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弟子规》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
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精选9篇)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精选9篇)读弟子规有感范文(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范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弟子规有感1《弟子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
可实际上,他是简约而不以繁华。
《弟子规》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都是三个字所组成的。
不像散文一般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也不像说明文般复杂。
它有着的,不过是最为朴实的语言。
也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构成了《弟子规》这篇让人牢记的千古绝文。
《弟子规》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亲人,还有一些常识。
它教会我们如何读好书,甚至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
它是博大的,它是无私地,无论过了多少年,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亿年,它始终如一,它像青莲般不染世俗的污秽,洁身自好。
像小树般不停向上,像阳光般照亮别人的一生,它不求回报。
只愿人们都可以参透人生、热爱人生、喜爱身边的一切,好好珍惜人世间的人和物。
《弟子规》中的知识多,却并不复杂,因为它所包含的全是一些平常的做人处事的方法。
它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那些平常人们会遗忘的道理。
有人说,书,便是你的朋友。
一本坏书迷了人心。
一本好书,教会你如何做人。
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一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
它是一本集先人智慧于一人的书,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藏。
在文化里,它闪着不灭的光,一点一点,渗进人的心里,一丝一丝滋润人心,就像一个太阳,好像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再也没有可以指引方向的光了。
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不再完美。
无论晴天下雨,无论酷暑寒霜,它都屹立在那里,经着风吹雨打却始终不倒。
它是文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
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通用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1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好思想与坏思想,我们应当分清好坏,从而正确的成长。
虽然在这个时代,科技很发达,但人们的道德素质却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先人的理念,扳正我们的行为。
古人规定行为有专门的一部书叫《弟子规》。
它是一部经典读物,归纳了做人做事的各项准则。
《弟子规》共有七部分,分别是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问。
可见,古人规定孝为首,学位最后。
但今人把它完全倒过来,学文第一,剩下的几乎不排名。
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呢?入则孝。
“教”字是左孝右文。
古人讲“教者,孝之文也。
”教育从何而起?从孝开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看似简单的话,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为什么孝在第一位?因为如果不孝,后面几项全不用做了。
因为生你养你的人你都不尊敬,那么你会尊敬谁呢?如果连你父母的话你都不听,你还会听什么呢?你更不会听老师的,也不会与同学和气,还有可能成为社会败类。
可以说有地位、人缘好的人都孝顺父母。
你的一切功名,如果没有父母,都会虚无。
所以,人只要把“孝”做到,就能干一番大事业。
“悌”就是兄弟友爱。
对自己的兄弟要让、爱。
让就是谦让,爱就是友爱。
古代有个人叫许武,他从小没父母,自己养育两个弟弟。
把官位给兄弟,把家产给兄弟,自己什么都不要,然后到父母坟前哭,说“我终于让弟弟成就了”。
可见悌道也是很重要的。
“谨”是对人们穿衣吃饭等的一系列要求、应:“冠必正,纽心结;袜与履,俱紧切”可现在有些社会青年,有帽歪戴,上衣不扣,穿着拖板,一身不正气。
经典的作用虽然很大,但这些人就是不按经典去做,造成世风日下。
“信”就是诚信,既指做事又指说话。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平时说话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说,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再次,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待人,有爱心,与品德好的人交朋友,并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
最后,在做到了以上这些后,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了。
以前我也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没有把它们系统化。
原来“弟子”也有“规”啊!读《弟子规》,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句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
当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虽然也知道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经常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我今后坚决要改正,做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那是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讨厌子女,子女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贤德的体现呀!这方面在以前我还真做不到。
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评自己,哪怕是自己错了,心里也会想:父母现在对我不好,长大后我也不对父母好。
看来我是大错而特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正,做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初读《弟子规》后学到的道理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
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
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
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
弟子规学习心得13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13篇弟子规学习心得篇1星期二干部培训班安排了观看《弟子规》讲座,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非常详细的解读了《弟子规》,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册子却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儿行为规范的典型读本。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十四个子简洁明了的解释了弟子规,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在编写不足二百年的历史下,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钱文忠教授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非常深刻,当他问道有几人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时却很少敢说我做到了,的确父母呼应勿缓这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而且是非常多的。
但我仔细回想起我时却万分惭愧,这么简单的一个行动自己却没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时看到的是对自己的利益。
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古人这样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现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难以办到了。
孟子和他的母亲能够达到心有灵犀你的.境界,母亲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们真的没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的。
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看到这条解释时,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错父母指责是,自己那几次又是在恭敬地聆听的,又有那几次没有进行过反驳,钱文忠教授的讲解,让我感到了一种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没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赚钱了来孝敬他们,而我却真的不懂他们要的是什么,每次的电话总有几句问寒嘘暖的唠叨,是的,现在看来那是幸福,最起码在你上大学,远离家乡的时候,还有人对你说这几句话,这是一种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当有一天你再也听不见他们的唠叨的时候,后悔已于事无补。
不错的,《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行为规范,它更是一本让人反省的经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但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父母不操心,让父母安心,认真的听每次电话那端父母的叮嘱,记得每周给父母的电话,记得节假日对父母的祝福,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健康,快乐,多陪他们。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1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5篇)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5篇)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弟子规有感1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去孝顺父母,说明他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正是表达了这种中心思想。
弟子规,说着简单,想做到却要花点功夫,孝顺是什么?是不是长大后有出息,不让父母丢脸,为了挣钱天天工作,没时间去看望父母,就帮父母买个大房子,让他们吃好,穿暖……这样做才算是“孝”吗?不,不完全是的。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父母的心声。
其实父母最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儿女陪在他们身边,让温暖随身相伴,关心并照顾他们,并不是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可以替代的。
我认为这才是“孝”的一部分。
读了《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还莫属于这一句“冬则温,夏泽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回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我把自己与弟子规一比较,觉得自己与弟子规所说的差距很大。
想起旧事,我就觉得脸红。
冬天的时候,妈妈总在在我上床前,将电热毯加热,让我能直接感受到温暖。
有时妈妈忘了,我还会抱怨着让妈妈开。
夏天,天气闷热。
爸爸妈妈总是将最舒适的地方让给我,我也不相让,我行我素。
早晨上学,妈妈一次次地催我起床,我却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了。
有时候,妈妈发火了,我还在埋怨的在嘀咕。
直到自己感觉晚了,才很不情愿的起床。
比起弟子规所讲的,是不是正好相反呢?现在想起我的那些行为,我的心里就想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弟子规,让我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
本来,还以为拥有了财富,就可以给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现在才发现,不管是贫是富,只要有心,想要孝并不难。
朋友们,读读《弟子规》吧!也许,他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2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弟子规》有感
通过观看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其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耐人寻味。
钱文忠教授从《弟子规》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
具体内容甚是详尽,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在此不再鳌述。
只是就观后获得的一点体会谈点感受。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在《弟子规》中也是排在首要的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人连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在企业中要做到忠诚尽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父母把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抚养成人,这种心酸痛楚只有当过父母的人能够真正体会到。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又养育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子女又养育他们的子女……生命就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并且养育了我们,当他们逐渐变老时,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赡养他们的时候了。
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公司提供给了我们就业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给了我们“饭碗”,那么我们就应该加倍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回报公司。
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
只有公司蓬勃发展了,我们的工资奖金才有保证,我们才能养家糊口,我们才能在公司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中展现自我。
但是也有不少员工觉得自己在公司上班,付出了辛勤劳动,领取工资报酬天经地义的事,至于公司发展得好不好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公司倒闭了,大不了另谋职业。
这种人,从来不站在公司的立
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有这种思想的人,逐步将会被公司所淘汰。
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只会被动地工作,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创新和创造思维,已经很难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
另外这种员工是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的。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这句话常常成为他们跳槽的借口。
试问,一个人再有天大的本事,如果对企业没有忠诚度。
这样的员工能得到企业的重用吗?如果有一天他背叛企业了,那他的能力越强,对公司的破坏力将会越大。
在《弟子规》中的这么一句话让我沉思良久。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这句话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
就是说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兄,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友爱。
从工作上来说,这其实是教我们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能像对待父亲一样的恭敬领导,能像对待亲弟兄一样的友爱同事。
那么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成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也蕴含了“尊重”、“仁爱”和“换位思考”等理念。
我们不要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心和尊重别人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
当你让对方感到温暖、愉悦和幸福时,你也自然而然能体会到一种美好、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用一颗爱己的心去爱别人时,相信别人一定能够感受得到,并且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正面的反馈。
比如我们平时照镜子。
你对镜中的他笑,他也对你笑。
你怒目圆睁对他,他也会满目狰狞地对你。
当我们工作不顺利的
时候,当我们想发牢骚的时候,当我们想抱怨的时候,当我们想责备别人的时候。
请先冷静几秒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将心比心,多替别人考虑一点。
古训《增广贤文》说“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别人的处境。
一个人把别人想象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一个人给予别人方便,自己也会得到方便。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通过近几天的观看学习,我觉得《弟子规》中所讲到的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在企业强调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更应该使我们时刻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因为它时刻反映出个人的心理素养。
绝对不能因为企业对员工一次两次的原谅而放松自我,因为如果我们松懈了,一方面对企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企业忍耐的限度而使自己在企业中被淘汰。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怀揣一颗对企业感恩的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分为工作,这也是对自己为满意的答卷!
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