如,平和质的人身体较为健康,阴阳平衡,饮食上只需保持均衡即可;而气虚质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劳、气短,可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药膳,如黄芪炖鸡。

其次,要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药膳。

春季万物生发,人体阳气也随之升发,此时适合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明目功效的药膳,如枸杞菊花茶、荠菜猪肝汤等。

夏季炎热,暑气较重,容易伤津耗气,可食用绿豆百合粥、冬瓜薏米排骨汤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药膳。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阴,适宜食用雪梨银耳汤、百合莲子粥等滋阴润肺的药膳。

冬季寒冷,是进补的好时节,可选择当归生姜羊肉汤、核桃芝麻粥等温补阳气、滋养肾阴的药膳。

在食材的选择上,要注重食材的性味和功效。

比如,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枸杞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在烹饪药膳时,要合理搭配食材,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同时,还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避免使用变质或受污染的食材。

药材的使用也是中医药膳的关键。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使用要遵循适量原则,不可盲目大量使用。

比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

常见的适合药膳的药材还有当归、黄芪、熟地、杜仲等。

在使用药材时,最好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中药师,以确保安全有效。

烹饪方法也会影响中医药膳的效果。

一般来说,中医药膳多采用炖、煮、蒸等温和的烹饪方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和药材的营养成分。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关键词】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中医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生活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形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养生保健事业的需要,由此而来的中医药膳之需求大大增加。

然而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此,笔者试对其主要的应用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1 调整阴阳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中医药膳正是在这种以阴阳平衡为核心的整体观学说指导下,采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复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所谓“损其有余”主要针对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症而言。

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药膳以“热者寒之”为法,选用芦根粥、石膏粥等清泻其阳;阴寒内盛的寒实证,药膳则以“寒者热之”为治,选用椒面粥、干姜粥等温散其阴。

而“补其不足”,主要应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症。

如阴虚阳亢的虚热证,药膳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选用二冬膏、玉竹粥等滋阴以制阳;阳虚阴盛的虚寒证,药膳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选用鹿角胶粥、附片炖狗肉等补阳以制阴。

如此根据阴阳的盛衰确定药膳的运用,维系阴阳平衡而配制膳食,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中医药膳重要的应用原则之一。

2 协调五脏重脾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所饮所食皆需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始能化为气血,濡养全身,此乃“土生万物”之理也。

故药膳防病治病能否实施,实施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取决于脾胃的功能状态。

当脾胃功能健全时,可以根据其需要按不同脏腑特点配制药膳。

如肺病咳证,由肺热壅盛,本脏受邪发病者,药膳应以清肺化痰为法,选食枇杷叶粥、生芦根粥等;因肝火上炎、木火刑金所致者,药膳应以清肝泻火为主,选食菊花绿茶饮、芹菜粥等;若因肾阴不足,子病犯母引发者,药膳又应以滋补肾阴为主,选食山萸肉粥、天门冬粥等,以取“水能润金之妙”(《时病论》)。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研究与应用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研究与应用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研究与应用中药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药药膳是一种将中药与食物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炮制和合理搭配制作的一种传统食疗方法。

药膳研究与应用作为中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药膳研究与应用是指通过对中药成分的研究,结合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研发适合人们健康需求的药膳食谱,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食谱研究与应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它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医保健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药膳研究与应用在保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药膳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来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例如,喝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的药膳,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维护肾脏的正常功能。

此外,药膳还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因此,药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状态。

其次,药膳研究与应用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药膳以其温和和谐的特点,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中药治疗相比,药膳具有口感好、易吸收、易储存等优点,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例如,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中药药膳的治疗下有着良好的效果。

药膳的应用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药膳研究与应用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并不断发展创新。

药膳研究与应用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还可以通过与现代烹饪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更多美味健康的药膳食谱,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药饮食文化。

同时,药膳的研究和应用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药饮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然而,药膳研究与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的鉴定和药性研究需要更多专业科研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勿犯忌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药物与食物的配伍禁忌 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孕期和产后的饮食禁忌
2.2 药膳常用治法
汗法
下法
温法
消法
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衡法
祛湿法
消法
消法:凡通过消导散结作用,祛除水、 血、痰、食等有形之邪所致的积滞结聚, 使之渐消缓散的方法,称为消法。
扶正祛邪
益气 养血 温阳 滋阴 血肉有情,以脏补脏
调理脏腑
中医学将人体机能归纳为五大脏腑系统,即心、 肝、脾、肺、肾。
自然界的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古代哲学用五 行进行归纳。
以肝为例,通过“风木”的属性与外在自然界发生关 联性。所谓药物的五味、归经理论也是这种思想逐渐 发展衍变而来的。这样,药食的特性与脏腑之间的关 联性得到体现,故可依据中药学理论进行相应脏腑的 调理。
但是,运用“五行理论”时要避免缺乏实践基础 的机械推理。
中药药膳的应用突出“治未病”的思想。 了解病证的传变和转归,有助于理解中药 药膳组方的含义。
如,培土生金(肺病治脾,通过健运脾气促进 肺病的痊愈)、滋水涵木(肝病治肾,通过补 肾达到滋养柔润肝体的目的)、肝病治脾(通 过健脾和胃,达到保护脾脏功能免受肝脏功能 的制约。)
2.1 药膳应用的原则 2.2 药膳常用的治法
2.1 药膳应用的原则
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 调理脏腑 三因制宜
勿犯禁忌
目的、总原则
手段(治则)
食宜则食养
食禁
平衡阴阳
阴阳不平衡是中医对病理状态的最基本的宏观 认识和描述。《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 而调之,以平为期。”
寒热是反映阴阳的基本特征。万物皆有阴阳、 寒热之分。故用药食之寒热纠正人体内在的寒 热病理状态是应用药膳平衡阴阳的主要原理。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01)
(续上页)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 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 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 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 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 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 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 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 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
因时施膳 一年中存在春温、夏热、暑湿、秋 凉而燥及冬寒的特点,根据中医学“天人相 应”的整体观念,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 理有一定影响,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 相应的药膳。
如夏季天气火热,适宜清补,所用药膳为清暑益气 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厚味;平素阳虚体质 者,也应减服或停服参茸附子等温补之品。
隐药于食
药膳由药物与食物两大原料组成。
膳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 药物的作用在于药品的不同性能与功效,能用于调理
生命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防病治病,促进机体健康。 一般而言,药物是在疾病状态下使用的方法。 药膳则是把药物的保健、治疗、预防及增强体质的作 用融入日常膳食,使人们能在必需膳食中享受到食物 营养和药物防治调理两方面的作用。
注重调理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治疗疾病。一旦邪除正复,原 则上不再施药,而应代之以饮食调理。
药膳的基本立足点,是通过药物与食物的结合, 对机体进行缓渐调理,尤其适用于:
药物治疗后的康复调理 慢性病证的缓渐治疗 机体衰弱时的逐步改善体质 平常状态下的滋补强壮
因此,药膳是药治的补充,特别是针对慢性病证、 体质较弱人群、机体阴阳气血偏颇时适宜的调理 方法。
药膳之中,消法主要指消食导滞、消癥瘕积 聚,多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 乱)、肝硬化、脾肿大、良性肿瘤等病证。药 膳方如大山楂丸、白术猪肚粥、三七蒸鸡等。
补法
益气、养血、温阳、滋阴 以脏补脏 温补:冬季可温补 清补:夏季宜清补 平补:春秋两季宜平补 通补:1)补而不腻,补中兼通。2)对于有气滞
以热性体质或病性为例,应遵循“热者寒之”的 原理,即采取寒性(或平性)的药食进行对治, 而不能用热性的药食。
热性体质或病证的形成,必然是阳偏盛而阴偏衰,故 配伍药膳时的治则就是抑制偏盛之阳(甘寒、咸 寒),滋补偏衰之阴(甘凉、甘平,酸甘)。
与一般药治相比,药膳更偏重于通过补阴之不足,以 对抗阳偏亢盛的状态。与普通食疗相比,药膳可以采 用一些寒热偏性较大的药物,如石膏清气分热的力量 较强,生地滋阴凉血之力较强等。
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即亦药亦食。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01)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 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 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 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 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 (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 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 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 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 杞子……(续下页)
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药膳是功能性较强的食物,必须根据 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种类。否则,长期偏食一 种,就可能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特别是老年人 基础代谢低,新陈代谢慢,体力活动少,热量消 耗少,膳食中热量要适当减少。
因地制宜 依照当地气候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膳 食。如应用补肾养阳类药膳,在中国西北严寒地 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宜轻。
中药药膳的 合理应用
谈博 副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主要内容
1. 中药药膳的特点 2. 药膳的应用原则与治法 3. 药膳配伍与应用的宜忌 4. 药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 养生保健药膳举例 6. 药膳在肿瘤康复中的合理应用 7. 药膳管理的相关法规
1. 中药药膳的特点
隐药于食 注重调理 辨证配膳
辨证配膳
药膳的配伍,应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辨证组方 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即,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药 膳配方。辨证包括辨体质。
辨证方法: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 药膳组方:君臣佐使 药膳形式:注重色、香、味、形;以独特的中国
饮食文化为载体,不局限于普通药物剂型。
2. 药膳应用的原则与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